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瑞春;周勇;徐建国;尚靖;王旭丹;于鲁海;章金刚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mary biliary crrhosis,PBC)以破坏肝内小及中等大小胆管为主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肝病,表现为肝门脉区炎症导致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功能性衰竭.PBC患者90%以上为女性,年龄一般为30至65岁之问.自身免疫病可见少儿患者,但PBC是唯一例外,随年龄增长期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作者:姜小华;仲人前;孔宪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对HLA-DRB、DPB1分型在异基因骨髓移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应用19对不同的DRB抗原所对应等位基因序列特异性的引物,PCR扩增供受者各20个样本DRB,产物直接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同时用另一对引物PCR扩增DPB1第二外显子,产物10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结果:各DRB带清晰可辨,直接确定为该型;DPB1的多态性片段编码转换后确定其基因型;4例找到供者.结论:它们是异基因骨髓植前快速、精确和可靠的基因分型手段.
作者:林祥华;陈志哲;林敏辉;吕联煌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驱虫斑鸠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rH]-TdR掺入法和脾细胞介导羊红细胞定量溶血分光光度法以及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等观察了驱虫斑鸠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结果:驱虫斑鸠菊在体内外均可以明显抑制ConA刺激的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和LPS刺激的小鼠B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P<0.01);对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绵羊红细胞(SRBC)诱导的正常小鼠脾抗体细胞生成反应以及小鼠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都显示出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上述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驱虫斑鸠菊对机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邓瑞春;周勇;徐建国;尚靖;王旭丹;于鲁海;章金刚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通过研究细胞因子对FN表达的调节,探讨FN在围着床期子宫内膜表达的调节机理.方法:给孕早期小鼠注射不同的细胞因子,收集子宫内膜.分别用Immuno-blot法及RT-PCR法测定子宫内膜FN蛋白和mRNA的水平.结果:LIF低、高剂量组的FNmRNA和蛋白水平都比对照组高,统计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IL-1和IL-1ra各组FN水平与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结论:LIF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上调早期子宫内膜FN的表达,LIF参与着床与调节粘附分子的表达有关.IL-1系统则不影响子宫内膜FN的合成.
作者:张炜;周剑萍;刘银坤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在临床中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其5年以内的复发率在40%以上.近年来的研究发现,EM的发病与细胞因子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马彦平;李莉;马爱英;田锋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以NK细胞杀伤活性,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TNFα,IL-1的产生水平为指标,对灰树花乙醇沉淀物(ET-Pre)和RNA提取物影响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其抗肿瘤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以常规生物学测定的乳酸脱氢酶法,吞噬中性红法,结晶紫染色法,MTT生物活性测定法进行检测.结果:灰树花ET-Pre和RNA提取物处理组小鼠脾NK细胞杀伤活性,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TNF-α,IL-1的产生水平均较对照组呈现有显著意义的增高或增强.并且灰树花RNA提取物提高NK细胞杀伤活性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程度大于灰树花ET-Pre的作用.结论:灰树花两种提取物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间接发挥抗肿瘤作用.
作者:温斌;吕昌龙;曹雅明;佐佐木甚一;刘军;阎建忠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人类恶性畸胎瘤PA-1细胞株p53基因的结构、功能状态及其意义.方法:采用DNA碱基序列分析、FASAY(酵母细胞中单个等位基因的功能分析)及Western blot(蛋白印迹分析)等方法对经20余年407-445继代培养的PA-1 细胞株p53的基因结构、功能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RT-PCR产物DNA定向序列分析显示具有野生及突变2个带(p53密码于239突变),FASAY结果也显示p53一个等位基因是有活性的(野生的),而另一个是非活性的(突变的).Western blot未检测出突变的p53基因蛋白,而p21蛋白的表达水平比正常成纤维细胞低.结论:人卵巢恶性畸胎瘤PA-1细胞株经20年的继代培养后,一个p53等位基因发生错义突变,另一个仍然是野生型的.仅一个茚3等位基因发生突变,不足以引起细胞的染色体不稳定性.因此,研究PA-1细胞稳定核型的维持结构,在确定有关染色体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的基因的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李君武;高崇 刊期: 2002年第08期
1血管新生与肿瘤血管新生与肿瘤生长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实体瘤要超过2mm3以上,必须要有新生血管的支持才能与肿瘤宿主的血管系统保持一定的连续性,而且肿瘤的转移和转移部位的生长也有赖于肿瘤组织血管新生.
作者:黄竞荷;向军俭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IL-2,IL-4,IL-6,IL-10,IL-13和IFNγ在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诊断中作用.方法:用RT-PXCR技术或RNA点杂交技术检测183份肿瘤细胞或肿瘤组织中上述6种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状况.结果:在183份不同的肿瘤细胞或组织中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显著增加,其中IL-4,IL-6,IL-10和IL-13的表达率达65%,70.5%,83.6%和61.7%,而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IL-2的表达率仅达12.6%和22.9%.结论:Th1/Th2漂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可能造成机体的免疫抑制,有利于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
作者:魏海明;田志刚;冯进波;许晓群;胡永生;刘杰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Bcl-2及Bax mRNA表达与嗜酸粒细胞(Eos)凋亡的关系,探讨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健康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组,卵蛋白致敏激发制作哮喘模型,检测支气管灌洗液(BALF)中低密度Eos(HEos)及正常密度Eos(NEos)细胞凋亡,原位杂交及RT-PCR法检测Bcl-2及Bax mRNA表达.结果:哮喘组Eos显著高于正常组,以HEos为著(P<0.01);Eos凋亡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哮喘组不同密度Eos表达Bcl-2 mRNA明显增加,而Eos表达Bax mRNA明显减少.结论:哮喘时Eos存在凋亡抑制,这是哮喘时Eos增多的原因之一,哮喘豚鼠BALF Eos表达Bc1-2增加,表达Bax减少,表明Bc1-2及Bax可通过调节Eos凋亡参与哮喘发病.
作者:李志奎;王长征;钱桂生;林科雄;刘刚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LE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40例大肠癌组织和100例大肠非癌组织LEA与CLA的表达.结果:LEA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相关性,对高分化腺癌表现出更高的选择性(P<0.01),CEA单抗对高、中、低分化腺癌选择性相似(P>0.05),LEA在腺瘤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粘膜和正常粘膜;LEA在正常粘膜标记的阳性率明显低于CEA(P<0.05).结论:LEA的表达与大肠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LEA可作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作者:冯慧;宋今丹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免疫相关基因在衰老过程中表达水平的改变.方法:分别提取20只20月龄SD大鼠和20只4月龄SD大鼠的脾脏mRNA,并通过逆转录制备成杂交探针;老年大鼠用Cy5d-UTP标记,青年大鼠用Cy3 d-UTp标记.将两种探针等量混合后与包含416个免疫相关基因的cDNA芯片进行杂交.通过扫描仪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和计算机分析,比较老年组和青年组大鼠脾脏的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同步检测老年组大鼠和青年组大鼠的心、肝、肾和血液中的与自由基相关的生化指标.结果:生化指标检测证实20月龄老年大鼠与4月龄青年大鼠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有显著的差异,说明其生理机能有显著差异,适用于芯片的研究.而芯片结果显示在所研究与免疫相关的基因中,13个基因在老年大鼠脾脏中表达下调,其中包括参与应激和免疫应答的基因,部分参与细胞增殖、分化的调节基因和参与DNA/RNA修复基因;只有1个基因,即编码良性肿瘤淀粉酶的基因在老年大鼠脾脏中表达特异增高.结论:运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免疫系统在衰老过程中的变化,深入理解衰老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作者:余榕捷;蒲含林;林剑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酪氨酸磷酸化激酶(PTK)对跨膜型(TM-TNFα)与分泌型TNF-α(S-TNF-α)诱导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和NO释放的影响.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呼吸爆发,用硝酸还原酶法定量检测释放的NO,在体外观察PTK抑制剂对两型TNF-α诱导中性粒细胞以上功能的影响,并用Western印迹比较两型TNF-α诱导中性粒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异同.结果:PTK抑制剂Genistein(50umol/L)不仅可明显抑制S-TNF-α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P<0.005),也可明显抑制TM-TNF-α诱导的中性粒细胞产生NO(P<0.001).Western印迹显示大约17kD处,S-TNF-α介导的酪氨酸磷酸化条带比对照略强,而TM-TNF-α介导的酪氨酸磷酸化条带则明显增强;约于31kD处,出现由TM-TNF-α介导的酪氨酸磷酸化的特异性条带,而在其它处理组则均未发现.结论:两型TNF-α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均依赖于PTK的激活;但二者诱导酪氨酸磷酸化的程度及酪氨酸磷酸化的靶分子则存在差异.
作者:李莉;李清芬;李卓娅;姜晓丹;徐勇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SH)筛选与Ty21a免疫相关的新基因.方法:以Ty21a免疫小鼠的肠细胞为tester,以正常小鼠的肠细胞为driver,提取mRNA,反转录构建cDNA文库,利用SSH技术筛选Ty21a免疫相关的新基因.结果:通过SSH技术和cDNA徽矩阵技术,发现了7条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sequence tag,EST)片段没有明显同源性,可能为Ty2Ia免疫相关的新基因.其中3条正在用RACE-PCR法进行获得全长cDNA的工作.结论:SSH技术是一种高效的差异基因筛选方法,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是高通量进行基因表达模式研究的方法,Ty21a可诱导多种免疫相关新基因的表达.
作者:王华;高杰英;周洁;李海民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腺病毒3型对MxA蛋白的诱导作用以及MxA蛋白的体外抗病毒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浓度的腺病毒3型(Ad3)诱导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胞浆MxA蛋白的产生;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观察重组MxA蛋白对Hela细胞内腺病毒3型的抗病毒作用.结果:不同浓度的腺病毒诱异PBMC产生MxA蛋白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ng/ml MxA蛋白质抗Hela细胞内腺病毒3型感染的效价为20TCID20.结论:腺病毒3型体外可诱导PBMC产生MxA蛋白;重组MxA蛋白具有抗腺病毒3型作用.
作者:贡海蓉;徐仑;杨吉成;盛伟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为了解心血管疾患及心衰患者的血浆心钠素(ANF)和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水平的变化.方法:对163例心血管疾患及其中51例心衰患者经心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参麦注射液的应用,对治疗前后体内调节水盐代谢的二大重要激素系统进行放射免疫的定量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风心病、肺心病及高心病患者血浆ANF和PRA、AT-Ⅱ、AL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心肌炎及心肌缺血患者以上指标略高于对照组(P>0.05).各类心血管疾患发生心衰组与无心衰组比差异显著(P<0.01).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2 w后,心衰组随病情的改善、心功能的好转,各指标与治疗前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自身治疗前比ANF、AT-Ⅱ、ALD分别降低32.5%、25.3%、27.1%,ANF与RSSA系统下降幅度显呈著正相关关系.结论:ANF、PRA、AT-Ⅱ、ALD联合检测有助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心功能不全的诊疗观察,是有实用价值的辅助诊断.
作者:梁君慧;陈风琴;周方 刊期: 200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