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红;唐基忠
目的:探讨伐昔洛韦联合红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对相关症状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伐昔洛韦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红光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患者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3.72%,高于对照组的60.4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伐昔洛韦联合红光治疗带状疱疹,能够明显缩短止疱、止痛及结痂时间,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曾宝英;温秋娥;吴训莹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研究中国福建东南部地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型分布,及其与血清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和血糖关联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期间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AD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资料分析和评估,提取其外周血DNA运用多重突变扩增系统检测ApoE基因型,同时对ApoE基因型与血清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中国福建东南部地区AD患者ApoE基因型中,无ApoEε2ε2,ApoEε2ε3有6例(5.66%),ApoEε2ε4有4例(3.77%),ApoEε3ε3有34例(32.08%),ApoEε3ε4有42例(39.62%),ApoEε4ε4有20例(18.87%).在血清生化指标相关分析中,携带ApoEε4组中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不携带ApoEε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3, P=0.038).而两组的血清总甘油三酯和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福建东南部地区AD患者携带ApoEε4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高于不携带ApoEε4,而总甘油三酯水平和空腹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
作者:刘祺;李剑鹏;陈汉水;马琪林;童绥君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中exosomes的水平及其对肝细胞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通过Western-blotting,透射电镜、Nanosight鉴定exosomes;并通过BCA蛋白定量的方法检测19例NAFLD患者(NAFLD组),18例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血清中exosomes内蛋白含量;将10 μg的exosomes与HepG2细胞共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GPO-PAP法检测其中总胆固醇(TC)和总甘油三酯(TG)的表达;通过Western-blotting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exosomes高表达CD9、CD63、CD81,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在40~210(110.00±21.36) nm.NAFLD组中的exosomes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P<0.05).exosomes与HepG2细胞共培养后,其TC、TG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xosomes可影响AMPK通路的活性,在肝细胞的脂代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展.
作者:石柳;汤建华;温建军;曹德清;刘雪;林晔;张静智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模式在非药物减痛分娩中的应用分析及对产妇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孕妇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运用常规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心理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产程时间,以及分娩方式.结果:研究组孕妇的各级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妇的各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在非药物减痛分娩中的过程中,心理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更好,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洪丽霞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观察骨填充网袋治疗椎体后壁不完整性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骨伤二科治疗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骨填充网袋治疗后壁破损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且随访12个月.患者以胸腰背部疼痛为主,活动受限,胸腰背部压痛明显,无双下肢神经症状.对32例患者行PKP治疗,术中使用骨扩张矫形器恢复椎体高度,骨填充网袋注入骨水泥,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 d、1、3、6、12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伤口愈合良好,未出现神经、脊髓损伤症状;术前与术后3 d、1、3、6、12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Cobb角及椎体高度恢复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骨水泥渗漏情况.结论:针对椎体后壁不完整性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采用骨填充网袋联合骨扩张矫形器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钟水林;陈宗雄;王献宇;韩海;陈厚坪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分析研讨308 mm准分子光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5年5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白癜风患者86例,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按照其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43例接受常规药物联合308 nm准分子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的74.42%(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虽高于对照组9.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DLQI评分,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后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建议临床治疗白癜风疾病可将308 nm准分子作为首选方式进行选择,疗效突出,且安全性高,推广价值高.
作者:陈若玺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干预对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髋关节功能及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罗定市红十字会医院和罗定市人民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协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干预1、3、6个月末髋关节功能及抑郁、焦虑情绪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干预1、3、6个月末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分别为(10.14±0.52)、(12.56±0.61)、(15.64±0.32)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于术后干预1、3和6个月末的抑郁评分分别为(70.17±2.39)分、(58.55±4.91)分和(47.28±3.09)分,焦虑评分分别为(63.50±3.02)分、(51.44±2.30)分和(45.51±1.7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干预有效地改善术后老年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较大地减轻其抑郁、焦虑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梁群飞;钟联凤;王志嫦;叶青;林志梅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探讨U0126对急性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0、5、10、20 μmol/L)的U0126处理HL-60细胞24、48、72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形态,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生存素(Survivin)、p21和p27表达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磷酸化水平.结果:5、10、20 μmol/L的U0126处理HL-60细胞24、48、72 h,能显著提高细胞增殖抑制率(P<0.01),具有时间与剂量依赖性(r=0.421、0.478).与0 μmol/L比较,5、10、20 μmol/L的U0126能使细胞核发白,致密浓染,细胞增殖率降低(P<0.01),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P<0.01),PCNA、Survivin及p-ERK1/2表达均下调(P<0.01),p21与p27表达均上调(P<0.01).结论:U0126能显著抑制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郭金刚;类承斌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7月本院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化护理干预,试验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和配合度、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10.000 0,P=0.001 6).护理后,试验组HAMD、HAMA、生活质量及对护理的配合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愈合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神经系统损害、切口感染和血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5.074 8,P=0.024 3).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心脏搭桥术后切口不愈患者中的效果确切.
作者:郭莹;张华;冀春莲;崔洁;王清华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探讨长时间佩戴角膜塑形镜对近视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以及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3例(200只眼)佩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戴镜前、戴镜后1 d、1周、1、3及6个月检测其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形态,以及角膜厚度改变情况.结果:戴镜后1 d~6个月,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六角形比率及细胞密度有轻微下降,变异系数以及平均面积出现轻微上升,但戴镜前及戴镜后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1 d~1个月,患者旁周边厚度出现轻微减薄,之后又出现轻微增厚,中央厚度在1 d~6个月之后出现轻微减薄,但不同部位的角膜内皮厚度于戴镜前及戴镜后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眼患者进行科学的矫治,戴镜前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以及形态无明显变化,对角膜代谢基本无影响,长时间佩戴帮助患者控制近视过快发展,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红锋;欧阳君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疗法在尿路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78例尿路感染患者,双盲法纳入分组,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观察组给予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对比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69.23%),观察组尿急、尿痛、尿菌、体温等症状复常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治疗尿路感染,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优于单一用药.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朱超;杨少林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在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患有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分娩产妇7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盆底功能正常的未生育妇女2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予以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测,观察比较其盆腔器官脱垂距离指标、盆腔器官脱垂率、盆膈裂孔横径、前后径、面积,以及肛提肌厚度.结果:观察组盆腔器官脱垂情况、各项盆腔器官脱垂距离指标、盆膈裂孔横径、前后径及面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肛提肌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在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与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建英;郑贺;马力;黄美联;彭丽花;邓桂兰;邱海燕;唐玉莲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探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检查黄斑病变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间本院择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晶体混浊程度小于C3N3P3)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黄斑部OCT检查及眼底照相检查.统计频域OCT对黄斑部疾病的检出率,获取OCT图像;统计眼底照相对黄斑疾病的检出率,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在白内障术前黄斑疾病的检出率.结果:所有结果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准,频域OCT检查黄斑病的符合率为98.83%,而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诊断符合率为87.50%,两种检查结果一致率为91.30%;黄斑区病变患者中心厚度远高于未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TC在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合并黄斑病变患者灵敏度较高,可以显示不同黄斑水肿的情况,推荐作为术前的常规检查.
作者:夏侯梨;刘春兰;刘春芳;胡军华;廖莹琳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分析研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要点及处理原则.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4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47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总结其诊断要点、处理原则,以及剖腹探查指征、手术处理原则.结果:接受诊断和手术修补、切除后,46例患者得到治愈,治愈率为97.87%,1例因严重多发伤死亡.术后8例发生并发症,其中4例切口感染, 2例肾功能衰竭,2例粘连性肠梗阻.结论:早期及时有效的诊断,并明确掌握手术指征,给予手术处理,以及围术期相应干预属于治愈闭合性腹部损伤的关键环节.
作者:王又发;曾荣;向忠祥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探讨FOLFIRINOX方案治疗Ⅳ期胰腺癌与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方案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本院病理学确诊的Ⅳ期胰腺癌患者68例,收集时间2016年5月-2018年5月,其中34例患者接受FOLFIRINOX方案治疗(A组)、34例患者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预后及毒副反应.结果:A组患者PR 68.75%、SD 25.00%、PD 6.25%,B组患者PR 41.18%、SD 44.12%、PD 14.71%,两组比较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程度显著高于B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6、12个月生存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PFS时间9.0个月长于B组患者的7.0个月(P<0.05),A组患者的OS时间10.0个月长于B组患者的8.0个月(P<0.05).结论:FOLFIRINOX方案治疗Ⅳ期胰腺癌的效果优于吉西他滨联合卡培他滨方案,但是毒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为一般状况良好Ⅳ期胰腺癌患者的较好选择.
作者:陈泽勉;苏国钿;赵楚英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观察健康婴儿肾氧饱和度(renal regional oxygenation saturation,RrSO2)情况.方法:选取90例体重≤10 kg的健康婴儿,根据年龄及胎龄分为足月新生儿组、早产儿组及婴儿组,各30例,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测定RrSO2值,记录连续10次测定值的平均值为正常RrSO2值.结果:90例健康婴儿静息状态下RrSO2值为(77.25±6.67)%,其中男(77.77±6.35)%,女(76.69±7.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足月新生儿组、婴儿组RrSO2值分别为(79.61±5.64)、(78.78±7.81)、(73.38±4.49)%,其中婴儿组均低于足月新生儿组和早产儿组(P<0.05),早产儿组与足月新生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rSO2与体重、肾脏距体表距离均呈负相关(r=-0.358、-0.358,P=0.001、0.001),而与性别无关(r=-0.105,P=0.323).结论:健康婴儿静息状态下正常RrSO2值为(77.25±6.67)%,10 kg以内婴儿RrSO2与体重和肾脏距体表的距离呈负相关.
作者:姚翠翠;邢大军;谢越涛;马星钢;王常娥 刊期: 2018年第30期
本文通过查询文献并结合笔者的实际操作经验,介绍微透析技术原理,以及利用微透析技术进行清醒大鼠rACC脑区定位取样的方法.
作者:代洁琼;贾欣;乔巧玉;王志华;赵欣;杜振莹;关晓雅;张宇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患者80例,对其依次采用超声与CT诊断检查,比较两者的诊断能力.患者经过射频消融治疗后,分别采取超声与CT检查对疗效进行评估,采取比较两者的一致性.结果:超声对≤1 cm的小肝癌诊断能力明显比增强CT弱(P<0.05),对于1 cm<肿瘤直径≤2 cm的小肝癌超声诊断与增强CT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个月时,超声与增强CT对治疗有效率评价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检查相比,超声对直径小于1 cm的小肝癌诊断能力较差,但对1 cm<肿瘤直径≤2 cm的小肝癌诊断能力较好,经济便捷,且无辐射,安全,并能对射频消融疗效评估的价值较高.
作者:黄琼;胡俊松;曹健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癫痫强直-阵挛性发作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癫痫强直-阵挛性发作患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组和常规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中西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推拿、针灸等中医疗法,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的癫痫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白细胞介素-1β(IL-1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结果:中西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常规组的76.00%(P<0.05);治疗后,两组癫痫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低于治疗前,且中西组均低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β均低于治疗前,IGF-1均高于治疗前,且中西组IL-1β低于常规组,IGF-1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癫痫强直-阵挛性发作患儿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有利于提高治疗疗效,且其机制可能与改善IL-1β、IGF-1水平有关,值得临床做进一步推广.
作者:朱志红;唐基忠 刊期: 2018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标准双抗血小板和长期双抗血小板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上级医院行PCI术后回本院复诊的冠心病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长期双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给予标准双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有效性终点事件和安全性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及治疗3、6、12个月,两组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24个月,两组红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及次要有效性终点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出血、小出血及安全性终点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使用长期双抗血小板治疗可安全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冠心病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陈罗文;杜淑连;杨学成;林森 刊期: 2018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