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敏;汤海南;陈维东;李平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探查正常成人足底骨骼毗邻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2月至本院体检的正常健康成人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参与研究人员均给予足底超声检查.观察正常成人足底骨骼毗邻的肌肉、血管等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观察女性、男性跗内侧动脉、跗外侧动脉、腓动脉穿支、足底深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以及左右两侧足底上述指标情况.结果:足底腱膜呈低回声,其起点附着在跟骨近端的趾面,趾短屈肌在超声显示为低回声的肌性结构,位于足底腱膜的深方,其浅方为足底垫,超声显示为大范围不均匀的较强回声.小趾展肌的纵断面能够见到小趾展肌的起点,为跟骨趾面外侧突的前方,而展肌纵断面能够见到展肌的起点为跟骨趾面的内侧突前方.男性与女性参与研究人员的跗内侧动脉、跗外侧动脉、腓动脉穿支和足底深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研究人员的左侧足底与右侧足底跗内侧动脉、跗外侧动脉、腓动脉穿支和足底深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正常成人足底骨骼毗邻关系,包括肌肉、血管、神经走形、附着点等,对于足底病变的诊断能够提供可靠的对照,为病理状态下的情况进行判断,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预后提供确切依据.
作者:张永红;鄂占森;周富强;施晓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与血淀粉酶的相关性.方法:共收集2016年6月-2017年12月在本院住院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DKA的临床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酮症酸中毒组(DKA组)和非酮症酸中毒组(非DKA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DKA组患者的血淀粉酶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DKA组患者的年龄明显小于非DK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53,P=0.000);两组患者糖尿病病程、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26、0.154,P=0.694、0.879).两组患者的血淀粉酶、空腹血糖、随机血糖、pH、碳酸氢根、肌酐、尿素氮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试验中,DKA患者的年龄、尿酮体、病程、体重指数、pH、碳酸氢根、肌酐单因素与血淀粉酶无相关性(P>0.05),而随机血糖、尿素氮则与血淀粉酶有相关性(P<0.05).DKA组血淀粉酶升高35例,所占比例为87.5%,而非DKA组血淀粉酶升高1例,所占比例2.5%,DKA组明显高于非DK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KA组的年龄较非DKA组年纪小,提示年龄较小的糖尿病患者发生DKA的可能性越大.DKA组随机血糖、空腹血糖较非DKA组偏高,提示血糖越高发生DKA的可能性越大.DKA组血pH和碳酸氢根偏低,体内酸中毒既是DKA诱因也是结果.DKA组较非DKA组血肌酐和尿素氮都升高,提示酮症酸中毒和肾功能损伤有内在联系.DKA组血淀粉酶异常率较非DKA组明显升高,说明DKA与血淀粉酶存在一定意义上的联系.
作者:曾清洲;陈晖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淋巴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60例淋巴瘤化疗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组,观察组给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照组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每组各30例.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计分、KP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低ANC值为(5.31±0.51)×109/L,ANC<2.0×109/L持续时间为(3.15±1.02)d,对照组平均低ANC值为(5.52±0.48)×109/L,ANC<2.0×109/L持续时间为(4.01±1.13)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一次给药在预防淋巴瘤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方面的效果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多次给药比较更优,故更值得推广前一种方案.
作者:姚达娜;吴福群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胃、十二指肠穿孔术后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住院部收治的胃、十二指肠穿孔术后肺部感染患者88例.采用数字表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性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肺部感染好转时间,气管留置时间、住ICU时间、肺功能指标及疗效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时间、气管留置时间及住ICU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42/44),高于对照组的77.27%(34/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5,P=0.013);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EV1、PEER、VC和FVC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缩短胃、十二指肠穿孔术后患者肺部感染时间、气管留置时间及住ICU时间,提高临床疗效,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陆慈军;彭金凤;黄浪潮;李凤群;舒彩琴;尹彩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联合双柏散对宫腔镜电切术后宫腔粘连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44例实施宫腔镜电切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各48例.A组宫腔镜电切术后采用透明质酸钠联合双柏散预防术后宫腔粘连,B组宫腔镜电切术后采用透明质酸钠预防术后宫腔粘连,C组宫腔镜电切术后单纯使用抗生素预防术后宫腔粘连.观察三组患者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不同方法对宫腔镜电切术后宫腔粘连的预防效果.结果:A组宫腔粘连发生率低于B、C组,B组宫腔粘连发生率低于C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C组患者,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后应用透明质酸钠联合双柏散治疗,显著降低术后宫腔粘连率,预防作用显著,较少发生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陈春;尤爱娟;张春和;徐妃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7年10月在本院出生的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患儿43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时间段内出生的正常新生儿4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振幅整合脑电图结果.结果:病例组振幅整合脑电图的背景活动情况、连续性评估结果、睡眠-觉醒周期评估结果、癫痫样活动程度评估结果的异常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230、5.249、5.341、8.216,P<0.05).结论: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的辅助诊断意义,尽管尚无法作为确诊指标使用,但是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作者:杨美君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和合治疗仪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腰骶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11月本院收治的AS腰骶痛患者44例.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和合治疗仪治疗,均治疗两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压痛、疼痛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腰骶压痛、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2.7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7,P=0.039).结论:和合治疗仪治疗AS腰骶疼痛临床效果确切,具有显著地临床意义.
作者:罗诗玲;黄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大容量全肺灌洗术中持续心电监护对手术安全性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尘肺患者86例.依据术中管理方法将其分为持续心电监护组(n=43)和常规心电监护组(n=43).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心脏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后,两组FEV1、FVC、FEV1/FVC均高于手术前,且持续心电监护组均高于常规心电监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心电监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7%(2/43),显著低于常规心电监护组的30.2%(13/4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71,P<0.05).结论:大容量全肺灌洗术中持续心电监护较常规心电监护更能有效提升手术安全性.
作者:毛洁;窦红;彭伊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究夏枯草胶囊联合甲巯咪唑片辅助治疗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实践与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本院门诊就诊患有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平均分成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采取口服甲巯咪唑片,试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夏枯草胶囊.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甲状腺功能指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的情况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病情程度.结果:经过3个月共3个疗程的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参照组72.50%(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中FT3、FT4低于参照组,TSH高于参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FT3、FT4均明显下降,TSH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病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且试验组的重度患者的例数降低程度较为明显(P<0.05).结论:采用夏枯草胶囊联合甲巯咪唑片治疗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改善甲状腺功能指标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病情程度.
作者:卢斐翠;肖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分析美托洛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42例为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美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伴与不伴室性心律失常者、不同心功能分级者以及两组治疗前后QTd水平.结果: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QTd值为(78.26±8.14)ms,明显高于不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65.33±9.18)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45,P=0.000);心功能Ⅱ级患者的QTd值为(68.15±10.18)ms,明显低于心功能Ⅲ、Ⅳ级患者的(79.32±13.14)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68,P=0.0000);治疗后,观察组QTd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显著,既可有效缩小患者QT离散度,且对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等具有积极防治作用,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全楚杰;翟永新;赵焕佳;伍文锋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分析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浓度联合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9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n=61)和死亡组(n=31).测定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后6、12、24、48 h的动脉血乳酸水平,分析其变化趋势,并进行对比;详细记录患者入院时的健康状况,并采用APACHEⅡ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得分.结果:入院时,死亡组平均动脉血乳酸浓度为(5.37±2.75)mmol/L,存活组为(3.84±1.72)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71,P=0.021);存活组APACHEⅡ评分为(15.91±7.98)分,死亡组为(20.38±8.6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14,P=0.003).治疗后,存活组平均动脉血乳酸水平呈下降趋势,在治疗24 h后,平均血乳酸浓度降低为(1.53±0.98)mmol/L,不断趋于稳定;而死亡组平均动脉血乳酸水平呈上升趋势,在治疗48 h后上升到(7.95±3.09)mmol/L,与存活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后,存活组平均血乳酸清除率为(28.98±5.79)%,死亡组为(7.99±2.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12,P=0.001).结论: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水平联合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可以准确地反映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情,指示患者预后,能够为感染性休克患者诊断、治疗提供借鉴依据.
作者:黄四云;丘文凤;罗伟文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对小儿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应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126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观察组给予开喉剑喷雾剂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者.治疗7天后,比较两组临床综合指标、治疗效果,评估方案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开喉剑喷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安全、有效.可加快患儿临床症状的消退,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显著,可行性高,故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作者:梁正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气囊仿生助产术对产妇产程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1月于本院分娩且临床资料完成的产妇6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5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自然分娩方案,观察组产妇给予气囊仿生助产术分娩方案.观察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同时记录产后并发症及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62.86%高于对照组46.03%,剖宫产率33.02%低于对照组47.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分娩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5,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NBN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囊仿生助产术可提高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发生率,同时能有效地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并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助产手段.
作者:熊爱群;何悦枝;韩金秀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超声技术辅助定位清除脑内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内血肿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0)与参考组(n=40).观察组均在超声定位引导下行血肿清除术,参考组行常规传统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24、72 h血肿量清除率均明显大于参考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实时超声技术辅助定位有助于准确定位病灶及脑室位置,有助于提高病灶清除率,避免对重要血管损伤.
作者:李奕秋;沈冠豪;卢智;朱道平;沈绍星;华春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与CT检查在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急性颅脑损伤病患,所有患者均行核磁共振(MRI)与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临床诊断准确率、颅脑损伤部位诊断情况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MRI诊断准确率94.19%(81/86)高于CT检查82.56%(7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脑损伤部位(枕叶、额颞叶、颞叶、顶叶、脑深部)检出率MRI明显高于CT,患者家属对检查方法满意度MRI高于CT,有统计学意义(P<0.05);轴外损伤检出率MRI虽高于CT,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者行核磁共振检查准确率高,可准确判断损伤部位,提高患者满意度,但在实际检测时会对患者小脑、颞叶边缘部位及脑干产生一定损伤,医者需根据患者病情及需求选择适宜检查方法,在保证检测准确率的同时提高检查安全性.
作者:孙晓云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研究与分析超声对诊断小儿结肠炎的准确性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45例小儿结肠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实施超声检查.以内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分析超声诊断小儿结肠炎的准确性以及超声表现.结果:经超声检查,45例患者中肠壁增厚诊断准确性为91.11%(41/45),即41例患儿肠壁厚度>4 mm;而炎症部位诊断准确性为84.44%(38/45).超声表现:患儿腹部可见相应结肠肠壁肿胀,肠管壁增厚,以黏膜及黏膜下层为主,严重时累及全结肠,层次消失,且回声减低不均;肠管蠕动未见异常,可有肿大的系膜淋巴结,CDFI:增厚肠壁探及稍丰富血流信号,无明显肠气回声,肠腔狭窄,病变呈环形;腹腔可见少量液性暗区,大深度约11 mm.超声提示存在节段性肠管壁增厚,待排腹型紫癜或肠炎声像;少量腹水等.结论:小儿结肠炎采用超声诊断具有较高准确性,且具有重复性好、无创安全等优势,因此可为小儿结肠炎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朱映红;林淑莲;余凤;蒋双兰;李国斌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无痛宫腔镜手术应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择期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采取静注地佐辛0.1 mg/kg+静推丙泊酚2 mg/kg进行麻醉维持,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地佐辛+2 mg/kg丙泊酚重复以上操作.记录比较两组围术期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意识消失时(T1)、扩宫颈时(T2)和术后苏醒时(T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点(P<0.05).两组以上各时点血氧饱和度(SpO2)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短与对照组(P<0.01),丙泊酚总用量少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6.7%与对照组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应用于无痛宫腔镜手术中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余玲;吴春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苦参素(OM)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细胞内ATP含量、上清液乳酸生成速率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CCK-8法观察不同浓度、不同作用时间的OM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乳酸试剂盒分别检测苦参素作用48 h后细胞内ATP、上清液乳酸乳酸生成速率影响.结果:OM可以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其作用效果随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增加而增强(P<0.05);不同浓度苦参素作用48 h后细胞内ATP含量、上清液乳酸生成速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OM可以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细胞有氧糖酵解使细胞内ATP含量下降有关.
作者:蒋旗;黄赞松;苏建伟;曹聪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对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时间护理配合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8月收治的5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先后就诊的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所有患者在给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时间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为74.07%,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01,P=0.000).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出现下降趋势,且观察组血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为37.0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31,P=0.000).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采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与配合时间护理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黄家雯 刊期: 2018年第13期
目的:研究与分析高压氧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早期康复训练,基于此观察组采取高压氧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FMA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Barthel指数、FMA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FMA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31%(36/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采取高压氧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即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还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梁彩霞;赖树森;李妙珊 刊期: 2018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