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2周岁)髋关节正位片低剂量X线检查的防护价值。方法采用数字摄影DR成像技术,选择100例小儿髋关节正位片X线检查者用20.0 mAs和5.0 mAs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放射检查,管电压77kV,采用自定标准盲式评估方法对两组曝光剂量下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并对曝光剂量和曝光时间进行对比。结果检查 mAs 从20.0降至5.0时,平均曝光剂量由原来的14.6738 dGycm2降至3.6812 dGycm2,下降幅度为74.91%;平均曝光时间由原来的23.6ms降至5.92ms,下降幅度为74.16%。选择5.0 mAs进行检查时图像噪声略有增大,但检查的图像质量能达到医学影像诊断要求,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以5.0 mAs检查的图像质量完全能满足临床与影像诊断的要求,同时大大降低了婴幼儿髋关节正位片X线检查的辐射剂量。
作者:徐正扬;胡坚兴;宋国权;李小龙;吴南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和《中国医刊》杂志共同举办的“第五届全国新生儿疾病诊疗进展学术研讨会”将于2014年7月5日-7月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新生儿科临床诊治与实用技术为主题,聚焦新生儿、早产儿危重症、呼吸系统疾病、脑损伤、新生儿营养等专业领域的新观念、新技术、新方法,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通过理论授课、临床病例讨论等方式,进行高层次、全方位、多角度的学术交流与探讨,使参会者获得规范、前沿的学习指导。本次研讨会限招生200人,考核合格后,授予玉类医学继续教育学分证书。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外科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总结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静安区中心医院2000年1月到2008年1月间经手术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101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切除的效果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完全切除组92例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2.7%和68.2%,而不完全切除9例仅1例存活超过5年,其余8例均在3年内死亡,差异有显著性(P<0.05);肿瘤≥5cm组中转移复发率为54.8%(17/31),肿瘤<5cm组中转移复发率为15.7%(11/70),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2~5cm的胃间质瘤中,胃部分切除或胃楔形切除30例有6例复发(20%),胃大部切除或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9例有2例复发(22.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完整切除是改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预后的关键;GIST≥5cm时复发率高;在2~5cm的胃间质瘤中,胃部分切除或胃楔形切除是可行的。
作者:孙强;章盛平;马保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结核性脊髓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119例结核性脊髓膜炎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结核性脊髓膜炎占同期住院结核性脑膜炎19.93%,该病例临床表现为截瘫、大小便障碍、传导束型感觉障碍、精神及意识障碍、头痛、发热、脑膜刺激征为主。因脑脊液循环通路不畅,脑脊液检查蛋白及细胞数显著升高,大小便障碍恢复较早,临床治愈率39.49%,后遗症发生率44.54%,病死率15.89%。结论结核性脊髓膜炎治愈率低,后遗症发生率高,死亡率较高,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及后遗症发生率。
作者:周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医院中的信息科,对于病案的管理承载着重要的责任。医院中的病案,是患者就诊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资料,对于病程和信息的记录以及今后的回顾都有重要意义。在医院中,对于病案管理也应该严格要求。本研究选取本院信息科的病案共100例,结合目前病案管理所遇到的问题和现状,分析并探讨加强医院病案管理所要重点把握的环节。
作者:曾志红;刘婷芝;唐群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了展示直肠癌和肛肠良性疾病的新研究成果和临床进展,加强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八届结直肠肛门外科论坛暨结直肠肛门外科新技术、新进展研讨会”将于2014年6月19~20日在北京康源瑞廷酒店召开。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伴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的APACHE 域评分及病死率、发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符合ACS诊断标准,设为观察组。随机抽取36例重症监护病房未伴发ACS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病死率与APACHE 域评分。另外随机抽取同期本院普通住院136例病例,与重症监护病房136例病例进行ACS发生率的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有9例病例死亡,对照组中有4例病例死亡,观察组死亡率较高( P<0.05);观察组患者APACHE 域评分平均(23.8依5.3)分,对照组患者APACHE 域评分平均(20.7依3.9)分, 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重症监护病房ACS发病率与同期本院普通住院病例ACS发病率分别为5.88%和26.47%(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危重患者伴发ACS的病死率、APACHE 域评分及发病率都较高,医务人员应加强重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陈庆华;徐武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潜伏期、终止妊娠时机以及分娩方式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本院526例的孕28~36+6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病例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孕28~34+6周(小孕周)中A组(胎膜早破潜伏期≥48小时者)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0.05)。小孕周组与大孕周组相比较无论潜伏期长短均是小孕周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大孕周组,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 A组产妇与B组产妇发生产褥感染及产后出血相比较,其差异不具有显著性。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相比较新生儿预后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孕35周前破水者应期待治疗,对于>35周者应积极终止妊娠,分娩方式可遵循产科常规。
作者:孙红敏;米鑫;李凤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筛查工作在我国开展的很不够,多数患者就诊时病期已经较晚。治疗的手段目前仍以手术为主,但研究已经证明,单纯通过提高手术技术来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已经远远不够。由胃肠肿瘤外科、影像科、病理科、放射治疗科、肿瘤内科等人员组成的团队进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MDT)模式对于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有着重要的作用。 MDT诊治模式的关键在于其评估和治疗应该是预先计划和规范的,可避免因为专科医师对其他专科知识的更新不足带来的局限性。需要重视并规范化开展胃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作者:杨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益气活血法以脉络通瘀汤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ASO )的相关机制。方法50只Wistar大鼠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每组10只。健康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余分组采取高脂饲料喂养加维生素D3( VD3)灌胃的方法,建立ASO模型,给予不同剂量脉络通瘀汤灌胃治疗。药物治疗4周,测定各分组大鼠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内皮素(ET)、血糖(GLU)、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动脉血管匀浆中内皮素(ET)含量并评价。结果与模型组对比,治疗组随给药剂量增加,血浆中ET、动脉血管匀浆中ET值均呈递减趋势,血浆中VEGF值呈递增趋势,LDL-C、GLU均下降至正常水平,各组指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该组方对ASO治疗作用的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保护、血脂血糖控制等有关。
作者:曹刚;庞鹤;曹建春;王新祥;王硕仁;吴圣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呈下降趋势[1],但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却均逐渐升高。我国胃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居各种恶性肿瘤的第2位,占全球胃癌发病率的40%,其死亡率则仅次于肺癌和肝癌位列第3位[2,3]。准确的胃癌疗前分期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评价预后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姜军;蒋力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早期胃癌分子生物学及临床病理学的深入研究,对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生物学行为有了新的认识[1]。大宗病例资料的研究表明[2],肿瘤病灶小于10 mm 的早期胃癌无淋巴结转移,10~30 mm的淋巴结转移平均为8.8%,病灶>30 mm时增加至19.2%。黏膜内癌淋巴结转移率为5.0%~6.1%,黏膜下癌为14.6%~25.0%。早期胃癌只侵犯1、2站淋巴结,很少至3站淋巴结。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黏膜癌为98%,黏膜下癌为88.7%。自1989年以来,日本学者深入研究发现,黏膜内癌、高分化、隆起型<20 mm、凹陷型<10 mm、无溃疡形成者,均无淋巴结转移[3]。这些研究结论为探索早期胃癌的改良手术奠定了临床实践的理论基础。
作者:郑朝旭;袁兴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针刺伤的危害是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种伤害,也是医源性感染的重要原因。大多数医疗单位和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防护有了进一步的重视,但是一线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仍高于其他人员。而低年资护士(3年以内)由于年龄小、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操作时紧张等,使针刺伤发生的几率比高年资护士更高[1]。
作者:王彦惠;叶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血液中存在的高凝状态多指由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抗凝血及纤溶系统相互作用引起的病理性血液凝固性增高,是发生血栓前状态或血液流变学异常改变的重要病理基础。许多疾病的血液中均可呈现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但是否发生动静脉血栓取决于原发疾病性质及相关触发因素。1865年,著名的法国医生Armand Trousseau首次报道了胃癌患者易形成静脉血栓,之后人们一直将癌症患者并发游走性血栓浅静脉炎称为“Trousseau综合征”。根据文献资料分析,恶性肿瘤患者血液中存在的高凝状态以及易发生的血栓栓塞事件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和第2位死亡原因[1]。
作者:郑洋;孙霈;董青;陈信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窄谱中波紫外光( NB-UVB )治疗女阴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受试对象184例,随机分为三组,中药熏洗组单纯给予参白蛇汤加减局部熏洗,每日2次,连续治疗3周。 NB-UVB组单纯给予局部NB-UVB治疗仪照射治疗,波长范围310~315nm,峰值为311nm,第1次照射时间为20秒,隔日照射,每次递增时间为8秒,连续3周。治疗组同时给予局部NB-UVB照射和中药方剂熏洗治疗,方法与上述两组相同,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NB-UVB组和中药熏洗组,差异有显著性。 NB-UVB 组和中药熏洗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期间,三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熏洗联合NB-UVB治疗女阴湿疹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
作者:吴海建;高瑞岭;张俊清;王力;段素梅;陈乐;陈敬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防御机制是个体应付挫折情境时,为防止或减低焦虑等精神压力,所采取的一些习惯性的适应行为,不同的发育阶段会采用不同的防御方式。随着心理防御机制在精神医学领域得到广泛的接受与应用,人们更为重视其在个体成长、应对应激以及精神病理机制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1-5]。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心理防御机制与某些心理障碍有一定相关性,一定防御机制的应用与心理健康水平及某些类型的个性有关[6,7]。按照精神动力学的理论,父母作为孩子的重要客体,在孩子的个性形成及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就医学生和文科生的心理防御机制、人格特征及其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进行探讨,以利医学带教工作。
作者:吴彦敏;刘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随着辅助生育技术和促排卵药物的发展,双胎妊娠的发生率逐年升高,而双胎妊娠作为一种高危妊娠,常常因为多种原因造成胎儿发育不均衡,新生儿体重差异增大。目前狭义的双胎不均衡发育是两胎儿体重差逸20%[双胎间体重差别=(大胎体重-小胎体重)/大胎体重×100][1]。也有文献采用不同的诊断标准,如>25%或>30%[2]。本文旨在对造成双胎发育不均衡的机制和其与母婴并发症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李慧玲;次西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内镜结合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应用神经内镜结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5例单发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在神经内镜下观察动脉瘤、载瘤动脉、动脉瘤夹及其毗邻结构的解剖学特征。手术前后均做全脑血管造影术( DSA)评估动脉瘤夹闭情况。结果15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均采用神经内镜结合显微镜的手术方式顺利夹闭。术后复查DSA显示动脉瘤夹闭完全、无误夹和漏夹。术后出现短暂的动眼神经麻痹和视力下降各1例,本组无死亡。结论神经内镜结合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为颅内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提供了新手段,术中可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提升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关峰;胡志强;黄辉;朱广通;毛贝贝;康庄;苏海洋;申俊峰;薛凤君;罗雷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亚洲和中国发病率较高,在发达国家发病率虽有下降,但死亡率下降并不显著,居恶性肿瘤死因的第二位。在中国胃癌发病率位居第三,死亡率位居第四[1]。死亡率居高不降的主要原因包括:早诊率低(玉期仅占10%),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仅占手术患者的50%~65%)。胃癌总体5年生存率约30%。外科手术切缘阴性( R0切除)和足够的淋巴结清扫( D2淋巴结清扫术)是胃癌根治性治疗的惟一手段,但多数患者就诊时病期较晚,接受手术治疗后复发率较高。多项研究证明,术后辅助化疗较单纯手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复发率和改善生存。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新辅助化疗可改善患者生存期。
作者:依荷芭丽·迟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