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颍骅;薛松;郑家豪;徐根兴;黄日太;刘沙;胡振雷;朱洪生
目的 探讨赖诺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 分别口服赖诺普利与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8周,应用超声心动图监测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和(或)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浓度.结果 ①高血压组患者血浆AT-Ⅱ、ALD,血清IGF-1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为0.023,0.018,0.032),LVH组高于无LVH组(P值为0.0083).②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AT-Ⅱ、ALD、IGF-1和LVMI水平均显著降低(P值分别为0.036,0.028,0.031),但赖诺普利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卡托普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赖诺普利与卡托普利均有降压及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但赖诺普利逆转LVH的强度更强,且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贺利平;赵兴胜;吴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血管壁是一个有活性、有适应能力、完整的器官,由细胞(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及非细胞(细胞外基质)成分组成.它不是一个静止的器官,在生理或病理刺激下发生动态变化[2].
作者:谢莲娜;曾定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我院于2007年11月7日收治一名Ebstein畸形合并预激综合征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该患者近20余年来反复发作心悸、胸痛,病情危重,予以射频消融成功,患者痊愈出院.现汇报如下.
作者:蔚有权;杨浩;韩金旺;王劲风;曹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冠心病是目前导致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随着世界范围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冠心病的死亡率大大下降,支架术的应用使再狭窄率从30%~50%下降到10%~20%,但是PCI术后血管再狭窄(RS)的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
作者:张宜青;刘惠亮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生理与非生理性起搏方式对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方法 74例置人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心功能I-Ⅱ级(纽约心脏协会分级)的患者,分为生理性起搏组(48例)与非生理性起搏组(26例),术前测血浆脑利钠肽,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术后随访3年,测定血浆脑利钠肽和左室射血分数.对两组术前、术后血浆脑利钠肽及左室射血分数状况进行自身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生理性起搏组术后血浆脑利钠肽较术前有所增高,分别是(48.21±17.55)pg/ml和(55.07±17.62)p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32,P=0.10),而左室射血分数无变化;非生理性起搏组术后血浆脑利钠肽较术前明显增加,分别是(88.86±18.74)pg/ml和(46.92±19.15)pg/ml(t=7.981,P<0.01),而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下降,分别是(59.85±5.69)%和(54.25±3.12)%(t=3.473,P=0.002);术后生理性起搏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较非生理性起搏组低,分别是(55.07±17.62)pg/ml和(88.86±18.74)pg/ml(t=7.568,P<0.01),左室射血分数较非生理性起搏组高,分别是(54.25±3.12)%和(61.13±4.01)%(t=8.394,P<0.01).结论 生理性起搏与非生理性起搏方式相比血浆脑利钠肽水平较低,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小,起搏器综合征发生较少.
作者:李春兰;蒲志宏;郭从芳;马晓庆;袁若雯;侯鹏;李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患者1:男性,47岁,以咳嗽、痰中带血一月入院.CT提示右下肺中央型巨大肿块,与周围分界不清,诊断为右肺中央型肺癌.在全麻下右后外侧切口第六肋床进胸行右肺切除术.
作者:吴铁军;汤服民;熊健;罗运成;王留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g)与冠心病(CHD)类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将经冠状动脉造影的195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158例)与健康对照组(37例),其中冠心病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48例.再将冠心病组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54例,双支55例,和三支病变组49例.应用Clauss凝固法测定195例全部入选者的Fg水平.比较各CHD类型及冠脉病变程度组间血浆Fg水平差异.结果 Fg水平在正常对照组与SAP、UAP、AMI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随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Fg水平(g/L)分别为2.47±0.30、2.53±0.49、3.02±0.54和3.26±0.6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Fg水平(g/L)在冠状动脉病变不同支数中分别为2.66±0.54、2.98±0.54和3.22±0.69,3组间比较,单支与其他支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与多支病变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HD患者血浆Fg水平与冠心病的发展方向有关,随着斑块的不稳定呈现上升趋势,且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董平栓;张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脂质代谢异常是冠心病(CHD)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许多大规模临床研究已充分证明胆固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降低LDL-C能显著减少冠心病事件.
作者:郭锦军;蔡久英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是各种心脏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也是心内科医师需要紧急处理的常见疾病.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与促心律失常的作用并存,因此,在处理快速型心律失常时承担着很大的风险.静脉使用胺碘酮对于快速型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疗效,现报告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51例的临床治疗观察.
作者:李伟扬;王湛;姜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随着抗凝治疗在临床各科的广泛应用(外科防治术后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血液透析、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脏瓣膜病术后、急性肺栓塞、冠心病介入治疗术中、术后抗凝等),普通肝素(UFH)和低分子肝素(LMWH)已成为临床的常用药物之一.
作者:李维华;马依彤;马翔;杨毅宁;黄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2(AQP2)与低肾素型高血压(LREH)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选取LREH 患者110例,分为1、2、3级高血压三个亚组,设置健康对照40例,间接ELISA法检测尿液AQP2浓度,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血管加压素(AVP)浓度,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分析患者尿液AQP2浓度的变化及其与血浆AVP浓度、MAP之间的关系.结果 LREH组不同血压级别三个亚组血浆AVP浓度、尿液AQP2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t=2.99、t=3.01,P<0.05),并随血压级别升高而升高(P均<0.05);尿液AQP浓度与血浆AVP浓度、MAP之间彼此均呈正相关(r=0.862、r=0.694、r=0.797,P<0.05).结论 LREH患者肾脏集合管主细胞内AQP2穿梭、表达的增加,可能与LREH的水钠潴留机制密切相关
作者:欧阳劭;陈伟;匡希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影响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的因素.方法 对136例心力衰竭患者病因、病程、年龄、临床因素、血流动力、生化、并发症、治疗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有意义的单因素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性别、病因、年龄、入院时症状、人院时体征、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左室舒张末期短轴长度(LVDD)、左室收缩末期短轴长度(ID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心率变异性、血清脑纳肽(BNP)、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血肌酐(Cr)、血糖、出院前6 min步行试验、出院后服用血管转换酶抑制剂(ACEI)、出院后服用B受体阻滞剂,对心衰患者再住院有显著影响.再经C0C回归多因素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病因、年龄、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LVEF值、LVDD、LDSD、BNP、Cr、血糖、出院前6 min步行试验10项因素,对心衰患者再住院有显著影响.结论 136例患者中位再住院时间为2个月(0.25~13.10个月).经COX回归多因素综合分析,病因、年龄、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LVEF值、LVDD、LDSD、BNP、Cr、血糖、出院前6 min步行试验10项为影响再住院的主要因素.
作者:徐兵;唐丽萍;张浩;陶凌;李泽浦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血小板聚集和活化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急性血管闭塞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较为复杂,因此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同性别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服用相同剂量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后,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的阳性血小板百分率,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提供依据.
作者:李臻;杨晓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地尔硫卓(Dil)对增殖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原癌基因c-myc、c-fos、c-jun和ra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组织贴块法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VSMC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和Dil 1、2、3组(浓度分别为10-5、10-6、10-7 mol/L),应用MTF检测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VSMC的增殖指数,用rt-PCR检测c-myc、c-fos、c-jun和ras mRNA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浓度Dil都能抑制VSMC增殖,PI值均显著下降(各组PI值分别为21.53±1.72、28.63±0.96、15.95±0.37、19.28±0.94、20.33±0.67;P<0.05);Dil 1、2组c-myc、c-fos、c-jun mRNA的表达显著减少(模型组和Dil 1、2组的c-myc/GAPDH值分别为2.454±0.03、1.509±0.05、1.660±0.04,c-fos/GAPDH值分别为0.0046±0.0004、0.0023±0.0003、0.0038±0.0005,c-jun/GAPDH值分别为1.950±0.03、1.077±0.03、1.725±0.03;P<0.05),ras 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模型组和Dill、2组的ras/GAPDH值分别为1.941+0.03、3.811±0.02、2.501±0.02;P<0.05).结论 Dil抑制VSMC增殖机制可能与下调原癌基因c-myc、c-fos、c-jan的表达和上调ras的表达有关.
作者:闫颜;张志国;李洋;赵学忠;睢大员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房间隔缺损(ASD)是成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占所有先心病患者的10%-30%,其中70%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SAsD).对有明显左向右分流的房缺和(或)伴随明显症状和心脏扩大的房缺,必须选择房间隔封闭术[1].
作者:沈艳;潘家华;顾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否存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醛固酮(ALD)和去甲肾上腺素(NE)激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00例成人先心病患者,检测其AngⅡ、ALD和NE;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30名健康体检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成人先心病血循环中的AngⅡ(188.3±11.5)ng/L、ALD(546.1±42.3)pmol/L、NE(2.17±0.08)nmol/L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均P<0.01).3个亚组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就越明显.结论 成人先心病的AngⅡ、ALD和NE明显激活并具有慢性心力衰竭的特征,并与疾病的严重性密切相系.
作者:王新卫;伍伟锋;邓修建;李玉秀;俸勇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4县4~17岁少年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特征,以及时发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使确诊患者得到早期治疗.方法 对33 235名少年儿童按初筛、复筛、彩超多普勒确定三个阶段进行调查.分析病种分布,比较性别及各民族之间的患病差异.结果 检出先心病222例,总患病率为6.67%.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χ2=18.55,P<0.01).不同县别之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河南县发病率高,为12.40‰,尖扎4.49‰,同仁6.39‰,泽库6.10‰(χ2=30.10,P<0.01),不同民族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D的类型前三位分别是房缺41.44%,动脉导管未闭30.63%,室间隔缺损22.07%.结论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CHD以房间隔缺损为主.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各民族之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陈秋红;王晓勤;童有福;曲毅;祝存奎;祁生贵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注射小剂量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方法和疗效.方法 9例经股动脉入路心脏介入性手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在瘤腔内注射小剂量凝血酶(<100 U).结果 9例均取得成功,次日、1周、1个月后复查未复发,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注射小剂量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安全、有效,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锐;马可忠;刘文卫;李彬;关思虞;任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血红素氧合酶-1(HO-1)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关系.方法 选择确诊高血压病患者200例,分为:①低度危险组80例;②中度危险组50例;③高度危险组40例;④极高危险组30例;选择在读健康学生30名作为对照组.先利用t检验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HO-1表达的不同,再利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比较4组高血压病患者HO-1表达的差异,找出HO-1与高血压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和Western Blot检测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O-1的表达水平.结果 高血压患者极高危险组HO-1表达明显高于高血压病患者低度危险组(P<0.01).结论 HO-1的表达水平与高血压病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黄林贤;李国标;王坚平;余声荣;王晓平;钟淑鸾;陈彩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经验.方法 以股深动脉作为流入道和流出道施行旁路转流术,共4种手术方式:①腹主一股深动脉旁路转流术;②股一股深动脉旁路转流术;③股深动脉成形术;④股深动脉一(月国)动脉旁路转流术.结果 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1例,共30条患肢.本组21例已随访5~60个月,平均22个月.疗效良好者16例;1例症状好转;3例保留足跟的截足者,仅保持户内活动,但生活可自理;1例术后6个月因严重感染行膝下截肢术.结论 当髂股或股浅动脉广泛性闭塞时,股深动脉作为流人道和流出道,为重建下肢血液循环起重要作用.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严重肢体缺血简单、安全、有效.
作者:孙俊峰;梁跃飞;石娟;高兆明;程学飞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