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比较分析

王巍炜;李高峰;王前;郭刚;陈楠

关键词:长春瑞宾, 顺铂, 非小细胞肺癌
摘要:目的 观察比较NP(1~5天)与NP(1~8天)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75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NP(1~5天)组(38例)和NP(1~8天)组(37例),化疗3周期后比较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 NP(1~5天)组CR 1例,PR15例,NP(1~8天)组CR 0例,PR 16例;总有效率NP(1~5天)方案为42.1%,NP(1~8天)方案为43.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毒副作用均为白细胞下降,Ⅲ-Ⅳ度发生率NP(1~5天)方案为18.4%,NP(1~8天)方案为16.2%;Ⅲ-Ⅳ度消化道反应两组相似(P>0.05).结论 NP(1~5天)方案与NSCLC近期疗效较NP(1~8天)治疗NSCLC无显著差异,毒副作用二组相似,但NP(1~5天)明显减少病人住院天数可以为病人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提高经济疗效,为医院提高病床周转率及节省卫生资源.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经皮激光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配合

    经皮激光椎问盘减压术(PLDD)是目前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之一.报告了应用PLDD治疗62例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手术配合,指出手术物品的齐全,对激光设备性能的熟练了解,术前、术中病人的心理护理,术中良好的肢体语言交流,医护、患的密切配合是使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作者:席锦蓉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氨茶碱、纳洛酮联合应用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59例临床观察

    呼吸暂停并非一独立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原发件呼吸暂停多见于早产儿.1资料与方法

    作者:齐有然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浅谈逆行静脉穿刺在临床中的应用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是为病人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能准确、及时的将药液至患者体内,是每个护理1二作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同时也是考验护趋士技术水平高低的问题,也是衡量一名护士业务水平的体现,护理工作、笔者在静脉穿刺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与技巧,现与大家共同讨论,以便在临床护理中更好地为病人治疗,达到治疗的长期目标.

    作者:王小青;赵莹;周雪玲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CT诊断球型肺炎

    目的 研究球形肺炎的CT征象特点,以便与其他球形病灶,特别是肺癌做出正确的鉴别诊断.方法 搜集30例经临床证实的球形肺炎病人的CT与X线检查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球形肺炎的主要CT表现是,(1)病变两侧缘垂直于胸膜呈刀切样平直边缘,病变呈方形;2)病变中央密度高,边缘密度低,显示晕圈状改变;3)病变边缘可不规则,有锯齿状改变但较模糊;4)周围胸膜反应显著,有较广泛增厚;5)病变周围血管纹理增多、增粗、扭曲,但无僵直和受牵拉表现;6)抗炎治疗后病变明显吸收缩小.结论 CT检查对于球形肺炎的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是很有帮助的.

    作者:于爱阳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间隔穿孔(VSR)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严重而敛命的并发症之一,预后差[1].早期正确诊断、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护及积极的手术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洪碧云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内镜下钛夹配合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是上皮来源隆起于黏膜面的肿物,与大肠癌关系密切.除家族性息肉病和内镜下息肉已明显恶变,或估计累及黏膜下层者,所有的大肠息肉无论其大小及有无症状,均应在电子结肠镜下摘除.

    作者:徐斌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我院的设备科管理工作探讨

    我院拥有1500人,1100张床位,是辽西一所三级甲综合性医院,设备科承担着全院设备的管理和维护、计量管理方面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工作.各项工作制度完善,设备管理工作日益规范化,法制化,是我院更好的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者:宗桂华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小儿止咳露(澳特斯)佐治儿童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小儿止咳露(澳特斯)佐治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选择我科2006年6月~2007年6月确诊为支气管肺炎住院惠儿120例,随机分为小儿止咳露(澳特斯)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疗程均为7d,对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以及治愈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咳嗽消失、缓解喘憋及缩短肺部罗音时间均明显优于对for.仅2.0%患儿有轻度恶心、呕吐等不艮反应.结论 小儿止咳露(澳特斯)是一种适用于各年龄期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安全有效的止咳化痰药,价格便宜,经济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关小萍;陈廷欢;林艳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Budd-Chiari综合症1例报告

    1病例报告患者,女,20岁,农民.因纳差、腹胀2个月于2004-02-12入院.患者近2个月来无明诱因地进食减少,无咽痛及咽下梗阻感,腹胀、进食后较剧,无腹痛及吐泻,曾服健胃消食片,效果差.

    作者:王敬云;孙淑君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浅谈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心理护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临床工作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急诊抢救的过程中,常忽视心理护理.

    作者:刘丽丽;刘菊香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输尿管囊肿合并结石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目的 提高输尿管囊肿合并结石的彩超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10例输尿管囊肿合并结石的病变特点及诊断.结果 10例中有6例经手术证实,4例经X线或CT检查证实.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输尿管囊肿合并结石的可靠方法.

    作者:郭红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肋骨骨折在肋骨三位片组中分析讨论

    目的 探讨肋骨骨折在正位、双斜位、正斜位片组的确诊率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了近几年中由GE VR-500mA高频X光摄片机所摄经CR影像处理的100例肋骨骨折病例.结果 肋骨斜位片组的肋骨骨折较肋骨正位片组的发现率高,而正位+双斜位片组的肋骨骨折较单一体位片组的发现率有明显提高.结论 在诊断肋骨骨折中,应在常规肋骨正位片的基础上加摄肋骨双斜位片,以提高肋骨骨折的准确率,减少漏诊.

    作者:王燕燕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MR检查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MRI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临床可疑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MRI资料,并和手术结果作对照.结果 20例内侧副韧带损伤中,Ⅰ级损伤2例,Ⅱ级损伤9例,Ⅲ级损伤9例.MRI诊断内侧副韧带Ⅱ、Ⅲ级损伤与手术表现符合率分别为88.9%和100%.结论 MRI对内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准确性高.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舒展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40例体会

    目的 探讨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安全性及适应症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9年2月至2006年8月非手术治疗4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治疗效果.结果 38例成功,2例中转手术.结论 选择性非手术治疗外伤性睥破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张凌志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芬太尼罗哌卡因复合液用于连枷胸疼痛的研究技术总结报告

    连枷胸是比较严重的胸部多发肋骨骨折,其严重的疼痛不但影响病人的翻身、睡眠、咳痰,还常常因疼痛病人保护性减少呼吸幅度,使潮气量下降,导致肺叶膨胀不良,出现严重肺部并发症.

    作者:张景亮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多层螺旋CT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诊断

    爆裂骨折是脊椎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好发于胸腰段,南于其累及脊柱的二、三柱结构,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韧带损伤以及椎管狭窄和神绛损伤,大多数较复杂的不稳定型骨折[1,2].

    作者:陈岳兴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自拟莱朴通腑汤加减治疗功能性便秘30例

    目的 观察自拟莱朴通腑汤加减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自拟菜朴通腑汤加减煎成汤剂,口服,每日1剂,治疗功能性便秘.结果 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无效率6.67%.结论 采用自拟莱朴通腑汤加减治疗功能性便秘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无明显毒副作用和依赖性.

    作者:林唐唐;唐杨;兰晓玲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B超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价值

    为探讨B超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价值,对11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进行B超及X线检查诊断.结果 ,B超诊断符合97例,诊断符合率88.18%.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59例,诊断符合率53.64%,中段结石符合15例,诊断符合率为13.64%,下段结石符合23例,诊断符合率20.91%;漏诊13例,为输尿管中下段结石.B超对泌尿系结石的检查具有经济、方便等优点,可以用于普查或初筛,对疑有输尿管结石者,应对输尿管全程作B超观察.

    作者:乔桂香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肝移植后的营养支持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早期的营养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我中心168例次肝硬化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了患者的营养支持方法,并分别对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1天,第3天,1周和2周后的白蛋白和转氨酶进行测定.结果 168例次患者给予肠外营养为主,早期并升阶梯应用肠内营养的方法进行营养支持.术后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术前,术后第3天蛋白水平基本恢复到30g/1以上.肝功能恢复不受脂肪乳剂应用的影响.结论 肝移植后早期以肠外营养为主,早期应用肠内营养.营养管理应根据病人肝功能恢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璐;刘晋宁;王鑫;卢实春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表面活性蛋白-D的天然免疫功能

    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 D,sP-D)是一种重要的具有免疫防御作用的蛋白,分布广,可遍及人体,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

    作者:杨莉;陈峥宏 刊期: 2008年第23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