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
目的 为及时掌握我市乙型肝炎发病特点、预测流行趋势,进而为政府有关部门制订预防控制措施和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04-2010年全市病毒性乙型肝炎发病率进行分析.结果 从2004-2010年我市乙型肝炎发病率趋势上来看,病毒性乙肝发病率呈平缓下降趋势,我市主要乙肝发病人数集中在城区,好发年龄段为青壮年,职业分布上主要以农民和工人为主,其次为民工.结论 经过多年的计划免疫,我市的病毒性乙肝防控效果逐步显现,乙肝发病的第一高峰基本呈现一个散发状态,我市学生乙肝发病率下降,排序第九位.乙肝的防治应继续采取以免疫接种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在做好常规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的同时,提高青壮年乙肝疫苗接种率,提高人群免疫力.
作者:任宇花;邹新宇;张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有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2例,给予辛伐他汀20mg/d,睡前顿服,共6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消退、血脂水平变化及副作用.结果 全部患者治疗前有112个斑块,治疗后为78个,斑块消失率30.4%,未消失斑块纵径有明显缩小(P<0.05);颈动脉IMT明显缩小(P<0.05);治疗后血清TC、TG、LDL-C明显下降(均P<0.05),HDL-C明显升高(P<0.05),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辛伐他汀调脂疗效良好,对斑块的稳定和消退作用明显.
作者:韩永强;刘贤;刘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对在显微镜下手术的颅底脑膜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以提高其效果及生活质量.方法 按肿瘤生长部位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在切瘤过程中常规使用Zeis显微镜进行手术操作.部分未能全切者术后辅以γ-刀放射治疗结果26例病例中全切除23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本组术后无死亡病例.神经功能及症状体征加重1例.3例原术前有癫痫发作患者经手术及术后行抗癫痫治疗后痊愈.余全部都有不同程度恢复、好转或痊愈.结论 颅底脑膜瘤是血运异常丰富的实质性肿瘤,且颅底解剖复杂,凹凸不平,视野视角狭小多变,仍是专科的技术难点、热点之一.对血管异常丰富、风险较大者,术中使用高速磨钻扩大视野,骨窗要尽量贴近颅底,降低颅压及充分暴露肿瘤,使用显微操作技术,才能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显微技术是手术成功、安全的关键.
作者:杨志刚;杨成蓉;张德明;袁艺源;李智慧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做好再生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质量控制,确保医疗器械灭菌成功率.方法 根据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3项标准要求,实现清洗消毒的中心化处理和标准化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器械清洗管理规程,加强清洗消毒的环节质控.增加清洗设备,运用现代清洗新程序,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结果提高了清洗消毒的质量标准,确保了医疗器械灭菌成功率达到100%.结论 再生医疗器械的有效清洗消毒是灭菌前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保证灭菌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异常,在治疗前后网织红细胞参数变化,探讨其在肝损伤患者中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Beckman-Coulter公司的LH75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观察40例健康成人、37例丙肝患者肝功能异常治疗前后和25例丙肝患者肝功能无异常的网织红细胞参数变化.结果 与健康成人比较,肝功能异常患者的RET%.IRF明显升高(P<0.05).肝功能异常治疗后,丙肝患者肝功能无异常,和健康成人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对早期丙型肝炎患者肝损伤的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付学章;张晓延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生存素(survivin)是一种新发现的凋亡抑制蛋白(IAP).它与细胞分裂、增殖等功能密切相关,已逐渐成为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一大热点.现就生存素(survivin)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会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对梗死相关动脉判断的作用.方法 对照研究5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梗死相关动脉的心电图特征.结果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在胸前导联ST段的偏移上有一种趋势,胸前导联(V2、V3)ST段下降与下壁导联(Ⅱ、Ⅲ、aVF) ST段抬高的代数和越大,RCA闭塞的可能性越大.其代数和越小,LCX闭塞的可能性越大.结论 心电图的STⅢ/Ⅱ的比值是判断梗死相关动脉的重要指标.
作者:杨海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光抑素CYS-C(cystatin C)、血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糖尿病患者74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A)27例、微量蛋白尿组(MA)31例和大量蛋白尿组(P)16例,对74例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CYS-C、Fg、CRP等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Cys-C在糖尿病组均有明显升高,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CYS-C、Fg、CRP水平逐渐升高,对照组的CYS-C、Fg、CRP与NA、MA、P中的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蛋白尿组血CYS-C、Fg、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血CYS-C、Fg、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正常蛋白尿组,且以大量蛋白尿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血CYS-C、Fg、CRP水平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的参考指标.
作者:李军;陈桂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TMZ)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治疗UA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05年12月-2010年12月住院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共10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4).对照组接受常规抗不稳型心绞痛药物治疗,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等,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片20mg/次,3次/d,共12w.治疗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心脏功能检查,并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收缩末期内径(LVEDD,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血流峰值之比(E/A)等参数.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9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x2=4.10,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左室LVEDD、LVESD降低和LVEF、E/A的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TMZ治疗能改善UA患者左室功能,提高治疗UA的效果.
作者:刘新秋;杨荷霞;韩清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6月-2009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CHF患者86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LiFHe)进行测试,对比两组患者变化情况,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CHF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LiFHe得分总分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LiFHe各维度得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与传统护理方式相比,能更好的提高CHF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何玉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将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应用于胸部肿瘤临床教学活动中,结果表明较传统教学方法,病例导入式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作者:王巍炜;李高峰;蒋永新;普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诱因及治疗方案.方法 分析2005-2010年收治的13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探讨治疗方案和预防对策.结果 情绪波动、高血压、剧烈咳嗽、用力排便、患者过早下床活动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再出血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防治方法,使患者了解并且避免诱发因素,控制血压,保持良好心态和情绪,绝对卧床休息,是降低再出血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皿;陈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影响重症脑出血并发胃肠衰竭的主要因素的临床研究.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重症脑出血156例,根据是否发生胃肠衰竭分成胃肠衰竭组和非胃肠衰竭组,从患者既往史、就诊时出血量、出血部位、意识状态、及胃肠衰竭发生时间与病死率的关系几方面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在既往史及意识障碍方面无差异(P>0.05);而脑叶出血量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丘脑出血出现胃肠衰竭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发生百分比观 察组为52.2%,对照组为0.9%,两者比较P<0.01.结论 重症脑出血并发胃肠衰竭与发病时的脑叶及丘脑出血情况、意识障碍程度有关,与既往史及意识障碍无关.胃肠衰竭组死亡率较高,表明胃肠衰竭的出现预示存在脑出血预后不良倾向.
作者:杨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SLIPA喉罩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的临床特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通过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腹腔镜胆囊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成SLIPA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不同时间段心率,血压变化及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成功,插管组在T3、T4时间相点,HR、SBP、DBP升高较喉罩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终及术后相关不良反应率方面喉罩组较插管组少(P<0.05).讨论SLIPA喉罩由于具有口咽刺激小、操作简单、使用成本低、相关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可高效安全地应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
作者:魏海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瘦素(Leptin)在健康人、单纯性肥胖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患者血清中平均水平,探讨血清瘦素检测在OSAH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30例OSAHS患者、1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及1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并测定全部受试者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 其血清瘦素水平非肥胖OSAHS患者组(184.1200±81.90162)ng/ml、肥胖OSAHS患者组(197.1006±107.61821)ng/ml比单纯肥胖组(61.0270±22.29194)ng/ml和健康人组(59.4610±14.87509)ng/ml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肥胖组比健康人组略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OSAHS患者组比非肥胖OSAHS患者组略高,亦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瘦素在健康人和单纯肥胖者与OSAHS患者相比血清中的水平有显著性差异,瘦素与OSAHS有关.
作者:申颖娇;王萍;马艳兵;尚晓风;郑曙光;尹慧婷;崔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检测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测定冠心痛患者血清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 CHD组与对照组比较,CHD组hs-CRP、TC、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组内比较,SAP组、UAP组、AMI组TC、TG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认为hs-CRP作为正在进行的炎症标记和较敏感的心血管病危险预测因子,其重要性独立于某些传统危险因子(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等),若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判断CHD的严重程度,预测AMI的发生以及CHD的治疗和预后判断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作者:刘新涛;邹德辉;佟凤芝;侯艺;刘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前瞻性地研究玻璃酸钠治疗跟腱炎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 将93例跟腱炎按病程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Ⅰ-Ⅲ期.Ⅰ期:以非类固醇药物治疗.Ⅱ-Ⅲ期:均采用玻璃酸钠2ml行跟腱周围注射,每周1次,7次为1个疗程.结果 平均随访13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8.24%、91.89和87.18%.结论 玻璃酸钠对Ⅱ-Ⅲ期跟腱炎疗效肯定,作用持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袁君君;钱明;王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减少小儿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的概率,延长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方法 将160例静脉留置输液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穿刺送管成功后常规用3M透明敷帖固定和胶布外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患者输液完毕后用外用弹力绷带包扎固定,比较2组静脉留置针的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情况以及留置时间.结果 观察组液体渗出、针头滑出和意外拔针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 弹力绷带包扎固定明显减少液体渗出、针头滑脱和意外拔针,可延长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邢力丹;于虹;姜红;曲玲;闫云;刘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中医治疗男性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65例男性尖锐湿疣患者运用中药内服配合外洗治疗,15d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本组65例患者中,治愈46例,好转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8%.结论 中医治疗男性尖锐湿疣的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金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中压疮的预防方法.方法 选择用Waterlow Scaies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平分,选择分值在15分以上的血液净化患者112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向股静脉置管一侧倾斜30°使骶尾部腾空、仰卧位、平托的方法,3种体位间隔时间均为2h.回顾相同病例具有可比性的11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皮肤护理的方法,即护士将双手深入患者的骶尾部按摩,1次/2h.结果 两组预防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向中心静脉置管一侧倾斜30°、仰卧位、平托三者交替的方法,能有效预防连续性血液净化中压疮的发生.
作者:李胜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