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静娟;史兰英;朱珏;童丽春;许建国
目的 探讨客观化临床考试在新护士培养中的效果,为新护士的培养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4~2015年进入该院工作的新护士83名分成研究组(42名)和对照组(41名).研究组采用客观化临床考试进行培训2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培训2个月,对两组护士培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新护士过程性评分及结果性评价得分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93.28±3.43)分vs(78.89±3.65)分,(88.62±2.71)分vs(75.36±2.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35,0.029);研究组新护士对培养模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85.71%vs 5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 客观化临床考试有利于提高新护士的临床能力和素质,同时可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夏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产前全程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分别选取该院2015年9月~2017年2月及2014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首次确诊为GDM的单胎孕妇为研究组(76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孕妇在对照组孕妇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产前全程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孕妇产前先兆子痫、糖尿病并发症、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及其他妊娠期合并症总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孕妇自然分娩、剖宫产及产钳分娩数量与对照组孕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孕妇巨大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正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院对孕妇实施产前全程护理干预,GDM孕妇妊娠结局积极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芳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心理疗法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痛苦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33例采用心理疗法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痛苦水平以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在情感负担、医生相关痛苦、人际关系相关痛苦方面的评分低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心理疗法能够减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沃敏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营养风险评估对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6月选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80例术前应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无营养风险组32例(NRS2002<3分)和营养风险组48例(NRS2002≥3分),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营养风险组患者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均低于无营养风险组(均P<0.05).营养风险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压疮、贫血、深静脉血栓、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无营养风险组(均P<0.05).营养风险组患者术后1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低于无营养风险组(均P<0.05),而营养风险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长于无营养风险组(均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营养风险高,且营养风险可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影响其预后,应引起医护人员重视.
作者:王岩;边洪春;孟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普适化与个性化互补舒适护理在妇科术前阴道灌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3月于该院接受妇科手术并行术前阴道灌洗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阴道灌洗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适化与个性化互补式舒适护理干预,对两组阴道灌洗者干预后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分与舒适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普适化与个性化互补式舒适护理对妇科术前阴道灌洗患者实施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该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其阴道灌洗舒适度与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小莉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信息化平台管理在中医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对50例肿瘤患者开展信息化中医延续性护理,比较延续护理前后调查问卷、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等方面的评分,分析延续护理前后的差异.结果 经过信息化的中医延续性护理后,患者在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等方面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合理的信息化中医延续性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水平,并且能改善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徐蕾;张春艳;鞠秀波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术后加压冷疗对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后疼痛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86例行关节镜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骨科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术后应用加压冷疗循环系统行加压冷疗24 h,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 h、48 h、72 h肢体疼痛及肿胀程度,并于术前及出院前应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及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价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48 h、72 h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肿胀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HSS总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WHO-QOL-BREF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关节镜术后加压冷疗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及肿胀感,有利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张艳;金莉;李姗姗;张海静;蔡洁;滕涛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平衡积分卡评价体系对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2016年1~6月应用平衡积分卡评价体系对该院60名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并与未实施前进行比较.实施前后向护理人员发放《护理质量调查问卷》对护士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同时,向该科收治的134例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以了解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后,护理人员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护理差错率、护理投诉率和护理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平衡积分卡评价体系可有效提高护士绩效及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平;孙银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双维度四位一体式协同化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例实施双准度四位一体式协同护理前(2015年1~12月)与实施后(2016年1~12月)各34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别设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双维度四位一体式协同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状态与特质焦虑评分、再出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类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和抢救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类出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双维度四位一体式协同化护理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干预,可显著改善该类患者的焦虑负面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抢救成功率,降低再出血风险.
作者:叶燕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优化分组考核模式在总责任护士技能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50名总责任护士竞聘制自由练习后考核的技能操作成绩作为对照组,50名总责任护士进行优化分组练习考核的技能操作成绩作为实验组.将两组的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做比较,同时对实验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考核成绩为(95.48±1.77)分,明显优于对照组(93.20±1.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优化分组考核模式在总责任护士技能操作考核中能够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增强各科护士间的协作性和团队荣誉感,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胡娅莉;顾志娥;王加凤;曹文学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为了保护男性外生殖器手术后的外生殖器,方便患者操作,提高患者舒适度,保护患者隐私.方法 男性外生殖器手术后患者体验防护裤,具体操作参考使用方法.结果 患者体验后普遍感觉良好,无不适反映.结论 男性外生殖器术后防护裤可以有效保护患者外生殖器,便于操作,成本较低,具有较强实用性.
作者:陈慧;王良梅;傅巧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血液净化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ICU血液净化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患者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其预后.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MAP、HR、Scr、BUN、AST以及ALT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APACHEⅡ评分各个时间点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重症ICU血液净化患者联合应用综合护理干预以及常规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文艺;刘远金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本科护生学习倦怠与学业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320名本科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学习倦怠量表、学业自我效能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进行测量.结果 本科护生学习倦怠总得分为(53.95±10.69)分,学习倦怠检出率为28%,且不同专业志愿、是否为班干部的学习倦怠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倦怠与学习能力自我效能、学习行为自我效能、积极应对倾向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倾向呈正相关(P<0.01).结论 本科护生学习倦怠处于中等水平,护理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意愿、是否担任班干部的本科护生学习倦怠的特点,针对性地开展培养和指导工作,提高其学业自我效能感及积极的应对方式,以提高本科护生学习质量.
作者:赵丽;王浪;李红;王青龙;陈华更;庞晓丽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建立一套科学、实用、全面的急诊鼻出血住院患者危险因素评估表.方法 采用Delphi法对护理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咨询,终确立急诊鼻出血住院患者危险因素.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急诊鼻出血住院患者危险因素评估表内容包括10个一级指标:年龄、填塞方式、进食情况、睡眠质量、出血时间、血红蛋白、贫血貌、ADL评分、局部原因、全身原因,下设28条二级指标.各指标的重要性评分为4.23~4.96分,两轮专家的权威程度均为0.88,专家意见的变异系数均≤0.21.结论 采用Delphi法构建急诊鼻出血住院患者临床危险因素评估表,专家对指标评价结果的意见一致程度较高,显示指标体系的可信度较高,可为指导鼻科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莉;肖克珍;白丽娜;杨虹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调查成人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4月就诊于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变态反应中心的成人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Kessler10量表和自制一般资料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 41例患者K10得分在10~15分,24例患者K10得分在16~21分,18例患者K10得分在22~29分,3例患者K10得分在30~50分.结论 24.4%的成人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差,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对成人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有影响.临床医务人员应在了解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个体采取特异性的心理干预措施.
作者:何霞;冯彦;王慧;王斌全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联动式延续护理对Wagner2、3级糖尿病足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周边对口社区的老年糖尿病患者46例开展医院-社区-家庭联动式延续性护理服务,3个月后观察患者糖尿病足愈合情况及运用中文版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价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46例糖尿病足Wagner2、3级老年患者中,41例患者糖尿病足愈合无复发,3例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2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41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联动式延续护理对促进Wagner2、3级糖尿病足的愈合,降低其复发率,增强医院与社区的合作关系,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美兰;彭献莹;钟慧荣;林丽婵;邹小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病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51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时的病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出院6个月时对疾病认知、药物使用、服药依从性、症状管理、情绪管理、生活行为方式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均P<0.05);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动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出院后的病情管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静;张琳;王淑玲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功能互补式多途径延续护理模式在食管癌术后患者营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以常规定期电话随访途径实施延续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功能互补式多途径延续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各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的饮食遵医度评分和延续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SGA评分和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功能互补式多途径延续护理模式对食管癌术后患者提供营养管理,可显著提高该类患者的术后饮食遵医度,改善营养不良状况,并获得患者的高度评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秋霞;张立君;朱伟伟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28例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延续护理方法.采用用药依从性问卷对患者用药依从性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依从性(96.80%)明显优于对照组(8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30%)明显高于对照组(7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用药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德莲;阮明军;郑峰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教育组和常规组,各54例.常规组采用随机宣教的方法,教育组实施健康教育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并对其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教育组患者饮食、咯痰、氧疗、用药及生活知识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前者对疾病知识掌握总分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组与常规组患者满意等级数据比较,教育组的总满意率为100.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能全面改善患者对该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和掌握情况,提高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翟燕珍 刊期: 201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