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血尿酸和C反应蛋白相关性分析

李旭;赵咏梅

关键词:高血压, 糖尿病, C反应蛋白, 血尿酸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uA)与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108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按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测定入选患者血清hs-CRP、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等指标,并对三组进行比较,分析颈动脉硬化与hs-CRP、UA的相关关系.结果 随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血清hs-CRP、UA水平逐渐升高,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s-CR、UA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成正相关.结论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血清hs-CRP、UA相关.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兔角膜缘干细胞体外无血清培养及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兔角膜缘干细胞体外无血清培养方法及生物学特性并与传统的10%血清培养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获取兔角膜缘组织,酶消化法制成单细胞悬液,分含B27的无血清组和传统方法的10%血清组两组进行培养,观察两组细胞的生长情况,CCK-8检测其克隆增殖能力,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方法对两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较传统10%血清培养组,无血清培养组培养的兔角膜缘干细胞表现出相似的生长特性及增殖能力,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无血清组⊿ Np63阳性细胞较10%血清组明显多,角蛋白K3(AE5)阳性细胞10%血清组较多.结论 用含B27的无血清培养基可以培养获得角膜缘干细胞,减少了血清中不明成分对干细胞的影响,为角膜缘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扩增及纯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作者:黄晓梅;马蕾;赵越超;杨燕妮;赵博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雌激素下降与口腔黏膜血管ET、CGRP变化关系的研究

    目的 通过模拟雌激素下降这一条件构建灼口症(BMS)模型,观察口腔黏膜血管的收缩因子(ET)和舒张因子(CGRP)的平衡变化及血液流变学变化,进一步探讨口腔黏膜微循环障碍所引起的血管舒缩紊乱对BMS的影响,为临床上防治BMS开辟新的治疗思路.方法 健康SD大鼠30只,饲养条件相同,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和实验组各15只.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给予常规饲料喂养.实验组实施卵巢摘除手术,同正常组一样常规饲料喂养.饲养至9周完成建模.局麻下取下腔动脉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之后处死动物,取舌根部血管明显处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内皮素(ET)、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在两组动物口腔黏膜组织中表达含量的变化,以及它们的变化引起的血管舒缩紊乱.结果 ①实验组大鼠在卵巢摘除术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ET表达增强,对应的平均灰度值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CGRP表达减弱,对应的平均灰度值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两组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液流变学检测实验组较正常组明显升高,血液粘度增加,流速减慢,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通过模拟雌激素下降这一条件构建大鼠BMS模型,可以改变血管收缩和舒张的活性物质ET、CGRP的平衡变化,二者共同作用可表现为血管舒缩紊乱;同时血液流速减慢,粘度增加,血管出现病理性改变.从而导致口腔黏膜微循环障碍,出现口腔症状.在血管出现病变的同时,对大鼠正常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作者:梁菲;杨路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肺炎45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和观察中药液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年11月-2011年2月收治的小儿肺炎4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5例采用中药液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组),20例采用西药治疗(对照组),治疗14d后将两组的疗效和平均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治愈24例,好转1例,无效0例,平均住院时间9.84d;对照组治愈17例,好转3例,无效0例,平均住院时间12.76d.治疗组治愈率96.00%(24/25),对照85.00%(17/20),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指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肺炎,其疗效显著,疗程短,安全可靠,给药方便,生物利用度高,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孟俊峰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痔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1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59岁,以混合痔嵌顿收住肛肠科,拟行手术治疗.患者既往无肾病病史.术前做常规化验检查,血、尿常规、肾功能指标均正常.人院第2d早晨,患者未进食水,给予常规术前灌肠,用甘油灌肠剂1支(110ml)灌肠,因担心大便未排净,1h后,再次用甘油灌肠剂1支(110rml)灌肠,等待手术.患者在第二次灌肠1h后排可乐色尿液,未予以重视.上午9时,患者在局部麻醉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程顺利.术后当日给予依替米星注射液0.2静脉点滴,晚上患者开始出现少尿、蛋白尿及氮质血症,头晕、恶心、呕吐,血尿素氮、肌酐升高,之后,肾功能进行性恶化,至术后第2h,24h尿量292ml,尿素氮20.9mmol/L,肌酐660μmol/L,考虑为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急性肾小管坏死可能性大,转入ICU病房,及时给予积极的内科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配合连续血液滤过(CRRT).经治疗,患者病情逐渐好转,肾功能逐渐恢复,好转出院.于门诊继续监测肾功能,至发病40d后,血尿素氮、肌酐指标恢复正常,B超示双肾大小、形态正常,经半年的随访,肾功能一直正常.

    作者:温小一;李建平;张羽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前牙纤维强化树脂粘结桥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纤维强化树脂粘结桥修复前牙缺失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门诊单个前牙缺失患者30例,其中6例为拔牙后即刻修复,3例为种植术后即刻修复,其余21例为希望固定修复又要求少磨牙的患者.均采取纤维强化树脂粘结桥进行修复.结果 30例修复体经4-24个月的临床随访观察,其中28例复诊的患者粘结桥修复体无松动、断裂和过度磨耗,无继发龋,修复体边缘密合,粘结界面良好,美观效果好.结论 纤维强化树脂粘结桥美观效果好,机械强度高,患者感觉舒适,不影响伤口愈合,对天然牙损伤小,可作为一种过渡性的修复方法或长期暂时性修复方法.

    作者:吴婷婷;罗晓晋;李冰;田国兵;王健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老年人大肠癌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老年人大肠癌性梗阻外科诊治特点.方法 81例老年结直肠癌性肠梗阻病例,平均年龄79 2岁.电解质紊乱等合并症发生率77.8%.55例行择期手术,26例行急症手术.结果 所有病例皆痊愈出院,无术后吻合口漏.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47.8%,皆保守治愈.结论 老年性肠梗阻病情重、合并症多,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作者:刘子光;丁红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胎鼠肠管BMP4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RMs)胎鼠小肠、结肠和直肠骨形成蛋白4(BMP4)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自身肠神经系统(ENS)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全反式维甲酸(ARTA)诱导大鼠产生肛门直肠畸形胚胎,孕20d剖宫取胎,选取对照组正常胎鼠12只,实验组ARMs胎鼠24只,在大体显微镜下解剖整个肠管,选取距盲肠10cm处小肠,距盲肠3cm处结肠,距肛门0.Scm处直肠各一段,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小肠、结肠和直肠BMP4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肠壁肌间及粘膜下神经丛可见BMP4抗体染色阳性细胞,实验组胎鼠小肠阳性细胞的MOD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胎鼠直肠、结肠的阳性细胞的MOD值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Ms胎鼠结肠、直肠BMP4表达水平减低,可能与其远端肠管ENS发育不良有关.

    作者:陈新新;陈兰萍;任红霞;吴晓霞;陈淑芸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晚期肺癌骨转移瘤疼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在治疗晚期肺癌多发性骨转移瘤、缓解重度骨痛、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疗效.方法 对35例晚期肺癌骨转移瘤中重度疼病的患者分别用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结果 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1.4%.结论 用89SrCI2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转移性骨肿瘤,能显著减轻患者中重度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张长弓;钱可宝;李高峰;叶联华;向旭东;陈楠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自体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过继免疫疗法联合TP方案(紫杉醇和顺铂)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收集我科5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5例)给予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联合TP化疗;对照组(32例)行单纯TP化疗.随访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后其近远期疗效,同时记录患者的生存期.结果 CIK细胞回输联合TP方案化疗临床受益率达92%,生存质量的卡氏评分提高率为84%,2年生存率达到48.0%,相较于单纯TP方案化疗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联合TP化疗具有协同作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肯定的近期疗效并可改善其预后,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王苗;尹先哲;杜锋;刘丽娜;李毅星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辛伐他汀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效果.方法 87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辛伐他汀加胺碘酮,45例)及对照组(单用胺碘酮,42例),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7.89±7.86) ng/ml;(32.57±8.75)ng/ml,P<0.05].治疗组复发率26.6% (12/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6% (20/42),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

    作者:王爱琴;赵健祥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生长抑素类似物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对CDK5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对人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S)的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组肝癌细胞的形态变化.MTT比色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的奥曲肽(Octreotide)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爬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DK5的表达情况.结果 不同浓度的奥曲肽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有差异,高剂量组的抑制作用强.药物作用48h后,药物组CDK5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着色程度随药物浓度增高而逐渐减弱.结论 奥曲肽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可下调肝癌细胞中CDK5的表达,CDK5在奥曲肽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作者:魏文贵;赵浩亮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冠心病中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的诊断应用

    目的 进行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指标评价.方法 我院就诊的疑似冠心病患者210例,试验前3d停用影响ST段和心肌耗氧量的药物,均在餐前或餐后2h进行,按Bruce方案进行,运动前作12导联心电图、血压对照,运动中并同步监测12导联心电图.结果 其中EET阳性者124例:被证实冠心病110例,未被证实冠心病14例;阴性者86例:被证实冠心病63例,未被证实冠心病23例.敏感性88.71%;特异性73.26%;准确性82.38%.结论 EET对冠心病诊断敏感,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是一种能较准确做出诊断的检查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张翼;练海东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八步法在解决医院医保管理中的实践

    目的 运用科学解决问题八步法分析、解决医院医保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达到系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方法 科学解决问题八步法包括:(1)明确问题;(2)制定整体目标;(3)进行根本原因分析;(4)确定可选择的解决方式;(5)对各种方式进行对比分析;(6)选择佳方式;(7)制定实施计划并实施;(8)制定评估计划并实施.这八个步骤是持续改善、永不完结的一个循环过程.结果 通过八步法终实现了所制定的目标,即医保科工作人员按期完成了出院病历的审核,并已逐步转变为运行病历的审核,医保科工作人员满意度、临床医师满意度增加.结论 科学管理方法在医保管理的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将把项目进行拓展,将管理学手段运用到医保管理的各个环节,以促进医保工作的持续、良性发展.

    作者:张荣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

    目的 研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 选择207例(其中69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7S 例2型糖尿病无肾病患者,63例正常健康对照者)为观察对象,从全血中提取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并结合电泳分离技术检测eNOS基因4b/4a的多态性.结果 2型糖尿病肾病组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无肾病的2型糖尿病组和正常健康对照组(分别为x2=8.2439,P<0.0167;x2-7 6537,P<0.0167).结论 携带a等位基因的2型糖尿病患者比携带b等位基因更易罹患肾病,a等位基因可能是2型糖尿病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郭雪娟;刘素筠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埃索美拉唑联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38例分析

    目的 观察应用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DLJ)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对内镜确诊的76例DU患者分别用两种方案治疗,4W后作胃镜检查,观察溃疡愈合和Hp根除情况;1Y后再次观察溃疡复发和Hp再感染情况.结果 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组治疗4W后DU的愈合与埃索美拉唑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Hp的根除有明显的差异(P<0.01);1Y后分别进行胃镜复查,埃索美拉唑组的溃疡复发与Hp再感染明显高于联合治疗组,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治疗Hp相关性DU的治愈率和根除率高,不易复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聂道鸿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乙酰肝素酶表达与宫颈鳞癌组织微血管微淋巴管生成、癌细胞增殖、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8例正常宫颈上皮(normal cervical epithelium,NCE)、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和68例宫颈鳞癌(squamous carcinoma of cervix,SCC)组织HPA的表达情况,并检测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VEGFR 3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rnicrovessel density,LMVD)和MIB 1标记的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结果 HPA在NCE、CIN及SCC组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 0646±0.0166、0.0968±0.0155及0.1175±0.0212.从NCE到CIN再到SCC,HP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在CIN组,HPA高表达者MVD及LMVD均分别显著高于低表达者(P<0.05),HPA在CIN组表达分别与MVD及LMVD显著正相关(MVD:r=0.625,P=0.000;LMVD:r-0.380,P =0.022),而与PI无关(r-0.300,P=0.075).在SCC组,HPA高表达者MVD显著高于低表达者(P<0.05),HPA在SCC组表达与MVD显著正相关(r=0.330,P =0.006),而分别与LMVD及PI无关(LMVD:r=0.124,P=0.314;PI:r=-0.077,P=0.533).HPA在SCC组表达分别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密切相关,宫颈鳞癌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者HP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及无脉管浸润者(P<0.01).宫颈鳞癌突破深肌层间质浸润者HP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浸润深度在浅肌层间质以内者,但未达统计学意义(t=1.946,P =0.056).宫颈鳞癌HPA高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但未达统计学意义(log rank检验,P =0.0607).结论 HPA可能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发挥重要作用.HPA在CIN组表达上调可能促进微淋巴管生成,在SCC组表达上调可能促进血管新生及癌细胞浸润转移.HPA过度表达可能是宫颈鳞癌患者的一个不良预后因素.

    作者:齐碧如;江忠清;连成瑛;黄勉;林岷;陈玉华;刘兆董;方娇宁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苦参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 治疗组及时照组均给予综合保肝治疗,治疗组加用苦参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3个月.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AL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CVRNA转阴率为35%,高于对照组(转阴率5%,P<0.05).结论 苦参素注射液对肝功能恢复、抑制丙肝病毒复制具有一定疗效.

    作者:闫秀萍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PHS无张力修补114例腹股沟疝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普理灵疝修补装置(PHS)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10年12月应用PHS腹膜前置入治疗腹股沟疝1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均痊愈,手术时间为35-100min,平均54min,住院时间3-8d.术后24h下床活动,术后疼痛较少,2例出现尿潴留,3例出现阴囊积液.切口均一期愈合,无1例切口感染.随访3月-3年,无明显慢性疼痛、局部异物感及复发.结论 PHS无张力疝修补术集各种修补术优点于一身,适应证广,更符合腹股沟管的解剖和生理,具有术后异物感小、疼痛轻、损伤轻、术后恢复快及复发率低等特点,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建敏;韩绍伟;唐湘莲;蒋平;林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CD40/CD40L信号系统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同时也是导致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心脑血管疾病研究领域的热点.近年来研究表明,白细胞分化抗原(CD40)及其配体(CD40L)广泛存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各种细胞及血小板中,其相互作用显著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细胞功能,并与斑块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阻断这一系统的相互作用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意义重大.

    作者:贾宁;邹伟;孙晓伟;刘芷妤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浅谈医疗项目成本核算与医院管理及优化医疗作业流程的关系

    本文通过对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工作流程的分析,阐述医疗项目成本核算与医院管理及优化医疗作业流程的关系.

    作者:王振颖;陈晓丽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