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滴多抗甲素注射液致过敏反应2例

王玉兰;胡爱荣;冯桂青

关键词:静滴, 多抗甲素注射液, 辅助治疗, 免疫功能低下, 抗过敏治疗, 甘露聚糖肽, 肿瘤病人, 症状缓解, 临床资料, 化疗病人, 过敏反应, 妇科, 兴奋药, 报告
摘要:多抗甲素(甘露聚糖肽)为免疫兴奋药,临床上常用于免疫功能低下及肿瘤病人的辅助治疗.我院妇科从2002年11月起,使用多抗甲素注射液用于妇科化疗病人的辅助治疗56例,其中有2例出现过敏反应,经及时采取抗过敏治疗,症状缓解,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常用抗高血压药的作用特点

    目前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高血压又是脑血管意外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病进行正确的治疗,可减少心、脑、肾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当前,如何正确应用抗高血压药,如何对占高血压病人70%的轻型高血压及老年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及早防止靶器官受损,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医药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作者:李承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新生儿窒息伴多脏器功能损害85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时无呼吸或呼吸抑制者;若出生时无窒息,而数分钟后出现呼吸抑制者亦属窒息.新生儿窒息后常伴有脑、心、肺、肾、胃肠等单个或多脏器功能损害[1],是围生期小儿死亡和导致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2001年4月~2003年4月我院由产科分娩转入儿科的新生儿窒息伴多脏器功能损害患儿85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

    作者:刘忠兴;郑亚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与气管切开病人的沟通技巧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梗阻或呼吸衰竭病人,为便于呼吸道管理和机械通气,需要做气管切开.气管切开后因暂时丧失语言功能,是病人痛苦的经历之一.病人常因不能与家人和医务人员交流、需要不能被满足,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忧郁不安、愤怒等.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恢复,而且给治疗护理工作造成一定的难度.本文通过对205例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掌握了一定的沟通技巧.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鲁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酚妥拉明及多巴胺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34例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并心力衰竭,在常规强心、利尿、抗感染、平喘、化痰等综合治疗效果不佳时,加用多巴胺和酚妥拉明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伟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 根据第5版<妇产科学>关于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1]:①症状: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劳累,性交后及月经期加剧;月经量增多,月经不调,白带增多或呈脓性,神经衰弱,不孕等.②体征:子宫多呈后位,活动受限,附件增厚,压痛,变硬,有时可触及包块.③B超检查:提示炎性包块,积水等.1.2一般资料取1999年1月至2003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治疗的慢性盆腔炎141例,分为2组:治疗组71例,对照组70例,均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一周,药物、剂量相同;治疗组加用中草药保留灌肠,对照组加服中成药.两组年龄、病程、既往史情况大致相同.

    作者:王敏;张春萍;鲍玉凤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回盲部肿瘤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5例分析

    中老年回盲部肿瘤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本院自1990年1月至2000年2月共收治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回盲部肿瘤15例,报告如下.

    作者:武枫;陈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脑卒中患者心理康复40例报告

    在一切疾病的康复中,心理因素均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生理、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脑卒中患者可产生一系列心理变化,不仅对整体康复,对病后的日常生活、活动均有一定影响.本文对40例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康复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王艳;张方梅;王东锋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幼儿烫伤后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幼儿烫伤临床上经常见到.针对幼儿烫伤后发生感染率较高,护理难度较大等问题,笔者就其感染的原因及护理问题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冬青;张秀德;王秀芹;李冬敏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甲亢性周期性瘫痪的护理体会

    甲亢性周期性瘫痪,发作时四肢呈弛缓性瘫痪,瘫痪特点为近端重,远端轻,下肢重,上肢轻,严重者可致呼吸肌麻痹.我科于1997年3月至2000年7月共收治6例,由于观察细致,治疗及时,护理得当,使患者转危为安,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秋菊;呼瑞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呼吸肌麻痹的疗效分析

    急性有机磷中毒是基层医院常见急症之一,合并呼吸肌麻痹的中毒患者,病死率高.我科自1999年6月开始采用血液灌流(HP)治疗该类病人,现将资料整理并与常规治疗作对比分析.

    作者:鲁中勤;崔国强;曾显成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脑性瘫痪儿童的MRI特征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针灸与穴位注射并用治疗慢性荨麻疹

    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针灸、穴位注射并用治疗慢性顽固性荨麻疹90例,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根据<临雌皮肤病学>诊断标准[1]确定诊断.本组9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男52例,女38例;年龄17~62岁,平均28.6岁;病程3个月~16年,平均3.5年;实证38例(42.2%),虚证52例(57.8%).全部患者曾用中西药治疗,且有激素服用史.

    作者:朱云群;何川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心电图基本知识(3)

    第二讲 正常心电图五平均心电轴1、概念:心电轴一般指的是在额面上的平均QRS电轴,它是心室除极过程中额平面QRS向量环的轴心,反映了额平面心室除极向量的顺序、方向和大小.我们通常根据Ⅰ、Ⅲ导联的QRS波群的电压或面积来计算心电轴.以平均心电轴与Ⅰ导联正(左)侧段之间的角度来表示平均心电轴的偏移方向.以Ⅰ导联正侧位置为0度,顺钟向夹角为正,逆钟向为负.

    作者:黄宝晨;朱怡然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腹泻(上)

    什么是腹泻?答:首先讲一下正常便.正常人每天排便1次,个别人每2~3天排便1次,或每日排便2~3次,如果粪便正常、成形,总量不超过250 g左右,应为正常便.有便秘习惯的人,粪块嵌塞直肠,用缓泻剂或开塞露后便次增加,且伴有轻度里急后重感,这也不称为腹泻.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滑疝误诊为斜疝1例治疗体会

    1病例资料患者男,56岁.主因右下腹可复性包块20余年入院,行走时包块出现,有下坠感,包块偶及到阴囊上部,无其它不适感.查体:见右腹股沟区一拳头大小的包块(立位),呈梨形,远端达右耻骨结节处.平卧时,右腹股沟仍较饱满,有包块感,外环口扩大并有冲击感.故以斜疝行手术治疗.术中见精索中上段明显粗大,触之柔软,于近似疝囊壁处切开发现是肠壁,故怀疑是滑疝,缝合肠壁后在内环口处向上作长约3cm的切口入腹腔,明确为滑疝,且是盲肠壁组成疝囊的大部分,故先将组成疝囊的肠壁从精索上游离下来,将其完整地纳入腹腔.后用McVay方法行疝修补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人恢复良好,2年随访未复发.

    作者:赵宏铮;柴伟;姚立新;刘军;任国忠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自制止血散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体会(附13例报告)

    上消化道出血为消化系统常见病,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均不理想,尤其是对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和原因不明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更感棘手.我们自1993年5月至2001年12月采用自制止血散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良;孟淑红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胃术后残胃排空障碍17例分析

    胃排空障碍是胃手术后的一种并发症,近年来逐渐被大家所认识,但其病因尚不清楚,治疗上也无特定有效办法,本文总结了对17例胃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治疗与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张新元;移鹤林;马维强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做好统计工作,为医院发展服务

    在现代化的医院管理中,充分发挥医院统计工作的职能,是不断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管理质量的重要途径.如何做好农村中医医院的统计工作,为医院的管理、业务发展服务,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通过长期统计工作实践,我们的做法如下.

    作者:张曙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影响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因素研究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 选择1999年10月~2002年12月本院内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34~81岁,平均(54.0948.96)岁,心率49~102次/min.均符合1999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指南>建议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并除外症状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其中高脉压组49例,年龄(56.5±8.87)岁;低脉压组31例,年龄(47.9±5.93)岁.脉压即根据动态血压监测所计算的平均值,高脉压组为平均脉压>40 mmHg,低脉压组为平均脉压≤40 mmHg.两组均排除其他影响脉压的疾病(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静脉瘘、动脉导管未闭、重度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Paget病等).

    作者:聂仁洪;聂立红;王秀珍;王文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腹股沟疝修补术医源性损伤6例分析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其中疝修补术是治疗各型腹股沟疝常用的手术.经过百余年来手术方式演变、改进,迄今为止尚无一种能完全避免复发和并发症的术式.而医源性损伤也时有发生,笔者结合文献,总结本院和其他兄弟医院1990~2002年583例疝修补术中医源性损伤6例(1.02%).教训深刻.现就其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叶能红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