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排螺旋CT在诊断儿童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

侯燕莉;荆长有

关键词:儿童, 支气管异物, 螺旋CT后处理技术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支气管异物影像表现及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0年5月-2010年12月行64排螺旋CT扫描诊断为支气管异物66例.结果 经手术证实为气管异物4例,支气管异物62例.结论 64排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是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重要方法,可以发现常规方法无法明确诊断的病例,减少误诊.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8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资料,28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组),27例行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钛板内固定术(B组),25例行前路减压加PEEK-cage内植骨融合术(C组).按JOA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分析不同术式的融合率.结果 三组神经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2.14%,88.89%,88.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融合率分别为75.00%,77.78%,96.00%,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方式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满意效果,但是PEEK-cage内植骨融合术早期具有明显优势,可明显提高融合率.

    作者:杜志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非寄生虫性肝囊肿腹腔镜与开腹术的对比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与开腹术两种术式治疗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63例肝囊肿患者行开窗引流术,其中腹腔镜组35例,开腹组2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开窗术治疗肝囊肿较开腹治疗创伤小、患者恢复快、花费小,且更安全可靠,疗效相当.

    作者:钟志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探讨针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外科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120例乳腺癌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术后48h的疼痛程度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的患者在无疼痛率和有效率均显著优于仅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干预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 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镇痛药物的使用,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李建月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皮经肝穿胆道引流术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

    目的 研究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常遇到的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009年3月到2010年12月我科所作的65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在术前、术中及术后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对处理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我们对本组病例所遇见的问题都作了相应的处理,无一例出现严重后果.结论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的术前、术中及术后,都可能存在一系列问题,只要加以重视并作相应的处理,可避免或减少出现严重后果.

    作者:张红霞;成亚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MTX)联合环磷酰胺(CTX)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0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甲氨喋呤(MTX)+环磷酰胺(CTX);对照组给予甲氨喋呤(MTX)+来氟米特(LEF).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后,治疗组在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时间、ESR及CRP等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X联合CTX治疗RA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作者:王妤;李军霞;郝慧玲;李小峰;王彩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丙泊酚与东莨菪碱合用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丙泊酚与东莨菪碱合用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4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组,n=16)、丙泊酚(Pro组,n=16)、东莨菪碱组(Sco组,n=16)、丙泊酚+东莨菪碱组(Pro+Sco组,n=16).Pro组、Pro+Sco组大鼠腹腔注射丙泊酚50mg/kg作为诱导剂量,待翻正反射消失后在腹腔追加50mg/kg加深麻醉.每组的一半大鼠在注射丙泊酚后12h开始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另外的一半大鼠在注射丙泊酚后3d开始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连续3d,Pro+Sco组、Sco组大鼠在每天水迷宫测试前20 min腹腔注射东莨菪碱0.8 mg/kg.结果 与Con组比较,Sco组大鼠出现了学习记忆障碍;与Sco组比较,Pro+Sco组腹腔注射丙泊酚后1、2d学习记忆障碍加重,而注射丙泊酚后3~6d学习记忆功能测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泊酚与东莨菪碱合用可以短暂加重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作者:郭龙龙;程桥;林贞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B超检查膀胱癌血流图像与肿瘤中血管生成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检测膀胱癌血流及其与CD105标记的血管密度的关系,以积累经验,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112例膀胱癌患者,术前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计算阻力指数(RI),术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探讨RI及MVD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意义及RI与MVD表达的关系.结果 RI与MVD值均与肿瘤的浸润程度及肿瘤的分级有关;RI与MVD值在膀胱癌中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手术前检测RI值可以反应膀胱癌的血管形成情况,且与肿瘤的浸润及分级相关,手术前检测RI对于判断肿瘤的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可能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董海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急性左心衰竭并发低血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左心衰竭治疗中并发低血压的原因、治疗和转归.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18例在治疗期间并发低血压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年龄均大于65岁,其中年龄大于80岁者13例,占72%:治疗前收缩压低于110mmHg者14例,占77.8%;联合使用了吗啡、呋塞咪、血管扩张药者12例,占66.7%.结论 对高龄、血压较低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治疗时要注意并发低血压的可能.

    作者:朱伟雄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三种选择性培养基分离流感嗜血杆菌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以脑心浸液琼脂(BHIA)、胰大豆蛋白胨琼脂(TSA)、哥伦比亚(Columbia)琼脂为基础培养基配制的马血巧克力培养基对流感嗜血杆菌(Hi)的分离效果.方法 将458份标本和流感嗜血杆菌标准菌株ATCC10211分别接种于3种培养基上,比较3种培养基对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计算标准菌株ATCC10211在3种培养基上的生长指数(GI).结果 Columbia、BHIA、BHIA三种培养基上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3.4%、32.8%和32.5%.流感嗜血杆菌标准菌株ATCC10211在三种培养基上的GI值分别为14.28(±1.54)、6.96(±1.56)和8.16(±1.98).Columbia培养基上的GI值与其他两种培养基上的GI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马血Columbia巧克力培养基是一种分离Hi的首选培养基.

    作者:黎静华;王文婧;麦惠简;冯淑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诊断试验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准确性.方法 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检索1994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等文献数据库,纳入经颅多普勒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试验.由2名评价者共同评价所纳入研究的质量,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 Man5.0软件和Meta-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和数据处理.结果 共纳入11个符合要求的研究,共包括病例1172例.Meta分析显示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灵敏度为87.04%,特异度为86.32%.ROC曲线远离中间的对角线,并十分接近左上角,曲线下面积为0.94,接近大值1.阳性似然比(PLPR)为6.20,阴性似然比(NLR)为0.16,诊断性的比数比(DOR)值为52.44.结论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方面具有良好的诊断准确性和较强的诊断效力,拥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均.加上其无创、方便、床旁的特点,使其成为诊断SAH后CVS的优秀诊断方法.

    作者:李晋川;王宏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茵陈合血胶囊澄清工艺的研究

    目的 澄清剂用于茵陈合血胶囊的澄清工艺.方法 比较澄清剂与乙醇对胶囊的主要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 澄清剂用于中药提取液的澄清在主要成分含量较乙醇有所提高.结论 在中药提取液的澄清工艺中可用澄清剂替代乙醇.

    作者:蒋大义;陈振德;杨宏图;常翠;马惠莱;王惠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TNF-α在脊髓背角参与慢性疼痛机制的研究

    目的 外周伤害性信息传入时,神经胶质细胞会释放以TNF-α为代表的一些致炎因子,并在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NR1是构成NMDA受体的一个重要亚基,一般认为NR1磷酸化(p-NR1)表达上调是突触传递发生可塑性变化的基础.在脊髓TNF-α是否通过上调p-NR1的表达导致慢性疼痛的发生和维持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本研究的目的 是观察TNF-α释放与大鼠热痛反应以及脊髓背角p-NR1表达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PWL检测对大鼠热痛反应变化进行检测,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对大鼠腰膨大处脊髓背角的p-NR1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脚掌注射CFA诱导的炎性痛可以上调脊髓背角p-NR1的表达,缩短热痛反应潜伏期,而鞘内给予TNF-α抗体anti-rTNF-α可以缓解痛觉过敏并下调脊髓背角p-NR1的表达.结论 炎性痛时,脊髓中的TNF-α通过上调背角p-NR1的表达,介导了慢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高峰;赵欣;史瑞红;杨小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双源CT血管造影860例护理方法与体会

    目的 总结双源CT血管造影检查中的护理方法,减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方法 对860例血管造影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出现轻度不良反应6例,中度不良反应1例,无重度不良反应,860例图像质量均符合诊断要求.结论 严格按照血管造影护理操作规程,科学细致地做好护理工作是顺利完成双源CT血管造影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艳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严重多发性创伤急诊救治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严重多发性创伤急诊救治效果.方法 对2002年3月-2009年10月本院救治的328例严重多发性创伤进行急诊救治分析.结果 急诊救治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328例,临床脱险292例,抢救成功率达89.03%,效果明显.结论 严重多发性创伤救治难度大,病情复杂,快速有效地急诊抢救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王载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360度培训体系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探讨

    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是医院人力资源培训合理化和科学化的前提,本文在原360度培训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医疗行业的特点和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合我院的360度培训体系,并探讨了9个培训项目的 具体内涵和运用,以及在培训项目的 制定、实施、控制和运行中的障碍等问题.

    作者:黄庆军;朱诗锡;蔡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眼科手术后急性应激反应时间的研究与比较

    目的 研究眼科手术后患者的急性应激反应时间.比较单眼和双眼手术急性应激反应的时间.方法 260例眼科手术患者,按照单双眼的手术类型分为单眼手术209例,双眼手术51例.研究并比较术后C反应蛋白和白蛋白恢复到正常范围的时间.结果 C反应蛋白、白蛋白在单眼和双眼手术应激反应时间的比较,双眼的急性应激反应时间长于单眼患者,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单眼和双眼手术之后12d左右一般身体的应激反应就已经结束,且双眼手术的应激反应时间略长于单眼手术.

    作者:牛露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45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预防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有针对性进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12月玉林市妇幼保健院所发生的产后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88%(45/5129),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构成比,子宫收缩乏力占53.33%,胎盘因素占28.89%,软产道裂伤占11.11%,其他占6.67%.结论 导致产后出血以宫缩乏力为首位因素,应加强防治措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确保分娩安全.

    作者:梁宏焕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食管癌的CT检查与手术治疗

    目的 研究食管癌的CT检查与手术治疗的符合率.判断CT在食管癌术前的诊断价值.方法 食管癌患者88例,其中鳞癌82例,腺癌5例,腺鳞癌1例.比较CT、手术治疗发现转移、CT诊断标准与手术标准的符合率.结果 CT诊断与手术确认的真实情况比较,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5%、94.1%、88.9%、80%,均属于良好及以上的诊断符合率.食管癌CT分期与手术对照显示:一期到四期的符合率都在87%以上.结论 CT和手术的诊断符合率良好,达到了80%及以上.因此,食管癌患者进行术前的CT诊断是必要的,能够更好的指导临床.

    作者:张合明;张喜军;原爱杰;林枫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两种医用胶粘合剖宫产刀口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两种医用胶粘合剖宫产刀口的临床效果.方法 1224例产妇采用瞬康医用胶粘合刀口(观察组),1216例产妇采用WAB生物粘合剂粘合刀口(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例的甲级愈合率,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甲级愈合率(99.42%)略高于对照组(98.69%),但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病例愈合后均皮肤平整,呈一条淡红色细线状瘢痕,皮下无硬结.两组病例平均住院时间无差异.结论 医用胶粘合剖宫产刀口效果好,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瞬康医用胶粘合力强,操作更简便.

    作者:田敬霞;李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早期防治严重创伤及骨科手术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及骨科手术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早期防治.方法 选取2004年4月-2011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严重创伤及骨科手术发生脂肪栓塞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后将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实验室阳性检查诊断后治疗预后效果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严重创伤及骨科手术发生脂肪栓塞的患者临床表现出现后进行治疗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影像学、实验室阳性检查诊断检查治疗,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严重创伤及骨科手术并发脂肪栓塞综合的早期防治中,出现临床症状后进行治疗预后效果好.临床表现是重点指证,特异性和敏感性都较高.对脂肪栓塞并发症的防治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