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惠妍;尚春艳;李翠萍;杨文丽
1临床资料例1女性,10岁,25kg.急性阑尾炎在连续硬膜外阻滞下行阑尾切除术.胸12腰1椎间隙穿刺,向头侧置管2.5cm,2%利多卡因注射液总量11ml.术中患儿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手术经过顺利.术毕左前臂静脉接镇痛泵持续给药,每小时2ml.PCA配方: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0.3mg,盐酸高乌钾素注射液12mg,氟哌利多注射液1mg,镇痛效果好.术后5小时患儿开始躁动,继而头偏向一侧,略后仰,即肌注苯巴比妥钠注射液50mg;30分钟后无好转,请内科医师会诊.查体:烦躁,无意识障碍,颈向左侧扭转并略后仰,无痉挛性斜颈;双侧神经反射对称,无异常;无舞蹈样动作出现和不自主的神经功能障碍及智能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后确诊为锥体外系症状.即停用镇痛泵,注咪达唑仑(咪唑安定)注射液1.3mg(0.03~0.05mg/kg),症状缓解,后未再发生.
作者:赵丽芬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肛肠疾病手术对肠道清洁度要求高,患者术前清洁灌肠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手术效果及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前肠道准备以1%肥皂水或生理盐水常规清洁灌肠,术中常发现肠道不洁或在术中、术后回病房即排便,影响了患者围手术期的清洁及预后.笔者对行肛肠手术中的灌肠不洁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现介绍如下:
作者:叶柳莺;张爱凤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一、子宫肌瘤[概述]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可分为浆膜下、黏膜下、肌壁间、子宫颈肌瘤四种类型.好发于育龄妇女,与雌激素水平高有关.绝经后激素水平下降,肌瘤停止生长、萎缩甚至消失.
作者:李玉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随着血液透析(HD)技术的不断完善,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存活期越来越长,建立长期血管通路越显重要,但由于部分患者的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或不能长期维持动静脉内瘘,因此,我们使用长期带涤纶环双腔导管建立MHD患者血管通路,现报告如下:
作者:支宝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核激素受体超家族配基依赖的转录因子包括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受体y(PPARy)与PPARα、PPARδ等,对人体代谢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其中PPARy激动增加胰岛素(INS)敏感性,决定对生长因子释放、细胞因子的产生、细胞增殖和迁移、细胞外基质的重塑和对细胞循环节数和分化的控制等的调节[1];PPARδ与PPARy作用几乎相反;PPARα激动剂主要用于降低血脂.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s,TZDs)是PPARy激动剂,包括曲格列酮(Troglitazone,TRO)、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OS)、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IO)、环格列酮(ciglitazone,CI)、达格列酮(darglitazone,DAR).另有PPARy与PPARα双激动剂如Ragaglitazar.TZDs主要用于防治糖尿病,近来发现具有其他直接或间接作用,如心血管保护、治疗多囊性卵巢综合征(PCOS)、预防2型糖尿病(T2DM)、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增加骨密度、调整夜间血压、抗炎等.
作者:衡先培;杨柳清;周国英;谢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拔除静脉穿刺针是护理常见的操作.常规拔针可致局部疼痛,为减轻疼痛,我室总结出一套拔针时不痛的方法,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作者:王孝权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日臻成熟,腹腔镜经腹膜后间隙入路是手术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又一可供选择的方法.它具有对人体干扰小、患者痛苦较轻、恢复快等优点易被患者接受[1].我院自2004年3月~2005年5月对17例肾盂、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章雅萍;吴爱芬;周彩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藏药独一味为唇形科、独一味属植物.藏族当地利用独一味治疗扭伤、挫伤、骨折疼痛疾病已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全国中草药名鉴>和<中药大辞典>分别记载,其性味苦、微寒,有小毒,主治功效为:活血,行瘀,消肿止血.治跌打伤筋骨、闪腰、挫伤、关节积黄水、补髓、止血.全草用于浮肿后流黄水,关节积黄水,骨松质发炎.
作者:章阿牛;韦加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我院近两年收治成人病毒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24例,其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比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忠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迈尔斯(Miles)术后改变了原有正常的生理排便方式,需要终身使用人工肛门,不仅给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并使其承受躯体、心理等多方面的痛苦.为了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帮助建立规律排便,以提高其生活质量[1],我们对25例直肠癌结肠造口术后患者进行了健康需求的调查,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叶柳莺;吕岳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为提高计划生育手术质量,减少手术者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成功率,我院妇产科自2004年11月至2005年3月,对100例绝经后妇女取环时采用2%利多卡因宫颈注射,获得满意扩张宫颈及镇痛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耿中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以上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胎盘早剥是一种严重的产科并发症,起病急、进展快,其母儿预后与诊断、处理是否及时有密切关系.为探讨胎盘早剥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本文就我院发生的胎盘早剥17例做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胎盘早剥的诊断及认识水平.
作者:张紫娟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血清纤维化指标升高、B超异常患者应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3例,分为治疗组27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每次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4片,每日三次;对照组给予大黄癀虫丸3克,每日二次.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两组均有抗肝纤维化作用,但复方鳖甲软肝片在改善HA、PⅢP、B超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抗肝纤维化功效显著.
作者:万军;何基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目的为了降低血液报废率,对扬州市无偿献血中ALT升高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方法 ALT初检采用赖氏法,复检采用速率法;其他指标均按国家标准执行.结果 2002~2005年无偿献血血液样本197946例,不合格血液8467例,其中ALT阳性6907例.统计分析:血液不合格率逐年明显下降,χ 2=9996,P<0.001,每年ALT阳性构成比基本保持在80%左右;第三季节ALT阳性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季节,χ 2=392.1,P<0.001;男性ALT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χ 2=2711,P<0.001.结论每年ALT阳性构成比.基本保持在80%左右,其中非病理因素占主导地位,造成大量血液不合理报废,因此应加强对献血人员献血前的宣传教育;HCV感染与ALT无相关性,ALT活性指标对筛选HBV、HCV感染窗口期无任何意义,建议淘汰ALT这一献血者筛选指标,RNA水平的检测方法应该是今后HCV感染者筛选的方向.
作者:杨桂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中药不良反应是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有害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中药的使用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特别是中药制剂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给药方法,临床应用日趋广泛;近年来有关中成药的不良反应(ADR)报道也随之增多.本文收集了近年来有关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60例,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杨海民;张晓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1病案介绍患者男,39岁,农民,已婚.因胸痛、全腹痛、右腿痛12小时于2005年8月25日上午9:30分来院就诊.患者于2005年8月24日晚餐时陪客人饮啤酒约750ml,于晚9:30突然胸痛、伴胸部灼热感、疼痛剧烈,取弯腰半蹲位,全身冷汗淋漓.约半小时后胸痛减轻,突感全腹痛,约15分钟后感右下肢疼痛.本村乡医测血压为160/105mmHg,心率110次/分.随即送当地卫生院诊治,值班医生疑肠梗阻,经输液、镇静、止痛等处理后,次日胸痛基本缓解,仍阵发性腹痛,右下肢痛,上午9:30分来我院就诊.患者近3~4年来血压偏高,波动于140~150/90~95mmHg之间,未服用降压药物.
作者:辛德林;刘春生;段文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笔者多年在医院药剂科工作,经常发现一些常用中药掺假掺伪或以次充好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存在直接影响中药方剂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如何有效地鉴别这些伪劣产品,从进货渠道、或从源头上杜绝这些产品流入市场、进入医院是非常重要的.现就医院里几种常见中药的掺伪掺假状况及鉴别要点简单介绍如下,希引起医院同行们的重视,以保证用药的有效及安全.
作者:林海中;费敏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钝挫伤致继发性青光眼是临床常见眼病.可因眼内出血、房角后退、晶体脱位等原因,致眼压升高,继而引起视力功能严重损害.我院于1990年7月至2004年11月共收治眼球钝挫伤致继发性青光眼64例,本文就其病因及治疗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雷朝霞;武忠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为了解我院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笔者抽查我院儿科住院病历360份,填写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分析总结儿科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本芳;郑曦;王保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笔者自2003年12月~2005年6月,采用痛泻要方联合黄连汤治疗腹痛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并与西药治疗进行对比疗效观察,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项观察标准参照1988年罗马国际标准[1],入选病例共103例,将病例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男23例,女30例;年龄21~61岁,平均38.6岁;病程1~13年,平均8.6年.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21~58岁,平均39.6岁,病程1.5~15年,平均8.3年.两组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作者:李新民 刊期: 200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