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勇;赵彦梅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2岁,农民.因胸背部疼痛2个月,在当地医院行理疗按摩及止痛药物治疗好转.1月前轻微外伤后感双下肢麻木无力,入我院就诊.病史中无低热、盗汗、乏力、纳差,亦无体表肿块出现,体重无显著变化.既往无结核及其他特殊病史.查体:T36.5℃,P80次/分,R20次/分,BP110/80mmHg.
作者:陈志强;常晓;张东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为了解铜陵县预防保健机构人力资源现状,进一步合理配置和开发利用我县预防保健机构的人力资源,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本文对2004年12月31日在编的人员现状作一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金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大肠癌引起并发症是普外科常见病之一.1990年6月至2005年6月,本院收治大肠癌并发肠梗阻12例,肠穿孔11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汪光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肝胆管结石即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高发区其肝胆管结石在结石性胆道疾病中占80%以上[1].本病以病变广泛、病情复杂、并发症发生率高、复发率高为特点.因此对肝胆管结石病人进行准确诊断和进行彻底性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本文综合相关文献资料,就该病的成因、分类、诊断与外科治疗作一简述.
作者:金汇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老年人由于重要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其药动学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改变,特别是老年人一般患有多种疾病,应用的药物品种较多,使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几率增高.一项统计资料表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用药后ADR发生率为15.4%,是一般成年人的2.5倍[1].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全球1/3死亡人中,死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合理用药所致,尤其是老年人.老年人ADR增多的原因,主要是与其生理功能及药动学特点发生变化有关.因此,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药动学特点,才能正确掌握临床合理用药,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匡玉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是妇科常见病.近年来随着各种诊断技术的进步,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为药物保守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我院采用甲氨蝶呤(MTX)配伍米非司酮治疗EP4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姚云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三通管应用临床后,方便了治疗护理工作,减轻了病人痛苦.基于三通管的特点,我们对其进行改进,设计成为盲端三通管,应用于危重病人救治,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构成即将三通管垂直端螺旋塑料帽更换为肝素帽便成为盲端三通管,仍为一次性塑料制品.
作者:任会英;高蕊 刊期: 2006年第05期
9.3 Rh血型系统及其鉴定Rh血型的发现是继ABO之后临床意义大的一个血型系统,也是为复杂的一个系统.其重要性与临床意义就在于:一旦输入Rh血型不合的血液或母胎Rh血型不合的妊娠因同种免疫作用,而产生Rh抗体.当其产生Rh抗体后输入Rh血型不合的血液时,将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分娩后婴儿将出现Rh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HDN,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 born),一旦确诊应尽早实施换血疗法.
作者:任麒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为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医院感染及相关因素,本文对200例住院老年AMI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吕玉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小儿急性中毒在农村基层医院急诊中较常见,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各种小儿急性中毒4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髌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约占全部骨折患者的2%.治疗方法多以手术为主,目的是大限度恢复关节功能,避免继发创伤性关节炎.我院骨科自2003年7月至2005年1月,采用可吸收线治疗各种类型髌骨骨折43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继恒;蒋国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九、治疗的总体目标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HCC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对优生优育,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提高人口出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县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措施分析如下:
作者:刘雪翔;苏秀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急性乳腺炎是妇女哺乳期常见病、多发病,但由于部分病人重视不够,治疗不及时,可迅速化脓,少数病人需要切开引流治疗,因此导致病程长,医疗费贵,痛苦增多.
作者:向大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胆管癌手术行胆肠吻合后,可发生吻合口狭窄,这与术中缝合技术及术后复发有关.此类病人处理可选择再次手术或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但均有缺点.我院在2004年收治4例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病人,均经PTCD管行胆道内支架置入术(PTBS),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陈国锋;蔡国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自2000年3月以来,笔者采用益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并与甘草酸二铵(甘利欣)胶囊配合肝泰乐、维生素C治疗作对比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闫雪洁;张秀慧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超声波探测是诊断局限性肝疾病必不可少的诊查手段,已为国内外学者所肯定.但肝弥漫性疾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暴发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的超声图像与正常肝脏图像常难以鉴别.目前随着超声探测仪器的发展和探测技术的提高,其图像分析能力有了飞跃进步,可观察肝脏与周围脏器和血管内微细变化,诊断肝弥漫性疾病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作者:柯有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尽管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提出关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和滥用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抗感染药物的临床疗效在过去的20年里,却是不断下降,同时耐药性、二重感染、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等不良后果日益严重,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为确保抗菌药物安全、有效,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化已势在必行.
作者:张艳;刘道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本文应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对5种抗生素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 2002年10月~2005年5月来自我院门诊的231例患儿,年龄<1岁,经临床检查确诊为肺炎.
作者:龚方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肠钩虫病是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疾病,是人体消化道寄生线虫中危害大的一种,临床上以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一般根据症状、粪便检查找到钩虫卵可明确诊断[1].但钩虫感染造成肠黏膜损伤引起的消化道症状无特异性,重度感染者还可发生消化道出血,其临床表现不易与胃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等疾病相鉴别,易造成漏诊与误诊.1999年10月~2004年10月,我校附属医院共收治30例肠钩虫病患者,其中6例(20.0%)误诊为其他疾病.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笔者对这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王瑞兰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