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沈悦好;刘素彦

关键词:高流量湿化, 氧疗, 呼吸系统疾病
摘要:经鼻高流量鼻导管湿化氧疗(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e oxygen therapy,HFNC)是通过空氧混合器提供精确的吸氧浓度(21%~100%)和储氧式鼻塞提供高达60 L/min的流量以及37℃相对湿度为100%的气体,近年来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从其主要组成及工作原理、工作机制和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综述.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呼吸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

    目的:总结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应用社区呼吸康复治疗的方法,并分析其对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院日期的不同,把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稳定期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偶数日入院)和观察组(奇数日入院),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社区呼吸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时测试两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6 min步行距离,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的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6个月时,观察组的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FEV1、FEV1/FVC%、FEV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6个月时,观察组的FEV1、FEV1/FVC%、FEV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症治疗及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对稳定期COPD患者行社区呼吸康复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的运动耐力和肺功能.

    作者:温洪钟;余旭辉;范茂春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全麻下电子支气管镜取儿童支气管异物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分析全麻下电子支气管镜取儿童支气管异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异物患儿40例的临床资料,所选患儿均于气管内插管静脉全身麻醉下经电子支气管镜取出异物,统计电子支气管镜钳取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成功率,并分析并发症及失败原因.结果:植物性异物在各年龄阶段患儿的异物种类中均分布广,动物性异物主要分布在幼儿期,化学合成品异物主要分布在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异物分布在右侧支气管的有20例(50.00%),分布在左侧支气管的有16例(40.00%),右侧支气管异物数目高于左侧支气管异物数目.所选患儿1例因时间长,肉芽组织堵塞气道,异物藏于肉芽后未能取出;1例因异物过大完全堵塞气道第二天取出,其余患儿均1次手术取出异物,成功率为95.00%(38/40).16例因异物处肉芽组织钳夹时少量出血,局部予冷盐水及1:10000肾上腺素注入后出血均停止,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电子支气管镜已成为诊治深部支气管异物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段,在全麻下行电子支气管镜,可以降低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误诊、漏诊率,手术操作便捷、安全可靠,结合CT技术能快速准确地取出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避免慢性肺疾患的发生和发展,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彭绪云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或骶管阻滞在小儿髋关节矫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比较在小儿髋关节矫形术后镇痛中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与骶管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腰丛阻滞组(采用Winnie三叶草腰丛阻滞)和骶管阻滞组(采用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各41例,两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局麻药物选择0.2%罗哌卡因1 mL/kg.比较两组超声定位时间、区域麻醉时间、总麻醉时间;术中芬太尼用量、首次使用PCA时间及PCA吗啡总用量;术后疼痛评分(CHEOPS评分);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腰丛阻滞组的超声定位时间显著短于骶管阻滞组(P<0.05);腰丛神经组术后CHEOPS评分低于骶管阻滞组(P<0.05),其中腰丛神经组≥3分9例(21.95%);骶管阻滞组19例(46.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丛阻滞组首次使用PCA时间显著晚于骶管阻滞组,PCA吗啡总用量显著低于骶管阻滞组(P<0.05);两组区域麻醉时间、总麻醉时间、术中芬太尼用量、麻醉不良反应(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及术后恶心呕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骶管阻滞,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对髋关节矫形术后患儿镇痛效果更好,且镇痛时间更长,故提倡使用.

    作者:冯宝莹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水溶性润滑剂在复用性医疗器械中的有效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水溶性润滑剂在复用性医疗器械中的有效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800件医疗器械采用不同方法进行保养的临床资料,将所有器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0件.观察半年后不同保养方式下器械的损耗情况及锈蚀程度,针对结果分析水溶性润滑剂在复用性医疗器械中的应用,总结相关影响因素和使用注意事项.结果:观察组损耗率为1.5%,低于对照组的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5.816,P<0.05).观察组器械锈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416,P<0.05).结论:复用金属医疗器械使用水溶性润滑剂保养效果优于传统的石蜡油,水溶性润滑剂具有良好的性能,可在器械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效保障医疗器械的质量,防止器械锈蚀,降低器械耗损,且具有良好的水蒸气穿透性,不影响器械高压灭菌结果.

    作者:刘会芬;饶冬霞;周爱莲;赵玉萍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ELISA法和RT-PCR法在麻疹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在麻疹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由本市各医院采集并送至本中心接受麻疹病毒检测的50例疑似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标本均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进行麻疹病毒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式在不同出疹时间段所取标本的阳性率、检测水平.结果:在50例疑似麻疹患者中,ELISA法检测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22例,IgM抗体阴性28例,阳性率为44.00%;RT-PCR法检测,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26例,IgM抗体阴性24例,阳性率为52.00%,两种检测方式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疹第1天收集的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阳性率为60.00%,采用RT-PCR法检测阳性率为80.00%.随着患者采样时间不断改变,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率均逐渐降低,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麻疹疑似患者同一时间段采集血清和咽拭子标本,24例患有免疫史,不伴随有免疫史亦或者是不详的共26例.结论:RT-PCR法适用于出疹时间在2 d之内疑似麻疹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而ELISA法则适合使用在出疹时间在2 d或以上疑似麻疹患者的临床检测中.

    作者:付倩;文奇;廖秀海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丁苯酞对脑小血管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丁苯酞对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CSVD诊断并按计划完成的脑小血管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46例)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丁苯酞胶囊.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EPCs数目;ELISA检测血清ICAM-1、ET-1水平;MoCA量表评估认知功能;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两组患者以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EPCs数目、ICAM-1及ET-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试验组EPCs数目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ICAM-1及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试验组MoC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12周时的MoCA评分与EPCs、ICAM-1及ET-1的变化幅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丁苯酞能改善CSV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认知功能,可能与增加外周血EPCs数目、有效调控血清ICAM-1及ET-1表达有关.

    作者:陆冰;刘洲;林智君;何来鹏;陈宵仪;冯德辉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分层次管理应用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分层次管理应用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临床一线工作护理人员110名,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5名.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分层次管理模式,分析并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并比较患者和医生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工作效率、护理质量、患者和医生满意度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采取分层次管理模式,能显著加强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增强其工作积极性,缩短医护距离,从而提升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和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王敬萍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及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56例侧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观察治疗效果,对比术后无痛者和术后疼痛者临床资料及术后处理情况,分析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Ikeuchi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高达89.29%,显著高于术前评分优良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痛者为50例,疼痛者为6例.疼痛者和术后无痛者在体质量指数、性别比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者平均年龄(56.38±9.57)岁、关节软骨损伤(83.33%)占比均显著高于无痛者的(30.25±8.35)岁、2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者术后负重时间<7 d者(66.67%)、术后未冷敷者占比(83.33%)均显著高于术后无痛者的14.00%、1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效果可靠,但存在较多术后疼痛危险因素,应及时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降低术后疼痛风险.

    作者:许喜林;黄华扬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6月本院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喉上升、误吸、进食量及食物残留量评分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4.00%(P<0.05);观察组喉上升、误吸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效果理想,可进一步推广.

    作者:邱立云;张剑;石雯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急诊剖宫产患者术前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与分析急诊剖宫产患者术前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诊剖宫产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术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术前1 d、入手术室10 min时的心理状态(恐惧、焦虑、紧张、怀疑)、收缩压及心率水平.结果:术前1 d,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恐惧、焦虑、紧张、怀疑)、收缩压及心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手术室10 min时,观察组恐惧、焦虑、紧张、怀疑等心理状态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且观察组收缩压、心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剖宫产患者术前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既能显著减轻患者恐惧、焦虑、紧张、怀疑等心理状态,同时还能改善其生命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琳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感染性肾结石疗效及对血清hs-CRP水平、结石清除率和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感染性肾结石的效果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石清除率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7年7月本院诊治的感染性肾结石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MPCNL治疗,对照组采用PCNL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的肌酐和hs-CRP水平、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两组肌酐、hs-CRP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但观察组肌酐、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为65.00%(26/40),低于对照组的85.00%(34/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感染性肾结石患者而言,PCNL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更高,但MPCNL对肾功能损伤更小,且术后炎症反应较轻,值得推广.

    作者:谢炜;刘永达;罗金泰;傅龙龙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透明质酸钠预防宫腔镜术后宫腔粘连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与探讨将透明质酸钠应用于宫腔镜术后患者的价值,并研究其对预防术后宫腔粘连临床疗效的影响及评价.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3月经本院临床确诊后进行宫腔镜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选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宫腔镜术后常规处理,观察组采用透明质酸钠进行预防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宫腔粘连的发生情况、阴道出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为4.55%、阴道流血时间为(4.45±1.04)d、月经复潮时间为(29.87±2.91)d、并发症发生率为9.0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9.55%、(8.36±1.81)d、(34.53±2.64)d、34.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术后患者应用透明质酸钠进行治疗,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宫腔粘连的发生情况,同时具有良好的止血及预防感染的效果,有助于促进患者月经尽快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满足患者期望值.

    作者:胡岳敏;罗小丹;黄湛婷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应激反应、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所收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9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焦虑抑郁及预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缓解患者的生理过激反应,降低焦虑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王小云;郑琴;周颖;方亮;郭琛妮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潮式腹膜透析改善新置管腹膜透析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潮式腹膜透析(tidal peritoneal dialysis,TPD)改善新置管腹膜透析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新置管的腹膜透析患者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9例.试验组采用TPD模式,对照组采用间歇性腹膜透析(intermittent peritoneal dialysis,IPD)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腹膜透析1周后,试验组失眠或嗜睡、乏力、味觉障碍或口有氨味、厌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主观症状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体液失衡、高血压、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Scr/H等客观症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D模式应用于新置管腹透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宋利媚;王利平;邝惠冰;宁志芳;简金莲;蔡赛兰;邓莉莉;邱敏智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微创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的优势病种,微创内固定是目前首选.微创治疗手段包括钉板系统的微创化和髓内固定系统两种,髓内固定系统形成独立的治疗和评价体系.目前改进的PFNA-Ⅱ有广泛的使用,临床在重视分型治疗和分级治疗结合的同时,早期整体模式和程序化模式结合有良好的疗效.本文综述了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现状和新进展,主要是微创内固定的方向进行探讨,为该病的治疗明确理论依据.

    作者:张兴国;张万龙;杨彬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医学运动康复技术在膝关节前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医学运动康复(medical training therapy,MTT)疗法在膝关节前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前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MTT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疼痛程度(VAS评分)、伸膝肌力评分、站立平衡能力评分,比较两组首次下床时间、医患双方满意度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观察组Lysholm评分及ROM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DL、VAS、伸膝肌力及站立平衡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观察组首次下床时间、医患双方满意度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5).结论:MTT疗法可明显改善膝关节前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康复,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传耀;杨万章;蔡灿鑫;刘璐;秦萍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MRCP诊断胆道梗阻性病变的效果

    目的:探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MRCP)诊断胆道梗阻性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胆道梗阻患者80例,均进行CT诊断以及MRCP诊断,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判断两者的诊断结果.结果:MRCP患者检测出76例,符合率为95.0%,漏检患者4例,漏检率为5.0%;CT检测出60例,符合率为75.0%,漏检患者20例,漏检率为25.0%,MRCP患者的符合率明显高于CT(P<0.01).结论:在胆道梗阻的诊断过程当中,应用MRCP进行诊断准确率较高,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崔甜甜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来曲唑对基础窦卵泡过多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来曲唑对基础窦卵泡过多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分析本院的PCOS不孕患者临床资料,取基础窦卵泡计数≥30个研究对象共300例.根据基础窦卵泡数(AFC)划分为四个组(30~34、35~39、40~44、>45个),每组随机分别接受法地兰(clomifene citrate,CC)(A方案)、HMG(B方案)、来曲唑(LE)(C方案)三种促排卵方案.比较三种促排卵方案在四组中的各项观察指标:促排卵药物使用总时间、无优势卵泡周期取消率、多优势卵泡(≥5)周期取消率、单优势卵泡率、排卵率、妊娠率、OHSS发生率、多胎率.结果:C促排卵方案在不同AFC组中的单优势卵泡率、妊娠率均高于A、B方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促排卵方案在不同AFC组中的促排卵药物使用总时间短于A、B方案,HMG添加率、无优势卵泡周期取消率、多优势卵泡(≥5)周期取消率均低于A、B方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础窦卵泡≥30个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使用常规促排卵药物差,来曲唑是应用于此类患者促排卵的一线理想药物.

    作者:伍玉燕;陈丽梅;黎杏湘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分析专项护理在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目的:探究专项护理在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合并气道黏液高分泌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用专项排痰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y,PaCO2)、肺部功能指标(FEV1/预计值、FEV1/FVC)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O2、PaCO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EV1/预计值、FEV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40/42),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项护理在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较理想,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玲;涂兰珍 刊期: 2017年第36期

  • 中医穴位按摩结合心理干预对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医穴位按摩结合心理干预对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将于本院门诊科行静脉采血患者中以随机抽签模式抽出82例,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性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模式为患者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中医穴位按摩结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焦虑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10 min烦躁缓解率及平均等候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低于对照组的3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门诊静脉采血患者采取中医穴位按摩结合心理干预,不仅有利于缓解患者心理焦虑症状,还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同时有助于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对促进医院门诊工作的有序开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吴春红 刊期: 2017年第36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