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娟;刘素筠
目的 通过模拟雌激素下降这一条件构建灼口症(BMS)模型,观察口腔黏膜血管的收缩因子(ET)和舒张因子(CGRP)的平衡变化及血液流变学变化,进一步探讨口腔黏膜微循环障碍所引起的血管舒缩紊乱对BMS的影响,为临床上防治BMS开辟新的治疗思路.方法 健康SD大鼠30只,饲养条件相同,随机分为两组,正常组和实验组各15只.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给予常规饲料喂养.实验组实施卵巢摘除手术,同正常组一样常规饲料喂养.饲养至9周完成建模.局麻下取下腔动脉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之后处死动物,取舌根部血管明显处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内皮素(ET)、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在两组动物口腔黏膜组织中表达含量的变化,以及它们的变化引起的血管舒缩紊乱.结果 ①实验组大鼠在卵巢摘除术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ET表达增强,对应的平均灰度值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CGRP表达减弱,对应的平均灰度值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两组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液流变学检测实验组较正常组明显升高,血液粘度增加,流速减慢,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通过模拟雌激素下降这一条件构建大鼠BMS模型,可以改变血管收缩和舒张的活性物质ET、CGRP的平衡变化,二者共同作用可表现为血管舒缩紊乱;同时血液流速减慢,粘度增加,血管出现病理性改变.从而导致口腔黏膜微循环障碍,出现口腔症状.在血管出现病变的同时,对大鼠正常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作者:梁菲;杨路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消化系统中胃、食道恶性肿瘤属于中医噎膈范畴,常表现为食饮不下或食入即吐,其吞咽困难术前常为肿瘤压迫,术后不能进食则多为贲门痉挛所引起,一般常规治疗常不能奏效.本文介绍了用自拟旋覆降逆汤治疗10例的过程,重点讨论了晚期患者的身体病机特点及药理研究,证实该方确有缓解进食困难、改善机体状况、增强体质、减轻患者痛苦、延缓生命的作用.
作者:杨拥军;左进娟;王素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护士积极参与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患者对药物的了解.方法 对2010年7月-12月住院的患者满意度调查发现患者用药指导不到位,针对影响用药指导的主要问题,2011年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及时改进工作流程及工作方式.结果 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对用药指导的满意度提高了.结论 遵循护理质量持续质量改进的原则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廖巧珍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丙泊酚后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n=12):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1R组)、丙泊酚1、2、4mg/kg后处理组(P1、P2、P4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肝组织中TLR4 mRNA、NF-κB mRNA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a的浓度,光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S组比较,各组TLR4 mRNA、NF-κB mRNA表达上调,TNF-α升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IR组比较,P1、P2、P4组TLR4 mRNA、NF-κB mRNA袁达下调,TNF-a降低(P<0.01);与P4组比较,P1、P2组TLR4 mRNA、NF-κB mRNA表达下调,TNF-α降低(P<0.01);与P1组比较,P2组TLR4 mRNA、NF-κB mRNA表达下调,TNF-α降低(P<0.01).病理检查显示P1、P2、P4组肝组织结构损伤明显小于IR组.结论 丙泊酚后处理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下调TLR4、NF-κB的表达.降低肝组织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阎旭艳;曹定睿;刘晓利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进行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指标评价.方法 我院就诊的疑似冠心病患者210例,试验前3d停用影响ST段和心肌耗氧量的药物,均在餐前或餐后2h进行,按Bruce方案进行,运动前作12导联心电图、血压对照,运动中并同步监测12导联心电图.结果 其中EET阳性者124例:被证实冠心病110例,未被证实冠心病14例;阴性者86例:被证实冠心病63例,未被证实冠心病23例.敏感性88.71%;特异性73.26%;准确性82.38%.结论 EET对冠心病诊断敏感,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是一种能较准确做出诊断的检查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张翼;练海东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普理灵疝修补装置(PHS)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10年12月应用PHS腹膜前置入治疗腹股沟疝1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均痊愈,手术时间为35-100min,平均54min,住院时间3-8d.术后24h下床活动,术后疼痛较少,2例出现尿潴留,3例出现阴囊积液.切口均一期愈合,无1例切口感染.随访3月-3年,无明显慢性疼痛、局部异物感及复发.结论 PHS无张力疝修补术集各种修补术优点于一身,适应证广,更符合腹股沟管的解剖和生理,具有术后异物感小、疼痛轻、损伤轻、术后恢复快及复发率低等特点,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建敏;韩绍伟;唐湘莲;蒋平;林建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凸阵探头及阴式探头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 对38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异位妊娠患者与术前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7例患者在彩超检查中均探查到宫外孕包块影像.有1例患者超声检查中未见宫外孕包块,手术后证实.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输卵管妊娠34例,宫角妊娠3例.结论 联合应用凸阵探头及阴式探头诊断异位妊娠,能提高宫外孕包块的检出率,从而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王迎秋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建立本实验室清洁级SD大鼠正常驻生理生化指标参考范围,为科学研究、实验结果评价提供准确、可靠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检定仪及血细胞分析仪对不同周龄段、不同性别的清洁级SD大鼠的血液生理指标及生化指标值进行测定.结果 得到6-8周龄和10-12周龄不同性别SD大鼠血液生理及生化值的平均值反正常参考范围.多数生化指标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生理指标受性别影响不大,但年龄对此有一定影响.结论 在科学研究、实验结果评价时,要充分考虑性别和年龄对实验动物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作者:樊林花;李丹;刘茂林;樊平花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 治疗组及时照组均给予综合保肝治疗,治疗组加用苦参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3个月.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AL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CVRNA转阴率为35%,高于对照组(转阴率5%,P<0.05).结论 苦参素注射液对肝功能恢复、抑制丙肝病毒复制具有一定疗效.
作者:闫秀萍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纤维强化树脂粘结桥修复前牙缺失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门诊单个前牙缺失患者30例,其中6例为拔牙后即刻修复,3例为种植术后即刻修复,其余21例为希望固定修复又要求少磨牙的患者.均采取纤维强化树脂粘结桥进行修复.结果 30例修复体经4-24个月的临床随访观察,其中28例复诊的患者粘结桥修复体无松动、断裂和过度磨耗,无继发龋,修复体边缘密合,粘结界面良好,美观效果好.结论 纤维强化树脂粘结桥美观效果好,机械强度高,患者感觉舒适,不影响伤口愈合,对天然牙损伤小,可作为一种过渡性的修复方法或长期暂时性修复方法.
作者:吴婷婷;罗晓晋;李冰;田国兵;王健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7例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MSCT平扫加三期强化扫描的影像资料.结果 肿瘤术前MSCT检出率100%(27/27);术前定位准确率92.59%(25/27);术前良、恶性判断准确率85.15%(23/27);术前病理组织类型判断准确率为29.63%(8/27);能清晰提示肿瘤与周围脏器、大血管及输尿管之间的关系.结论 MSCT能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沈东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亮丙瑞林治疗绝经前期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绝经前期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米非司酮片,观察组于每月经周期的第1d皮下注射醋酸亮丙瑞林,非经期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3个月,随访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肌瘤体积变化、患者主观不良感受或副作用.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肌瘤平均体积有所缩小,缩小率分别为59.95%、28.32%,总有效率分别为94.00%、82.00%,随访6个月观察组子宫肌瘤反弹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亮丙瑞林治疗绝经前期子宫肌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明显缓解了患者的症状,缩小了肌瘤体积,复发反弹率低,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可能是一种较为优化的治疗方案.
作者:董梅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大肠癌性梗阻外科诊治特点.方法 81例老年结直肠癌性肠梗阻病例,平均年龄79 2岁.电解质紊乱等合并症发生率77.8%.55例行择期手术,26例行急症手术.结果 所有病例皆痊愈出院,无术后吻合口漏.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47.8%,皆保守治愈.结论 老年性肠梗阻病情重、合并症多,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能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作者:刘子光;丁红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过继免疫疗法联合TP方案(紫杉醇和顺铂)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收集我科5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5例)给予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联合TP化疗;对照组(32例)行单纯TP化疗.随访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后其近远期疗效,同时记录患者的生存期.结果 CIK细胞回输联合TP方案化疗临床受益率达92%,生存质量的卡氏评分提高率为84%,2年生存率达到48.0%,相较于单纯TP方案化疗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联合TP化疗具有协同作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肯定的近期疗效并可改善其预后,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王苗;尹先哲;杜锋;刘丽娜;李毅星 刊期: 2011年第19期
本文通过对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工作流程的分析,阐述医疗项目成本核算与医院管理及优化医疗作业流程的关系.
作者:王振颖;陈晓丽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PTEN和Ki-67在胆囊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41例原发性胆囊癌和14例胆囊炎、11例胆囊腺癌组织蜡块切片进行染色,检测PTEN和Ki 67蛋白的表达.结果 胆囊癌与胆囊炎和胆囊腺瘤组织中PTEN和Ki-67蛋白阳性表达率有明显差异(P<0.01).胆囊癌中PTEN呈明显低表达,而Ki-67呈明显高表达.PTEN和Ki-67在性别和年龄上无明显差异(P>0.05).PTEN和Ki-67在组织分化和Nevin分期上有明显差异(P<0.05),PTEN随着组织分化降低和Nevin分期升高表达明显降低(P<0.05),Ki-67则明显升高(P<0.05).PTEN和Ki-67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s=-0.744,P<0.01).结论 胆囊癌的进展过程中PTEN的低表达与Ki 67的高表达起重要作用.
作者:樊震宇;韩振国;赵浩亮;贺杰峰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缺血后处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09年6月-2010年12月来我院心内科诊治的STEMI患者98例,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再灌注治疗,观察组进行缺血后处理,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情况、心肌梗死面积等.结果 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ST段完全回落率分别为81.63%、55.10%;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22.45%、61.22%;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0.73±0.07)%、(0.45±0 09)%;心肌梗死面积分别为(9.87±5 32)%、(15.11±712)%;发病72h内CK峰值分别为(1159.54±538.32)U/L、(1698.87±521.32)U/L,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ES、SS均有不同程度减小,较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ES、S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明显减轻STEMI患者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保护再灌注的心肌组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肿瘤研究机构癌症症状评估中心发展了一种癌痛患者评估工具:BPI(Brief Pain Inventory),它不仅可以对疼痛的剧烈程度进行评估,而且可以对疼痛进行干预.本文通过利用现有证据回顾了BPI应用于癌痛患者的详细资料,它表现出良好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BPI的作用在骨转移患者、乳腺癌及其它癌症术后患者中得到了验证,它不但可用于定量分析,也可用于定性分析.BPI已被完善并且翻译成了多种语言如葡萄牙语、汉语、希腊语、印地语等.
作者:赵玉忠;卢玉东;高春翔;田慧;梁守清;吴彬荣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uA)与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108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按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测定入选患者血清hs-CRP、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等指标,并对三组进行比较,分析颈动脉硬化与hs-CRP、UA的相关关系.结果 随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血清hs-CRP、UA水平逐渐升高,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s-CR、UA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成正相关.结论 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血清hs-CRP、UA相关.
作者:李旭;赵咏梅 刊期: 2011年第19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刘某,女,23岁,痛经多年,于7d前感下腹不适,当地医院彩超示右腹部包块.患者于15年前因右肾畸形而行右肾切除术.触诊:于右中下腹可触及一大小约12×8cm质硬肿物,轻触痛,边界欠清,活动度差.行CT增强扫描显示:右侧腹腔见大小约为75×49×122mm的囊性包块,内见分隔,与周围组织界限欠清,增强扫描,包膜及分隔明显强化.右侧盆腔见一大小约为60×45mm的软组织密度影,形态与子宫相同,增强扫描,增强方式及程度同子宫.右侧卵巢动脉增粗迂曲.右肾未见显示.CT诊断考虑:右侧腹腔囊实性包块,双子宫.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右侧腹部见残角子宫,与阴道不相通,右侧输卵管明显扩张,其远端形成巧克力囊肿.阑尾扭曲,内有粪石.病理:盲角子宫,增殖期子宫内膜.慢性输卵管炎,卵巢陈旧性血肿.慢性阑尾炎.
作者:张国辉 刊期: 2011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