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利媚;王利平;邝惠冰;宁志芳;简金莲;蔡赛兰;邓莉莉;邱敏智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丹红注射液治疗,研究组接受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疗效、下肢每分钟血流量与内径值.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DBP、SBP、糖化血红蛋白、踝肱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TNF-α、肱踝脉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动脉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胫后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腘动脉的每分钟血流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胫后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腘动脉的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可联合丹红注射液和前列地尔,其疗效突出,症状改善明显,且可提升ABI和足背动脉流速等,避免血管病变进一步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江雄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研究丁苯酞对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CSVD诊断并按计划完成的脑小血管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丁苯酞胶囊.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EPCs数目;ELISA检测血清ICAM-1、ET-1水平;MoCA量表评估认知功能;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两组患者以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EPCs数目、ICAM-1及ET-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试验组EPCs数目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ICAM-1及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试验组MoC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12周时的MoCA评分与EPCs、ICAM-1及ET-1的变化幅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丁苯酞能改善CSV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认知功能,可能与增加外周血EPCs数目、有效调控血清ICAM-1及ET-1表达有关.
作者:陆冰;刘洲;林智君;何来鹏;陈宵仪;冯德辉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分析水溶性润滑剂在复用性医疗器械中的有效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800件医疗器械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保养的临床资料,将所有器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0件.观察半年后不同保养方式下器械的损耗情况及锈蚀程度,针对结果分析水溶性润滑剂在复用性医疗器械中的应用,总结相关影响因素和使用注意事项.结果:观察组损耗率为1.5%,低于对照组的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5.816,P<0.05).观察组器械锈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416,P<0.05).结论:复用金属医疗器械使用水溶性润滑剂保养效果优于传统的石蜡油,水溶性润滑剂具有良好的性能,可在器械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效保障医疗器械的质量,防止器械锈蚀,降低器械耗损,且具有良好的水蒸气穿透性,不影响器械高压灭菌结果.
作者:刘会芬;饶冬霞;周爱莲;赵玉萍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对2015年菏泽市百日咳流行特征进行分析,评价菏泽市百日咳诊断、治疗与防控进展,为百日咳诊断、治疗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菏泽市百日咳网络报告系统资料、个案调查资料与实验室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5年菏泽市共报告百日咳诊断病例96例,发病率为1.0293/100000,无死亡病例;96例病例分布在全市的8县区的61个乡镇(办事处)的91个行政村(社区),相对集中又高度散发;病例个案调查率100%.血清标本采集率35.42%,血清PT IgM阳性率100%,病例实验室确诊率35.42%.结论:2015年菏泽市百日咳诊断、治疗与防控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有不少不足.建议仍要加强百日咳监测与百白破疫苗接种,百日咳诊断、治疗与防控仍需努力.
作者:韩芳;张复臣;马翠荣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有效的临床救治措施,以减少病死率,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生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诊治的45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5例患者中,治愈43例,遗留后遗症1例,死亡1例,治愈率为95.56%.结论: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三大症候群.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洗胃导泻减少毒物吸收,迅速有效纠正恶性心律失常,并注意补液,防止并发症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成功率.
作者:杨发俊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及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以及两者联合是否可提高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明确的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炎症组)、结核性胸腔积液(结核组)、癌性胸腔积液患者(癌性组)的临床资料,收集、检测三组患者胸腔积液标本中降钙素原和端粒酶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炎症组降钙素原高为(0.990±0.200)ng/mL、结核组为(0.560±0.057)ng/mL、癌性组低为(0.380±0.067)ng/mL,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性组端粒酶活性为(206.39±8.46),与炎症组的(182.63±27.46)和结核组的(192.17±13.7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组与结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价值分析方面,当降钙素原>0.75 ng/mL时,支持类肺炎性胸腔积液诊断;当降钙素原>0.485 ng/mL且≤0.75 ng/mL时,支持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当降钙素原≤0.485 ng/mL时,支持癌性胸腔积液诊断.当端粒酶活性≥205时强烈支持癌性胸腔积液诊断,但是当端粒酶<205时,无法鉴别类肺炎性还是结核性胸腔积液.进一步通过等级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降钙素原与端粒酶联合检测对于胸腔积液的诊断界值很好.结论:联合检测PCT、端粒酶活性在类炎性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腔积液及癌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中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程江涛;刘清毅;杨印楼;张宏华;谢斌;尹迎秋;龚梅;马占忠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医学运动康复(medical training therapy,MTT)疗法在膝关节前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前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MTT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疼痛程度(VAS评分)、伸膝肌力评分、站立平衡能力评分,比较两组首次下床时间、医患双方满意度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Lysholm评分及ROM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DL、VAS、伸膝肌力及站立平衡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医患双方满意度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5).结论:MTT疗法可明显改善膝关节前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康复,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传耀;杨万章;蔡灿鑫;刘璐;秦萍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研究与分析急诊剖宫产患者术前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诊剖宫产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术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术前1 d、入手术室10 min时的心理状态(恐惧、焦虑、紧张、怀疑)、收缩压及心率水平.结果:术前1 d,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恐惧、焦虑、紧张、怀疑)、收缩压及心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手术室10 min时,观察组恐惧、焦虑、紧张、怀疑等心理状态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且观察组收缩压、心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剖宫产患者术前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既能显著减轻患者恐惧、焦虑、紧张、怀疑等心理状态,同时还能改善其生命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琳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围生期产妇使用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入院及出院时的焦虑情况(SAS评分)、并发症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顺产率为62.50%,高于对照组的25.00%(P<0.05),且观察组剖宫产率为28.12%,低于对照组的62.50%(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6.87%,高于对照组59.37%(P<0.05);出院时,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50%,低于对照组的34.37%(P<0.05).结论:使用舒适护理后患者的身心处于舒适状态,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剖宫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曹娜 刊期: 2017年第36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的优势病种,微创内固定是目前首选.微创治疗手段包括钉板系统的微创化和髓内固定系统两种,髓内固定系统形成独立的治疗和评价体系.目前改进的PFNA-Ⅱ有广泛的使用,临床在重视分型治疗和分级治疗结合的同时,早期整体模式和程序化模式结合有良好的疗效.本文综述了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现状和新进展,主要是微创内固定的方向进行探讨,为该病的治疗明确理论依据.
作者:张兴国;张万龙;杨彬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分析与探讨将透明质酸钠应用于宫腔镜术后患者的价值,并研究其对预防术后宫腔粘连临床疗效的影响及评价.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3月经本院临床确诊后进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选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宫腔镜术后常规处理,观察组采用透明质酸钠进行预防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宫腔粘连的发生情况、阴道出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为4.55%、阴道流血时间为(4.45±1.04)d、月经复潮时间为(29.87±2.91)d、并发症发生率为9.0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9.55%、(8.36±1.81)d、(34.53±2.64)d、34.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术后患者应用透明质酸钠进行治疗,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宫腔粘连的发生情况,同时具有良好的止血及预防感染的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月经尽快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满足患者期望值.
作者:胡岳敏;罗小丹;黄湛婷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的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红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高切、全血比黏度低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血液流变学,临床作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威武;王士列;李年春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编码的X蛋白(HBx)与microRNA21(miR-21)在肝细胞癌HepG2细胞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随机分为HepG2细胞组、GFP腺病毒组和HBx腺病毒组,其中GFP腺病毒组和HBx腺病毒组细胞分别感染GFP腺病毒和HBx腺病毒,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ER蛋白表达,RT-PCR检测HBx mRNA和miR-21表达.结果:HBx腺病毒组HBx mRNA相对表达量为(0.805±0.030),明显高于HepG2细胞组和GFP腺病毒组(P<0.05);HBx腺病毒组细胞G1期比例为(34.24±2.10)%,明显低于HepG2细胞组和GFP腺病毒组(P<0.05),而S期细胞比例为(56.80±2.09)%,明显高于HepG2细胞组和GFP腺病毒组(P<0.05);HBx腺病毒组miR-21表达为(1.892±0.038),明显高于HepG2细胞组和GFP腺病毒组(P<0.05),而ERα蛋白表达为(0.21±0.03),明显低于HepG2细胞组和GFP腺病毒组(P<0.05);HBx腺病毒组穿膜细胞数为(78.12±8.78),明显高于HepG2细胞组和GFP腺病毒组(P<0.05).结论:HBx可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miR-21表达和下调ER表达有关.
作者:张鸿晖;王小农;何晓;谢斌辉;谢元康;曾繁林;谢雨林;张坚红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椎旁联合低浓度骶管阻滞在泌尿系结石腔道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12月本院收治的确诊为泌尿系结石并行泌尿系腔道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与椎旁组,各30例.联合组采用椎旁阻滞联合骶管阻滞,椎旁组采用椎旁阻滞.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统计两组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及术者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联合组术后2、4、8、12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椎旁组(P<0.05);两组术后24、48 h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及术者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椎旁组(P<0.05);联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椎旁组的46.67%(P<0.05).结论:超声引导椎旁联合低浓度骶管阻滞麻醉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杨文超;刘义超;黄华艳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中医穴位按摩结合心理干预对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将于本院门诊科行静脉采血患者中以随机抽签模式抽出82例,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性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模式为患者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中医穴位按摩结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焦虑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10 min烦躁缓解率及平均等候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低于对照组的3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门诊静脉采血患者采取中医穴位按摩结合心理干预,不仅有利于缓解患者心理焦虑症状,还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同时有助于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对促进医院门诊工作的有序开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吴春红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家庭健康教育对全喉切除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0月本院行全喉切除术的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和电话随访;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家庭健康教育.比较术前和出院后2周的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2周,干预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随访时发现,干预组能够按时复诊,积极面对生活和疾病;对照组复诊时不够积极,不愿和人交流,个别还存在抱怨社会,抱怨生活.结论:全喉切除患者出院后实施针对性家庭健康教育可明显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使其能够正确面对康复过程,提高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海霞;张永红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总结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应用社区呼吸康复治疗的方法,并分析其对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日期的不同,把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稳定期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偶数日入院)和观察组(奇数日入院),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社区呼吸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时测试两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6 min步行距离,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的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6个月时,观察组的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FEV1、FEV1/FVC%、FEV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6个月时,观察组的FEV1、FEV1/FVC%、FEV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症治疗及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对稳定期COPD患者行社区呼吸康复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的运动耐力和肺功能.
作者:温洪钟;余旭辉;范茂春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观察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艾易舒)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客观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4例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卡培他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进行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42.9%,高于对照组的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可增强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抗病能力,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效果.
作者:王亚伟;杨瑞利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观察分析全麻下电子支气管镜取儿童支气管异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异物患儿40例的临床资料,所选患儿均于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下经电子支气管镜取出异物,统计电子支气管镜钳取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成功率,并分析并发症及失败原因.结果:植物性异物在各年龄阶段患儿的异物种类中均分布广,动物性异物主要分布在幼儿期,化学合成品异物主要分布在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异物分布在右侧支气管的有20例(50.00%),分布在左侧支气管的有16例(40.00%),右侧支气管异物数目高于左侧支气管异物数目.所选患儿1例因时间长,肉芽组织堵塞气道,异物藏于肉芽后未能取出;1例因异物过大完全堵塞气道第二天取出,其余患儿均1次手术取出异物,成功率为95.00%(38/40).16例因异物处肉芽组织钳夹时少量出血,局部予冷盐水及1:10000肾上腺素注入后出血均停止,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电子支气管镜已成为诊治深部支气管异物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段,在全麻下行电子支气管镜,可以降低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误诊、漏诊率,手术操作便捷、安全可靠,结合CT技术能快速准确地取出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避免慢性肺疾患的发生和发展,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彭绪云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分析分层次管理应用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临床一线工作护理人员110名,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5名.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分层次管理模式,分析并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并比较患者和医生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工作效率、护理质量、患者和医生满意度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采取分层次管理模式,能显著加强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增强其工作积极性,缩短医护距离,从而提升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和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王敬萍 刊期: 2017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