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激酶对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价值

陈玉梅

关键词:尿激酶, 急性期脑梗死, 静脉溶栓
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对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尿激酶静脉溶栓,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0.8±7.5)分、(21.1±7.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7.3±7.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3.6±7.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基本治愈率、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5.3%、98.0%,对照组分别为40.8%、93.9%,研究组基本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未出现再梗死,对照组有6例出现再梗死,再梗死发生率为12.2%,研究组再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对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治疗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NT-proBNP对危重手足口病儿童病情与生存状况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危重手足口病儿童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患儿病情与生存状况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危重手足口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患儿NT-proBNP水平分为观察组(NT-proBNP>550 pg/mL)26例和对照组(NT-proBNP≤550 pg/mL)42例。比较两组患儿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分析NT-proBNP对患儿生存的预测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实验室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水平550 pg/mL为界值时预测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结论:危重手足口病患儿入院血清NT-proBNP水平对严重并发症和预后有很好的预测作用,入院血清NT-proBNP>550 pg/mL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极易发生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作者:谢中勇;姚丰洁;钟文清;卢远达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医师-康复师-护士-患者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医师-康复师-护士-患者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干预组实施医师-康复师-护士-患者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2天、出院时、出院后1、3个月的肢体运动动功能(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干预组的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师-康复师-护士-患者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借鉴。

    作者:郇姗姗;孙芙蓉;谭文;马玉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结合铁剂在早产儿贫血中的防治疗效

    目的:分析比较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rHu-EPO)结合铁剂在早产儿贫血中的防治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本院儿科收治的68例早产儿,依据临床中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早产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贫血防治方法治疗,研究组应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结合铁剂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防治疗效。结果:研究组血小板(PLT)、白细胞(WBC)指标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与对照组比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防治早产儿贫血中,应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结合铁剂治疗,可以降低早产儿贫血发生率,对改善早产儿贫血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安全性高,防治早产儿贫血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李俊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上消化道大出血应用生长抑素辅助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应用生长抑素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止血时间及输血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观察组止血时间和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生长抑素进行辅助治疗能够迅速起到止血效果,降低输血量,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立志;陈富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异丙酚静脉麻醉复合乳腺后间隙局部浸润麻醉在乳腺多发性肿物EnCor微创旋切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总结异丙酚静脉麻醉复合利多卡因乳腺后间隙局部浸润麻醉在乳腺多发性肿物行EnCor微创旋切术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乳腺多发性肿物患者3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复合利多卡因乳腺后间隙局部浸润麻醉下行EnCor微创旋切术,比较手术前、中、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前、中、后SpO2无明显变化,手术中MAP、HR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麻醉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结论:乳腺多发性肿物EnCor微创旋切术采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复合利多卡因乳腺后间隙局部浸润麻醉,安全可行,具有患者依从性好、满意度和耐受度较高及临床效果满意的优点。

    作者:朱彩荣;马宏民;龙天柱;胡玲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持续性护理对胸腰椎体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持续性护理对胸腰椎体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持续性护理模式,整个护理时间持续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Barthel指数、GD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D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胸腰椎体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抑郁症状,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作者:黄金珍;何杏梅;华城峰;高东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双唑泰泡腾片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双唑泰泡腾片研粉外用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氟康唑滴耳液滴注清洗外耳道治疗,治疗组给予双唑泰泡腾片研粉涂布外耳道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外耳道的康复情况和真菌转阴率。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真菌转阴率为8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6.0%和52.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双唑泰泡腾片研粉外用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效果比较好,具有真菌转阴率高、副作用小、治疗费用经济实惠及易于患者坚持用药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秀花;朱怀文;阮奕劲;杨如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开放性植骨结合负压封闭引流在Gustilo Ⅲ型四肢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开放性植骨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在Gustilo Ⅲ型四肢骨折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Gustilo Ⅲ型四肢骨折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属于开放性软组织损伤Ⅲ级(Tscherne分型),应用开放性植骨结合VSD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1~19个月,平均15个月,创面重新为软组织所覆盖时间平均为21 d,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20周。结论:开放性植骨结合VSD治疗Gustilo Ⅲ型四肢骨折简单可靠,具有减少感染发生率、明显缩短软组织覆盖及骨折愈合时间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饶义康;文云;高勇;钟雪平;李井山;刘辉;阳少明;张万泉;张石龙;金绍琍;饶放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提高老年肥胖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安全性探讨

    目的:探讨采用术前预吸氧结合术中放置鼻咽通气管和使用内镜面罩给氧的方法,对老年肥胖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中低氧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12月本院收治的行无痛胃镜检查的100例老年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中鼻导管吸氧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麻醉开始3~5 min面罩预吸氧,术中放置鼻咽通气管结合检查过程中使用内镜面罩吸氧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检查过程中不同时间点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低氧血症及呼吸暂停发生情况。结果:两组SpO2均于胃镜检查1 min时降低,随后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低氧血症和呼吸暂停情况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肥胖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前采用面罩预吸氧3~5 min,可有效提高机体氧储备能力,术中放置鼻咽通气管结合使用内镜面罩给氧可明显减轻和预防静脉麻醉引起的呼吸抑制,降低发生低氧血症的风险,提高检查的安全性。

    作者:彭红;肖庆华;李秋莲;兰伟平;肖秀娟;吴华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药物结合心理行为的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代谢指标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药物结合心理行为治疗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100例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行为综合干预。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代谢综合征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PANSS总评分、代谢综合征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两组PANSS评分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下降,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结合心理行为综合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代谢紊乱的情况。

    作者:袁日强;钟远惠;刘舜华;周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1,3)-β-D葡聚糖检测联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侵袭性真菌病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1,3)-β-D葡聚糖(BDG)检测(G试验)联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疑似合并IFD的AIDS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实施G试验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按照IFD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IFD组31例及非IFD组28例。分析IFD组和非IFD组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及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率检测结果。结果:IFD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非IF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D组患者的G试验结果显示阳性率为74.19%,联合诊断结果显示阳性率为90.32%;非IFD组患者G试验结果显示阳性率为17.86%,联合诊断结果显示阳性率为10.7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试验联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于确诊AIDS合并IFD,具有极高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杜榴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品管圈延续护理服务在压疮高危患者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品管圈延续护理服务在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于本院治疗出院的压疮高危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出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干预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出院随访指导,干预组由品管圈小组成员制定延续护理出院随访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和居家照顾者行为评分情况。结果:干预组压疮发生率9.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9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居家照顾行为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升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延续护理服务能够有效追踪压疮高危患者院外情况,及时反馈并针对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应对策略、有效预防压疮和降低发生率。

    作者:曾斐;叶屏;沈智诧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水平(UMA)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间在本院心血管内科确诊的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代偿组47例及心功能失代偿组51例,另选同期本院健康管理中心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三组的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UMA、脑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经(LEVDd)及左心室短轴收缩率(LVFS)水平,另对心功能分级与UACR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心功能失代偿组与心功能代偿组的SCr及MAU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GFR则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失代偿组的SCr及MA较心功能代偿组明显升高,而GFR则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BNP水平比较,心功能失代偿组均高于代偿组和对照组,代偿组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LEVDd的比较,心功能代偿组及失代偿组均高于对照组,LVEF及LVFS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功能代偿组与失代偿组之间LVEF、LVFS及LEVDd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YHA分级的UAC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79,P<0.05), ;UACR水平与不同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61,P<0.001),而慢性心功能不全不同NYHA分级与GFR、SCr无相关性(P>0.05)。结论:UMA水平在临床实践中可以用于评估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作者:陈思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术中凝胶垫联合水胶体敷料对压疮的预防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术中凝胶垫联合水胶体敷料对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4年10月于本院进行手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手术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凝胶垫联合水胶体敷料进行护理,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等级、压疮发生率、不同部位的压疮的发生情况、术后受压部位的皮肤情况及治疗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压疮风险的Norto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压疮等级发生率、不同部位压疮发生率、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及治疗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凝胶垫联合水胶体敷料护理可以明显降低压疮总发生率和提高患者总满意度,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叶屏;曾斐;吴华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母胎界面抗磷脂抗体-补体激活机制与自发性早产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外周血、胎盘组织中抗磷脂抗体(APA)水平和补体激活机制与自发性早产(SPB)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60例早产分娩产妇作为病例组,另择同期60例正常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产妇外周血、胎盘组织中抗心磷脂抗体(ACA)、狼疮样抗凝物(LA)和抗β2GPⅠ抗体的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胎盘组织中的补体系统(包括C3、C5、IgG和IgM)水平。结果:病例组胎盘组织中ACA、LA和抗β2GPⅠ抗体水平较外周血更为灵敏,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胎盘组织中C3、C5、IgG和IgM沉积极为显著,而对照组基本无沉积,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组织中的ACA、LA和抗β2GPⅠ抗体指标更能反映SPB病情,补体系统激活与APA诱发SPB过程密切相关。

    作者:杜佩英;刘宝玲;李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时机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时机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从2013年8月-2015年6月ICU治疗的42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1例。观察组患者在早期复苏6 h内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早期复苏6 h后给予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时机应用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器官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及MOD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症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在早期复苏6 h内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器官功能恢复效果显著,预后良好,死亡率较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黄远生;王楚玲;许荻;杨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miR-590-5P通过下调靶基因S100A10表达、抑制Wnt信号通道调控肝癌细胞增殖

    目的:研究miR-590-5P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以及参与HCC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利用QPCR对肝癌细胞株miR-590-5P的表达谱系进行分析和验证,生物信息技术预测S100A10可作为miR-590-5P的潜在靶基因,并通过实时定量PCR以及Western blot进行验证。通过慢病毒载体在肝癌细胞株HepG2中过表达miR-590-5P,CCK-8法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转染后细胞周期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Wnt信号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荧光定量检测结果显示, miR-590-5P在人肝癌细胞中低表达,而S100A10蛋白在肝癌细胞中高表达。S100A103’UTR luciferase 报告系统验证表明,miR-590-5P可以通过结合S100A103’UTR而抑制报告基因的表达。通过慢病毒系统在HepG2细胞中高表达miR-590-5P,可有效抑制S100A10基因的表达。在肝癌细胞HepG2中过表达miR-590-5P,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明显抑制Wnt信号相关蛋白:Wnt5a、cMyc、CyclinD1的表达水平,促进E-cadherin、Caspase3的表达,加速β-catenin蛋白的磷酸化,而调控细胞增殖。结论:miR-590-5P在人肝癌细胞中低表达,而S100A10基因在人肝癌细胞中过表达,S100A10为miR-590-5P的靶基因。miR-590-5P在肝癌细胞中过表达,可有效抑制S100A10基因的表达,抑制Wnt通路的激活,使肿瘤细胞停滞在G1期,从而参与肝癌细胞增殖进程。

    作者:范仁根;查文章;周勇;周建平;单湘湘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靶向治疗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质量的队列研究

    目的:观察靶向治疗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6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分子靶向组76例与传统治疗组50例。分子靶向组术后给予吉非替尼等靶向药物治疗,剂量为吉非替尼250 mg/d,厄洛替尼150 mg/d,ALK检测阳性者采用埃克替尼125 mg/次,3次/d治疗,持续服药12个月,传统治疗组进行辅助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子靶向组治疗后KPS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子靶向组患者治疗后生活明显质量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腹泻、恶心和溃疡等,但未影响抗肿瘤治疗。结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靶向治疗方案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温泳涛;赵一菊;王兆邦;谢衬梨;颜建辉;张文娟;梁秋亭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改良法经鼻置胃管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为临床提供改良法经鼻置胃管的应用解剖学信息。方法:选取30例无畸形和外伤的尸体标本,分别在传统法和改良法两种不同姿势下经鼻置胃管,对放置胃管穿经的鼻腔、咽、食管进行解剖和测量,传统法经鼻置胃管测量设为对照组,改良法经鼻置胃管测量设为试验组。结果:对照组舌骨后缘至咽后壁距离(28.34±1.22)mm,试验组舌骨后缘至咽后壁距离(25.65±0.98)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颅底至舌骨后缘距离(78.47±1.73)mm,试验组颅底至舌骨后缘距离(74.28±1.42)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鼻腔-咽-食管的角度为(94.00±1.02)°,试验组鼻腔-咽-食管的角度为(125.00±2.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法置胃管能减小插管路径的曲度,减轻置管时对咽壁的刺激,降低咽反射强度,利于胃管的置入。

    作者:范光碧;郑宇杰;周正丽;王云;王晶;汤华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COPD患者尿锁链素的检测及其与肺功能相关性分析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尿锁链素(DES)水平及其与病期及肺功能相关性。方法: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30例(急性加重期组),稳定期患者30例(稳定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做对照组。采用间接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IC-ELISA)法检测各组尿锁链素,并测定三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结果:急性加重期组、稳定期组及对照组受试者尿锁链素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组和稳定期组COPD患者尿锁链素水平与FEV1/FVC及FEV1%Pred均呈负相关(r=-0.735、-0.643,P<0.05)。结论:COPD患者尿锁链素水平可能与COPD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有望作为病情评估、疗效评价的标志物。

    作者:徐德华;陈晓东;刘华清;唐纪文;叶妙琴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