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NF-α在脊髓背角参与慢性疼痛机制的研究

高峰;赵欣;史瑞红;杨小荣

关键词:TNF-α, p-NR1, 慢性疼痛, 脊髓背角
摘要:目的 外周伤害性信息传入时,神经胶质细胞会释放以TNF-α为代表的一些致炎因子,并在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NR1是构成NMDA受体的一个重要亚基,一般认为NR1磷酸化(p-NR1)表达上调是突触传递发生可塑性变化的基础.在脊髓TNF-α是否通过上调p-NR1的表达导致慢性疼痛的发生和维持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本研究的目的 是观察TNF-α释放与大鼠热痛反应以及脊髓背角p-NR1表达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PWL检测对大鼠热痛反应变化进行检测,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对大鼠腰膨大处脊髓背角的p-NR1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脚掌注射CFA诱导的炎性痛可以上调脊髓背角p-NR1的表达,缩短热痛反应潜伏期,而鞘内给予TNF-α抗体anti-rTNF-α可以缓解痛觉过敏并下调脊髓背角p-NR1的表达.结论 炎性痛时,脊髓中的TNF-α通过上调背角p-NR1的表达,介导了慢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俯卧位手术接触面顶点减压的研究

    目的 探讨俯卧位行脊柱手术接触面顶点减压的研究.方法 为84例患者行脊柱手术,患者取俯卧位,采用PVP(Periphery Vein Pressure)方法测量,指导手术体位摆放.结果 本组有2例发生皮肤压红,经处理后症状消失.手术顺利完成.结论 护士认真做好用物准备,熟悉体位摆置的关键支撑点,做好常见体位受压部位皮肤压疮的防护,保证手术接触面顶点有效减压是预防皮肤压疮的保证.

    作者:尹鹏英;王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的CT诊断(附12例内镜报告)

    目的 探讨薄层CT扫描技术在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气管内异物1例;右侧支气管内异物5例;左侧支气管内异物6例.金属异物1例;黄豆1例;豌豆1例;爆米花1例;果冻1例;蚕豆2例;花生米2例;瓜子3例.所有病例均行薄层CT扫描检查.所获图像经3位不同资历医师观察.所有病例均为纤维支气管镜取出异物证实.结果 薄层CT扫描均能显示异物,术前正确诊断,无一例漏诊.但异物性质未定,仅能区别为不透X线和透X线异物.结论 薄层CT扫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可明确异物诊断,可作为小儿透X线气管异物的常规检查.

    作者:何小川;罗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高频超声诊断子宫圆韧带囊肿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子宫圆韧带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子宫圆韧带囊肿患者进行临床症状及超声声像图特征性回顾及分析.结果 7例诊断正确,2例合并斜疝未被检出,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腹股沟区梭形无回声包块,边界清晰,内可透声良好,亦可见光带分隔或光点分布,探头加压及改变体位,病灶不能回纳或大小形态未有明显改变,CDFI未能探及明显血流信号.结论 高频超声无痛,检查方便,对该病能作出较明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黄嘉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宫腔填塞纱条在剖宫产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剖宫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6例剖宫产产后因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剥离面渗血,止血困难者,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止血,结合注射缩宫素、手法按摩,观察止血效果.结果 填纱条塞后,36例患者宫腔出血均迅速减少,12-24h后取出纱条后均无活动性出血,血压、脉搏平稳,患者预后良好,无近远期并发症,无1例切除子宫,成功率为100%.结论 宫腔纱条填塞术,方法简便、止血迅速,无创伤,无需特殊设备,对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减少创伤及痛苦有积极意义,适合在基层卫生单位推广应用.

    作者:宋月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山西省医务人员对丙型肝炎职业暴露及防护的认知调查

    目的 了解山西省医务人员对丙型肝炎职业暴露及防护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为医务人员开展预防丙型肝炎职业暴露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对山西省23所二级、三级综合医院2300名医院人员进行丙型肝炎职业暴露及防护认知调查分析.结果 问卷正确率:低14.8%,高98.3%,平均59 8%;三级医院52.0%,二级医院48.0%;医生40.0%,护理人员40.0%,辅助科室工作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20.0%;32.3%进行过培训,67.7%未进行过培训;82.3%意识到丙型肝炎职业暴露危险,63.4%采取防护措施.结论 山西省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并不理想,必须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以便有效的预防丙型肝炎职业暴露感染.

    作者:卢宁;赵龙凤;王勤英;杨慧;陈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爱全乐三联气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下呼吸道喘息性疾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爱全乐三联气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下呼吸道喘息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将116例下呼吸道喘息性疾病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给予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爱全乐联合吸入治疗;对照组54例,静脉使用氨茶碱、地塞米松.两组常规治疗和疗程相同.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x2=12.97,P<0.01,对照组在输注氨茶碱过程中有2例出现烦躁哭吵,3例出现恶心、呕吐;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讨论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及爱全乐三联气泵吸入治疗小儿下呼吸道喘息性疾病明显优于静脉使用氨茶碱及地塞米松.结论 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及爱全乐三联气泵吸入治疗小儿下呼吸道喘息性疾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罕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向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Vital Stim电刺激疗法治疗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电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电刺激治疗组、针灸组及吞咽训练组,电刺激治疗组和针灸组在药物治疗及吞咽训练基础上分别配合应用电刺激治疗和针灸.三组治疗前、治疗第7d及第14d采用VFSS(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后,三组VFSS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电刺激组VFSS评分明显高于针灸组和吞咽训练组(P<0.01);电刺激组治疗第7d、第14d后有效率明显高于针灸组和吞咽训练组(P<0.05).结论 电刺激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效果优于吞咽训练和针灸治疗.

    作者:许红;孔岳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TNF-α在脊髓背角参与慢性疼痛机制的研究

    目的 外周伤害性信息传入时,神经胶质细胞会释放以TNF-α为代表的一些致炎因子,并在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NR1是构成NMDA受体的一个重要亚基,一般认为NR1磷酸化(p-NR1)表达上调是突触传递发生可塑性变化的基础.在脊髓TNF-α是否通过上调p-NR1的表达导致慢性疼痛的发生和维持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本研究的目的 是观察TNF-α释放与大鼠热痛反应以及脊髓背角p-NR1表达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PWL检测对大鼠热痛反应变化进行检测,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对大鼠腰膨大处脊髓背角的p-NR1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脚掌注射CFA诱导的炎性痛可以上调脊髓背角p-NR1的表达,缩短热痛反应潜伏期,而鞘内给予TNF-α抗体anti-rTNF-α可以缓解痛觉过敏并下调脊髓背角p-NR1的表达.结论 炎性痛时,脊髓中的TNF-α通过上调背角p-NR1的表达,介导了慢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高峰;赵欣;史瑞红;杨小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冠心痛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79例冠心痛(CHD)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水平,并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CHD组血清HCY、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CHD组HCY水平与载脂蛋白a(Lp(a)具有相关性.结论 HCY是CHD的一个独立因素.HCY水平与Lp(a)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CHD患者的诊断与防治.

    作者:钱明;袁君君;吕雪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360度培训体系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探讨

    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是医院人力资源培训合理化和科学化的前提,本文在原360度培训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医疗行业的特点和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合我院的360度培训体系,并探讨了9个培训项目的 具体内涵和运用,以及在培训项目的 制定、实施、控制和运行中的障碍等问题.

    作者:黄庆军;朱诗锡;蔡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善宁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9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善宁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48例则给予垂体后叶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5d,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9.2%,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善宁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院内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院内获得性肺炎的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其发生提供方法.方法 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我院内科病房的237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186例合并院内获得性肺炎;结合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对其中可能的多项致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并发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意识状态、住院日、气管切开、鼻饲胃管及肺部基础疾病.共培养出病原菌165株,革兰阴性杆菌与革兰阳性球菌分别占50.91%和44.24%.革兰阴性杆菌中以克雷伯菌属、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对亚胺培南/西司他汀、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含有内酰胺酶抑治剂的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均敏感.结论 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治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处理,可能是减少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的主要措施.

    作者:梁雪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达英-35联用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达英-35联用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9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70例,其中35例曾用达英-35治疗,另外35例曾用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内分泌和生化指标的改变.结果 两组治疗后月经恢复,血促黄体生成素、睾酮明显下降(P<0.01),空腹血糖无变化.单用达英-35组体重指数和空腹胰岛素无变化,联合用药组体重指数明显降低,空腹胰岛素下降(P<0.05),排卵率、妊娠率都较单用达英35组高.结论 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对PCOS进行治疗,能有效降低雄激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疗效优于单用达英-35.

    作者:张丽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食管癌的CT检查与手术治疗

    目的 研究食管癌的CT检查与手术治疗的符合率.判断CT在食管癌术前的诊断价值.方法 食管癌患者88例,其中鳞癌82例,腺癌5例,腺鳞癌1例.比较CT、手术治疗发现转移、CT诊断标准与手术标准的符合率.结果 CT诊断与手术确认的真实情况比较,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5%、94.1%、88.9%、80%,均属于良好及以上的诊断符合率.食管癌CT分期与手术对照显示:一期到四期的符合率都在87%以上.结论 CT和手术的诊断符合率良好,达到了80%及以上.因此,食管癌患者进行术前的CT诊断是必要的,能够更好的指导临床.

    作者:张合明;张喜军;原爱杰;林枫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严重多发性创伤急诊救治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严重多发性创伤急诊救治效果.方法 对2002年3月-2009年10月本院救治的328例严重多发性创伤进行急诊救治分析.结果 急诊救治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328例,临床脱险292例,抢救成功率达89.03%,效果明显.结论 严重多发性创伤救治难度大,病情复杂,快速有效地急诊抢救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王载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非寄生虫性肝囊肿腹腔镜与开腹术的对比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与开腹术两种术式治疗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63例肝囊肿患者行开窗引流术,其中腹腔镜组35例,开腹组2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开窗术治疗肝囊肿较开腹治疗创伤小、患者恢复快、花费小,且更安全可靠,疗效相当.

    作者:钟志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NT-proBNP联合CK-MB、MYO、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NT-proBNP联合CK-MB、MYO、cTnI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11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127例健康体检者血清NT-proBNP、CK-MB、MYO、cTnI含量,各组之间相互比较.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NT-proBNP、CK-MB、MYO、cTnl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T-proBNP与CK-MB、MYO、cTnI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结论 NT-proBNP联合CK-MB、MYO、cTnI不仅能提高AM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还可作为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

    作者:冯波;刘丽丽;姜晓燕;鹿梅;肖古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动脉栓塞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弹簧钢圈及明胶海绵联合应用于动脉栓塞治疗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消化道出血及22例盆腔大出血患者行动脉栓塞治疗,并对单一物质与多种物质栓塞进行比对观察结果34例多种物质联合应用栓塞止血后无1例发现再次出血,单一物质检塞有7例发生再次出血.结论 弹簧钢圈及明胶海绵联合应用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出血性疾病,方法简单,疗效确切,比单一一种物质(明胶海绵或弹簧钢圈)栓塞效果好,再次出血发生率低.

    作者:刘晓天;刘水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结合在组织学与胚胎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法(CBL)与传统教学法(LBL)结合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个护理专业专科班,将其分成两组.实验组为CBL与LBL结合,对照组进行LBL,比较两组学生期未考试成绩.结果 实验组在期末考试中的学习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显示:94.82%的同学对该教学法持赞成态度.结论 CBS与LBL教学法相结合可以提高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质量,值得继续探索和研究.

    作者:潘学兵;林小珊;冼敏清;叶坤棠;钟翠芬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肝癌患者血清中AFP、CEA和VEGF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肝癌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关注其检测的价值,旨在为临床观察肝癌的发生发展提供理论帮助.方法 收集120例肝癌患者血清标本作为观察组,选择80例良性肝病、80例正常体检的成人血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中AFP、CEA和VEGF的表达,分析其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AFP、CEA和VEGF在肝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三者的表达与肿物体积、肿瘤数量及是否伴有肝硬化有关.结论 肝癌患者血清中AFP、CEA和VEGF高表达,三者可能在肝癌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对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均有意义.

    作者:谭劲赟;孟蔚(韦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