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罗格列酮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治疗的效果观察

关键词:罗格列酮, 多囊卵巢综合
摘要: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幼儿烫伤后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幼儿烫伤临床上经常见到.针对幼儿烫伤后发生感染率较高,护理难度较大等问题,笔者就其感染的原因及护理问题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冬青;张秀德;王秀芹;李冬敏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病案(21) 头痛、头晕、乏力、偏瘫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8岁,城镇居民.于2003年12月14日入院.患者近几年自觉乏力、时有头痛、头晕,但程度不重,未在意.近半年来烧心、反酸,伴上腹部疼痛,无明显规律,无黑便.口服西咪替丁后可减轻.于入院前1日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不能抬离床面,持续约15分钟自行缓解.

    作者:曾显成;毛靖宇;孙铁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滑疝误诊为斜疝1例治疗体会

    1病例资料患者男,56岁.主因右下腹可复性包块20余年入院,行走时包块出现,有下坠感,包块偶及到阴囊上部,无其它不适感.查体:见右腹股沟区一拳头大小的包块(立位),呈梨形,远端达右耻骨结节处.平卧时,右腹股沟仍较饱满,有包块感,外环口扩大并有冲击感.故以斜疝行手术治疗.术中见精索中上段明显粗大,触之柔软,于近似疝囊壁处切开发现是肠壁,故怀疑是滑疝,缝合肠壁后在内环口处向上作长约3cm的切口入腹腔,明确为滑疝,且是盲肠壁组成疝囊的大部分,故先将组成疝囊的肠壁从精索上游离下来,将其完整地纳入腹腔.后用McVay方法行疝修补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人恢复良好,2年随访未复发.

    作者:赵宏铮;柴伟;姚立新;刘军;任国忠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 根据第5版<妇产科学>关于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1]:①症状: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劳累,性交后及月经期加剧;月经量增多,月经不调,白带增多或呈脓性,神经衰弱,不孕等.②体征:子宫多呈后位,活动受限,附件增厚,压痛,变硬,有时可触及包块.③B超检查:提示炎性包块,积水等.1.2一般资料取1999年1月至2003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治疗的慢性盆腔炎141例,分为2组:治疗组71例,对照组70例,均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一周,药物、剂量相同;治疗组加用中草药保留灌肠,对照组加服中成药.两组年龄、病程、既往史情况大致相同.

    作者:王敏;张春萍;鲍玉凤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吸烟者遇寒冷易生冻疮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罗格列酮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治疗的效果观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酚妥拉明及多巴胺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34例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并心力衰竭,在常规强心、利尿、抗感染、平喘、化痰等综合治疗效果不佳时,加用多巴胺和酚妥拉明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伟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2例误漏诊分析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为常见内分泌疾病,女性多见,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本病起病隐袭,临床表现多样,可能以某一系统病变为突出表现,容易误诊、漏诊.现将我院自1995年至2002年甲减误诊22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进荣;张淑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蒙脱石、蓝光照射联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极易形成黄疸,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包括高结合胆红素和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高结合胆红素血症本身对机体无明显影响,而高未结合胆红素具有脂溶性和亲脂性,可透过血脑屏障而进入脑组织,造成脑细胞损伤,我们采用蒙脱石(思密达)口服,蓝光照射联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7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自制止血散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体会(附13例报告)

    上消化道出血为消化系统常见病,治疗方法较多,但效果均不理想,尤其是对急性胃黏膜病变(AGML)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和原因不明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更感棘手.我们自1993年5月至2001年12月采用自制止血散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李玉良;孟淑红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胃术后残胃排空障碍17例分析

    胃排空障碍是胃手术后的一种并发症,近年来逐渐被大家所认识,但其病因尚不清楚,治疗上也无特定有效办法,本文总结了对17例胃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治疗与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张新元;移鹤林;马维强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回盲部肿瘤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5例分析

    中老年回盲部肿瘤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本院自1990年1月至2000年2月共收治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回盲部肿瘤15例,报告如下.

    作者:武枫;陈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新生儿窒息伴多脏器功能损害85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时无呼吸或呼吸抑制者;若出生时无窒息,而数分钟后出现呼吸抑制者亦属窒息.新生儿窒息后常伴有脑、心、肺、肾、胃肠等单个或多脏器功能损害[1],是围生期小儿死亡和导致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2001年4月~2003年4月我院由产科分娩转入儿科的新生儿窒息伴多脏器功能损害患儿85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

    作者:刘忠兴;郑亚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第三讲 社区常见疾病 第一章 内科常见疾病

    第二十二节 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指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所分泌的消化酶自身消化所致的化学性炎症,本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病.根据病理损害程度,可分为两型,即水肿型与出血坏死型,后者病情较重,病死率高.在我国,急性胰腺炎常见的病因是胆道疾病,由于胆道梗阻引起胆道内压增高,胆汁经共同开口反流进入胰管,引起急性胰腺炎,因此,常称为胆源性胰腺炎.此外,胰管梗阻、酗酒、暴饮暴食、外伤、手术等也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有关.不同原因引起的急性胰腺炎共同的发病机制是:胰腺的各种消化酶被激活,从而,引起胰腺的自身消化.

    作者:林继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常用抗高血压药的作用特点

    目前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高血压又是脑血管意外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病进行正确的治疗,可减少心、脑、肾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当前,如何正确应用抗高血压药,如何对占高血压病人70%的轻型高血压及老年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及早防止靶器官受损,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医药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作者:李承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宽QRS波心动过速1例分析

    1病历摘要患者男,50岁,有间歇性心前区痛病史5年.2002年12月7日下午,在家休息时突感心悸,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呼吸困难、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急诊入院,精神紧张,表情痛苦,面色苍白,呈端坐位,血压90/60mmHg,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及中等水泡音,心率212次/分,律齐,A2>P2,无病理性杂音,腹(-).初步诊断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急性左心衰.在吸氧、镇静、扩血管、利尿的同时给予心电监护急查心电图示:心率210次/分,P波消失,R-R间期稍有不齐,QRS波时限0.12秒,宽大畸形,在大部分导联ST-T与QRS主波相反,诊断: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疑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立即给予利多卡因50mg静注无效,5分钟后再给予100mg静注仍无效,故改为三磷腺苷(ATP)20mg静注,约30秒转为窦性心率.患者心悸、心前区痛、咳嗽、呼吸困难明显缓解,血压100/70mmHg.第2天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74次/分),心肌缺血.住院4天出院,随访至今未再发作.

    作者:闻斌;李冰;柳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3例的心肌酶谱、心电图变化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心肌酶谱、心电图同时异常未见报道.为了解其变化规律,总结经验,笔者收集本院近几年来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3例.与本院健康者作心肌酶谱、心电图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沐生元;徐开保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静舒氧输入的护理体会

    静舒氧是由储气瓶、密封阀、减压阀、压力调节阀组成的一体化一次性使用的医用自动输氧器[1].静舒氧静脉内给氧,开辟了人体的第二条供氧渠道,用于治疗各种缺氧、缺血性疾病[2].静舒氧使用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供氧效果和输液的顺利进行.我院自去年引进静舒氧以来,在神经内科、心内科、消化内科、康复科等科室用于各种缺血、缺氧性疾病的治疗,治疗后病人的血氧饱和度(Sao2)迅速提高,升高幅度5%~25%,有效改善了病人的缺氧状况.现将静舒氧使用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许素芃;朱阳月;林辛霞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实例(22)

    某作者为了观察丙泊酚合用阿托品在人工流产中的效果,于2001年10月到2002年4月选择自愿终止妊娠的健康早孕妇女400例,年龄19~32岁,妊娠6~8周,经尿HCG和盆腔B超检查证实为宫内妊娠.全部早孕妇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0例.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检查(续))常见体表肿物的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

    (接上期)1乳腺常见疾病的细针吸取细胞学形态特点1.1乳腺肿物FNAC诊断标准依据导管上皮细胞分化程度、排列方式及良性裸核细胞数量,参照Bethesda方案(1996年)中提出的诊断形式进行四级分类.Ⅰ级:良性病变.(1)导管上皮细胞分化良好;核直径一般小于红细胞或淋巴细胞的2倍,核无异型性,染色质及核仁无异常变化,偶见规则核分裂,一般无坏死物;(2)导管上皮细胞排列以规则平铺的单层蜂窝样片状、腺管状、枝杈状结构为主,有时可见乳头状、指状结构;团片周边整齐,一般无松解离散上皮细胞;(3)良性裸核细胞数量多,位于导管上皮团片内、周边及周围.Ⅱ级:非典型性病变.(1)导管上皮细胞分化轻度异常,核直径一般为红细胞或淋巴细胞的2~2.5倍,核一般轻度异型性,染色质轻度增多变粗,可见小核仁,偶见规则核分裂,一般无坏死物;(2)导管上皮细胞排列由规则平铺向拥挤重叠片块过渡,片块周边尚整齐;(3)良性裸核细胞数量减少.Ⅲ级:可疑恶性病变.

    作者:余小蒙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