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引导下细针体部穿刺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祝勇;朱卫

关键词:CT引导, 穿刺, 活检
摘要:目的 分析CT引导下体部活检结果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6例CT引导下病例,穿刺部位位于肝、肾、肺、纵膈等部位,CT扫描定位穿刺点层面及深度,局麻后引导活检取材.结果 全部56例病例中,穿刺成功率93.2%,病理检查准确率100%.结论 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是一种简单易行、准确有效、创伤性小的诊断方法,其结果对临床诊断治疗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人性化护理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486例接受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有472例患者检查一次成功.8例检查初期失败,主要原因是扫描过程紧张,心率异常、未完成屏气要求、情绪不稳定,经深切护理后重新检查均获得成功图像.结论 行256层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的部分患者存在对新型设备的异常心理,检查前及检查中需必要的心理及生理护理,护理预备是成功冠脉CT扫描检查的关键工作.

    作者:李艳君;赵明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支架内血栓形成原因、预测及防治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其安全性,尤其是支架内血栓的发生一直是PCI术后研究关注的焦点.虽然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很低,但由此带来的后果却是致命的.本文旨在探讨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原因、预测方法及防治策略.

    作者:何明;丁绍平;胡东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结直肠癌组织Claudin-1、Claudin-4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Claudin-4和Caspase-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和20例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Claudin-4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 Claudin -1、Claudin-4在结直肠癌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6%、85.0%,显著高于正常组的20.0%、30.0%(P<0.01);而Caspase-3在结直肠癌组中表达阳性率为21.7%,显著低于正常组的60.0%;有淋巴结转移组Claudin-1、Claudin-4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0%、55.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6.6%、30.0%(P <0.05);Caspase-3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分别为10.0%、15.5%(P>0.05);TNM分期一、二组间Claudin-1、Claudin-4和Caspase-3蛋白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它组间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laudin -1、Claudin-4的高表达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促进作用,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Caspase-3可作为结直肠癌预后标志物.

    作者:王琳;李世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浅谈实习带教中护生的心理压力

    目的 探讨护理临床实习带教中护生的心理情况,为提高护生的护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护理临床实习带教中护生的心理状态.结果 护生主要在人际交往、经济条件、护患关系、个人临床动手能力等方面心理压力较大.结论 护理临床实习带教中护生的心理压力较大,对其实习中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的影响,需要带教老师引起重视.

    作者:王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局部封闭联合医用臭氧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和护理

    目的 探讨局部封闭联合医用臭氧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和护理.方法 收集本科126例肩周炎治疗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75例采用痛点局部封闭加肩关节腔内注射浓度为30μg/ml的臭氧治疗,对照组51例采用痛点局部封闭治疗,1周1次,2次1疗程,治疗后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3周后观察结果,并对两组进行疗效统计.结果 126例患者在治疗与护理的密切配合下均在门诊完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封闭联合医用臭氧治疗肩周炎方法与常规的局部封闭治疗一样简便,安全,无副作用,治疗时的护理配合,功能锻炼的坚持,使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邓翠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 总结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探讨早期诊断、治疗策略,以降低误诊率和死亡率.方法 对误诊的26例CPHD合并A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CPHD合并AMI患者中,死亡15例,死亡率30.61%,误诊26例,误诊率53.06%.结论 CPHD合并AMI患者因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严重,多因认为原发病加重、忽视检查而误诊,误诊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早期诊断、及时有效治疗是降低CPHD合并AMI患者死亡率的关键,对肺心病住院患者常规检测并定期复查18导联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有助于及时诊断AMI.

    作者:杨云贵;蔡吉芬;袁妍辉;胡东升;丁绍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ELISA和RPR联合检测在孕妇梅毒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ELISA和RPR联合检测在孕妇梅毒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TPPA法对2009年12月-2011年11月来我院产检的孕妇进行梅毒检测,确诊病例再行ELISA和RPR检测.结果 32729名孕妇中TPPA确诊病例101例,感染率3.09‰;ELISA阳性101例,阳性检出率3.09‰;RPR阳性58例,阳性检出率1.80‰.结论 ELISA联合RPR检测,有利于提高孕妇梅毒的检出率和准确性,方便临床判定感染状态及检测疗效,是孕妇梅毒筛查实验较理想的方案.

    作者:张仲新;秦柳;孙润芸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153例会阴部烧伤患者创面感染预防的护理及体会

    目的 探讨适宜会阴部烧伤患者创面感染预防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158例会阴部烧伤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和创面感染的原因,寻求佳的护理方法.结果 治愈出院153例,好转出院5例.结论 根据会阴部烧伤创面的病理特点选择合适的外用药,配合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可达到预防创面感染的目的.

    作者:周晓萍;李莲英;方素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肺缺血再灌注家兔TNF-α 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肺缺血再灌注家兔模型 TNF-α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用30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术前1d用药组(C1组)、术前持续2d用药组(C2组)、术前3d持续用药组(C3组),每组6只.采用Berman球囊堵塞左肺动脉造成肺栓塞模型,栓塞2h后由左侧股静脉泵入生理盐水50ml,随即球囊放气造成再灌注模型.于栓塞前、栓塞2h,再灌注即刻、30min、2h、4h分别应用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液中TNF-α浓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再灌注后30min各组白细胞TNF-α mRN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可使家兔组TNF-α明显增高,血必净注射液可抑制其表达,病程时间依赖性下降.结论 兔肺栓塞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血液中TNF-α改变有关,TNF-α可加重缺血再灌注损伤,血必净注射液可抑制其表达,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郭刚;王文辉;舒小军;李正飞;李红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US-FNAB)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东芝TOSHIBA 790,AplioTMXG彩色多普勒成像仪,XBT新一代超宽频带探头技术,频率1.0-4.0MHz.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穿刺枪,穿刺针为18G .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观察.因定位准确,可以多次多角度取样,特别是对于囊性实性结节,可准确选择实性部分或囊壁进行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结果 83个甲状腺结节,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经病理回报确诊良性40个,恶性43个.结论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B)是诊断评价甲状腺结节的金标准.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完全能够满足临床需要.FNAB对实性结节诊断的敏感性高,对囊实性结节诊断敏感性低.

    作者:刘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内窥镜下射频治疗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目的 综述内窥镜下射频治疗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的原理、机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旨在为推广使用射频治疗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论 射频治疗是比较有效的物理治疗手段之一,临床疗效确切.射频治疗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家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复发疝36例的体会

    目的 总结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复发疝的经验.方法 系统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36例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复发疝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随访1年,无再复发病例.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成为治疗老年腹股沟复发疝的首选术式.

    作者:关文利;黄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神经内科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流行的护理探讨

    多重耐药菌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且易造成暴发流行,交叉感染是多重耐药菌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1].神经内科病房由于危重患者多,老年瘫痪患者多,机体抵抗力差、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开放性气道和侵入性操作的增加等因素增加了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机会.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我科共收治了12例多重耐药菌的患者,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现将我科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梁锦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周围型肺癌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CT灌注成像特点及肺癌组织病理学类型、大小和T分期对CT灌注值的影响.方法 2008年10月-2010年10月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周围型肺癌64例行螺旋CT灌注扫描,测定病灶灌注值(perfusion)、强化峰值(peakenhancement,PE)、对比剂到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及血容量(blood volume,BY)等参数,并分析周围型肺癌组织类型、大小及分期等对CT灌注特征的影响.结果 小细胞癌、腺癌及鳞癌的perfusion、PE、TTP及BV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0mm的肺癌perfusion、PE及BV明显高于>30mm的肺癌(P<0.05),而>30mm的肺癌TTP较≤30mm者长(P<0.05);perfusion、PE及BV值T1期均明显高于T2期,而TTP值T1期明显低于T2期,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期perfusion、PE及BV值明显高于T2期,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肺癌T1与T3、T1与T4、T2与T4及T3与T4期各组间CT灌注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螺旋CT灌注成像可显示周围型肺癌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肺癌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大小和分期影响肺癌的CT灌注值.

    作者:单前进;刘启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抗阻力训练——血管迷走性晕厥治疗好方法

    目的 探讨抗阻力训练可有效减少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发作.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5月门诊接诊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90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方法,治疗组除进行此常规治疗外,还予抗阻力训练.结果 治疗6个月后,出现晕厥的百分比,对照组达51.1%,治疗组28.8%,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要效果好.结论 抗阻力训练可有效减少晕厥发作,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加以推广.

    作者:宋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辛伐他汀对Ⅰ型糖尿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对肾脏组织Toll样受体4和MCP-1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对1型糖尿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对肾脏组织Toll样受体(TLR)4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辛伐他汀干预组.在实验的第4、8、12周分别检测每组大鼠的血糖、血清胰岛素、24h尿白蛋白量,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分别检测肾脏组织TLR4和MCP-1蛋白及mRNA的表达.在电镜下观察第4、8、12周大鼠肾脏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的血糖、24h尿白蛋白量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胰岛素明显降低(P<0.05),肾脏组织中TLR4和MCP-1蛋白及mRNA的表达也显著增加(P<0.05).电镜下糖尿病组的肾小球系膜和系膜细胞均显著增生,基底膜明显增厚.②辛伐他汀干预组的上述指标均较糖尿病组有明显降低(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增高(P<0.05).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亦有所减轻,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改变.结论 辛伐他汀对1型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减少TLR4和MCP-1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肾脏损伤.

    作者:贾文杰;刘素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102例癫痫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分析和策略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02例癫痫患者进行调查,以分析癫痫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原因,探讨提高服药依从性的策略.结果显示,需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癫痫的药疗知识,以提高癫痫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治愈率.

    作者:王洪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臭氧水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臭氧水对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照组采用全身治疗+局部治疗的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臭氧水治疗.结果 臭氧水治疗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和复发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臭氧水用于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陈祥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精神障碍患者严重药物反应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严重药物反应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将84例严重药物反应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自制量表观察疗效,共观察6d,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d、第4d、第6d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第2d,研究组自制量表总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性改善.治疗第6d,研究组和对照组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某些严重药物反应快速、有效、安全,值得临床试用.

    作者:李永玺;刘鲁西;杨拥军;汤庆军;赵长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在小儿消化性溃疡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在小儿消化性溃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经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患儿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儿中,胃溃疡6例(16.7%),十二指肠溃疡30例(83.3%),龛影是溃疡的直接征象,间接征象主要表现为:形态改变、龛影周围粘膜纠集、胃液增多、蠕动改变、局部压痛等;结论 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方法简单,检查范围全面,诊断结论可靠,患儿容易接受,是小儿消化性溃疡的重要检查方法.

    作者:滕清光;李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