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临床研究

谢亮喜

关键词:弹性髓内钉, 股骨干骨折, 儿童
摘要: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的临床疗效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行弹性髓内钉内固定的21例5岁以上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本组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6周开始逐步进行负重训练,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24周。患肢髋、膝关节活动度正常,功能恢复良好,无跛行。出现皮肤激惹症状5例,无髓内钉断裂、弯曲发生;无再骨折及骨髓炎发生。弹性髓内钉术后8周所有骨折达到影像学愈合。平均术后22周取出弹性钉。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5岁以上儿童股骨干骨折疗效明显,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愈后快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5岁以上儿童股骨干骨折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00例(142眼)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及角膜散光情况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显著,可明显控制患者眼压,提高视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楚静;邓玲;邓飞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麦默通微创治疗大于2.5 cm乳腺肿块并发症的防治研究

    目的:探讨麦默通微创治疗大于2.5 cm乳腺肿块出现并发症的重点防治措施以进一步提高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3年7月行麦默通微创治疗的146例大于2.5 cm的乳腺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资料研究分析该类患者并发症发生原因、预防重点、处理方法和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有:术中切破皮肤1例,出血1例;术后皮肤瘀斑4例,皮下血肿2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乳腺变形2例,均经处理痊愈。结论:麦默通微创治疗大于2.5 cm乳腺肿块并发症的发生有其特殊性,防治和护理的重点与较小肿块患者不同,严格的预防措施可减少并发生症的发生,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谢思红;钱小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小梁切除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青光眼护理

    目的:总结小梁切除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1月本科室收治的93例(135眼)行小梁切除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结果:93例(135眼)术程顺利,经耐心周到的护理和术后准确、及时的抗炎、止血等治疗后,均康复出院。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心理应激反应,22眼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11眼浅前房伴低眼压,10眼暂时性高眼压,1眼出现脉络膜脱离,经及时发现积极治疗护理,全部得到有效控制。术后随访3个月,眼压降至(15.94±6.05)mm Hg(1 mm Hg=0.133 kPa),与术前眼压(48.12±7.29)mm 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33,P<0.05),视力无进一步下降,视野无进一步缩小。93例完全成功率为71.1%(96/135),部分成功率为12.6%(17/135),总成功率为83.7%(113/135)。结论:术前的心理护理和术后并发症护理是小梁切除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青光眼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宋海霞;郝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复方一枝蒿片体内外抗菌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复方一枝蒿片的体内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体内和体外抗菌实脸,研究复方一枝蒿片的抗菌作用。结果:复方一枝蒿片在体外能够明显地抑制和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同时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无抑制和杀灭作用;在体内能够显著降低变形杆菌感染小鼠的死亡率,但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死亡率没有显著作用。结论:复方一枝蒿片在体内、外均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作者:葛海涛;王晓磊;苏恺琪;陶元明;唐俊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研究气管切开患者ICU内肺部感染与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1月本院接诊的80例ICU内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系统护理方案。采用相关疗效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47,P=0.023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745,P=0.0122)。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2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397,P=0.0064)。结论: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对ICU内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实施护理,效果良好。

    作者:邝焕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听觉认知P300电位在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P300电位在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损害中的价值。方法:将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56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正常健康人56例为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第4、12周时,进行P300测试、CPT及WCST评定。比较不同时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300电位和认知量表得分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各时期的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0.05);试验组治疗12周后较治疗前P300潜伏期缩短,波幅增大(P<0.05)。试验组各阶段的WCST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 CPT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时,WCST的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CPT分数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认知损害,治疗对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P300能反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预后状况。

    作者:倪晓梅;张新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的临床疗效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行弹性髓内钉内固定的21例5岁以上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本组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6周开始逐步进行负重训练,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24周。患肢髋、膝关节活动度正常,功能恢复良好,无跛行。出现皮肤激惹症状5例,无髓内钉断裂、弯曲发生;无再骨折及骨髓炎发生。弹性髓内钉术后8周所有骨折达到影像学愈合。平均术后22周取出弹性钉。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5岁以上儿童股骨干骨折疗效明显,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愈后快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5岁以上儿童股骨干骨折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谢亮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静脉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静脉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应用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用于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即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抗病毒、吸氧等常规对症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静滴,同时联合应用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的治疗方法。经治疗5d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喘息、哮鸣音减轻或消失情况及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治疗5d后,观察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6.5%和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7%和78.3%(P<0.01)。观察组呼吸困难、咳嗽、喘息、哮鸣音、痰鸣音等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联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重症毛细支气管炎能从多角度、多渠道抑制免疫反应,减少趋化因子和细胞介质的释放,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改善肺功能,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邓正铭;徐春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5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顺序依次分为MECT组和非MECT组,MECT组采用MECT治疗,非MECT组采用常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1个月后作认知功能检查评估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PANSS评分,其治疗后基础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MECT组的阳性症状分和PANSS总分均明显低于非ME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经WCST、CPT、WAIS-RC等认知功能测查,其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CT对精神分裂症治疗安全有效,对患者认知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黄兴东;彭红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sLOX-1与hs-CRP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139例高血压病组(包括低危组46例,中危组46例,高危组47例)及48例对照组的sLOX-1及hs-CRP浓度。结果:随着病情(对照组、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的加重,血清sLOX-1及hs-CRP浓度有升高的趋势,两者呈正相关(r=0.346,P=0.000)。结论:血清sLOX-1、hs-CRP浓度检测为高血压病患者的诊断和评估提供了新的可能方式。

    作者:董西刚;孙旭;孙秀芹;李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老年离退休人群血浆Hcy水平检测及与心血管疾病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某地区离退休人群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探讨高Hcy血症与心血管疾病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为老年人群健康体检预防心血管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收集2013年十堰市地区东风公司离退休职工2200例血浆Hcy检测结果,按年龄与性别做分组统计。选取高Hcy血症人群分为高血压组、心电图异常改变组、吸烟组、高脂血症组、高血糖组。结果:本次老年体检人群高Hcy血症312例,占本次体检人群的14.18%,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间的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心电图异常改变组、高脂血症组、高血糖组Hcy平均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Hcy血症在高血压组发生率高,其次为心电图异常改变组。结论:老年人群中高Hcy血症与心血管传统危险因素呈正相关,在健康体检中定期检测Hcy,对干预治疗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1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60例PI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解痉、降压、镇静、扩容与利尿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及母婴结局。结果:试验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胎心异常、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解痉、降压、镇静、扩容与利尿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母婴结局,临床效果显著,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邹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并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265例,通过回顾分析治疗过程,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Nakano改良标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前、术后7 d、术后30 d和术后180 d的VAS评分分别为(7.27±1.34)分、(2.95±1.16)分、(1.52±1.04)分、(1.49±0.76)分,术后7、30、180 d与术前V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7.2±7.5)min,平均住院时间为7.8 d。经治疗,优、良、可和差例数分别为209、45、11和0例,治疗优良率为95.85%。本组有2例患者术后过性下肢痛觉过敏,经对症治疗7~14 d后得以恢复。患者整体恢复情况良好,未出现术后复发再手术、未发生神经根损伤,未出现术中大出血。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下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有效避免创伤,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疗效好的优势,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党靖东;高利强;刘务杰;李福林;叶林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康复效果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康复效果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按分期情况分成三组,并予以治疗,治疗结果以临床疗效评价。并结合检测指标划定血尿酸异常的标准值,将患者分成高尿酸组和尿酸正常组,比较分析两组血尿酸与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超敏C反应蛋(CRP)的相关性。结果:Ⅰ组治疗有效率95.0%,Ⅱ组82.5%、Ⅲ组47.5%,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检测的血尿酸统计数值,将血尿酸>426μmol/L定为血尿酸异常的标准值。治疗后三组患者分别分成高尿酸组和尿酸正常组。Ⅰ期高尿酸组与尿酸正常组比较,除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收缩压、舒张压、TC、HDL-C、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血尿酸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尿酸水平与TC、LDL-C、HDL-C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Ⅱ期、Ⅲ期高尿酸组和尿酸正常组比较,收缩压、舒张压、TC、LDL-C、HDL-C、CRP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血尿酸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TC、HDL-C、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尿酸水平与L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异常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康复的效果。

    作者:罗海良;饶晓毛;李荣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国内口腔种植技术的研究进展

    自20世纪60年代的Br-nemark教授研究出骨结合理论之后,在其理论的引领下口腔种植技术飞速发展,在之后的数十年不间断的摸索和实践下整体种植技术也渐渐成熟。我国的口腔种植技术也在近年来突飞猛进,本文针对我国口腔种植发展的历程进行讨论分析。

    作者:杨勇;牛连君;刘玉玲;李二红;杜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关节镜辅导下球囊成形术在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关节镜辅导下球囊成形术在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关节镜辅导下球囊成形术复位并行小切口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切开手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较高,膝关节间隙宽度明显较窄,膝关节间隙恢复明显较好,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较短,治疗优良率明显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导下球囊成形术在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曾广轩;朱道信;周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肺力咳合剂联合孟鲁司特治疗老年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肺力咳联合孟鲁司特治疗老年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方法:将84例感染后咳嗽的患者(日间或夜间咳嗽症状积分在3分以上者)随机分为孟鲁司特组、肺力咳组、肺力咳联合孟鲁司特组(简称联合治疗组),连用2周。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记录患者的咳嗽症状积分,比较三组疗效和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肺力咳组、孟鲁司特组、联合治疗组咳嗽症状评分分别为(3.17±0.72)分、(2.69±0.80)分、(1.72±0.89)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治疗后三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较肺力咳组、孟鲁司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力咳组、孟鲁司特组、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4.3%、60.7%、89.2%,联合治疗组较肺力咳组、孟鲁司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肺力咳合剂对成人感染后咳嗽均有明显的疗效,并且两药联合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可为成人感染后咳嗽提供一种治疗选择。

    作者:付旭明;李鸿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股骨颈头下型骨折的治疗策略

    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后股骨头的血液循环大部分中断,具有较高的发生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的几率。本文详细介绍如何根据患者年龄、认知功能、功能要求选择内固定或者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颈头下型骨折,以提高患者骨折术后的功能水平,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何轩;李文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泌尿系统”的说课设计

    说课现已成为高职院校有效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教研活动。从说教材、说内容、说过程、说教法、说学法、说评价六个方面,对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泌尿系统”的说课,有效提高了人体解剖学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作者:王锦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去乙酰酶抑制剂在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对近年来在骨性关节炎方面的相关应用研究及新进展做了综合概述。方法:通过对动物的体内外造模、诱导或抑制的方法,探寻软骨降解的过程,并模拟机械应力对人软骨细胞作用,观察压力对软骨降解的影响。结果:去乙酰酶抑制剂不仅可以作用于组蛋白,对非组蛋白如转录因子也有影响,可以延缓软骨细胞凋亡,还可调节疼痛反应。结论:从体外实验的分子和细胞以及体外动物实验可以看出,去乙酰酶抑制剂的确对于OA有一定治疗作用,是潜在的OA临床治疗药物。

    作者:蔡大卫;蒋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