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血管生成素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唐莹;刘学政;李轶;尚海峰;王继红

关键词:人血管生成素1, 克隆, 真核表达载体
摘要:目的 构建人血管生成素1(angiogenin-1,ang-1)的真核表达栽体.方法 提取人总RNA,RT-PCR特异扩增人的Ang-1cDNA,与pGEM-T栽体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茵DH5α.筛选表达蓝白斑的阳性茵株扩增,提取质粒.选择正确的序列的产物,Xho I、BamH I双酶切产物和质粒,T4DNA连接酶连接,PCR扩增后转化大肠杆菌,抽提质粒进行测序.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基因序列与人血管生成素1序列完全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了pEGFP/Ang-1真核表达载体.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在计划免疫工作中的实施

    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使儿童家长了解计划免疫知识,促进计划免疫工作开展.方法 以多种形式对2007年在我院产科住院的1400名产妇及辖区内0-7岁1800名儿童的家长开展计划免疫知识宣教.结果 辖区内计划免疫知识知晓率达到99%,新生儿建卡、建证率100%,新生儿乙肝和卡介苗首针接种率达到100%,及时率达到98%以上.流动儿童建卡率达到100%.结论 健康教育使计划免疫工作开展顺利,提高了新生儿建卡率和流动儿童接种率,有效地控制了相关传染病发生,提高了儿童健康水平.

    作者:于秀娟;宋良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胆管癌组织中P27表达与Cyclin D1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 检测胆管癌组织中P27的表达及其与CyclinD1表达的相关性,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临床病理资料齐全的胆管癌蜡块标本44例,正常胆管组织标本16例,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27、CyclinD1在其中的表达.结果 胆管癌组织44例中有16例P27表达阳性(36.4%).正常胆管组织16例中有12例P27呈阳性表达(75.0%).胆管癌组织与正常胆管组织相比,P27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胆管癌组织中P27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而与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P27的表达与CyclinD1的表达呈负相关(r=-0.401).结论 胆管癌组织与正常胆管组织中的P27表达有显著差异.胆管癌组织中P27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27的表达与CyclinD1的表达呈负相关.

    作者:倪志军;寇有为;王强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留置气管导管护理不当的问题探讨及对策

    ICU作为危重病人救治的场所,气管插管的应用十分普遍,留置气管导管护理不当引发的并发症,直接影响着病情的转归,现将62例并发症做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ICU从1993年6月-1996年6月收治气管插管患者2312例,术后病例1231例,呼吸功能不全81例,年龄1-82岁,平均年龄53岁,留置气管导管时间2-8天,呼吸机辅助呼吸769例,发生气管导管脱出4例,气管导管阻塞3例,气管导管部分扭曲1例,肺不张10例,肺炎24例,估计气管插管粘膜损伤2例,误吸14例,喉痉挛2例.

    作者:李庆艳;王爱红;刘玉霞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4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45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表现多样,彩超可助诊断.结论 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做好诊断和鉴别诊断,经过正规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朱晓红;秦建民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改善医患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医治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的关键.和谐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多年来,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进行了积极探讨,包括建立医患沟通监督机制,保证医疗信息畅通.但目前医患关系仍然紧张,医患矛盾突出,纠纷增加,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和医疗纠纷的原因,可以是医疗技术差错和事故引发,但更多的还是医患沟通不当造成的,因此,探讨医患难以沟通的因素,加强医患之间沟通,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效阻止纠纷的发生已成为医务人员的职责和社会责任.

    作者:罗玉玲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与健康

    心理护理是促使病人康复的重要环节,通过心理护理可以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改善病人接受护理操作顺利进行.心理护理的重点是影响和改变病人的感受,认识,情绪,行为和态度,科学地运用语言行为的奇妙作用,使病人处于接受护理操作的佳心理状态,可以达到护理操作的顺利成功,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戈立荣;孙晓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感觉统合功能训练对注意缺陷障碍儿童影响的研究

    目的 了解感觉统合功能训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惠儿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3年1月~2007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ADHD惠儿为研究对象,并分为A组和B组.A组接受感觉统合功能训练治疗,B组接受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后进行儿童感觉统舍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评定及Conners多动指数问卷调查.结果 两组治疗后多动指数均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无显著性差异.A组统合能力各指标治疗后均升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B组则只有学习能力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两组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A组>B组,P<0.05).结论 对ADHD患儿采取感觉统合功能训练的方法进行治疗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郭中林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血液灌流联合透析治疗急性重度药物及毒物中毒临床体会

    目的 现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中毒的疗效.方法 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重度药物及毒物中毒.结果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重度药物及毒物中毒较普通治疗死亡率降低.

    作者:王晓玉;陶志宏;李颖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人血管生成素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 构建人血管生成素1(angiogenin-1,ang-1)的真核表达栽体.方法 提取人总RNA,RT-PCR特异扩增人的Ang-1cDNA,与pGEM-T栽体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茵DH5α.筛选表达蓝白斑的阳性茵株扩增,提取质粒.选择正确的序列的产物,Xho I、BamH I双酶切产物和质粒,T4DNA连接酶连接,PCR扩增后转化大肠杆菌,抽提质粒进行测序.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基因序列与人血管生成素1序列完全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了pEGFP/Ang-1真核表达载体.

    作者:唐莹;刘学政;李轶;尚海峰;王继红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雷公藤内酯醇对兔供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RI)在兔肺移植中对供肺缺血再灌注肺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6对健康家兔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肺以改良低钾右旋糖酐(LPD)肺保护液灌注及保存,实验组则将雷公藤内酯醇(0.5mg/L)加入改良LPD液灌注及保存,在4℃保存4h后再灌注1h,测定移植肺组织的干湿比(W/D);测定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并观察肺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结果 再灌注后,实验组的W/D和MPO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肺组织中NF-κB和ICAM-1的表达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肺组织病理变化较对照组轻.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能减轻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改善肺功能,对供肺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朱红军;于曙东;何靖康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腹腔镜诊治小儿肠重复畸形9例体会

    我院自2005年8月至2007年8月对9例有症状的肠重复畸形患儿行腹腔镜探查确诊及同期重复肠管切除、肠吻合术,疗效满意,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9例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分别为1岁8月~5岁,其中8例表现为反复无痛性便血,1例表现为间歇性腹胀、呕吐.全组体检腹部均未触及肿物及其他异常.全组术前均行放射性核素扫描(ECT)、B超及腹部X线检查,1例ECT阳性,1例B超检查发现腹部囊性包块.

    作者:洪伟;曹辛;吴骏;海波;白强;张鸿;高云鹏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1例疑为穿透性植入胎盘致膀胱内大出血的术后护理

    穿透性植入胎盘属植入性胎盘一种,绒毛植入子宫层较深,穿透整个肌层达浆膜层甚至穿透浆膜层侵入周围组织及器官,为罕见病例.我科于2008年2月收治了1例疑为穿透性植入胎盘致膀胱内大出血[1]患者,经行膀胱镜检、膀胱切开清除血肿止血术、术后给予持续膀胱冲洗、密切观察宫缩、监测胎动等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大肠癌误诊228例分析

    我科自1995年1月~2007年10月共收治大肠癌患者416例,其中有不程度程度误诊的患者228例,现就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以探讨预防措施.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误诊228例,男124例,女104例;年龄:21~81岁,平均54.6岁,误诊时间短一月,长16个月.1.2临床表现以腹疼为首发症状有84例,以排便习惯改变为首发症状者72例,以脓血便为首发症状者46例,以腹腔肿块为首发症状者26例.1.3误诊疾病误诊慢性肠炎102例(45%),阑尾炎58例(21.1%),痔疮32例(14%),胆石症20例(8.8%),附件肿瘤10例(4.4%),贫血6例(2.6%).

    作者:连加玉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宫腔镜配合cook导丝及B超在不孕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宫腔镜配合cook导丝及B超在不孕症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2年8月-2007年6月行宫腔镜检查4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419例均来自不孕不育门诊作碘油造影(HSG)后提示输卵管部分或全部组塞或宫腔充盈缺损的病人.结果 宫腔内病变检出率74例,检出率占17.7%,其中,原发性不孕症宫腔内病变14例,占3.34%,其中功能性病变2例,占0.48%,非功能性病变12例,占2.86%,继发不孕宫腔病变为60例,占14.32%,其中功能性病变4例,占0.95%,非功能性病变50例,占11.9%,见表1.419例病人中,输卵管阻塞361例,占86.15%.其中原发不孕症中输卵管阻塞72例占17.18%,单侧输卵管33例占7.87%,双侧输卵管阻塞39例占9.31%,继发不孕症中,输卵管阻塞299例占71.36%,单侧输卵管阻塞134例占31.98%,双侧输卵管阻塞165例占39.38%,经cook导丝疏导后,输卵管阻塞56例占13.37(56/419),其中原发不孕症中,输卵管阻塞19例占6.74%,单侧输卵管阻塞13例占5.31%(13/419),双侧卵侧管6例占1.43%,继发不孕症中,输卵管阻塞37例占8.83%,单侧输卵管阻塞28例占6.68%,双侧阻塞9例占2.15%,见表2.419例中有119例怀孕,宫外孕3人,其中1人宫外孕后又再次怀孕.结论 宫腔镜配合cook导丝及作了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由宫腔病变及子宫畸形导致不孕,对部分病例还可以进行手术治疗.输卵管通液可在宫腔镜下直接插入输卵管开口,阻塞者配合cook导丝疏导,使输卵管复通性大大提高,术后作B超检查,了解盆腔积液情况,减少治疗盲目性,使受孕率有所提高.

    作者:周松兰;韩芳;万有莲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胎儿生长受限37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胎儿生长受限(FGR)围生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1998年1月到2007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FGR单胎产妇372例作为研究对象,从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孕期治疗情况、分娩方式、麻醉方式等与围生儿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孕周分娩的围生儿预后不同,36周到40周之间分娩的新生儿预后好,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新生儿体重增加,窒息率明显下降,各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剖宫产比阴道分娩的围生儿预后好(P<0.01),硬膜外麻醉新生儿预后较好,孕期经过治疗的FGR产妇围生儿预后较好(P<0.01);结论对FGR孕妇早发现、早治疗,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选择合适的孕周及分娩方式终止妊娠,可显著改善围生儿预后.

    作者:张明会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急性重症胆管炎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病人的手术治疗时机和手术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该手术治疗ACST病例资料.结果 23例中合并中毒性休克16例,入院6小时内手术16例,无死亡病例,6小时后手术7例,死亡1例.结论 ACST起病急,病情重,宜在出现五联征之前手术,对已有休克的病人给予糖皮质激素提高机体应激能力,使用扩张血管的升压药(多巴胺)维持血压,病情趋稳定不失时机地及早手术治疗,并合理选择手术方式等举措均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临床资料充分表明:早期、快速、有效的抗休克治疗对提高ACST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是手术成功的关健.

    作者:唐永忠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

    变应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教原后由lgE介导的介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本文主要归纳了目前治疗该病的八大类药物.

    作者:沈莉;陆月珍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应用三黄粉治疗麦粒肿210例

    临床上治疗麦粒肿的方法较多,但都不很理想.我院采用大黄、黄柏、黄芩各等份研细、过筛.方法:取15-20g,用消毒生理盐水调匀成糊状,用消毒纱布包好敷在患眼上.共治疗2lO例患者,效果很好.发病时间短6小时,长82小时.210例患者中,经敷药一次治愈者176例(占83.81%),二次治愈者31例(占14.76%),三次治愈者3例(占1.43%).疗效与病程长短有关,病程短者,疗效好.如患病8-24小时内接受治疗的145例,经一次敷药治愈者143例,占98.62%.

    作者:魏霞;管延娥;张敏信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口内口外两种颞下颌关节脱位复位临床分析

    目的 对比口内、口外两种颞下颌关节脱位复位办法的优缺点.方法 总结4年来运用口内、口外两种办法复位颞下颌关节脱位病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口内法复位的56例患者成功51例,失败5例,成功率91.07%.口外法复住的64例患者成功57例,失败7例,成功率89.06.两种方法成功率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 口外法省力且损伤很小,但对年轻偶发脱住的男性患者效果差,对其他患者效果很理想(发生关节粘连者除外),口内法可以对除发生粘连外的所有脱位复位,但费力、损伤大,临床上可首选口外法复位.

    作者:田华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肾损伤诊疗体会(附78例报告)

    1992年至2008年我院共收治了78例肾损伤患者,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一般资料临床资料:本组78例患者,男70例,女8例,年龄自13-69岁,右肾损伤48例,左肾损伤30例.其中闭合性肾损伤为70例,受伤机制为:撞伤、摔伤、高处坠落伤、钝器伤;开放性肾损伤8例,受伤机制为:锐气伤、并有一例合并脾破裂,有一例合并肠穿孔.伤后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血尿,72例为肉眼血尿,6例为镜下血尿.伤侧腰背部及上腹部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伤侧肾区有不同程度的叩痛.

    作者:田浩 刊期: 2008年第10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