葛建国
1 病例资料例1 患者,44 岁.主诉:发现盆腔包块半个月,下腹胀痛1 周.患者既往月经规律,近2 个月月经不规则,20天一次,量少于平常,淋漓不净8~9 天,半个月前曾在外院查B 超示卵巢囊肿,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一周前患者感下腹胀痛,在个体门诊每日静脉滴注头孢西丁3g、替硝唑0.8g,治疗5 天,疗效差,来我院求治.患者平素体健,平产2 胎,曾行人工流产术2 次,于7 年前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
作者:李维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近年来,呼吸系统真菌感染率持续上升,已成深部真菌感染之首,且感染者多有基础性疾病,尤以呼吸系统疾病为多.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整理了2009 年6月至2010 年12 月我院呼吸内科病房内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108 例的病例资料,以了解本院呼吸科病房内的肺部真菌感染情况.
作者:吴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出生缺陷是影响出生人口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存活的畸形儿不仅影响本人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负担.为了解本地区出生缺陷发生情况,笔者将2008-2010 年在我县4 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分娩的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整理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008-2010年在我县4 家省级监测医院内住院分娩的孕满28 周至产后7 天内的围生儿,不包括计划外引产.
作者:李秀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抑郁性神经症是以情绪抑郁,完全或几乎完全失去兴趣,或不能从通常的活动和娱乐中得到兴趣,但其严重程度和病程不符合重性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为主要特征,发病率约占精神科门诊病人的5.0%~10.0%,国内统计为3.1%.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不断激烈,人们所承受的精神压力愈发增加,抑郁性神经症的发病率更是逐年增高.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数病人起病由心理社会应激所促发,如工作困难、人际关系紧张、伤病等,尤其有抑郁人格基础的人更易发生.
作者:符文彬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人工流产包括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流产在现实生活中科学地、有效地控制了人口数量,提高了人口素质,稳定了低生育水平.但近几年流产呈低龄化趋势.现将2006-2010 年在我院行人工流产的9935 例的婚姻与年龄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9935 例,年龄15~46 岁;孕5+3~14周,根据患者意愿及孕周情况行人工流产.
作者:朱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近年来,阑尾炎术后发现右半结肠癌的病例常见报道,此类患者阑尾切除术中未发现癌肿必然存在漏诊,延误了结肠癌的诊断和手术时间,可能产生较严重后果.现将所遇的2 例此类病人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探讨结肠癌合并阑尾炎漏诊病人在行阑尾切除术后如何观察、诊断结肠癌的存在.报道如下:1 病历摘要例1 男,28 岁,因腹痛伴呕吐于2010 年4 月12 日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当晚在腹腔镜下行阑尾切除术,切除阑尾病理报告为单纯性阑尾炎.
作者:张丽华;范国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是心血管疾病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预后差.心肌梗死后心输出量减少,梗死区心肌收缩力下降,梗死面积到20% 以上则会引起泵衰竭.我院在常规治疗上加用通心络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泵衰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及分组选择2000 年4 月至2010 年11月我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 例,心功能Killip 评定在Ⅱ~Ⅳ级.120例按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 例.
作者:何爱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口腔不良习惯是影响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对龋齿、牙龈炎、口腔溃疡等口腔疾病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进而会对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1-2].本文通过对绍兴县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了解城镇和农村学龄前儿童的口腔疾病患病现状及口腔健康知识的普及情况.
作者:屠亚夫;金凤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神经外科手术住院患者具有手术时间较长、手术会促进脑部促凝物质的释放、术后患者肢体肌力下降或偏瘫、激素应用、脱水治疗和长期卧床等特点.同时,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多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常伴有意识障碍或认知缺失,可引起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患者的遵医行为,患者预后自理能力差,社会支持系统弱,常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不利于身心康复[1].
作者:赵丽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2 型糖尿病是我国原发性糖尿病的主要类型,需要长期药物维持治疗,因此医疗费用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选择相对有效经济的药物,对于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我们采用二甲双胍分别配伍吡格列酮、阿卡波糖与罗格列酮这三种降糖药对2 型糖尿病患者加以治疗,现将疗效及成本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周巧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压疮是长期卧床病人,特别是老年、昏迷、截瘫、坐轮椅者、被动体位者的常见并发症;闭合性骨折在临床中使用夹板固定、持续皮牵引是中医的传统治疗,但骨折早期局部软组织过度肿胀易出现张力性水肿或压疮.2009-2010 年我院运用青鹏膏剂用于防治压疮和骨折所致的张力性水疱3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与护理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8 例中男18 例,女20例;年龄5~93 岁,平均58 岁.
作者:王晓琼;朱晓雨;陈小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妊娠期泌尿系结石和先兆早产及早产的发生密切相关.先兆早产是指妊娠满28 周至不足37 周出现至少10分钟一次的规则宫缩,伴有宫颈管的缩短.因宫缩需入院治疗的孕妇中,泌尿系结石所致的腹痛是常见的非产科原因.患者常以急性腹痛就诊,且易诊断为先兆早产或临产而忽略了泌尿系结石的诊断.
作者:毛郁蕾;徐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阿尔茨海默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由于糖尿病本身存在许多不安全因素,并发阿尔茨海默病存在的认知障碍又大大增加了患者的安全隐患.为确保患者安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笔者总结了2006 年3 月至2009 年3 月,本院糖尿病并发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事件的处理经验,现将其安全护理经验简述如下:1 基本情况此期间我们共处理糖尿病并发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事件48 次,其中男18 例29 次,女10例19 次,年龄61~91 岁,病程0.5~18 年.
作者:江文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6.8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机体代谢率降低.起病于胎儿或新生儿者,严重影响大脑和身体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和身材矮小,称之为呆小病.甲减病因有多种,原发性多见,其次为垂体性,下丘脑性少见.关键的治疗方法是替代治疗,需要终生服药.由药物引起者,应注意及时减少药量或停药.
作者:葛建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经肘侧外周静脉或肘正中静脉行深静脉(上腔静脉)置管术(PICC)是建立肿瘤化疗或恶病质患者静脉通道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反复穿刺、患者极度消瘦、手术或放疗后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可发生上肢伸侧外周静脉损伤甚至闭塞而无法置管.我们观察发现,人体前臂后区有一条较为隐蔽的静脉(副头静脉,为头静脉的较大分支)可进行俯卧位下的深静脉置管,但在这种体位下,因上肢需要过度外展,患者在置管过程中非常不舒适,经常变动或左右扭动,明显增加了操作时间,并影响了置管成功率.
作者:徐莹玲;王春妹;陈美谦;陈妃寅;章如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为生育期妇女常见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妇科开腹手术中5%~15% 患者发现有此病,在不孕症行腹腔镜检查的患者中12%~48% 的患者有内膜异位病灶存在[1].其中以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多见,约占80%.手术切除子宫内膜异位病灶是主要的治疗措施,但复发率高.我院近年来对多数EMS 保守手术后患者辅以不同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张天幕;辛廖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1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53 岁,农民,因脑供血不足于2011 年2 月19 日来我处就诊.门诊给予5% 葡萄糖注射液250ml+ 血塞通注射液400mg(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3020137,批号20100301)静脉滴注,滴速30 滴/min,每日1 次.连续使用两天,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症状,当第三天再次使用上述药物约15min 后,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口吐白沫、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呼吸急促、脉搏细弱,测P 114 次/min,R 28 次/min,BP 47/22mmHg,考虑为过敏性休克.
作者:黄建中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持续植物状态指颅脑外伤后植物状态持续12 个月以上,其他原因持续在3 个月以上[1].持续植物状态患者所需基础护理多,护理难度大,易并发吸入性肺炎、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症.我院近几年收治并护理过3 例,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杨燕茹;冯金红;周莉;缪小燕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睾丸微结石症(TM)非常少见,因其有继发不育和睾丸肿瘤的倾向而日益引起重视.本文搜集并分析5 例睾丸微结石症的声像图表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8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在我院门诊经超声检查确诊睾丸微结石症患者5 例,年龄18~32 岁,平均24 岁.其中1 例已婚未育,伴血精、乏力,1 例伴单侧精索静脉曲张,1 例因阴囊外伤行超声检查,2 例在常规体检中发现.
作者:谭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前,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也随之升高.临床指出,其实老年痴呆症一般在中年就开始出现经常忘事、丢三落四、幻听幻觉等轻微症状,及早发现和治疗并进行护理干预是改善老年痴呆症症状的关键.2008年10 月至2010 年10 月,我院共收治老年痴呆症患者231例,我院对其进行了中医护理,笔者现就其总结的护理经验介绍如下:1 中医护理1.1 一般护理常规做好日常个人卫生以减少感染,主要包括皮肤、头发、指甲、口腔等清洁,并注意保暖及空气流通等生活细节.
作者:王建女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