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合肥市2005年碘缺乏病防治监测结果分析

马子建

关键词:甲状腺肿, 地方性, 人群监测
摘要:合肥市自2000年已达到消除碘缺乏病(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IDD)阶段目标,为及时了解该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每年笔者按照安徽省有关规定,及时开展IDD的防治、监测工作.现将该市2005年IDD防治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医院早期筛查胃癌方法初探

    北京大学医院自2005年6月~2006年7月新开消化专科门诊(每周半个工作日).对其中就诊的139名转至某三甲医院的患者行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不容乐观.1 临床资料在139名患者中共检出慢性萎缩性胃炎48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为42~76岁,平均年龄59岁.其中50岁以上45例,70岁以上18例,50岁以下2例.病理报告为程度不同的萎缩性胃炎,伴轻重不一的肠化生,并有7例异型增生患者(男6例,女1例).在48例萎缩性胃炎患者中,检出幽门螺杆菌阳性者21例,占43.75%.

    作者:江立怡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连云港市女干部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自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感染人数逐年上升.由于目前艾滋病尚无有效疫苗和治愈方法,病死率极高,不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据2004年全国艾滋病疫情估计,我国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实际感染人数可能已超过84万,局部地区面临艾滋病集中发病和死亡高峰,疫情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1].为适应新形势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需要,许多部门开始有计划、系统地开展艾滋病防治的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妇联是净化社会环境、建立社会道德体系的主体,对妇女干部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势必会带动妇女、家庭,共同营造一个充满高尚品德和爱心的社会环境,大力推进我国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进程.笔者与市妇联于2005年4月~10月共同对全市689名妇女干部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国家有关政策等方面的培训,现将培训效果分析如下.

    作者:孙东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合肥市化学性中毒突发事件卫生需求的现状调查

    化学品中毒事故是一种或数种物质释放的意外事件,它能在短时间或较长时间内损害人体健康或危害环境,使机体引起中毒病变,常导致群体发病,造成环境公害,给国家和民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作者:张庆枝;汪百鸣;吴昕;赵晓燕;鲁晓虹;方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福建省1995~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一种由乙脑病毒引起,媒介昆虫传播的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幸存病例中30%~50%将留有严重的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1].福建在历史上曾是乙脑疫情的高发省份,20世纪80年代全面使用乙脑疫苗后,疫情得到控制.为了解该省近10 a来乙脑发病情况,为制定该省乙脑监测及控制策略提供依据,现将1995~2004年福建省乙脑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作者:张冬娟;周勇;吴瑞红;郭齐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30例青年人食管癌的内镜资料分析

    食管癌(carcinoma of esophagus)是原发于食管的恶性肿瘤,以鳞状上皮癌多见,进行性吞咽困难为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中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部分城市1990年统计资料显示,食管癌已列为恶性肿瘤死亡率第4位[1],仅次于肺癌、胃癌和肝癌,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其中,青年人食管癌有其特殊性,相关报道较少.本文对庐江县人民医院30例青年人食管癌的内镜资料进行分析,为青年人食管癌的预防、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吴义家;聂绍发;叶冬青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2004年入学新生、教师PPD筛查结果分析

    结核病是一种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一般好发于冬春季节,人群普遍易感.学校是高危易感人群集中的地方,为防治肺结核病在学校中的传播和蔓延,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按照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据国家卫生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通知>,马鞍山市卫生局和教育局联合发文,在全市32所中学和一所大学中开展了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和肺结核病的筛查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书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上海长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监测伤害病例分析

    目前国内伤害的死亡监测系统较完善,但伤害特别是社区伤害发生的监测,尚缺乏有效的监测方法,给社区伤害的诊断、预防和控制带来很大的困难.本研究在探索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伤害监测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伤害发生规律,为进一步进行社区伤害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夏庆华;徐妙珍;唐传喜;钮春瑾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2004年山东省农村成人吸烟状况调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我国越来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大量研究证实吸烟是肺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了解山东省农村成人吸烟现状,为制定控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4年10月在烟台蓬莱、淄博市沂源县、枣庄市薛城区进行了吸烟现状调查.

    作者:鹿子龙;李维卡;张吉玉;苏军英;付振涛;郭晓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N-乙酰半胱氨酸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

    目的 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实验1,乙醇处理组小鼠经口给予6 g/kg的乙醇.小鼠分别于乙醇处理后3、6、9、12 h处死,取血和肝脏组织.实验2,乙醇处理组小鼠经口给予6 g/kg的乙醇,NAC预处理组小鼠于乙醇处理前30 min经腹腔给予NAC(150 mg/kg, ip),NAC后处理组小鼠于乙醇处理后4 h给予NAC(150 mg/kg, ip),2个对照组均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或NAC.小鼠于乙醇处理后6 h处死,取血和肝脏组织.结果 小鼠给予乙醇后,血清ALT活力显著升高,且呈明显时间-效应关系;NAC预处理显著抑制乙醇引起血清ALT活力升高,NAC后处理加重乙醇引起的肝损伤;NAC预处理组肝脏组织MDA水平显著低于单纯乙醇处理组,而NAC后处理组肝脏组织MDA水平显著高于单纯乙醇处理组;NAC预处理组肝脏组织GSH含量显著高于单纯乙醇处理组,NAC后处理组肝脏组织GSH含量与单纯乙醇处理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小鼠经口给予乙醇显著上调肝脏组织TNF-α mRNA表达.结论 NAC预处理通过抑制乙醇引起的氧化应激和肝TNF-α mRNA表达,预防急性酒精性肝损伤;NAC后处理加重乙醇引起的急性肝损伤.

    作者:王安莲;王剑萍;陈远华;徐德祥;石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山东省菏泽市城区中学生不良行为调查研究

    为了解菏泽市中学生不良行为发生状况,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笔者于2005年3月对2所中学2 358人进行了调查分析,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在菏泽市区2所中学(高、初中各1所)每个年级抽取6个班级,共36个班2 358人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答卷2 317份,其中男1 336名、女981名,初中生1 274名、高中生1 043名.

    作者:张万清;陈玉起;康玉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一种基于患者空间目标搜索定位算法的描述与实现

    目的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准确地标识患者所在的地理位置,为流行疾病的控制和预防提供病例的空间分析.方法 使用数据库二维表结构来分析数据,寻求地名字符串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数据项字符串的大匹配.结果 本算法解决了在地理信息数据库中存在大量冗余记录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实现指定地理目标的搜索定位问题.结论 准确标识患者的地理位置,为流行疾病的控制和预防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和手段.

    作者:张恒;屈景辉;张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外源性化学物在卵母细胞成熟中的作用

    系统综述了外源性化学物对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成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有研究表明,外源性化学物中的双酚丙烷、对叔辛基苯酚、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氯类、金属类等都可干扰正常卵母细胞的成熟过程,但各种外源性化学物的作用机制不尽相同.

    作者:张岭;夏蕾;吴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太原市SARS临床确诊病例血清抗体和影像学资料随访分析

    目的 了解山西省太原市SARS临床确诊病例半年后的血清抗体水平、胸部和股骨头影像学的变化.方法 对132例太原市2003年3月11日~7月5日临床确诊的SARS病例进行随访问卷调查、血清学抗体检测及肺部和股骨头影像学检查,并分析比较.结果 SARS临床确诊病例半年后的主要症状为气短、关节肌肉痛、心悸和烦躁;女性患者各种症状的发生率均高于男性;血清抗体与心悸、烦躁和肌肉关节痛的发生情况有统计学关联;血清抗体阳性率与入院时间有关联.结论 太原市SARS病例存在过度诊断现象,血清抗体阳性率随着入院时间的推移逐步下降;部分确诊病例出院后合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改变.

    作者:陈蓉;赵根明;刘力;邓晓为;何进凯;赵宝新;姜庆五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暴力性伤害研究概述

    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暴力性伤害研究进展、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推动和加强我国暴力性伤害研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吕永富;胡麟;宗瑞锦;方俊邦;石峻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2005年合肥市城区居民主要死因分析

    对居民各种死因进行分析,有助于找出严重危害城市居民身体健康的疾病,确定防治重点,是疾病控制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也为政府部门制订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本文利用2005年合肥市城区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年报资料,分析城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各级政府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晓铷;辛宇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构建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的思考——以中央民族大学传染性疾病监测系统为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然性、紧迫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其预警机制则遵循了主动性等五大原则.在高校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机制,就应该建立统一的应急机构,进行有效的宣传教育,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档案,同时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作者:崔箭;唐丽;陈浩林;朱叶娜;金露;金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线粒体DNA原发性突变位点的分析

    目的 探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线粒体DNA原发性突变特征.方法 利用Pyrosequencing和测序技术对11个LHON家系的13例典型患者及其30位家系成员11778G>A等12余种线粒体DNA突变位点进行分析.结果 本地区LHON患者均为线粒体DNA同质性突变(homoplasmy).11个LHON家系中有7个分别含有11778G>A,14484T>C和3460G>A原发性突变位点,占63.6%(7/11例).13例患者线粒体DNA突变以11778G>A为主(53.8%,7/13例).13708G>A和3552T>A突变单独存在于2个LHON家系中.3460G>A与3394T>C合并存在.未发病家系成员中可见11778G>A,14484T>C,13708G>A纯合性或杂合性突变体.结论 继发性突变位点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原发性突变位点合共同导致LHON的发病.11719 G>A可能成为人线粒体有用的生物标签.

    作者:杜卫东;吕永梅;汤华阳;黄叔仁;陈大本;何祥成;王永清;孙松;张学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宝丰县艾滋病流行现状分析

    宝丰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面积722 km2,总人口48万,其中农业人口42万.为了解宝丰县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流行现状,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2000~2005年宝丰县AIDS流行病学统计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牛国永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广东省SARS传播模型实证研究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在人群中的传播规律,研究预防措施对疾病的影响,为预防控制SA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确定性的SIR模型和SEIDR模型等传播动力学数学模型对SARS流行过程进行估计与分析.结果 通过对卫生部2003年4月22日公布的广东省的数据,用确定性SIR模型估计消除比.广州市SARS的基本繁殖率为3.5左右.结论 确定性的SIR模型、确定性SEIDR模型能比较好模拟并估计出SARS传播过程,并能够对未来的SARS流行趋势和流行规模进行预测.

    作者:谭旭辉;柳青;何剑峰;罗惠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2000名吸毒劳教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2006年1月25日,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在北京联合发布了<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报告显示:全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65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7.5万人;截至2005年年底,吸毒人群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28.8万人,占评估总数的44.3%.对高危人群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有效措施之一,当前我国艾滋病防治形势严峻,加强多部门合作,在高危、重点、敏感人群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积极发现和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阻断其传播已成共识.吸毒者是艾滋病的重点人群,为了解这一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后的效果评价,笔者于2005年3月~2006年2月对广东省某戒毒劳教所新收容的2 000名吸毒劳教人员进行了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并对其进行效果评价.

    作者:李海清;李运波;傅瑾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