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约氏疟原虫感染血清对疟原虫配子体感染力作用机制的研究

曹雅明;刘英杰;吕超

关键词:约氏疟原虫 危机血清 一氧化氮 配子体感染力The study of the effective mechanism of infected host serum on the infectivity of gametocytes of Plasmodium yoelii (P.yoelii)
摘要:目的:探讨‘危机血清'介导疟原虫配子体对蚊感染力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和直接蚊血食实验,观察感染第5 天小鼠血清(D5血清)对配子体感染力的影响.利用ELISA和Griess反应实验,检测D5血清对感染小鼠血清中IFN-γ、TNF-α、IL-4和脾细胞培养上清中NO-2产生的影响.同时,检测了疟原虫寄生红细胞的提取物(PRBC提取物)诱导NO合成的能力.结果:感染第5天小鼠血液中的配子体向动合子的发育完全发生阻断.D5血清注入感染第3天的小鼠体内后未见立即抑制配子体在蚊体内的发育,但4 h后,可促进宿主体内IFN-γ增多,提高NO的表达,并抑制配子体的感染力.并且,PRBC提取物诱导感染小鼠脾细胞NO的合成.结论:危机血清可能通过NO依赖的方式阻断约氏疟原虫向媒介昆虫蚊的传播.
中国免疫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NK细胞和γδT淋巴细胞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腹腔液中NK细胞和γδ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杀伤功能.方法:取1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外周血和腹腔液,用荧光染色法、流式细胞术和酶标法等测定NK和γδT细胞的数量和杀伤功能.取10例非内异症者外周血和腹腔液作为对照.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外周血和腹腔液中的NK细胞数量无明显改变,γδT细胞数量在外周血中无明显差异,但在腹腔液中明显增加(P<0.05).病例组中外周血和腹腔液之间NK和γδT细胞数量均有差异,表现为腹腔液中两种细胞所占的百分比明显增高(P<0.05).2.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除外周血的γδT细胞外,外周血的NK细胞及腹腔液的NK和γδT细胞的功能均明显下降(P<0.05).同一个体中,病例组腹腔液中的NK和γδT细胞的功能比外周血中的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内异症患者NK和γδT细胞杀伤功能的下降可导致机体清除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的功能下降,其改变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徐红;陈德甫;狄文;林其德;马安伦;葛海良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约氏疟原虫感染血清对疟原虫配子体感染力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危机血清'介导疟原虫配子体对蚊感染力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和直接蚊血食实验,观察感染第5 天小鼠血清(D5血清)对配子体感染力的影响.利用ELISA和Griess反应实验,检测D5血清对感染小鼠血清中IFN-γ、TNF-α、IL-4和脾细胞培养上清中NO-2产生的影响.同时,检测了疟原虫寄生红细胞的提取物(PRBC提取物)诱导NO合成的能力.结果:感染第5天小鼠血液中的配子体向动合子的发育完全发生阻断.D5血清注入感染第3天的小鼠体内后未见立即抑制配子体在蚊体内的发育,但4 h后,可促进宿主体内IFN-γ增多,提高NO的表达,并抑制配子体的感染力.并且,PRBC提取物诱导感染小鼠脾细胞NO的合成.结论:危机血清可能通过NO依赖的方式阻断约氏疟原虫向媒介昆虫蚊的传播.

    作者:曹雅明;刘英杰;吕超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IL-6相关转录因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的激活水平及生物学意义

    目的:探讨IL-6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产生生物学效应的信号转导基础.方法:测定IL-6对M1,R2,K562,TF1细胞生长的影响,并采用凝胶阻滞电泳(Electrophoresis mobility shift assay, EMSA)的方法分析IL-6对这些AML细胞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3, STAT3)与核因子介素6(nuclear factor-IL6, NF-IL6)的激活情况.在此基础上,运用STAT3、NF-IL6反义寡核苷酸(AS ODNs)阻断或减弱IL-6在M1细胞中对STAT3与NF-IL6的激活,检测AS ODNs对IL-6诱导的M1细胞生长停止效应的影响.结果: NF-IL6在所有AML细胞中均有组成型激活,而STAT3仅在R2、K562细胞中有弱的组成型激活.STAT3 AS ODN可部分拮抗IL-6对M1细胞的抑制,而NF-IL6 AS ODN可加强IL-6对M1细胞的抑制.结论: STAT3在AML细胞中可能负调控细胞生长,而NF-IL6很可能与细胞生存、增殖有关.

    作者:张纪岩;沈倍奋;黎燕;任蕴芳;孙英勋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8的纯化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

    目的:纯化rhIL-18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优化的包涵体提取技术和Sephacryl S-200分子筛层析纯化rhIL-18,利用MTT染色法研究rhIL-18对NK细胞促杀伤作用和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促增殖作用,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rhIL-18诱导IFN-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得到纯度达96%的纯品rhIL-18,复性的rhIL-18可以明显地促进PBMC增殖,增强NK细胞细胞毒活性.结论:得到纯度较高、具有较好生物学功能的rhIL-18,可用于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张瑞军;田志刚;魏海明;王增鑫;刘金生;王郡甫;张捷孙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NO、IGF-1、IGFBP-3在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变化

    一氧化氮(NO)是一种细胞间信息传递的载体,广泛参与生物功能的调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一种多肽,具有促进细胞内葡萄糖的转运及细胞分裂增殖的作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是IGF-1的存储蛋白.本文旨在探讨它们之间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相关研究.

    作者:潘莉莉;李强;卢丽萍;郭兑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FL、rIL-6、rIL-6R对脐血CD34+细胞的体外分化增殖作用

    目的:探讨FL、rIL-6、rIL-6R对CD34+细胞的体外分化增殖作用.方法:用磁性细胞分离仪富集人脐血CD34+细胞.加入FL、rIL-6、rIL-6R及其不同组合因子,不同时间取样计数CD34+细胞集落数及细胞数.结果:FL、rIL-6、rIL-6R扩增细胞形成集落的主要成分为CFU-GM,但在rIL-6+rIL-6R及FL+rIL-6+rIL-6R作用下,也可形成一定数量的BFU-E及CFU-M,而CFU-MK则未见形成.FL+rIL-6+rIL-6R可刺激红细胞生成.可使CD34+细胞总数在第7天时扩增6.4倍.结论:FL+rIL-6+rIL-6R可扩增脐血CD34+细胞数量并可促进其分化.

    作者:王杨;赵美蓉;许一多;弓长丽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结核分枝杆菌重组MPT64蛋白抗原诱发豚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研究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含多种蛋白成分,与多种分枝杆菌存在交叉,尤其在鉴别结核菌感染和卡介苗接种阳转者上有一定的困难,所以PPD作为结核病诊断试剂有其局限性.现已发现结核分枝杆菌Ag85、MPT64、38 kD抗原、MPT63、ESAT6等,均能诱发豚鼠发生迟发性超敏反应[1].具有高特异性的新的诊断试剂或许就存在于他们或他们的组合中.MPT64蛋白是结核分枝杆菌生长过程中的分泌蛋白,它能诱发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豚鼠发生很强的DTH反应,部分BCG在减毒过程中丢失了编码该蛋白的基因,特异性较强,用于皮肤试验有其自身的优点.我们对MPT64抗原不同剂量及注射后不同观察时间对豚鼠DTH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灵霞;吴雪琼;史迎昌;梁建勤;张俊仙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小鼠增龄相关性胸腺基因的克隆

    目的:用基因差异显示技术研究小鼠胸腺增龄相关基因.方法:利用差异显示反转录PCR(DDRT-PCR)技术对1月龄和10月龄小鼠胸腺mRNA差异表达进行分析,获得差异显示的表达序列标签(ESTs).选其1个1月龄高表达的EST为探针,从小鼠胸腺cDNA文库中筛选出一个827 bp的阳性克隆,并用PCR扩增延长为1 406 bp的cDNA片段(mt22-1406).结果: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 mt22-1406含一编码438AA的开放阅读框,与人延伸因子1γ(EF1γ)高度同源,其Genbank接收号为BE241062.结论:获得一个含完整开放阅读框与小鼠胸腺增龄相关的基因.

    作者:李永海;苏华;何维;越智宏伦;卢兴武;崔莲仙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跨膜型SCF与分泌型SCF对肥大细胞生物学功能影响的研究①

    目的:比较两型SCF对肥大细胞增殖,分泌组胺及产生细胞因子等功能的影响,探讨二型SCF在对肥大细胞生物学功能影响的异同.方法:用MTT法,荧光法和原位杂交法分别检测二型SCF对肥大细胞的增殖作用,组胺分泌及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分泌型SCF可明显促进肥大细胞增殖,组胺分泌及TNF-α mRNA的表达;而跨膜型SCF则仅对组胺分泌有较弱的促进作用,对肥大细胞的其他两项功能无影响.结论:二型SCF对肥大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存在差异.

    作者:郑浩;李卓娅;龚非力;姜晓丹;冯玮;徐勇;熊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春季性结膜炎疗效观察

    目的:为了探索春季性结膜炎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粉尘螨浸液皮试阳性的73例春季性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6例粉尘螨浸液脱敏治疗)和对照组(37例非特异性常规药物治疗).结果:粉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没有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总有效率64.9%(P<0.01).3例患者发生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改用粉尘螨浸液脱敏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粉尘螨浸液脱敏治疗随治疗时间延长而疗效增高(r=0.630 7,P<0.000 5).结论:粉尘螨浸液脱敏治疗春季性结膜炎,疗效较高,安全可靠.提示只要找到明确的致敏原,应用特异性免疫治疗,既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又能避免激素治疗发生的严重并发症.

    作者:张庆平;覃惠清;毛荣清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人类滤泡树突状细胞增强HIV的感染

    目的:研究人类滤泡树突状细胞(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FDC)能否增强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提取人扁桃体滤泡树突状细胞,与感染HIV-1 IIIB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或扁桃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测定HIV P24含量,HIV-1 env DNA及HIV-1 nef RNA.结果:FDC与感染HIV病毒的异体淋巴细胞共培养,P24抗原含量高于对照组6~7倍(P<0.01).PCR结果显示FDC组HIV-1 env基因扩增条带密度高于对照组.FDC与感染HIV病毒的自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P24抗原高于对照组10倍以上(P<0.01).FDC与感染HIV病毒的异体淋巴细胞共培养4或6 h,可增加2~3倍的HIV-1 nef RNA的表达(P<0.01).结论:人类滤泡树突状细胞能够增强HIV在淋巴细胞中的感染,其相关机制为FDC可促进HIV在淋巴细胞内的复制.

    作者:姜拥军;尚红;王亚男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诱导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①

    目的:探讨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在建立特异性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自供体C57BL/6小鼠脾细胞中提取的H-2抗原,注入受体Balb/c小鼠胸腺内,1 w后移植供体C57BL/6小鼠皮肤及无关供体C3H小鼠皮肤.观察皮肤存活时间,同时做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ixed lymphocyte culture,MLC)、细胞介导的淋巴细胞毒(cell mediate lymphocytotoxic,CML)、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 tape hypersensitivity,DTH)的检测. 结果:实验组移植皮肤平均存活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s,MST)>70 d,对照组MST为12.6±1.69 d,移植C3H皮肤的无关供体组MST为13.4±1.42 d.耐受小鼠淋巴细胞对供体淋巴细胞刺激的反应性减弱,而对无关供体淋巴细胞的刺激呈正常反应,耐受小鼠对供体靶细胞的CML作用、DTH反应特异性降低.显示出胸腺内注射抗原诱导耐受的特异性.结论:胸腺注射异基因H-2抗原可以诱导特异性皮肤移植耐受.

    作者:张飚;张凤蕴;王丽群;隋涛;李晓哲;赵育莹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吉林双阳梅花鹿肝脏PCR cDNA文库的构建和鹿补体C3 alpha链部分基因的钓取

    目的:构建吉林双阳梅花鹿肝脏cDNA文库,建立梅花鹿基因数据库.方法:提取吉林双阳梅花鹿肝细胞总RNA,将其逆转录成双链cDNA,采用TakaRa公司的cDNA合成试剂盒及PCR文库试剂盒,以通用引物经PCR法扩增,建立PCR cDNA文库.以特异性引物从文库中钓取片段.结果:构建的PCR cDNA文库中包含不同长度的cDNA片段,从此文库中钓取了梅花鹿的补体C3 alpha链的部分cDNA,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AF264631.结论:成功构建了吉林双阳梅花鹿肝脏PCR cDNA文库,发现了吉林双阳梅花鹿补体C3 alpha链的部分基因.

    作者:姜颖;孙陆果;于永利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实验性消化道溃疡i-IEL的TH1型细胞因子mRNA水平变化

    肠上皮间淋巴细胞(intestinal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 i-IEL)是存在于肠上皮细胞间的一种特殊T淋巴细胞,小鼠约一半以上的i-IEL在消化道粘膜局部分化成熟,为TCRγδ CD8αα表型,与经胸腺分化成熟的普通T细胞在细胞表型和抗原识别等方面有明显不同.在生理条件下,i-IEL可分泌TH1型细胞因子并具有细胞毒作用,在维护消化道粘膜的完整性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为阐明i-IEL在消化道溃疡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本文研究了水浸限制刺激诱发的消化道溃疡模型中,小鼠i-IEL的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及TNFα)mRNA水平的动态变化.

    作者:翟玲;吕昌龙;曹雅明;刘北星;祁赞梅;郑志红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乙型肝炎、糖尿病、慢性肾炎患者淋巴细胞端粒酶RNA的表达①

    端粒酶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逆转录酶,在大多数肿瘤细胞、干细胞、淋巴细胞中有表达.我们的研究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低于健康对照[1].由于端粒酶RNA(hTR)是端粒酶的核心成份之一,它参与调节端粒酶的活化[2],因此,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乙肝、糖尿病、慢性肾炎患者的淋巴细胞hTR表达状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宁;范学工;唐发清;陈朝晖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B细胞淋巴瘤中CD4蛋白表达的研究①

    B细胞淋巴瘤是发生于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以往研究显示,B淋巴瘤的发生与EB病毒有关[1],也与抑癌基因p53失活,原癌基因c-myc激活及细胞周期调节失控有关[2-4].随着研究的深入,又有学者认为,B淋巴瘤的发生是由于B细胞生长分化发生障碍所致.那么,B细胞为什么不能正常生长?文献和我们已有的研究表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对B细胞起调控作用的T细胞表面分子如CD4蛋白表达异常有关.因此,有必要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我们通过对CD4基因蛋白表达的研究,探讨CD4蛋白的表达在B淋巴瘤发病中所起的作用及意义.

    作者:金亦;苏祖兰;冯智英;唐录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