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皮经肝穿胆道引流术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

张红霞;成亚维

关键词:经皮肝穿, 胆管, 护理
摘要:目的 研究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常遇到的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009年3月到2010年12月我科所作的65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在术前、术中及术后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对处理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我们对本组病例所遇见的问题都作了相应的处理,无一例出现严重后果.结论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的术前、术中及术后,都可能存在一系列问题,只要加以重视并作相应的处理,可避免或减少出现严重后果.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爱全乐三联气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下呼吸道喘息性疾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爱全乐三联气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下呼吸道喘息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将116例下呼吸道喘息性疾病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给予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爱全乐联合吸入治疗;对照组54例,静脉使用氨茶碱、地塞米松.两组常规治疗和疗程相同.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x2=12.97,P<0.01,对照组在输注氨茶碱过程中有2例出现烦躁哭吵,3例出现恶心、呕吐;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讨论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及爱全乐三联气泵吸入治疗小儿下呼吸道喘息性疾病明显优于静脉使用氨茶碱及地塞米松.结论 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及爱全乐三联气泵吸入治疗小儿下呼吸道喘息性疾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罕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向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异甘草酸镁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年2月-2011年2月期间我院感染科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1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实验组给予患者异甘草酸镁治疗,疗程完成后,对疗效及肝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前后AST、TBIL、ALT等肝功能指标相比,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前后的差值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慢性乙肝的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较高安全性,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赵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动脉栓塞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弹簧钢圈及明胶海绵联合应用于动脉栓塞治疗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消化道出血及22例盆腔大出血患者行动脉栓塞治疗,并对单一物质与多种物质栓塞进行比对观察结果34例多种物质联合应用栓塞止血后无1例发现再次出血,单一物质检塞有7例发生再次出血.结论 弹簧钢圈及明胶海绵联合应用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出血性疾病,方法简单,疗效确切,比单一一种物质(明胶海绵或弹簧钢圈)栓塞效果好,再次出血发生率低.

    作者:刘晓天;刘水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的CT诊断(附12例内镜报告)

    目的 探讨薄层CT扫描技术在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气管内异物1例;右侧支气管内异物5例;左侧支气管内异物6例.金属异物1例;黄豆1例;豌豆1例;爆米花1例;果冻1例;蚕豆2例;花生米2例;瓜子3例.所有病例均行薄层CT扫描检查.所获图像经3位不同资历医师观察.所有病例均为纤维支气管镜取出异物证实.结果 薄层CT扫描均能显示异物,术前正确诊断,无一例漏诊.但异物性质未定,仅能区别为不透X线和透X线异物.结论 薄层CT扫描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可明确异物诊断,可作为小儿透X线气管异物的常规检查.

    作者:何小川;罗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多排螺旋CT在诊断儿童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儿童支气管异物影像表现及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0年5月-2010年12月行64排螺旋CT扫描诊断为支气管异物66例.结果 经手术证实为气管异物4例,支气管异物62例.结论 64排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是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重要方法,可以发现常规方法无法明确诊断的病例,减少误诊.

    作者:侯燕莉;荆长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甲氨蝶呤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MTX)联合环磷酰胺(CTX)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0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甲氨喋呤(MTX)+环磷酰胺(CTX);对照组给予甲氨喋呤(MTX)+来氟米特(LEF).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后,治疗组在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时间、ESR及CRP等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X联合CTX治疗RA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作者:王妤;李军霞;郝慧玲;李小峰;王彩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冠心痛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79例冠心痛(CHD)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水平,并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CHD组血清HCY、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CHD组HCY水平与载脂蛋白a(Lp(a)具有相关性.结论 HCY是CHD的一个独立因素.HCY水平与Lp(a)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CHD患者的诊断与防治.

    作者:钱明;袁君君;吕雪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360度培训体系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探讨

    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是医院人力资源培训合理化和科学化的前提,本文在原360度培训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医疗行业的特点和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合我院的360度培训体系,并探讨了9个培训项目的 具体内涵和运用,以及在培训项目的 制定、实施、控制和运行中的障碍等问题.

    作者:黄庆军;朱诗锡;蔡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浅析护理晨会交接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 探讨展会交接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 对护士晨会交接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规范晨会交接班制度,完善交接班内容.结论 规范展会交接班,能够提高护士责任心.

    作者:仇翠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三种选择性培养基分离流感嗜血杆菌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以脑心浸液琼脂(BHIA)、胰大豆蛋白胨琼脂(TSA)、哥伦比亚(Columbia)琼脂为基础培养基配制的马血巧克力培养基对流感嗜血杆菌(Hi)的分离效果.方法 将458份标本和流感嗜血杆菌标准菌株ATCC10211分别接种于3种培养基上,比较3种培养基对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计算标准菌株ATCC10211在3种培养基上的生长指数(GI).结果 Columbia、BHIA、BHIA三种培养基上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3.4%、32.8%和32.5%.流感嗜血杆菌标准菌株ATCC10211在三种培养基上的GI值分别为14.28(±1.54)、6.96(±1.56)和8.16(±1.98).Columbia培养基上的GI值与其他两种培养基上的GI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马血Columbia巧克力培养基是一种分离Hi的首选培养基.

    作者:黎静华;王文婧;麦惠简;冯淑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45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预防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有针对性进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12月玉林市妇幼保健院所发生的产后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88%(45/5129),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构成比,子宫收缩乏力占53.33%,胎盘因素占28.89%,软产道裂伤占11.11%,其他占6.67%.结论 导致产后出血以宫缩乏力为首位因素,应加强防治措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确保分娩安全.

    作者:梁宏焕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NT-proBNP联合CK-MB、MYO、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NT-proBNP联合CK-MB、MYO、cTnI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11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127例健康体检者血清NT-proBNP、CK-MB、MYO、cTnI含量,各组之间相互比较.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NT-proBNP、CK-MB、MYO、cTnl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T-proBNP与CK-MB、MYO、cTnI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结论 NT-proBNP联合CK-MB、MYO、cTnI不仅能提高AM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还可作为疗效观察的重要指标.

    作者:冯波;刘丽丽;姜晓燕;鹿梅;肖古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68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的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及临床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8%,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经随访均未发现骨不连、内固定松动、断裂等不良情况.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具有疗效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较佳的内固定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喻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善宁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7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9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善宁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48例则给予垂体后叶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5d,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9.2%,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善宁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莹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骶椎结核

    目的 探讨前路一期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骶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1月手术治疗腰骶椎结核17例,均采用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单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术前术后规范抗痨治疗,并定期随访,复查血沉,X线片.结果 随访1年至3年,平均18个月,结核病灶区无复发、植骨块融合满意、内固定无松动及无并发其他症状.结论 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单侧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是治疗腰骶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作者:罗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非寄生虫性肝囊肿腹腔镜与开腹术的对比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与开腹术两种术式治疗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63例肝囊肿患者行开窗引流术,其中腹腔镜组35例,开腹组2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 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开窗术治疗肝囊肿较开腹治疗创伤小、患者恢复快、花费小,且更安全可靠,疗效相当.

    作者:钟志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平衡计分卡在口腔科绩效薪酬分配的应用

    本文基于平衡计分卡理论,探讨了我院口腔科绩效薪酬分配方案.实践表明,平衡计分卡这一先进的管理工具可以帮助科主任更好地对员工进行绩效管理,科室的整体素质及竞争力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晋容珍;沈明;郝迎春;董洋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电复律治疗妊娠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 对体外直流电复律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妊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 将3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住院妊娠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给予体外同步直流电复律治疗;对照组18例,先用普罗帕酮药物进行复律,复律不成功或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再次给予电复律,比较两组的转复成功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转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性.结论 体外直流电复律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妊娠患者,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盘珂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宫腔填塞纱条在剖宫产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宫腔填塞纱条治疗剖宫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6例剖宫产产后因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胎盘粘连剥离面渗血,止血困难者,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止血,结合注射缩宫素、手法按摩,观察止血效果.结果 填纱条塞后,36例患者宫腔出血均迅速减少,12-24h后取出纱条后均无活动性出血,血压、脉搏平稳,患者预后良好,无近远期并发症,无1例切除子宫,成功率为100%.结论 宫腔纱条填塞术,方法简便、止血迅速,无创伤,无需特殊设备,对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减少创伤及痛苦有积极意义,适合在基层卫生单位推广应用.

    作者:宋月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严重多发性创伤急诊救治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严重多发性创伤急诊救治效果.方法 对2002年3月-2009年10月本院救治的328例严重多发性创伤进行急诊救治分析.结果 急诊救治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328例,临床脱险292例,抢救成功率达89.03%,效果明显.结论 严重多发性创伤救治难度大,病情复杂,快速有效地急诊抢救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王载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