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滑疝误诊为斜疝1例治疗体会

赵宏铮;柴伟;姚立新;刘军;任国忠

关键词:滑疝, 误诊, 可复性包块, 肠壁, 疝囊壁, 腹股沟区, 组成, 术后病人, 手术治疗, 手术过程, 疝修补术, 精索, 腹腔, 耻骨结节, 病例资料, 中上段, 右下腹, 内环口, 不适感, 走时
摘要:1病例资料患者男,56岁.主因右下腹可复性包块20余年入院,行走时包块出现,有下坠感,包块偶及到阴囊上部,无其它不适感.查体:见右腹股沟区一拳头大小的包块(立位),呈梨形,远端达右耻骨结节处.平卧时,右腹股沟仍较饱满,有包块感,外环口扩大并有冲击感.故以斜疝行手术治疗.术中见精索中上段明显粗大,触之柔软,于近似疝囊壁处切开发现是肠壁,故怀疑是滑疝,缝合肠壁后在内环口处向上作长约3cm的切口入腹腔,明确为滑疝,且是盲肠壁组成疝囊的大部分,故先将组成疝囊的肠壁从精索上游离下来,将其完整地纳入腹腔.后用McVay方法行疝修补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人恢复良好,2年随访未复发.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幼儿烫伤后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幼儿烫伤临床上经常见到.针对幼儿烫伤后发生感染率较高,护理难度较大等问题,笔者就其感染的原因及护理问题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冬青;张秀德;王秀芹;李冬敏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自制止血散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体会(附13例报告)

    上消化道出血为消化系统常见病,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均不理想,尤其是对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和原因不明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更感棘手.我们自1993年5月至2001年12月采用自制止血散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良;孟淑红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3例的心肌酶谱、心电图变化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心肌酶谱、心电图同时异常未见报道.为了解其变化规律,总结经验,笔者收集本院近几年来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3例.与本院健康者作心肌酶谱、心电图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沐生元;徐开保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检查(续))常见体表肿物的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

    (接上期)1乳腺常见疾病的细针吸取细胞学形态特点1.1乳腺肿物FNAC诊断标准依据导管上皮细胞分化程度、排列方式及良性裸核细胞数量,参照Bethesda方案(1996年)中提出的诊断形式进行四级分类.Ⅰ级:良性病变.(1)导管上皮细胞分化良好;核直径一般小于红细胞或淋巴细胞的2倍,核无异型性,染色质及核仁无异常变化,偶见规则核分裂,一般无坏死物;(2)导管上皮细胞排列以规则平铺的单层蜂窝样片状、腺管状、枝杈状结构为主,有时可见乳头状、指状结构;团片周边整齐,一般无松解离散上皮细胞;(3)良性裸核细胞数量多,位于导管上皮团片内、周边及周围.Ⅱ级:非典型性病变.(1)导管上皮细胞分化轻度异常,核直径一般为红细胞或淋巴细胞的2~2.5倍,核一般轻度异型性,染色质轻度增多变粗,可见小核仁,偶见规则核分裂,一般无坏死物;(2)导管上皮细胞排列由规则平铺向拥挤重叠片块过渡,片块周边尚整齐;(3)良性裸核细胞数量减少.Ⅲ级:可疑恶性病变.

    作者:余小蒙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体会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清扫有较多的近期及远期并发症,近几年有学者提出采用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来识别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并依此进行乳腺癌的分期治疗.通过对58例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以探讨SLNB指导临床腋淋巴结阴性(cN0)乳腺癌腋淋巴结清除范围的可行性.

    作者:王新杰;张学东;李建团;李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酚妥拉明及多巴胺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34例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并心力衰竭,在常规强心、利尿、抗感染、平喘、化痰等综合治疗效果不佳时,加用多巴胺和酚妥拉明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伟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滑疝误诊为斜疝1例治疗体会

    1病例资料患者男,56岁.主因右下腹可复性包块20余年入院,行走时包块出现,有下坠感,包块偶及到阴囊上部,无其它不适感.查体:见右腹股沟区一拳头大小的包块(立位),呈梨形,远端达右耻骨结节处.平卧时,右腹股沟仍较饱满,有包块感,外环口扩大并有冲击感.故以斜疝行手术治疗.术中见精索中上段明显粗大,触之柔软,于近似疝囊壁处切开发现是肠壁,故怀疑是滑疝,缝合肠壁后在内环口处向上作长约3cm的切口入腹腔,明确为滑疝,且是盲肠壁组成疝囊的大部分,故先将组成疝囊的肠壁从精索上游离下来,将其完整地纳入腹腔.后用McVay方法行疝修补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人恢复良好,2年随访未复发.

    作者:赵宏铮;柴伟;姚立新;刘军;任国忠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脑卒中患者心理康复40例报告

    在一切疾病的康复中,心理因素均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生理、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脑卒中患者可产生一系列心理变化,不仅对整体康复,对病后的日常生活、活动均有一定影响.本文对40例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康复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王艳;张方梅;王东锋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吸宫术后急性宫腔积血1例报告

    患者宋某,21岁,初孕.因停经68天,于2002年3月16日来我院行人工流产术.术前检查:子宫前位,增大如孕9周大,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提示:宫内见3.2cm×4.0cm大的妊娠囊反射,有胎芽及心血管搏动.行吸宫术,术前15分钟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子宫前位,宫腔深11cm,逐号扩张宫颈顺利,用7号吸管,负压53.2kPa,吸出胚胎组织约55g,肉眼见绒毛团块,术毕探宫腔深9.5cm,出血约5ml,手术经过顺利,受术者无明显不良反应.术后1小时感下腹痉挛性阵痛,阴道流血少许,BP13.2/9.1kPa,P73次/分.宫底升至耻骨联合上2横指,张力大,触痛明显,考虑为吸宫术后急性宫腔内积血,立即行清宫术.

    作者:张兰英;张英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 根据第5版<妇产科学>关于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1]:①症状: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劳累,性交后及月经期加剧;月经量增多,月经不调,白带增多或呈脓性,神经衰弱,不孕等.②体征:子宫多呈后位,活动受限,附件增厚,压痛,变硬,有时可触及包块.③B超检查:提示炎性包块,积水等.1.2一般资料取1999年1月至2003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治疗的慢性盆腔炎141例,分为2组:治疗组71例,对照组70例,均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一周,药物、剂量相同;治疗组加用中草药保留灌肠,对照组加服中成药.两组年龄、病程、既往史情况大致相同.

    作者:王敏;张春萍;鲍玉凤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复方柳菊片联合化疗药治疗肺结核并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疗效观察

    为了探讨复方柳菊片的抗结核、抗炎、保肝护肝作用,我院对1999~2003年3月收治的肺结核并HBsAg阳性患者108例,应用复方柳菊片联合化疗药物进行治疗,并以同期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姜捷;周忠海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异位妊娠误诊3例报告

    1995~2002年我院门诊有3例异位妊娠误诊为不全流产、功能性子宫出血、结肠炎、急性胃肠炎、消化道穿孔等,教训深刻,现报告如下.

    作者:申保红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罗格列酮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治疗的效果观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脑死亡评估的研究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过量喝啤酒当心患痛风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实例(22)

    某作者为了观察丙泊酚合用阿托品在人工流产中的效果,于2001年10月到2002年4月选择自愿终止妊娠的健康早孕妇女400例,年龄19~32岁,妊娠6~8周,经尿HCG和盆腔B超检查证实为宫内妊娠.全部早孕妇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0例.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与气管切开病人的沟通技巧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梗阻或呼吸衰竭病人,为便于呼吸道管理和机械通气,需要做气管切开.气管切开后因暂时丧失语言功能,是病人痛苦的经历之一.病人常因不能与家人和医务人员交流、需要不能被满足,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忧郁不安、愤怒等.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恢复,而且给治疗护理工作造成一定的难度.本文通过对205例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掌握了一定的沟通技巧.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鲁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静舒氧输入的护理体会

    静舒氧是由储气瓶、密封阀、减压阀、压力调节阀组成的一体化一次性使用的医用自动输氧器[1].静舒氧静脉内给氧,开辟了人体的第二条供氧渠道,用于治疗各种缺氧、缺血性疾病[2].静舒氧使用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供氧效果和输液的顺利进行.我院自去年引进静舒氧以来,在神经内科、心内科、消化内科、康复科等科室用于各种缺血、缺氧性疾病的治疗,治疗后病人的血氧饱和度(Sao2)迅速提高,升高幅度5%~25%,有效改善了病人的缺氧状况.现将静舒氧使用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许素芃;朱阳月;林辛霞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新生儿窒息伴多脏器功能损害85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时无呼吸或呼吸抑制者;若出生时无窒息,而数分钟后出现呼吸抑制者亦属窒息.新生儿窒息后常伴有脑、心、肺、肾、胃肠等单个或多脏器功能损害[1],是围生期小儿死亡和导致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2001年4月~2003年4月我院由产科分娩转入儿科的新生儿窒息伴多脏器功能损害患儿85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

    作者:刘忠兴;郑亚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宽QRS波心动过速1例分析

    1病历摘要患者男,50岁,有间歇性心前区痛病史5年.2002年12月7日下午,在家休息时突感心悸,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呼吸困难、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急诊入院,精神紧张,表情痛苦,面色苍白,呈端坐位,血压90/60mmHg,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及中等水泡音,心率212次/分,律齐,A2>P2,无病理性杂音,腹(-).初步诊断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急性左心衰.在吸氧、镇静、扩血管、利尿的同时给予心电监护急查心电图示:心率210次/分,P波消失,R-R间期稍有不齐,QRS波时限0.12秒,宽大畸形,在大部分导联ST-T与QRS主波相反,诊断: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疑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立即给予利多卡因50mg静注无效,5分钟后再给予100mg静注仍无效,故改为三磷腺苷(ATP)20mg静注,约30秒转为窦性心率.患者心悸、心前区痛、咳嗽、呼吸困难明显缓解,血压100/70mmHg.第2天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74次/分),心肌缺血.住院4天出院,随访至今未再发作.

    作者:闻斌;李冰;柳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