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湖北省伤害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

杨树旺;傅义;李阳;张岚;祝淑珍;张庆军

关键词:损伤和创伤/流行病学, 事故预防
摘要:目的了解湖北省伤害流行特点和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湖北省伤害流行的报告资料和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率高达30%或以上,男孩明显高于女孩,城市高于农村.伤害类型以碰伤、摔伤或扭伤居首位,其次为锐器刺伤或切割伤.②农村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为81.8/10万,前三位死因是溺水、机械窒息和交通事故.0~14岁伤害死亡的女童82.2%发生于5岁以下.③全人群约1/10的死亡是伤害所致,伤害死亡的高发年龄为15~54岁.④全人群伤害死亡主要原因是自杀、交通事故和溺水.结论伤害的预防与控制是一项长期、复杂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道路交通伤害预防的一个关键点:行人道路安全教育

    交通伤害预防对于降低伤害所造成的疾病负担意义重大.针对社会弱势人群开展的道路安全教育旨在对人群的知识、态度、行为进行干预从而降低道路伤害的发生率.联合使用流行病学、行为医学、健康教育学等学科的方法是开展和道路伤害预防相关研究和实践的基础.

    作者:牟瑾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中学生意外伤害相关危险因素负二项回归分析

    目的了解马鞍山市中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马鞍山市的4 043名中学在校生过去一年的伤害发生情况进行伤害回顾调查.结果马鞍山市中学生伤害事件发生(次)率为28.05%,伤害人平均发生伤害次数为1.73次,负二项回归分析提示大家庭和重组家庭、父母亲从事的某些职业类别、家庭人均月收入、孩子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不能集中精力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母亲的文化程度为中学及以上、家庭与学校的距离很远可能为伤害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家庭情况、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及孩子的安全意识与伤害发生的关联显著,应在中学生中开展针对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干预.

    作者:张燕;孙业桓;余德新;黄子惠;范亚平;余向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某有色金属企业1980~1999年职业伤害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掌握有色金属企业职业伤害分布特征,探索职业伤害发生规律和影响职业伤害发生的因素,为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职业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某有色金属企业1980~1999年职业伤害发生情况和分布规律.结果某有色金属企业1980~1999年发生职业伤害3 831例.矿山3 000例,工厂831例;男性3 592例,女性239例;轻伤3 630例,重伤104例,死亡57例.职业伤害在时间分布上有季节性特征.昼时分布有明显的集中趋势,高发于中班,圆形分布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人群分布以20~30岁年龄为高发人群,构成占40%以上,以20~25岁为高点.工龄分布以1~10年工龄者为高发,高点在1~5年工龄段.轻伤和重伤的年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2.184,P=0.029),职业伤害程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0.041,P=0.011).职业伤害主要分布在打眼、出矿、钳工、起重、支柱五大工种,易受伤部位是手、脚、头、四肢、五官,易受伤类型是物击、车辆、高坠.结论某有色金属企业职业伤害发生率逐年下降,综合干预收到了效果,职业伤害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作者:石小河;叶冬青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医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医学生与伤害相关的危险行为发生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4年2月到4月对沈阳某医学院1 972名学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在学生中存在伤害相关的危险行为,调查显示41.48%的学生有步行乱穿马路的行为;8.21%的学生有骑车闯红灯、骑车带人及骑车追逐等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9.47%的学生坐过由酒后驾驶者开的小汽车;6.10%的学生有过1次及以上的打架行为;5.68%的学生到非游泳区游泳;23.37%的学生在上学途中有不安全感;5.21%的同学受到凶器威胁或伤害;8.21%的学生有自杀愿望;4.98%的学生有过自杀企图;6.58%的学生携带过刀具.结论医学生中存在伤害相关的危险行为,多发的易导致伤害的危险行为与常见的伤害死因基本相符.

    作者:梁多宏;王凤芝;宇广华;史新竹;何昕;李哲;赵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绍兴市社区居民伤害现况和疾病负担调查

    目的调查绍兴市居民伤害的发生现况和疾病负担.方法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入户调查的方法,选择城区、郊区、平原和山区4类不同地区11 640名社区居民,对其伤害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8种伤害的总发生率为12.54%,标化率为12.51%,居发生率前三位的伤害依次为跌伤、钝/锐器伤和车祸.不同年龄组的伤害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χ2=158.92,P<0.01).男性高于女性(χ2=13.01,P<0.01);不同地区居民的伤害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χ2=75.37,P<0.01),依次为郊区15.95%、平原14.07%、城市10.16%、山区9.61%.平均每例伤者休息9.11 d,医疗费用621.62元.结论绍兴市居民伤害发生率较高,并导致较重的疾病负担,应加强伤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作者:章一丰;祝彩琴;朱兵;陈奇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伤害统计分类和界定标准及其应用的探讨

    目的探讨在公共卫生领域中伤害的分类和界定标准及其方法与应用,为伤害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参考ICD-10损伤、中毒外因分类,结合研究实际情况和可操作性原则,划分不同的伤害种类或类型.设立伤害监测点实行伤害报告.结果确定伤害事件性质类别3种,即有意图事件、无意图事件和意图不确定事件.界定伤害种类11种,即运输事故、跌落(倒)、机械性损伤、淹溺和沉没、中毒、环境和自然因素受害、烧烫伤和腐蚀伤、自害、加害、医疗手术并发症和其他伤害.伤害的统计和分类及其相关信息能便于ICD-10编码.伤害监测报告工作模式运行良好.结论该伤害的统计分类和界定标准规范,在公共卫生领域中意义重大,并且在实践中可不断加以完善和修正.

    作者:张京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光气染毒造成小鼠肺脏的氧化损伤

    目的研究小鼠光气染毒后不同时间对肺脏的氧化损伤作用.方法 4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小鼠以空气为对照,染毒组小鼠给予11.9 mg/L剂量的光气,时间为5 min,分别染毒后2 h、4 h、8 h,测定各组小鼠肺脏的湿干比和肺匀浆液的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随着光气染毒时间的增加,小鼠肺脏的湿干比显著增加(P<0.05);染毒后4 h,肺组织MDA含量和T-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GSH含量在染毒后2 h显著降低(P<0.05).结论光气染毒可引起小鼠肺水肿和肺脏氧化损伤.

    作者:李文丽;海春旭;刘瑞;梁欣;张晓迪;王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珠江三角洲车祸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珠江三角洲车祸发生的影响因素,为车祸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研究车祸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珠江三角洲各县市车祸死亡率与车祸发生数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38(P=0.003);车祸发生数与地区人口数、每10万人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呈正相关关系,与城市公共汽车拥有量呈负相关关系,其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992(t=14.132,P=0.000)、0.451(t=6.359,P=0.001)和-0.350(t=4.694,P=0.003),回归方程为y=-9 028.879+22.023x1+0.242x4-0.316x8,其统计量F=74.459,P=0.000,决定系数R2=0.974;车祸死亡率与地区人口数、每10万人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及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呈正相关关系,与10万人中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数、道路长度及城市公共汽车拥有量呈负相关关系.其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854(t=4.324,P=0.011)、2.370(t=5.395,P=0.012)、5.374(t=5.024,P=0.015)、-4.351(t=4.764,P=0.018)、-1.096(t=3.804,P=0.032)、-0.933(t=3.637,P=0.036),回归方程为y=-417.507+0.266x1+0.018x4-0.046x5+0.109x6-0.043x7-0.012x8,其统计量F=29.421,P=0.009,决定系数R2=0.983.结论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人群的交通安全意识,是预防车祸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值得政府重视.

    作者:吴赤蓬;王声湧;荆春霞;刘国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广州市天河区居民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广州市天河区居民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开展伤害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问卷方式调查广州市天河区居民过去一年的意外伤害发生情况.结果共调查天河区居民2 853人,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3.99%,男、女分别为22.08%和17.19%,男性高于女性(P<0.001),伤害次数发生率为19.63%.跌倒/坠落、扭伤和碰撞/挤压伤是常见类型,常见的伤害地点是家里/宿舍、学校/幼儿园和道路.2.32%的受伤居民需住院治疗,35.89%的受伤居民需医院门诊处理.伤害的危险因素有中小学生、0~14岁儿童少年、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15~39岁青壮年、自评(或家长自评)性格外向者及家庭人均年收入5 000~19 999元的人群等.结论意外伤害严重影响天河区居民的健康,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经济损失.预防重点是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健康安全教育,尤其是培训家长和教师,提高其安全知识水平,以减少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发生.

    作者:何志辉;陈维清;程朝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交通伤害中的生存质量研究

    交通伤害常导致人员的严重死伤,其中多见的是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损伤和肢体伤残,给伤者的生存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国内交通伤害领域的生存质量研究尚有待开展,综合来说,国内外道路交通伤害中的生存质量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①对受伤者生存质量状况研究;②临床治疗方案的评价与选择;③探索伤者康复的影响因素;④院前急救效果评价;⑤交通伤害的疾病负担研究;⑥卫生资源配置与卫生决策评价.本文还探讨了在交通伤害生存质量研究中如何选择适宜的量表.

    作者:董晓梅;王声湧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北京市城市和农村地区儿童意外伤害现况及影响因素比较

    儿童意外伤害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地报道的中小学生意外伤害死亡率达9.8/10万~75.36/10万,占中小学生总死亡率的44.32%~60.53%[1],是儿童青少年第一位死因.同时意外伤害也是导致严重疾患和残疾的主要因素之一.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各种事件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意外伤害虽然是突然发生的,但也有其外部原因、内在特点和规律,其中儿童年龄、性别、家庭父母因素、儿童的性格及儿童父母的意外伤害知信行水平与意外伤害发生之间的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次调查旨在了解2002年11月~2003年11月北京市城乡地区儿童意外伤害情况.

    作者:时颖;焦淑芳;谢瑾;王瑜;尹香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社区居民伤害经济负担的评价框架研究

    目的探讨适合于社区居民伤害经济负担的评价框架.方法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的北京居民伤害经济损失资料对所构建的伤害经济负担评价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价.结果构建评价社区居民伤害经济负担的模型(总伤害经济负担=二步法直接经济负担+人力资本法间接经济负担+支付意愿法无形经济负担),用该方法评价3 083名居民的全年伤害经济负担为744 877元,其中直接经济负担299 770元,间接经济负担为331 382元,无形经济负担为113 725元.结论构建的模型在评价社区居民伤害经济负担上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居民的伤害直接经济负担和间接经济负担相差不大.

    作者:庄润森;王声湧;梁万年;李林涛;林德南;陈宇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儿童期不良经历的研究现状

    儿童是非常脆弱的一个群体,同时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在儿童期遭受虐待、忽视、家庭暴力等不良经历(adverse chidhood experience,ACE)会造成其情感、认知上的伤害,而由于传统思想及社会禁忌的束缚,大多数人谈到ACE均会三缄其口,有此经历的儿童亦无法找到合适的渠道寻求帮助,或者无人教导其向医护工作者倾诉其不幸遭遇.已有研究显示,ACE不仅多发,而且其后遗的症候多见,消耗了巨额的医疗费用,造成社会、家庭和个人的沉重负担,总体损失巨大,其造成的伤害常是不可逆的,可以迫使受害者改变行为方式,更容易采取一些不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

    作者:叶冬青;姚捷;董玛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广西摩托车驾乘人员佩戴头盔的研究

    目的调查了解摩托车驾乘人员佩戴头盔的情况,为预防和控制摩托车伤害提出正确佩戴合格头盔的对策.方法在广西贵港地区18个观察点,通过路边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估计摩托车驾乘人员的头盔佩戴率、合格头盔佩戴率和合格头盔正确佩戴率.结果在4 768位接受调查的摩托车驾乘人员中有2 679位佩戴头盔,佩戴率为56.2%.在头盔佩戴者中,只有32.7%的人佩戴合格头盔.只有16.4%的摩托车驾乘人员正确佩戴合格头盔.结论尽管我国的交通法规强制要求摩托车驾乘人员佩戴头盔,但实际头盔佩戴率、合格头盔佩戴率和合格头盔正确佩戴率都很低,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摩托车伤害的发生,急需开展正确佩戴合格头盔的综合干预项目.

    作者:张骏华;卓家同;陈娜萦;冼明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急性期脑出血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国内外早有报道,为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笔者选择某医院内科2000年以来明确为脑出血的住院患者观察其空腹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汪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COMT基因多态性与自杀未遂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与自杀未遂的相关性,并了解影响COMT Val/Val型自杀未遂者的相关因素.方法从山东省7个市、县级综合医院中收集2003年一年内自杀未遂者共220例,分别调查其一般信息和抽取1ml 肘静脉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方法,检测COMT基因多态性.采用病例-病例研究分析COMT Val/Val型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自杀未遂者中女性∶男性=1.23∶1,年龄均集中于20岁到49岁(70.1%),多集中小学及以下(60.9%),睡眠与以前有变化(占60.0%),多为抑郁(69.5%)和多有情感冲突(81.0%).自杀未遂者中COMT基因型以Val/Met为主(54.5%),Met/Met仅占0.3%.只发现自杀未遂者中精神障碍与COMT Val/Val型具有相关关系(χ2=6.110,P=0.013).结论自杀未遂者中女性与年轻人、文化程度低、具有睡眠问题、抑郁和情感冲突所占比例较高;自杀未遂者中存在COM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障碍的相互作用.

    作者:贾存显;赵仲堂;胡茂红;高莉洁;汪心婷;郝凤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北京市牛街社区老年人群伤害发生现状研究

    目的了解北京市牛街地区老年人群各种伤害的流行情况,即伤害的种类、三间分布特点、原因及后果.方法以居委会为单位,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牛街地区三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符合入选条件的大于60岁的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伤害的发生率为13.55%;死亡率为43.57/10万;男女之比为1∶1.78;春秋季节高发,白天多见,上午占58.09%;前三位受伤地点为卧室/客厅、马路、卫生间/浴室,共占66.90%;前三种伤害依次为跌倒、钝器/锐器伤和烧烫伤,占86.19%(按人次).跌倒是首位伤害,发生率为10.46%,占伤害总数的77.17%.结论北京市牛街社区老年人群伤害发生率、死亡率居国内中等水平.跌倒是首位伤害,其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影响严重,已经构成危害北京市城市社区老年人生存与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当前,应首先致力于高发伤害--跌倒的预防与干预.

    作者:梁万年;刘迎;瓮学清;王玉春;王世萍;周晓萍;李荣;李葳;赵焕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麻城市农村183例犬致伤流行病学调查

    为了解麻城市农村犬致伤的流行状况,探讨防制对策,笔者于2004年4月对该市犬致伤的183例病人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和措施.

    作者:童吉恩;郭宗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暴力性伤害住院病人的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揭示某地区暴力性伤害住院病人的流行特征,为暴力性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线索.方法收集武汉市某医院病案科病案数据库1996~2000年由于损伤和中毒而住院的病人资料.根据E编码(ICD-9-CM)从中抽出暴力性伤害住院病人,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暴力性伤害主要发生在19~45岁的青壮年人群(86.43%);伤害的主要类型为切割和穿刺器具加害,占36.21%;其次是钝器或投掷物体打击、非武装的斗殴或争吵分别占22.82%、24.62%.受伤的主要部位是头部(34.32%)和胸腹部(20.13%).约41.33%的患者需手术治疗.暴力性伤害住院患者的病死率为1.71%.结论暴力性伤害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导致住院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作者:沈敏;刘筱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彭阳县2003年麻疹流行因素探讨

    彭阳县于2003年发生麻疹流行,共报告麻疹病例305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125.11/10万,比2002年上升661.47%,较上个流行年1999年上升18.51%,是该县近20年以来麻疹发病率高的一年.本文通过流行病学分析对该县2003年麻疹流行因素进行探讨.

    作者:余秀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