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分析

曾庆彬

关键词:老年, 消化性溃疡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共146例老年消化性溃疡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症状中典型腹痛占19.9%,非典型症状者占21.9%,首发症状为消化道出血者占58.0%,首发症状为胃穿孔者占3.4%.诱因中药物性诱因占32.9%,食物性诱因占21.9%,嗜烟占17.1%,诱因不明占28.1%.并发症中失血性休克占13.7%,心率失常占12.3%,肺部感染占9.6%,心衰占4.1%,腹膜炎占3.4%,脑梗塞占2.7%,肾功能衰竭占1.4%.临床治愈率为87.7%,死亡率为12.3%:其中失血性休克占55.6%,弥漫性腹膜炎占22.2%,肺部感染占11.1%,心衰占5.6%,脑梗塞占5.6%.60%病人伴随2种以上慢性病.结论 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发病率高,症状不典型比例大,药源性诱因多见,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伴随疾病比例高,故需要高度重视其临床特点,及时合理治疗,以便改善预后.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急诊病人呼吸阶梯管理之体会

    通过对本院急诊科近14年(1993年1月~2006年12月)通过急诊通道收治的急诊病人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研究,对呼吸通路进行分级管理,以期探讨急诊患者呼吸通路的阶梯管理.现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喜新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门诊抗高血压药物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对门诊抗高血压处方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以便合理安全用药.方法 抽取2006年3~6月的门诊处方,选出含降血压药的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在6339张含抗高血压药处方中,含1或2种抗高血压处方占90%,存在不合理用药处方545张占8.6%.结论 门诊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基本符合控制血压、个体化用药方案,但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因为高血压的发病因素很多,病理、生理改变复杂,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也很大,因此做为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合理使用降高血压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张瑞萍;宋均亮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浅谈护士长管理

    护士长是医院基层管理者,担负着业务管理、行政管理及护理教育等多项工作.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病区护理工作质量,为适应护理新形势的发展,必须不断进行学习、研究和探索,更新知识、改变观念,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自己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保证护理质量的稳步上升[1]

    作者:杨淑一;海东红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酶联免疫试剂盒质检结果评估

    目的 应用国家标准品的考核血清盘对抗-HCV酶联免疫试剂盒进行质量评估.方法 按照抗-HCV试剂国家标准品考核血清盘的使用说明书,对被评估试剂盒的特异性,灵敏度,精密度各方面进行质量检测并进行评估.结果 一家进口抗-HCV诊断试剂盒的6个不同批次试剂盒的特异性,灵敏度,精密度都符合质量标准.一家国产抗-HCV诊断试剂盒的6个不同批次,有一个批次的特异性,灵敏度,精密度都不符合质量标准.结论 试剂的保存及运输影响试剂质量.合格的试剂在用户使用之前仍需要用国家标准品的考核血清盘再质检,以确保血液的安全.

    作者:秦艳兰;叶柱江;何子毅;刘仁强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32例临床观察

    我们自2004年11月~2006年10月应用国产奥曲肽(吉林省一心制药有限公司产)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32例并与垂体后叶素治疗36例做对照.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崔君柯;王洵;张德海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试论运动性疲劳及消除方法

    根据疲劳的产生机理,分析疲劳产生的原因并采用一定的客观判断方法测试疲劳,进而运用一些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使机体快速有效地进行超量恢复,以便再更好的投入训练、工作和学习,进行更高水平的恢复,提高人体机能达到更高水平的运动能力贮备,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石征凯;毛宏新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肝脏疾病与维生素

    肝脏是人体大的腺体.肝脏接受门静脉和肝静脉的双重血液供应.丰富的血液供应和独特的形态结构使其代谢及为活跃,而且具有分泌、排泄和生物转化功能.

    作者:王爱华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药物流产加丙酸睾丸酮生化汤对缩短阴道出血时间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药物流产加丙酸睾丸酮生化汤在促进蜕膜排出和缩短阴道出血时间的效果.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空腹口服米非司酮25mg,一天2次(首量加倍),连用三天,第四天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0.6mg.实验组:在口服米非司酮前一天肌注丙酸睾丸酮25mg,胎囊排出后服用生化汤.结果 实验组:完全流产率98.80%,对照组:完全流产率90.29%(P<0.01),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平均阴道出血时间:实验组为12.87±5.23,对照组为20.35±12.27(P<0.01),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药物流产加丙酸睾丸酮生化汤可以提高完全流产率和缩短阴道流血时间.

    作者:卢洁萍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肿瘤

    恶性肿瘤能浸润其他组织并形成瘤块,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深入了解肿瘤侵袭转移过程将有助于新的治疗方案的确定.目前认为肿瘤侵袭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基因的表达在肿瘤侵袭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郭文有;张海伶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化管理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是对各种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查,为各类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病源学诊断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事关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健康.2004年我国陆续出台了3部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规范与标准,本文就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相关规范与标准作一简要慨述,供大家参考.

    作者:朱庆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

    针对当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的变化;为避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内部控制带来的新问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结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殊性,建立一整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序、健康地发展.

    作者:张志湘;王秉荣;杨勇;任志红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创伤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

    鉴于严重创伤病人因危重、紧急、全身生理紊乱等特点,在麻醉选择和处理上,无疑会增添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总结我院1998年12月~2006年12月资记录齐全的792例创伤病人的麻醉,并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马思杰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苦参素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苦参素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 对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苦参素与干扰素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为半年,观察ALT复常、HBV-DNA阴转情况及肝组织活检的病理改变.结果 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82.1%、59.1%;HBV-DNA阴转率分别为53.6%、13.6%.两者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联合治疗组肝组织病理有更为明显的改善.结论 苦参素与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静;都烽;李萍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临床护理中应当引起重视的一次性注射针头致伤

    一次性注射针头致伤是临床护理工作当中经常遇到的情况.随着传染病患者,例如乙型肝炎,特别是近年来丙型肝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入院患者逐年增多,针头致伤导致护理人员感染上述病毒的危险性备受国外护理工作者关注[1],并在1989年提出预防要则[2],呼吁医务人员应采取行动,以降低一次性注射针头致伤发生率.

    作者:张瑞清;李雪燕;邢善东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浸润型胃癌的误诊误治分析

    浸润型胃癌是指自黏膜层发生后向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浸润的一种特殊生物学类型的胃癌.分局部浸润和弥漫浸润.弥漫性浸润又称革袋状胃.浸润型胃癌发病隐袭,进展迅速,恶性程度高,早期诊断率低,误诊率高,临床发现多属晚期,生存率低.重视临床症状及病情演变,采取联合检查手段,能提高早期诊断率.

    作者:徐秋花;黄贺勋;赵蓝天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的护理

    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外科治疗方法,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恢复快和对美容影响小、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1,2].

    作者:程忠才;赖朝蓬;郭履平;曾灶娣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脑血通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报告

    我们自2003年2月~2007年2月用脑血通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满意,优于步长脑心通,现报告如下:

    作者:武洁;关新胜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血栓性外痔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血栓性外痔的发病机理和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0年~2006年8月共治疗458例患者.结果 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2.2:1,平均发病年龄33.6岁.87例患者行保守治疗,12例患者局麻下行混合痔+血栓性外痔切除术,患者术后7~10天恢复正常工作;其余患者均在局麻下行血栓剥除术,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2~4天恢复正常工作.结论 局麻下血栓剥除术简单有效,去除病因,减少损伤为原则.

    作者:李振林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金口服液中绿原酸含量

    目的 建立鱼金口服液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Agilent Extend-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乙腈-0.4%磷酸溶液(10:9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7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结果 绿原酸在4.24~42.4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0%,RSD为0.50%.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任颖慧;武玲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全血细胞减少实验室诊断分析98例

    目的 探讨全血细胞减少实验室诊断的意义及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方法 2005年1月~2005年11月在我室收治的98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对其骨髓及外周血进行系统实验室检测及分析.结果 98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实验室系统检测结果表明,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以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为常见,合计55例(56.1%),其次为急性白血病(AL)14例(14.2%)、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IRP)6例(6,1%)、巨幼细胞贫血5例(5.1%),淋巴瘤和PNE各4例(4.1%).结论 系统的实验诊断能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提高治愈率.

    作者:陈美才;刘传勇;廖丽娟;张雄 刊期: 2007年第24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