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华燕;曾蕾;王莉莉
目的:观察碳酸司维拉姆应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磷酸血症对患者血磷、血钙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本院肾内科门诊接收诊治的108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磷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两组均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情况下加用碳酸钙治疗,观察组则在基础治疗的情况下加服碳酸司维拉姆片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磷、血钙、全段甲状旁腺素以及机体炎症反应(CRP、β2-MG)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磷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钙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及观察组,全段甲状旁腺素均低于治疗前及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β2-M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碳酸司维拉姆片应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磷血症,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磷水平,改善患者炎性反应程度,且并不会对患者血钙、全段甲状旁腺素水平造成影响,在预防高磷血症患者血管钙化过程中意义重大.
作者:苏华燕;曾蕾;王莉莉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β痕量蛋白(β-TP)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吡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SAA、β-TP、IL-6、IL-18、TNF-α、hs-CPR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血清SAA、β-T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IL-6、IL-18、TNF-α、hs-CP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SAA、β-TP及炎症因子水平,延缓糖尿病肾病病程进展.
作者:陈琳;陈文娜;官雯娟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观察在上臂骨折手术患者中运用双重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1月在本院就诊的上臂骨折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双重组,各75例.对照组采取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双重组采取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时间、对麻醉的满意度和异感发生情况.结果:双重组麻醉起效、感觉神经阻滞和运动神经阻滞时间分别为(4.25±1.06)min、(9.35±1.57)min和(10.67±2.06) min,均明显快于对照组的(5.93±1.77)min、(12.06±2.58)min和(14.93±3.57)min;镇痛持续时间为(573.35±178.76)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485.68±146.8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重组患者对麻醉满意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7%;异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6.675 7、35.625 4,P=0.000 2、0.000 0).结论:在采取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上臂骨折手术患者中,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可有效提高麻醉阻滞成功率,麻醉起效迅速、持续时间长且完善,并提高了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效果理想.
作者:陈海铭;陈幸连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探索虎黄烧伤搽剂联合抗生素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门诊烧伤患者6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联合抗生素治疗组,各200例.用药前均进行清创处理,对照组:给予患者磺胺嘧啶银霜涂于创面,厚度0.1 mm,每日换药2次;治疗组:给予患者虎黄烧伤搽剂每日涂搽创面2次,厚度0.1 mm.联合抗生素治疗组:给予患者虎黄烧伤搽剂每日涂搽创面1~3次,厚度0.1 mm,同时口服头孢类抗生素,成人一次2粒,4次/d;三组均用药至愈合为止.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细菌培养情况、患者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抗生素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治疗组和对照组,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抗生素治疗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治疗组和对照组,且治疗组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联合抗生素的VAS评分低于治疗组和对照组,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内,联合抗生素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色假单胞菌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和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虎黄烧伤搽剂联合抗生素治疗深Ⅱ度烧伤,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沙前坤;刘富春;陈瑾;张恒术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分析适应性支持通气(AS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4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SIMV组(SIMV通气模式治疗)和ASV组(ASV通气模式治疗),各47例.比较两组呼吸频率(RR)、潮气量(TV)、吸气峰值压(PIP)、分钟通气量(MV)等呼吸机相关参数,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外周血循环指标,动脉氧分压(PaO2)、pH、血氧饱和度(SaO2)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动脉血气指标.结果:两组M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V组RR、TV、PIP均明显低于SIMV组(P<0.05);ASV组HR、SBP、DBP、CVP均低于SIMV组(P<0.05);两组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V组PaO2、SaO2、pH均高于SIMV组(P<0.05).结论:ASV机械通气治疗模式较SIMV可明显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机相关参数、外周血循环及动脉血气指标.
作者:李可强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PCOS患者126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52例(合并组),单纯PCOS患者74例(PCOS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女性65例(健康组).检测并对比三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并采用Pearson分析合并组血清SOD、MDA、GSH-Px水平与血糖水平的关系.结果:三组FBG、2 h P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合并组的FBG及2 h PG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且合并组均明显高于PCOS组(P<0.05).三组血清SOD、MDA及GSH-Px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合并组的血清SOD、GSH-Px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PCOS组、合并组的血清MD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但合并组血清SOD、GSH-Px水平均明显低于PCOS组(P<0.05),合并组血清MDA水平明显高于PCOS组(P<0.05).合并组血清SOD、GSH-Px水平均与FBG、2 h PG水平呈负相关(P<0.05),合并组血清MDA水平与FBG、2 h PG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SOD、GSH-Px水平在PCO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均显著降低,MDA水平显著升高,与血糖水平关系密切,对临床PCOS合并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价值.
作者:高红丽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观察颈椎硬膜外腔阻滞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CSA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采用颈椎硬膜外腔阻滞治疗,B组采用SGB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VAS评分)、疗效及并发症.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B组的7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SGB治疗,颈椎硬膜外腔阻滞能更有效地缓解CSA患者的疼痛症状,疗效确切.
作者:李娟娟;王晓英;王玲;高秀先;余达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观察分析安脑丸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其对高血压头晕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安脑丸.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头晕改善情况、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BP、D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BP、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发生率为9.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3%(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666 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0%(32/33),明显高于对照组81.8%(2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95 2,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西药联合安脑丸辅助治疗,其安全性较高,可有效帮助患者控制血压水平,改善患者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症,使临床治疗达到佳理想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祝婧云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探究对剖宫产初产妇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对负面情绪、自我效能及分娩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剖宫产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聚焦解决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面情绪评分(SAS、SDS)、自我效能评分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遵医行为、日常行为、健康行为、药物治疗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4 h泌乳量多于对照组,术后48 h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聚焦解决模式应用于剖宫产初产妇护理服务有助于缓解负面情绪,提高自我效能,促进分娩后母乳喂养,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慧;刘振玲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通过观察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疫苗接种前后进行强化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12月本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行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的儿童3 156例设置为研究组,另将2015年1-12月本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行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的儿童3 154例设置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接种反应发生情况及家长对接种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接种反应发生率为3.17‰,对照组为22.19‰,研究组接种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509,P=0.034).研究组家长对接种的满意度为97.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86.416,P=0.000).结论:做好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反应的监测至关重要,将强化护理干预应用于接种中可有效减少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家长接种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爱红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观察比较免缝合自固定补片与普通补片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男性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免缝合自固定补片,对照组采用普通聚丙烯补片,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及住院时间、术后30 d疼痛评分、并发症以及疝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9.3±2.1)mL、手术时间为(39.4±5.1)min、住院时间为(4.3±1.3)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4.4±2.8)mL、(57.2±6.1)min及(6.9±0.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0 d,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14,P=0.043).术后3个月,观察组无疝复发;对照组有4例疝复发,复发率为10.0%.两组疾病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211,P=0.040).结论:免缝合自固定补片治疗老年腹股沟斜疝疗效确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尚玉龙;董云生;李鹏;翟长元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观察低聚壳聚糖喷雾与碘伏联合应用对预防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1月潍坊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血管意外且需要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共60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0.5%碘伏消毒液棉球进行尿道外口及其周围皮肤常规消毒,试验组将低聚壳聚糖喷雾与0.5%碘伏联合应用在上述部位的护理中.比较两组留置导尿管第3、7、14天中段尿的尿常规、细菌培养阳性率及尿道外口样本细菌定植量.结果: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管第3、7天中段尿的尿常规阳性率、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管第14天中段尿的尿常规阳性率、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留置导尿管第3、7天尿道外口细菌定植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留置导尿管第14天尿道外口细菌定植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聚壳聚糖喷雾与碘伏联合进行会阴护理的方法,能降低需长期(不少于14 d)留置导尿管患者中段尿的尿常规、细菌培养阳性率及尿道外口细菌定植量,从而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顾琳琳;冀宝军;洪华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观察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对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7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根据不同机械通气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机械通气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ASV机械通气治疗方案.比较两组呼吸机撤除成功率、机械通气治疗总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呼吸力学及动脉血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呼吸机撤除成功率分别为82.5%(33/40)、81.1%(30/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治疗总时间(12.5±3.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7±3.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每分钟通气量(M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频率(f)、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气道平台压(Pplat)、吸气阻力(Rinsp)、呼气阻力(Rex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潮气量(VT)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动脉血气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V模式不但可改善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相关指标,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咏梅;韩从华;许文娟;吴振华;曾静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多模影像指导下急性脑干梗死的介入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46例术前行CTA或MRA发现椎基底动脉闭塞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采用介入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血管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血管急性再闭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显著提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干梗死的临床治疗中,多模影像指导下的介入血管内机械取栓是一种良好的选择,在有效控制病情的同时,还能够帮助患者更加快速的恢复其生理功能,促进其良好恢复.
作者:毛振敏;陈向林;廖国民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患者经过腹腔镜手术后自然妊娠与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使用腹腔镜完成盆腔内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的5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在完成手术后1年内是否妊娠分为妊娠组与未妊娠组,按照妊娠患者是否为良好妊娠结局分为良好结局组与不良结局组,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筛选经过腹腔镜手术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妊娠与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0例患者,平均年龄(32.51±8.92)岁,平均不孕年限(4.50±2.12)年.在完成手术后的1年内,共有32例患者妊娠,1年受孕率为64%;出现良好妊娠结局的患者21例,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患者11例.年龄偏大,卵巢有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卵巢出现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位置在左侧卵巢,是患者是否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偏大是患者是否出现良好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的患者,完成腹腔镜手术后1年内进行妊娠是佳选择,年龄可以对患者是否妊娠和妊娠的结局构成影响,而发生卵巢内膜异位囊肿的位置也和手术后的妊娠率相关.
作者:方淑芬;万玉珍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减少重症脑卒中患者误吸及压疮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加以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ICU监护和拔管时间、误吸和压疮发生情况,以及干预前、干预4个月时SAS、SDS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ICU监护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误吸发生率为8.00% (12/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30/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561,P<0.05);压疮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125,P<0.05).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重症脑卒中患者ICU监护及拔管时间,减少误吸及压疮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曾玉琼;郭巧丽;胡燕;张永丽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观察脚掌注射不同浓度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产生的不同强度的伤害刺激对大鼠痛感受和痛情绪反应程度的影响.方法:福尔马林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回避(conditioned place avoidance,CPA)的行为测试近来被用于评估痛情绪反应.本实验采用另一种炎性致痛物质CFA在大鼠的脚掌皮下注射使之产生持续性炎性痛,诱导大鼠产生条件性位置回避(conditioned place avoidance,C-CPA)反应.根据在大鼠的脚掌皮下注射不同浓度的CFA将大鼠分为正常(Naive)组,生理盐水(NS)组,1/5 CFA组,1/3 CFA组,1/2 CFA组,之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的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和C-CPA反应.结果:1/3 CFA组和1/2 CFA组匹配后热缩足潜伏期与匹配前比较,均明显减小,即痛阈下降,且两组匹配前与匹配后的差值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 CFA组的下降值小于1/2 CFA组(P<0.05);1/2 CFA组在匹配后痛侧停留的时间明显缩短,且回避分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FA所诱导的PWL反应和CPA反应的程度与CFA的注射浓度有关,从行为上证实大鼠痛情绪与痛感受的产生存在不同的机制.
作者:贾欣;代洁琼;乔巧玉;赵欣;王志华;关晓雅;杜振莹;张宇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探讨改良型防抓手套在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8年1月颅脑损伤躁动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改良型防抓手套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舒适度、安全感和活动度评分,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和焦虑情绪评分,以及非计划拔管、皮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颅脑损伤躁动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250 0, P=0.000 8).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及焦虑情绪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及焦虑情绪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舒适度、安全感和活动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计划拔管和皮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3.920 0、3.920 0,P=0.0477、0.0477).结论:颅脑损伤躁动患者行改良型防抓手套护理疗效肯定,可有效减少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生存质量,提高舒适度和安全感,减轻焦虑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赖相燕;黄华春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对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4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4).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BiPA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pH、PaCO2、PaO2、SaO2)及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PEF)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761,P=0.027);治疗后,两组pH、PaO2、SaO2均高于治疗前,PaCO2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H、PaO2、SaO2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FEV1/FVC、PEF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可明显改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显著性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董海德;何云天 刊期: 2018年第29期
目的:探讨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的术后镇痛方式的选择及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进行H-UPPP手术的患者9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帕瑞昔布钠组(术后肌内注射帕瑞昔布钠镇痛)、曲马多组(术后肌内注射曲马多镇痛)和空白对照组(不采用任何镇痛措施),各31例.比较三组术后疼痛程度(VA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2、24、36、48、72 h,帕瑞昔布钠组和曲马多组VAS评分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帕瑞昔布钠组VAS评分均低于曲马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马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空白对照组、帕瑞昔布钠组(P<0.05),空白对照组、帕瑞昔布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更适合应用于H-UPPP术,镇痛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叶兰 刊期: 2018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