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勇;冯春;杜飞;包世杰;周婴;凌宇;郝丹;朱华民;孙志强
目的:探讨自制心电连接器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本院接受PICC的患者60例.在对患者成功导管穿刺之后,对其采用心电定位技术实施PICC尖端定位,之后进行X线胸片检查,与其结果进行比较.观察自制心电连接器在PICC置管尖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患者均实施了PICC置管,穿刺后进行X线胸片检查发现患者导管头端均位于上腔静脉(SVC),55例心电图出现特征性P波,5例未出现P波变化,在及时进行导管调整之后,4例患者均出现P波特异性变化,1例未出现.自制心电连接器的特征性P波对导管头端位置在SVC中的灵敏度为100%(59/59),特异度为0.PICC头端处于佳位置时的导管长度与P波位于峰值时的导管长度的差值为(2.8±0.7)cm.结论:自制心电连接转换器使用效果明显,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效果与专业心内连接器相当,能够采用心房内心电图(ECG)Ⅱ导联P波的形式,明确PICC尖端位置,且无需要求较高的材料和制作手段,制作过程简单,取材便捷,在为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作者:李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胆总管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3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患儿行传统开腹手术,研究组患儿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的实验室指标水平、并发症及随访期间的疾病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02、-12.021、-4.422、-14.870、-6.531,P=0.000、0.000、0.000、0.000、0.000);术后,研究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胆红素(TBIL)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0、-3.089、-2.373、-2.258,P=0.041、0.004、0.024、0.031);研究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4例(2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1,P=0.033);随访期间研究组无复发,对照组复发2例(1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3,P=0.484).结论: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符合现代医学微创理念,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消退,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疾病复发率,改善实验室相关指标,提升手术疗效,具备临床实施意义与运用价值.
作者:李伟坚;陈江谊;陈锐源;李志雄;冯燕琼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rITP)的疗效及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及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rITP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标准剂量组(n=40)和小剂量组(n=40).两组患者均采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标准剂量组患者用药剂量为375 mg/m2,小剂量组患者用药剂量为100 mg/m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小剂量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7.5%,高于标准剂量组的55.0%,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LT水平高于治疗前,PT、APT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LT、P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低于标准剂量组的3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8,P=0.032).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与标准剂量临床效果相似,对凝血指标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且安全性更好.
作者:童勇;冯春;杜飞;包世杰;周婴;凌宇;郝丹;朱华民;孙志强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无痛技术在内热针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取2017年2-12月本院收治的内热针治疗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两组均给予内热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0.5%利多卡因局麻,观察组采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无痛技术治疗,监测和记录麻醉中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疼痛评分(VAS),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对疼痛的影响.结果:麻醉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生命体征水平、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生命体征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生命体征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1、6、12 h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与对照组3.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热针治疗患者采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无痛技术麻醉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青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社会技能训练的文献,总结技能训练的概念、发展历史、应用效果以及对未来应用的展望,为更好地开展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护理提供指导.
作者:窦娜娜;陈巧灵;白春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乙肝五项、病毒前S1抗原(PreS1Ag)及病毒DNA(HBV-DNA)联合检测对诊断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10月接诊的301例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289例,阴性者12例.采集患者血清,分别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乙肝五项和PreS1Ag水平,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水平,比较分析在乙肝五项不同指标组合下PreS1Ag及HBV-DNA的水平,并分析三者间的关系及其对诊断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结果:在所有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与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91,P<0.05).①③⑤阳性组和①④⑤阳性组的PreS1Ag阳性率与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994、17.577,P<0.05).在HBsAg阳性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和HBV-DNA阳性率均明显高于HBeAg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BV-DNA阳性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高于HBeAg阳性率(P<0.05);在HBV-DNA阴性患者中,HBeAg阴性率高于PreS1Ag阴性率(P<0.05).病毒载量在5×102~1×107时,HBeAg阳性率及PreS1Ag阳性率随着病毒载量的增高而增高,但是病毒载量≥108时,HBeAg阳性率及PreS1Ag阳性率均表现为下降.结论:乙肝五项、前S1抗原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明乙肝病毒感染和DNA的复制水平,但是联合测定乙肝五项、前S1抗原和乙肝病毒DNA能够更早更准确的判断乙肝病毒的感染及复制状态,能够更好地为临床诊断和评估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作者:金娴;祝玲玲;黄剑;付小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PFNA内固定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研究组实施PFNA内固定术,对照组实施DHS内固定术,比较手术效果及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指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PFNA内固定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新杰;孙秀良;陈辉;袁盛平;林望得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评估LDL-C合适水平人群中non-HDL-C对冠心病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78例既往未服用调脂药物且血清LDL-C位于合适水平(<3.4 mmol/L)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10例和正常对照组68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生化指标,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筛选冠心病危险因素,作non-HDL-C、Lp(a)、apoB/apoA1、LDL-C对冠心病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on-HDL-C、Lp(a)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non-HDL-C预测冠心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61(P=0.000),高于Lp(a)(AUC=0.630,P=0.002)、apoB/apoA1(AUC=0.595,P=0.020).结论:LDL-C合适水平人群non-HDL-C与冠心病发病风险明显相关,其预测价值可能优于LDL-C及其他血脂指标,应作为心血管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指标.
作者:刘小儒;廉哲勋;杨珂;李梦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GuidezillaTM导管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接受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本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11例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接受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经桡动脉入径介入治疗手术,术中常规应用6F指引导管,术中对导引导丝无法通过球囊或支架的情况均应用GuidezillaTM延长导管.术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手术成功率及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例患者应用GuidezillaTM延长导管,支架均可达到靶病变处,所有患者介入治疗均取得成功.随访期内,无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死亡、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等事件;1例患者在应用GuidezillaTM延长导管时发生心绞痛,1例出现导管嵌顿,及时进行处于和对症治疗后好转;无患者出现导丝所致冠脉穿孔和心脏压塞、急性支架内血栓等并发症.结论: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者行介入治疗时,当指引导管难以通过球囊或支架到达靶病变区时,GuidezillaTM延长导管可有效增强导管系统的支撑力,进而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芳;杨兆瑞;丁春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早期活动结合护理干预对其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1月ICU住院接受机械通气患者30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150例)与观察组(153例).对照组单纯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早期活动,比较两组ICU机械通气各时间段谵妄发生情况及住院情况.结果:两组ICU机械通气8 h内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住ICU 8~48 h、>48 h及ICU住院期间谵妄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谵妄首次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谵妄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住院花费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基础上结合早期活动利于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期间谵妄的发生,有效缩短患者谵妄发生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干预效果较单纯实施护理干预好.
作者:袁伟蓉;李苏娜;廖玲芳;张海燕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内层棉布外层医用无纺布复合包装在手术器械灭菌中的闭合性能和阻菌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200个相同规格的手术器械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100个.对照组采用双层医用无纺布包装,研究组采用内层棉布外层医用无纺布复合包装.所有手术器械包在经灭菌后,化学指示剂、物理参数检测均合格的情况下,比较两组闭合性能.将所有灭菌后的手术器械包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于储存7、14、21、30、60、90 d时进行细菌学检测,比较两组细菌培养阳性发生数.结果:灭菌后,研究组闭合性能检测中没有出现散包、湿包、破损等情况,闭合性能合格率100%;对照组出现2个散包、2个湿包、10个破损情况,闭合性能合格率86.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储存时间两组细菌培养阳性发生数均为0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阻菌效果方面,双层医用无纺布包装与内层棉布外层医用无纺布复合包装均有良好的效果,均可在3个月内有效阻隔细菌.但在闭合性能方面,内层棉布外层医用无纺布复合包装的闭合性能优于双层医用无纺布包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黎牡萍;朱丽婵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构建生物材料支架-卵巢细胞的移植体,观察动物体内移植后移植体的结局.方法:酶消化分离卵巢细胞,用细胞示踪剂CellTrackerTM CM-DiI标记,体外观察荧光标记细胞的动态变化;卵巢分离的细胞直接行荧光标记,种植于含孔隙的生物材料胶原海绵中,短时培养形成细胞-支架移植体,移植到小鼠背部皮下.1、3周收获移植体,分别进行冰冻和石蜡切片染色观察.结果:细胞荧光示踪剂CM-DiI标记卵巢细胞效率较高,24 h观察可达98.3%;1周后为66.4%,镜下荧光信号明亮,可作为卵巢细胞体内示踪的标记物.卵巢细胞-生物支架移植体移植后1、3周,移植卵巢细胞可在生物支架内存活,支架孔隙内可见大量细胞生长,并有类似血管样结构形成.结论:生物材料胶原海绵支持卵巢来源细胞体内生长,可作为构建三维人工卵巢的生物材料.
作者:杨如镜;潘婷;林丽娜;黄晓帆;吴淑卿;王兴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单发甲状腺结节的效果及对患者甲状腺转移因子-1(TTF-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单发甲状腺结节患者108例,患者均应用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情况以及TTF-1的变化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方面,治疗后甲状腺结节外观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块大小的实质腺瘤、囊腺瘤患者治疗后体积均显著小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TF-1表达方面,治疗后患者TTF-1的阴性表达明显高于治疗前,中阳性、强阳性表达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发甲状腺结节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介入治疗的效果理想,能够显著改善甲状腺结节外观,降低TTF-1阳性表达情况,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梁启硕;陈伟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比较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终止8~16周妊娠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6月本院终止妊娠的180例患者,按照给药方式不同分为阴道组(85例)与口服组(95例),比较两组用药成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米索前列醇阴道用药和口服用药的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给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口服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于终止8~16周活胎妊娠或稽留流产均安全有效,米索前列醇阴道用药优于口服用药.
作者:蔡婕;骆亚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吸引(VSD)联合中药和碱性成纤维因子(b-FGF)灌洗对Ⅲ、Ⅳ期压疮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住院患者中带入或新发的Ⅲ、Ⅳ期压疮患者57例(创面共69个).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创面其分为对照组25个、VSD组17个、联合组27个.对照组采用常规创面护理,VSD组采用VSD,联合组采用VSD联合中药、b-FGF灌洗.比较各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天的创面面积及肉芽组织微血管计数(MVD).结果:治疗后第8天,联合组的压疮面积缩小差值、MVD增加差值均优于对照组和VS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VSD联合中药、b-FGF灌洗能增加压疮肉芽组织中毛细血管密度,促进肉芽组织快速生长,创面愈合加快.
作者:邵志坚;徐骅;陈晓江;司徒瑞儒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在手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治疗,治疗组在内固定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介入、中医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和疼痛程度VAS评分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不良反应仅1例少于对照组的6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9%高于对照组的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住院治疗和肘关节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肘关节骨折脱位在手术后早期康复介入,结合中医中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冯子平;朱菊清;陈伟光;杨旭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甲状腺肿物细针穿刺细胞学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组织学检查的对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物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观察甲状腺肿物细针穿刺细胞学、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组织学检查和术后常规组织病理学的诊断结果情况.结果:甲状腺肿物细胞学诊断良性病变46例,恶性肿瘤9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组织学诊断良性病变48例,恶性肿瘤7例;术后常规组织病理学诊断良性病变47例,恶性肿瘤13例.甲状腺肿物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3%、84.6%、95.7%,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组织学检查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7%、69.2%、97.9%,但两种检查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甲状腺肿物细针穿刺能准确定位甲状腺肿物,取得甲状腺肿物细胞送病理检查,且其操作方便,安全,微创,诊断准确率高,患者容易接受,可以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组织学检查一起对诊断结果相互印证,相互补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岚;周本涛;黄眷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非住院待产首胎产妇阵痛宣教对改善产妇心理负面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2月在本院定点产前检查的孕晚期首胎孕妇116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但在研究过程中剔除无明显临产指征选择提前住院待产分娩孕妇9例(研究组4例,对照组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阵痛宣教.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入组及产后的抑郁状态(EPDS)、焦虑状态(HAMA).结果:研究组阴道分娩率为85.2%,高于对照组的62.3%,且胎儿窘迫、产后出血、新生儿缺氧性疾病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周、产后1个月,研究组EPDS、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阵痛宣教可有效降低非住院待产首胎产妇产后出血,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改善产后焦虑及抑郁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祝琴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研讨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5年8月-2017年3月期间产科产妇80例纳入讨论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区分两组护理风险管理方式,对照组接受常规风险管理,研究组接受品管圈活动管理,观察两组产科护理状况,如新生儿手圈丢失率,产妇护理满意度、知识掌握率,并比较结果.结果:研究组产妇护理总满意度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22,P=0.0052).研究组新生儿手圈丢失率、病历书写合格率(0,2.50%)均低于对照组(10.00%,17.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掌握新生儿喂养、自我照顾、基本症状处理方式状况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分析后建议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其效果较为理想,可将护理风险降低、护理满意度提升,确保产科护理质量,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雪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钝针定点穿刺法和锐针绳梯穿刺法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感染方面的临床影响,探讨合理有效的内瘘穿刺方式.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通过动静脉内瘘穿刺来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钝针组和锐针组,每组各40例.钝针组采用钝针定点穿刺方法,锐针组采用锐针绳梯穿刺方法.比较两组内瘘穿刺出血时间、内瘘感染和闭塞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穿刺后疼痛情况.结果:穿刺12个月后,钝针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9%,明显高于锐针组的83.3%(χ2=98.716,P=0.000);钝针组动脉端、静脉端及动静脉端疼痛的患者例数均少于锐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钝针组的出血时间明显低于锐针组,但内瘘感染率高于锐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钝针定点穿刺法能有效减少出血时间、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穿刺疼痛感,但会增加内瘘感染率,应根据患者个体化差异进行选择.
作者:彭晓枫;陆珊珊;许进雄;罗毓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