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胜兵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均覆盖了医疗保障,同时国家也加大了对基层医院和医疗设备的更新程度,这也保障了大部分地区医疗保障的治疗水平,但在新的时代下医疗保障制度依然有需要改革和细化的地方,这其中对医院的医保管理的细化更是关键所在,医院对医疗保障进行精细化管理不仅能有效提高医院医疗保障的整理管理水平,而且能积极影响医疗保障制度的持续稳定的发展,与此同时这也是我国国情针对医疗保障制度必须要进行的补充措施.只有保障医院医疗保险的精细化管理,才能使医疗的医疗和管理水平产生质的飞跃,体现医院的真实价值.
作者:杜燕;于姗姗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基层医院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基层医院产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名产妇,按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各40名;其中,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为5.00%,明显要比对照组的22.50%低,两组数据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总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00%,明显要比对照组的72.50%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基层医院产科管理过程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能够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作者:韩庆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儿内科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及施行意义.方法 选取该院儿内科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住院患儿64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2例.常规组施行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同时施行护理风险管理,统计分析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投诉/纠纷率3.13%、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0.00%均明显低于常规组12.50%、9.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96.4±3.3)分显著高于常规组(82.6±3.5)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儿内科住院患儿护理风险,确保患儿治疗与护理的安全,同时还能提高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密切护患关系.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高志男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该院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运用PDCA模式的效果,为提高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收集该院手术室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不同物品及不同手术患者手术切口等监测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常规院感管理的对照组,以及实施PDCA管理模式的观察组.对照组Ⅰ类切口85例,Ⅱ类切口100例,Ⅲ类切口96例;观察组Ⅰ类切口105例,Ⅱ类切口100例,Ⅲ类切口110例;对照组和观察分别抽取各类监测样品:空气860份、物体表面860份、医护人员手600份、消毒液450份.分析两组不同物品不合格率及不同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Ⅲ类切口感染率为3.64%(4/110),低于对照组13.54%(1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气、物表、手和消毒液不合格率分别为0.58%(5/860)、0.81%(7/860)、1.33%(8/600)和0.67%(3/45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运用PDCA模式有助于降低患者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消毒灭菌效果.
作者:张玉梅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为临床上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0月在该院治疗的134例患者和治疗各科室护士1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和护士的护理技术和护理质量.结果 经过不同护理管理模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感染率分别为15.28%和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士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技术也明显好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护理管理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情况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医院的感染率,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方法的护理满意度,为患者树立对疾病的信心,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责任心和护理操作技术,利于患者疾病治疗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莉华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究妇产科护理风险控制及人性化护理措施.方法 将该院妇产科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90名待产妇视为研究主体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参照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45名;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给予人性化护理及风险控制,对比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从护理满意度指标来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5.56%及73.3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指标来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22%及17.78%,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产科实行人性化护理及风险控制效果良好,有利于产妇机体康复.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使用及推广.
作者:杨玉红 刊期: 2018年第17期
该文对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的发展现状、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对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市场布局精细化的设想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促进第三方医学实验室的产业发展.
作者:郭建斌;王栋;陆丽媛;郭满盈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分析中药配方颗粒储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管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院尚未实施中药配方颗粒储存管理前的中药房数据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实施中药配方颗粒储存管理后的中药房数据作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合格率85.7%,对照组合格率71.4%,观察组的中药配方颗粒其合格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配方颗粒其损失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配方颗粒储存过程中主要问题是容易受潮,造成药物损失,药物存储量过多等.中药配方颗粒存储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合格率,降低中药配方颗粒的损失率,对保证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有意义.
作者:谢晓燕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儿科护理管理中运用安全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儿科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患儿3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其中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的常规管理为对照组(n=150),而2016年5月-2017年4月期间运用安全管理为观察组(n=170),对比分析两组管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将安全管理运用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可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
作者:刘淑波;刘淑梅 刊期: 2018年第17期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80后青年教师与90后高校学生怎样融洽相处是目前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80后青年教师以及90后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提出在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过程中,青年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要关爱、理解和宽容学生,并且还需要树立阳光正直的形象.
作者:贾利云;郑红;贺颖;陈辉;程晓丽;封青川;姚安会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分级管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睡眠障碍护理管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118例脑梗死患者,数字随机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睡眠管理,观察组实施分级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睡眠情况的改善.结果 观察组护理管理满意度、睡眠质量、ASHQ睡眠因子值、NIHSS评分、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级护理管理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睡眠障碍,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伍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该院血液透析室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5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析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98.60±5.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2.71±4.9)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7.55%明显低于对照组24.53%(P<0.05).结论 在血液透析室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临床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吕爱香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当前医院的病案信息利用与管理情况,探讨如何在新医改背景下强化病案信息的利用和管理.方法 收集分析该院2013-2017年期间住院工作统计报表、病案室的病案资料和病案登记簿资料,采用SAS9.2软件处理分析相关数据,对比病案利用情况.结果 由于患者数量逐年增加,该院的病案利用率也呈现上升趋势,由2013年的29.54%上升至2017年的36.08%(P<0.01);医院管理对于病案的利用也在逐年增加,由2013年的803份增加至2017年的3009份,增长率达274.72%,院外医疗保险病案利用则从2013年的5124份增加至2017年的10112份,增长率达到了97.35%.结论 随着新医改的实施,医院病案利用率逐年上升,未来应进一步优化病案信息,提高病案的利用率.
作者:钟真贵 刊期: 2018年第17期
该文从保障基层群众食品药品安全与维护基层群众根本利益两个方面说明了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重要性,从监管对象物质水平低、食品药品环节存在隐患、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力量薄、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技术手段较差、基层食品药品经营秩序需要规范与基层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差等方面分析了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从提升安全监管的质量、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提升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人员素质、推行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度的落实、加大政府的资金投入、增强基层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问题的优化路径.
作者:李霞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丹江口市中小学校健康促进工作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制订学校健康促进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学校健康促进基本情况调查表,随机抽取5所学校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问题主要包括,不良饮食行为和生活学习习惯,视力不良、肥胖、龋齿、沙眼等;缺乏体育锻炼;乡镇中小学学生健康意识较差,健康教育课开设不达标.结论 健康教育与促进对学生健康素质的提高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应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制订健康促进策略.
作者:吴建军;舒晓燕;王万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预防跌倒分级管理在内科老年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从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所有内科老年患者当中随机选取120例患者作为该次的观察对象,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科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预防跌倒分级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护理管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跌倒发生率为5.00%,对照组的跌倒发生率为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1.67%(P<0.05).结论 将实施预防跌倒分级管理应用到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管理当中,能够降低老年患者的跌倒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王凤娥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具体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00例内科患者采用随机的试验方法分成两组,即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分别给予相对应护理干预,连续干预6个月.干预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生存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根据评估结果,干预组的内科患者心理状态、生理功能、自觉症状、社会活动以及日常生活等指标评分更高,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情况得到了更好的改善,并且对医院的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的护理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内科护理管理工作的质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积极意义,中西医结合护理管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季玉凤 刊期: 2018年第17期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企业职工的人身安全,工业企业必须实行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对于能够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从而达到保护劳动者目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建设必须能够安全有效的运行.该文就当前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现状做了简要的分析,针对目前工业企业中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陈宣宇;谭强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 该文就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自2017年7月开始在该院开展PDCA循环管理模式,共有46名医护人员参与其中,在实施前后,各选取6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后的感染控制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施后,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0.62%<2.62%),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94.20%>80.74%),物体表面(采血台、彩超机)菌落数少于实施前,空气培养合格率较比实施前也有明显提升(99.00%>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具有显著效果,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院消毒质量均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罗彩霞 刊期: 2018年第17期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后阶段,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生的重要时期,然而实习倦怠现象严重影响实习质量.该文通过分析实习倦怠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岗前教育、加强师资培训、严格临床考核等对策,以帮助医学实习生克服实习倦怠,提高实习质量.
作者:梁健 刊期: 201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