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节镜辅导下球囊成形术在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

曾广轩;朱道信;周建国

关键词:关节镜辅导下, 球囊成形术, 胫骨平台骨折, 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关节镜辅导下球囊成形术在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关节镜辅导下球囊成形术复位并行小切口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切开手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较高,膝关节间隙宽度明显较窄,膝关节间隙恢复明显较好,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较短,治疗优良率明显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导下球囊成形术在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4月-2011年5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血压变异的患者作为血压变异组,并随机选取同时期的80例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血压无变异组,检测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及载脂蛋白。伴有血压变异的患者治疗6个月后,再次检测血脂的各项指标,并与6个月前对比分析。结果:入院检查时,原发性高血压伴血压异常的患者,其血脂要明显高于单纯性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0.05),但在接受一段时间的降压及降脂治疗之后,其血压变异程度要明显低于接受治疗前(P<0.05)。结论:对于合并有血压变异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伴发有高血脂,将其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明显减少血压变异。

    作者:魏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与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乳腺癌TAC方案化疗后,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和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粒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8月入院接受TAC方案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共60例。30例为试验组,化疗结束后48 h给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30例为对照组,化疗结束后48 h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结果:试验组化疗间歇期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病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TAC方案化疗后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赟;吴毓东;李德俊;付琴;程晓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肺力咳合剂联合孟鲁司特治疗老年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肺力咳联合孟鲁司特治疗老年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方法:将84例感染后咳嗽的患者(日间或夜间咳嗽症状积分在3分以上者)随机分为孟鲁司特组、肺力咳组、肺力咳联合孟鲁司特组(简称联合治疗组),连用2周。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记录患者的咳嗽症状积分,比较三组疗效和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肺力咳组、孟鲁司特组、联合治疗组咳嗽症状评分分别为(3.17±0.72)分、(2.69±0.80)分、(1.72±0.89)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治疗后三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较肺力咳组、孟鲁司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力咳组、孟鲁司特组、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4.3%、60.7%、89.2%,联合治疗组较肺力咳组、孟鲁司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肺力咳合剂对成人感染后咳嗽均有明显的疗效,并且两药联合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可为成人感染后咳嗽提供一种治疗选择。

    作者:付旭明;李鸿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疗效对比

    目的:研究通过不同的手术方法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接受治疗的1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手术方式为在尿道的直视下将电切镜插入,然后分次使用钳取出膀胱内结石;而观察组患者手术方式则是采用经过皮肾镜,利用气压弹道碎石机对膀胱实施气压弹道的碎石,然后行前列腺的电切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取石时间和总的手术时间以及膀胱的冲洗时间,记录留置导尿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取石时间、总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时间和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采取两种手术方法均可以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

    作者:韩兴涛;魏鹏涛;张寒;霍庆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的治疗策略

    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后股骨头的血液循环大部分中断,具有较高的发生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的几率。本文详细介绍如何根据患者年龄、认知功能、功能要求选择内固定或者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头下型骨折,以提高患者骨折术后的功能水平,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何轩;李文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并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265例,通过回顾分析治疗过程,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Nakano改良标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前、术后7 d、术后30 d和术后180 d的VAS评分分别为(7.27±1.34)分、(2.95±1.16)分、(1.52±1.04)分、(1.49±0.76)分,术后7、30、180 d与术前V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7.2±7.5)min,平均住院时间为7.8 d。经治疗,优、良、可和差例数分别为209、45、11和0例,治疗优良率为95.85%。本组有2例患者术后过性下肢痛觉过敏,经对症治疗7~14 d后得以恢复。患者整体恢复情况良好,未出现术后复发再手术、未发生神经根损伤,未出现术中大出血。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有效避免创伤,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疗效好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党靖东;高利强;刘务杰;李福林;叶林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的临床疗效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行弹性髓内钉内固定的21例5岁以上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本组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6周开始逐步进行负重训练,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24周。患肢髋、膝关节活动度正常,功能恢复良好,无跛行。出现皮肤激惹症状5例,无髓内钉断裂、弯曲发生;无再骨折及骨髓炎发生。弹性髓内钉术后8周所有骨折达到影像学愈合。平均术后22周取出弹性钉。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5岁以上儿童股骨干骨折疗效明显,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愈后快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5岁以上儿童股骨干骨折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谢亮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22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方法:对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内镜下发现的食道、胃、大肠息肉227例(共301颗息肉),应用圈套器圈套后通过高频电凝电切仪进行内镜下切除,并随访观察分析疗效。结果:本组电凝电切227例,共301颗息肉,其中仅1例(1颗息肉)残根血管断端大出血行外科手术治疗止血,余息肉均一次性切除,无1例发生迟发性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结论:高频电凝电切术在治疗消化道息肉方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李璧倩;李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不同液体复苏抢救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对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使用不同液体复苏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作为实验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措施;以本院2009-2011年收治的50例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采取充分液体复苏抢救。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输液量、PT和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抢救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创伤非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进行抢救有突出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王云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按照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GM1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NIHS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为68.42%,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为(12.57±3.91)分,对照组为(18.64±4.37)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1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萍;冉东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早期检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含量的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含量,研究S-100B蛋白含量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为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取其血清标本检测S-100B蛋白含量。选取颅脑损伤患者60例,分别于伤后早期(2~6 h)及伤后第1、2、3、5、7、10天采血,检测血清中S-100B蛋白含量,比较其在伤后不同时间的血清S-100B蛋白含量。结果: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血清S-100B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除轻中型组第10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8分组与GCS≤8分组患者及不同预后组之间血清S-100B蛋白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100B蛋白在颅脑损伤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判断中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有效的生化指标,能为颅脑损伤的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福成;赵学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重型颅脑损伤急行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立即应用尼莫地平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讨论重型颅脑损伤急行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立即使用尼莫地平治疗与常规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急行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术,并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急行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立即使用尼莫地平。随访6个月,记录出院1个月后的GCS评分和清醒患者的MMES评分以及6个月后清醒患者的MMES评分,以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和出院1个月的GCS评分差异分别为(2.36±0.77)分和(2.33±0.73)分,两组治疗前后的GC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C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个月各有27例(64.29%)和16例(38.10%)患者清醒,两组清醒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出院1个月和出院6个月的MMES评分分别为(10.7±6.26)分、(18.9±7.21)分、(21.4±7.27)分,对照组术前、出院1个月和出院6个月的MMES评分分别为(10.9±6.32)分、(13.8±6.52)分、(15.8±5.79)分,两组出院1个月和出院6个月的MME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1个月和出院6个月MME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急行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立即使用尼莫地平,可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精神状态,促进清醒,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

    作者:曲广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去乙酰酶抑制剂在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对近年来在骨性关节炎方面的相关应用研究及新进展做了综合概述。方法:通过对动物的体内外造模、诱导或抑制的方法,探寻软骨降解的过程,并模拟机械应力对人软骨细胞作用,观察压力对软骨降解的影响。结果:去乙酰酶抑制剂不仅可以作用于组蛋白,对非组蛋白如转录因子也有影响,可以延缓软骨细胞凋亡,还可调节疼痛反应。结论:从体外实验的分子和细胞以及体外动物实验可以看出,去乙酰酶抑制剂的确对于OA有一定治疗作用,是潜在的OA临床治疗药物。

    作者:蔡大卫;蒋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CT尿路造影及三维重建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CTU)和三维重建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36例择期行PCNL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行静脉肾盂造影,观察组行CTU和三维重建,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穿刺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6.7%),结石清除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7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中应用CTU和三维重建安全有效,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和结石清除率。

    作者:吴继雄;石安斌;杨秋云;方文亮;翟建春;蔡辉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Orem护理模式对康复期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自尊及总体幸福感的影响

    目的:探讨Orem护理模式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自尊、总体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8-2012年本院住院治疗的9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完整资料,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精神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另接受以Orem护理理论为框架的特别护理干预。干预前及护理干预后的12周分别以自尊量表(SES)、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0)、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状态进行评估。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精神状态的恢复情况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在采用Orem的自理模式12周后,社会能力、个人卫生、社会兴趣的积极因子方面显著提高,激惹、退缩、抑郁的消极因子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GWB评分与SES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Orem护理模式对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自尊状态及总体幸福感方面均有显著的效应,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曹志良;张翠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β-hCG检查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应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血清β-hCG联合检查的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61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对其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血清中β-hCG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良性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子宫肌壁血流信号较丰富,且宫腔内病灶出现少许点状血流信号,出现有高阻力型动脉频谱;恶性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子宫肌壁血流信号丰富,且呈现弥漫型分布或者团块分布,病变位置动脉与静脉均增粗增大,呈现红蓝相间的分布,有血窦的形成,显示为低阻力型动脉频谱或动静脉瘘频谱。良性病变患者的PSV和EDV均明显低于恶性病变患者,且RI明显高于恶性病变患者,而恶性病变患者的β-hCG含量明显高于良性病变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采取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血清β-hCG联合检查效果显著,尤其对恶性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指导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口腔修复不同材料的摩擦性能比较分析

    目的:研究金属、树脂、陶瓷三种口腔修复材料的摩擦性能。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接诊的60例(90颗患牙)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金属、树脂及陶瓷三种不同的修复材料进行修复。结果:治疗后6个月,金属组、树脂组及陶瓷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3.3%、90.0%、93.3%,三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三组患者的牙齿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0.0%、86.7%、90.0%,三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治疗1年三组患者口腔修复失败的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发现金属组中有破裂患牙1颗,畸形患牙1颗,出现其他失败的患牙1颗;树脂组有松动脱落患牙1颗,牙齿破裂患牙2颗,畸形患牙1颗;陶瓷组:松动脱落患牙1颗,破裂1颗,畸形1颗。三组患者的修复失败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属、树脂、陶瓷三种口腔修复材料的摩擦性能无显著性差异,在应用中材料的选择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作者:桂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山市三乡镇社区持证残疾人康复现状与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对社区持证残疾人的现场调查评估,分析其生存现状、生活质量及康复需求,为科学开展社区残疾人的康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和现场评估的方式,对152名持证残疾人进行康复需求评定、康复服务评价调查、焦虑与抑郁自评量表评价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的评估。结果:(1)年龄:残疾人群平均年龄(49.84±1.89)岁,主要以45周岁及以上(64.5%)的中老年残疾人为主。(2)文化程度:文化程度较低,主要为小学及以下(62.5%)、初中(27.6%)为主。(3)职业及家庭收入:83.6%的残疾人处于无业状态;残疾人群收入水平较低,人均家庭月收入主要集中在2000元以下(93.4%)。(4)残疾类型、程度:主要以肢体残疾和听力残疾为主;一级(14.5%)和二级(19.1%)(重度与极重度)残疾人群比例较大。(5)康复服务开展及评价情况:残疾人群对于所在地社区康复服务机构的知晓程度和满意度偏低,仅有14.5%的残疾人曾经或正在接受康复服务;社区康复机构的选址和康复服务设备是影响残疾人接受所在地社区康复服务的主要影响因素。(6)焦虑评分结果为(33.96±0.73)分,高于50分者4.46%;抑郁评分结果为(37.68±0.80)分,高于50分者9.82%;功能独立性评定中,能够独立者65.14%,有依赖者34.86%。结论:社区的残疾人群存在着受教育水平低,生活贫困,残疾等级较重,情绪较不稳,康复需求达不到满足等问题。

    作者:余雪强;孙小梨;卢素敏;黄绍源;黄翔;赖秀娟;周志衡;王家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泌尿系统”的说课设计

    说课现已成为高职院校有效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教研活动。从说教材、说内容、说过程、说教法、说学法、说评价六个方面,对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泌尿系统”的说课,有效提高了人体解剖学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作者:王锦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本院治疗的10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对症支持治疗(利尿、扩血管),并服用硝酸甘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rhBNP。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和疾病相关指标改善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7d后,观察组患者心率较低,呼吸困难人数较少,尿量恢复且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相关指标方面,观察组hs-CRP和NT-proBNP较低,且治疗后观察组LVEF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VDd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效果确切,患者症状和疾病相关指标均明显改善,可延长患者的健康生存周期。

    作者:金小彪;秦建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