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霍乱弧菌NhaA基因的扩增、克隆和初步鉴定

张世英;洪帮兴;司徒潮满;江丽芳;郭辉玉

关键词:弧菌, 霍乱/遗传学, 聚合酶链反应, 克隆, 分子
摘要:目的体外扩增、克隆霍乱弧菌O1群和O139群1 149 bp的NhaA基因片段. 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NhaA基因,经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EcoRI酶切后用低熔点琼脂糖法回收纯化,插入pcDNA3载体的多克隆位点,构建重组体,转化大肠杆菌,并对克隆基因进行酶切鉴定. 结果分别从霍乱弧菌O1群和O139群扩增出1 149 bp的NhaA基因片段,所构建的重组体经酶切分析和预期结果一致. 结论成功扩增并克隆我国散发霍乱O1群和O139群NhaA基因,为研究霍乱流行规律和基因疫苗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氧化、抗氧化与动脉粥样硬化

    机体氧化应激状态升高,导致LDL的氧化.氧化LDL含有大量自然LDL中并不存在的氧化产物,这些氧化产物在体外细胞培养系统中显示的结果表明其可能具有促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而有些研究却发现部分氧化产物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存在于脂蛋白内的或能被动脉壁细胞摄取的抗氧化物质在一些情况下显示了促氧化作用.这些研究说明了氧化、抗氧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之间的复杂性,抗氧化治疗是否可作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还需做大量的研究.

    作者:祝杰;凌文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5 379例住院病例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医院感染(hospital infection)的监控与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测及管理工作,现对15 379例住院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对1998年8月~1999年8月期间入住该院16个临床科室的15 379位患者的病历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依照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控协调小组制订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定医院感染.

    作者:周霓;陈少虹;张桂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母婴同室卫生消毒质量分析

    母婴同室是使新生儿由集中式的统一管理改为开放式的分散管理,如何做好母婴同室的消毒隔离工作是产科工作面临的新课题.为了解母婴同室的卫生状况,笔者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内14家医院母婴同室病房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方法1.1 空气含菌量在每个被调查的医院随机抽查两间母婴同室病房,闭门窗用普通营养琼脂平皿暴露法于房间的东、南、西、北、中采样5 min后,携回实验室,置37℃恒温培养48 h计算细菌菌落总数.

    作者:蓝才燕;陈式一;李队开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毛里塔尼亚某市区孕妇HBV、HCV及二重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毛里塔尼亚努瓦克肖特市区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现状,为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1998年10~12月,对毛里塔尼亚努瓦克肖特市区内五家医院就诊的482名孕妇,分别进行了HBsAg和抗-HCV的检测.结果五家医院就诊孕妇HBsAg的携带率为20.17%(96/476);抗-HCV阳性率为11.62%(56/482),两种病毒的二重感染率为2.10%(10/476).结论 HBV和HCV感染是毛里塔尼亚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作者:李辉;李懿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住院日的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39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精神分裂症平均住院日标准提供依据. 方法取一年内首次住院的全部精神分裂症患者,用SPSS软件包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影响精神分裂症平均住院日的因素很多,其中明显的是费用来源和婚姻状况.结论依据本地区出院病人资料,并考虑到病程、婚姻、性别、年龄因素的影响来核定平均住院日标准.

    作者:王克明;熊祖伦;季益富;陶领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剖宫产率上升对新生儿健康影响

    近年来,有报道剖宫产(CS)率居高不下,且逐年上升.本文探讨巢湖市某妇幼保健院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其对新生儿健康影响,结果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以1998年1月~2001年1月,在巢湖市某妇幼保健院分娩产妇1 015例为研究组,其中施行剖宫产术分娩475例,经阴道顺产484例,阴道助产56例;以1980年1月~1985年1月,在同一保健院分娩产妇893例为对照组,其中施行剖宫产185例,经阴道顺产659例,阴道助产49例.1.2 方法将剖宫产原因归纳:胎儿窘迫,头盆不称,妊娠合并症、并发症,产妇要求,巨大儿,过期妊娠,胎位异常,产道异常及其他,分别计算其剖宫产率,对两组相同原因剖宫产率进行比较.并从研究组475例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中,选择无手术指征197例与经阴道顺产儿484例,阴道助产儿56例,就其窒息率作对比分析.

    作者:晋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变应原体外检测500例结果分析

    变态反应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国内变态反应疾病患者当以亿计[1].北京地区变态反应疾病的总患病率为37.7%[2],哈尔滨市变态反应疾病的患病情况尚未见报道.现将哈尔滨市1996年5月至1997年12月500例门诊病人的变应原进行体外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来源 500例病人均为门诊就诊的病例.其中支气管哮喘180例,占36%;男性299例,女性201例;年龄4~90 a.1.2 抗原来源变应原试剂由法玛西亚公司提供.1.3 检测方法用变应原检测病人血清(采集静脉血,分离出血清);集中10份以上血样上机检测,根据病人量每周做1次,标本用冰箱保存.

    作者:安立新;刘电力;赵景波;张少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28名孕妇破伤风抗体检测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 NNT)为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和生命的疾病,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体内破伤风抗体主要是胎传抗体,且通常具有与母亲相同的破伤风抗体水平,因此开展孕妇的破伤风抗体水平调查对控制和消除NNT具有重要意义.现将1999年保定市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兰芬;梁勇;吴凯;柳绪婷;张振国;王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霍乱弧菌NhaA基因的扩增、克隆和初步鉴定

    目的体外扩增、克隆霍乱弧菌O1群和O139群1 149 bp的NhaA基因片段. 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NhaA基因,经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EcoRI酶切后用低熔点琼脂糖法回收纯化,插入pcDNA3载体的多克隆位点,构建重组体,转化大肠杆菌,并对克隆基因进行酶切鉴定. 结果分别从霍乱弧菌O1群和O139群扩增出1 149 bp的NhaA基因片段,所构建的重组体经酶切分析和预期结果一致. 结论成功扩增并克隆我国散发霍乱O1群和O139群NhaA基因,为研究霍乱流行规律和基因疫苗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作者:张世英;洪帮兴;司徒潮满;江丽芳;郭辉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探讨中等卫生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各级各类学校均致力于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1~3].中等卫校教学计划中即开设<医学心理学>课程,笔者试图在<医学心理学>的常规教学中渗入集体心理辅导,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程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亚低温对肝缺血再灌注后超微结构的影响

    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 I/R)损伤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问题,预防和治疗I/R损伤是近年来实验研究的热点.有研究表明,亚低温能有效抑制肝脏因I/R所致的肝组织过氧化反应,减轻氧自由基生成所致的损害[1];但在超微结构研究方面,目前文献一般只进行形态学描述,而缺乏统计学依据.本文通过对肝细胞重要超微结构改变进行统计学分析,旨在对亚低温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超微结构中的影响作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江桥;何劲松;吴义方;姜立华;吕新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铜陵地区10 528例初诊皮肤病临床分析

    为了解中小城市综合性医院门诊皮肤病的分布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门诊临床工作.本文统计分析例,男∶女之比为1.67∶1;14 a以下2 008例占19.1%,其中男1 134例,女874例;60 a以上907例占8.8%,其中男710例,女197例.共涉及400余种皮肤病;少见病占5%,疑难病占1%.由表1可见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占57%以上,其中第1位是皮炎,第2位是湿疹,这两类病也是门诊就诊率高的皮肤病.临床诊断上有皮炎、湿疹之分,但这两种病从广义上讲性质相同[2],因此实际工作中临床医师可根据自己的经验、皮疹状态或部位、年龄、习惯,作出相应的诊断,不必为既像皮炎又像湿疹的患者在诊断上徘徊.荨麻疹的百分比相当高,占4%,居第4位,属皮肤科急诊之列,患者以突发剧痒风团块,部分伴有胃肠道症状为特征,应引起皮肤科临床医师重视.阴囊湿疹占0.9%,是困扰男性的常见顽固性皮肤病.

    作者:沈善峰;许玉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芜湖地区动物宿主携带O157:H7大肠杆菌的调查

    目的了解O157:H7大肠杆菌在芜湖地区动物宿主中的存在现状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2000年6~10月选择芜湖县境内畜禽粪便标本及养殖场饲料和水样标本894份,以免疫磁珠法和血清学方法检测O157:H7大肠杆菌. 结果 894份标本中检出3株O157:H7大肠杆菌,检出率为0.34%.检出菌株产毒情况:羊标本检出菌株产志贺毒素和溶血素,奶牛标本检出菌株产溶血素,猪标本检出菌株不产毒.结论芜湖地区存在O157:H7大肠杆菌,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钱邦群;杨小祥;程周祥;王毅;李跃忠;何建刚;汤后林;倪进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女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一类疾病,中国是脑卒中高发国家之一.国内外研究认为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其他因素作用尚未明了.现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中老年女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脑卒中的预防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病例来自于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其所属分院、天津市环湖医院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的脑内科住院病人.全部病例均为经颅脑CT确诊的脑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新发病例.对每一病例均选配一名对照,配比条件为年龄(同一个5岁年龄组)、同性别和民族.对照来自病例所在医院的普通外科、内科、骨科及皮肤科等7个科室的住院病人.

    作者:徐卫革;马耀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海南省新生儿破伤风高发区外环境破伤风杆菌检测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NT)是新生儿感染破伤风杆菌导致发病及死亡的疾病,已成为发展中国家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消灭NT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2000年全球性目标.海南省属NT高发地区.发病率2.73%,病死率90.8%[1],占新生儿死因的首位,为准确掌握NT发病的环境因素,确定预防策略,笔者于1997年11月对海南省陵水县进行NT高发区外环境相关因素破伤风杆菌检测分析,结果报告如下.野病毒.自1992年起,安徽省已连续8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

    作者:周笑娉;陈忠良;刘长秀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儿童神经系统药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儿童神经系统药源性疾病(DID)的分布.方法对1960~1997年国内公开报道的154例儿童神经系统DID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神经系统DID中经口服和母亲服用药物所致的分别为81例和6例;引起儿童神经系统DID的药物种类系抗生素居首位,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种类多见;甲氧氯普胺是引起儿童神经系统DID的常见药物,也是引起锥体外系疾病的主要药物(36例),儿童神经系统DID居前3位的是锥体外系疾病、癫痫和脑炎.结论我国儿童神经系统DID较常见,应明确小儿用药指征,杜绝药物滥用,制定个体化给药的合理方案,特别注意孕妇、哺乳期妇女的药物选择.

    作者:金嵘;郑荣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实际应用

    目的分析安徽医科大学低年级学生的睡眠质量和睡眠障碍的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500名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指数.结果学生的睡眠质量指数好于失眠症与抑郁症患者,但比正常成人(非在校学生)的要差.睡眠障碍现患率男生高于女生,城市生源学生低于农村生源学生. 结论要提高学生的睡眠质量,应加强对学生尤其是农村生源学生及男生的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改善学生的睡眠时间、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的条件.

    作者:张平;杜文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990~1999年徐州市区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分析

    目的了解徐州市区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状况及其危害程度.方法对1990~1999年徐州市区居民脑血管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计算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结果城区居民脑血管病的平均死亡年龄为71.27 a,其中男性69.80 a,女性73.42 a.10年来,脑血管病死亡率变化不明显,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居全死因顺位的前3位.脑血管病死亡率为88.53/10万,标化死亡率为77.64/10万,其中男女死亡率分别为94.18/10万和81.93/10万,男女粗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χ2=40.07,P<0.0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结论应加强脑血管病的防治.

    作者:钱颖;胡鹏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980~2000年深圳市法定传染病发病谱分析

    本文通过分析1980~2000年深圳市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探讨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规律,明确现阶段传染病防制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对策.1 材料和方法1.1 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 1980~1989年,主要依据<传染病管理条例>(简称<条例>)进行;1990~2000年,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从事疫情报告.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区、市卫生防疫站等承担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和质量控制等工作,确保了资料的及时、准确和可靠.1.2 法定传染病报告病种变迁 1980~1989年,<条例>规定甲乙类传染病共计25种;1990~1995年,<传染病防治法>在乙类传染病中增加了艾滋病、淋病、梅毒和登革热,取消了<条例>中回归热、恙虫病和森林脑炎的报告,并将流感划归丙类传染病管理;1996~2000年,又将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划归乙类传染病管理.本文主要对甲、乙类传染病进行发病动态分析.1.3 统计分析用深圳市统计局提供的全市人口数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

    作者:张顺祥;张欣;谢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联合用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0例疗效观察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特别是晚期NSCLC,临床化疗效果多不满意.阜阳市人民医院肿瘤科自1998~2001年用国产异环磷酰胺(IFO)(江苏恒瑞制药公司生产)+足叶乙甙(VP16)+顺铂(DDP)治疗20例晚期NSCLC,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病例均为晚期NSCLC,其中术后复发2例,所有病例均有病理学诊断依据.其中鳞癌10例、腺癌8例、低分化腺癌1例、粘液腺癌1例,20例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35~70 a,中位年龄52 a.20例病人中,Ⅲ期1例,Ⅵ期19例.

    作者:胡文军;杨洲;张武;孙翠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