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项桂菊;刘炳祥
目的研究出疹性疾病流行的原因,探讨麻疹和风疹混合流行的特征,提出控制麻疹和风疹流行的措施. 方法采用个案调查的方法,对每一例发热或出疹性病例填写个案调查表,采集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M抗体和风疹IgM抗体. 结果 1999年12月21日~2000年4月8日河北省沧州青县发生的出疹性疾病为麻疹、风疹混合流行,发生麻疹疑似病例96例,罹患率2.59/10万,其临床症状相似;时间绵延108 d;病例年龄范围5个月~42 a;发病地理范围波及全县15个乡.经血清学确诊的麻疹病例32例,风疹病例15例,麻疹和风疹比为2.13∶1.尽管采取局部麻疹疫苗应急接种,但流行并未立即终止. 结论麻疹疑似病例的爆发或流行应及早作出血清学诊断,在掌握清楚的流行病学资料的前提下,对流行的年龄和地区范围的目标人群作出应急接种,强调较高的应急接种率,尽早扑灭疫情.
作者:王岩;梁勇;李顺利;王巨忠;王万鹏;孙印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安庆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辖7县1市3区,总人口6 013 187人(2000年末),曾是丝虫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据20世纪50年代调查,全市平均微丝蚴率(MFR)为6.70%,个别地方MFR超过20%.经过多次以传染源防治为主的综合查治,全市于1991年达到卫生部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至2000年,有8个县(市、区)达到部颁消灭丝虫病标准(市直3区作为1个市区统计,下同).
作者:程鸿飞;桂玉屏;翁士扬;刘鲁萍;何春梅;雷世雄;王玉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工夫茶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在中国潮汕地区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 24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例及1 248例同年龄、性别的对照.结果在调整了职业、居住地、经济收入、饮酒和吸烟后,观察到女性饮工夫茶对食管癌有明显的保护效应(OR=0.16;95% CI:0.07~0.40),以及危险度随工夫茶消费增加而下降的趋势(P<0.01).在男性中发现相似的结果(OR=0.38;95% CI:0.14~1.02;趋势检验:P<0.01).分析了工夫茶与吸烟或饮酒之间的联合暴露效应,结果显示,在给定吸烟或饮酒水平下,重度饮工夫茶者的食管癌危险度低于轻度饮茶者,但没有剂量-反应趋势.结论工夫茶可能降低饮酒,特别是吸烟者的食管癌危险度.
作者:李克;于萍;朱远锋;张致新;黄少珊;黄革;马晓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无磷洗衣粉粉尘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测定无磷洗衣粉粉尘作业的接触组与对照组工人的肺功能和血清IgM、IgA、IgG、补体C3水平. 结果高浓度无磷洗衣粉粉尘接触组工人慢性咳嗽率、气喘率、胸闷率、皮肤搔痒率高于对照组;长期接触组工人血清IgM 、IgA、补体C3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长期接触组工人肺功能指标(实测值/预计值)FVC、FEV1.0、FEF25%~75%、FEV1.0/FVC%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长期接触无磷洗衣粉粉尘对工人呼吸系统有损伤作用,且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异常.#
作者:杜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解1975年以来怀化铁路总公司职工、家属寄生虫病种类、分布及影响因素,为控制和消灭寄生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管内报告的乙、丙类寄生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冯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合肥市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方法采用16 PF和SCL-90量表,对37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中等以上程度的心理障碍者占23.73%.②心理障碍存在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年级差异、因素差异.结论合肥市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建议设置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盛红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TORCH感染对小儿远期智力、视力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观察组为15例脐血TORCH系列抗体IgM(+)的小儿(即先天性TORCH感染组),对照组为32例TORCH系列抗体IgG (+)的小儿(即未感染组),在3.5~4.7 a时进行随访,检测两组的智商(IQ)、立体视、体重、身高、头围.结果观察组中,一例在出生后40 d因患严重肺炎死亡,一例不明原因的脑瘫致智力低下和体格发育落后,对照组无一例死亡.两组幼儿语言智商差异有显著性(P<0.05),立体视的异常构成比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体格发育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先天性TORCH感染的患儿语言智商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必须长期进行随访,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作者:孙美果;刘德云;邱林霞;曹云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可通过不同方式向外界排出病原微生物污染周围环境,做好医护人员手的消毒对防止疾病传播,降低院内感染发病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有关手部皮肤的消毒现状介绍如下.
作者:蓝才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正常皮肤表皮HLA-DR+树突状细胞(HLA-DR+ dendritic cell,HLA-DR+ DC)的免疫表达特点.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2例正常人上肢皮肤HLA-DR+ DC进行定性研究,连续切片观察HLA-DR+ DC复合表达CD1a、S-100、FⅩⅢa、Somatostatin的情况.结果表皮中HLA-DR+ DC数量约为8个/mm2,这种细胞不表达FⅩⅢa和Somatostatin,部分表达CD1a和S-100.结论 HLA-DR可表达于多数活性细胞,但表皮中HLA-DR+ DC的免疫表达特点不同于LC和DDC,可能是表皮DC的亚型之一.
作者:夏青;张学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本文就我院近十年收治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为北京地坛医院1991~1999年收住院的204例流脑患者.男160例,女44例;年龄大者58 a,小者4个月,平均28 a.
作者:赵红心;张福杰;曹淑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为制定适宜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在大连地区2型糖尿病抽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糖尿病家族史(OR=2.339)、肥胖(体重指数,BMI,其OR=1.462)、收缩压升高(OR=1.016)、高血脂(OR=1.615)、年龄(OR=1.043)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对高危人群及全人群采取措施适当控制体重、血压等是预防该病发生的重要手段.
作者:高晓虹;宋桂荣;辛萍;马莉;闻红;张萍;高政南;宋光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主要的防治措施是以化疗为主.近年来,我国在日本血吸虫病化疗药物研究上取得较大进展,主要集中在吡喹酮、青蒿琥酯及蒿甲醚.
作者:周钧;吴光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死亡的家庭损失评价及其在流行病学上的应用.方法设计家庭损失年数(FYPLL)、家庭损失指数和家庭损失归因危险百分比指标.应用这些指标排列死因顺位,描述疾病家庭损失的时间、地点和人群分布,比较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索危险因素.结果 FYPLL可用于排列死因家庭损失顺位,描述其时间、地点和人群分布;家庭损失指数能比较家庭损失的地点差异;家庭损失归因危险百分比能用于分析危险因素.结论 FYPLL计算简单,具有可加性,而且考虑到死亡年龄,把超前死亡对家庭的危害程度加以量化,是一个较好的流行病学和社会学指标.
作者:林昆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安徽省大学生心理卫生和问题行为的现状.方法对部分在皖部属院校和省属高校学生进行焦虑、抑郁症状和问题行为的抽样调查.结果抑郁、焦虑症状在两类学校和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中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焦虑症状检出率随年级增高而上升,差别有显著性.自杀行为女生自杀意念高于男生;吸烟和饮酒行为部属院校学生高于省属院校,男生高于女生;有抑郁症状、焦虑症状的学生三种自杀行为报告率高于无抑郁、无焦虑症状者;有焦虑症状、自杀行为及饮酒行为者吸烟行为的检出率较高.结论关注不良行为大学生的情感需要,可能是改变不良行为的重要辅助手段.
作者:张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铁路交通伤害是交通伤害的一大分支,本文描述了与铁路有关的各种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事故成因、伤情分析与相关的测量指标,并提出预防控制策略.
作者:马进;王声湧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家庭因素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应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经Rutter儿童行为问卷调查评定的有行为问题的587名学龄儿童以及从同一人群中挑选的587名对照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各家庭因素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结果父、母亲有慢性躯体疾病、单亲或重组家庭、父母关系差、亲子关系差、父母双方教育态度不一致、孩子考试前父母对其施加压力是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父母对子女采取说服教育方式是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结论家庭因素对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存在一定的影响,应针对主要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作者:彭迎春;倪进发;陶芳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从基因水平研究幽门螺杆菌与疾病的关系. 方法用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RAPD)法对50株来自不同病人的幽门螺杆菌进行基因分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基因型别的幽门螺杆菌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结果 50株幽门螺杆菌均呈现不同的基因图谱,经聚类分析可分为3个基因型别,此3个基因型别在不同疾病中的发生率不同,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3). 结论不同基因型别的幽门螺杆菌与不同的疾病结局有关.
作者:代敏;段广才;郗园林;范清堂;李倩;施侣元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跨入21世纪,我国社会和经济继续稳步、快速地发展.为了满足新形势下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卫生需求,卫生体制改革正在全面、深入地推进,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疾病预防和控制方面,我们一方面毫不松懈地抓好对鼠疫、霍乱、性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腹泻病和结核病等急慢性传染病的预防,密切监视和严防新发现传染病传入我国;另一方面广泛开展对高血压、心脏病、脑卒中、糖尿病和慢性阻塞肺部疾患等慢性非传染病的控制.与此同时,伤害的预防也正逐步纳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自从1999年12月<第一届全国伤害预防与控制学术会议>至今不到两年的时间,我国伤害的研究和预防工作进展迅速,鼓舞人心,我们要认清形势,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这项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作者:殷大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解糖尿病人的膳食状况,笔者于1996~1998年对42例糖尿病人的膳食进行了分析评价.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及方法随机抽取1996~1998年间石河子大学一附院及石河子人民医院住院的汉族糖尿病人42名,用称量法结合询问法调查每个病人每天摄入的食物种类及数量,连续调查5 d后用膳食评价软件对被调查者的膳食进行个例评价.
作者:郑荣华;郑春月;傅素珍;许凤莲;陈凤芹;苏平;刘国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军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其传染病的发生一方面受外部疫情形势的影响,同时自身还存在着较多的有利于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危险因素,是传染病流行风险较大的人群.认清当前军队传染病防治形势以及未来战争中的传染病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这对于切实保障官兵的身体健康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就我区部队1991~1999年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与特点及影响因素作一分析,为部队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作者:周新荣;党荣理;刘向东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