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青;廖晓春
目的:研究分析在急性颈脊髓损伤的治疗过程中运用甲强龙冲击疗法配合适当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4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给予甲强龙联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仅给予适量地塞米松静脉滴注。随访6个月。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评分(1.89±1.04)分,明显优于治疗前的评分(3.26±1.13)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评分(3.16±1.07)分与治疗后评分(2.89±1.1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对护理干预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干预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强龙冲击疗法对于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疗效显著,配合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谭志强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冲击疗法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7月-2013年9月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成人ITP患者38例,患者均给予胸腺肽α1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其中19例同时应用4 d地塞米松冲击治疗,观察临床症状、血小板计数和不良反应。结果:胸腺肽α1+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组总有效率78.9%,平均起效时间(16.8±3.2)d;胸腺肽α1+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地塞米松冲击治疗组总有效率84.2%,平均起效时间(6.7±2.7)d。两种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胸腺肽α1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与冲击量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治疗成人ITP疗效较好,副作用少,可缩短起效时间。
作者:张付华;刘珍 刊期: 2014年第34期
高通量测序技术是对传统测序一次革命性的改变,一次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DNA分子进行序列测定,因此在有些文献中称其为下一代测序技术,足见其划时代的改变,同时高通量测序使得对一个物种的转录组和基因组进行细致全貌的分析成为可能。目前,高通量测序开始广泛应用于寻找疾病的候选基因上。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68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止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内镜止血治疗。比较两组的止血成功率、住院时间、出血停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94.1%)高于对照组(61.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出血停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采取内镜止血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止血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侯义林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双球囊导管机械性扩张宫颈在未临产孕妇引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9月本院确诊治疗的未临产孕妇142例,分为双球囊组和缩宫素组,缩宫素组孕妇给予常规静脉滴注小剂量缩宫素治疗,双球囊组孕妇给予双球囊导管机械性扩张宫颈治疗,统计分析两组孕妇促宫颈成熟情况、治疗前后宫颈Bishop评分、分娩结局和围产儿结局。结果:双球囊组孕妇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缩宫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双球囊组孕妇宫颈Bishop评分明显高于缩宫素组,前者分娩结局明显优于后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球囊组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缩宫素组、Apgar评分明显高于缩宫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球囊导管机械性扩张治疗可有效提高宫颈成熟的促进作用,改善孕妇分娩结局和围产儿结局,有助于提高产科质量,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君玉;陈平;盛霞玲;伍亚玲;简丽萍;江志法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对双歧杆菌属编码的Ⅱ类毒素-抗毒素(TA)系统MazEF进行分子进化分析。方法:利用PSI-BLAST在NCBI中搜索获得双歧杆菌编码的MazF分子序列,在NCBI蛋白数据库、核酸数据库分别下载其他菌属基因组编码的MazF蛋白序列和本研究所涉及菌属的16 S rRNA序列,应用Clustal X2和MEGA4软件对MazF做分子进化分析。结果:共搜索到双歧杆菌株染色体编码毒素蛋白MazF 26个。分子进化分析显示:整个双歧杆菌属的MazF保守性不好;MazF与16 S rRNA的共进化仅在个别菌种中发现,大部分MazF的聚类结果与相应菌种16 S rRNA的聚类结果不同。结论:双歧杆菌中的TA系统MazEF可能是通过基因的水平转移整合入基因组中,属于菌株非核心基因组部分。
作者:韦艳霞;刘佃滨;郑纪伟;尤红娟;张鹏;李阳;汤仁仙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模式下的QQ群平台在孕期健康教育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产科门诊初诊建卡孕妇160例,对照组采用定期门诊产检加QQ群平台的健康教育方式,实验组采用在定期门诊产检基础上加责任制护理模式下的QQ群平台健康教育方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知识知晓率、产前检查次数、并发症的发生率、自然分娩率、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责任制护理模式下的QQ群平台健康教育方式在孕期健康教育中应用能增加知识知晓率、产前检查次数,提高自然分娩率和满意率;同时降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孕期健康教育方式。
作者:郭天智;涂素华;李世珍;王娟;谢玲玲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小乳腺癌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对1200例乳腺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发现实性肿块,经超声测量直径≤2.0 cm的患者进行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CA15-3及TSGF检查,并追踪手术病理结果,统计两种检查方法联合检验对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单独乳腺高频超声检查对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87.2%,特异性83.8%,准确率84.5%;单独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84.1%,特异性81.4%,准确率82.0%,而高频超声和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是91.8%、91.5%和90.7%,均高于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小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李霞;雷毅雄;周志衡;王晓君;覃小菊;叶敏;吕玉霞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DPO)患者血清内源性分泌型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esRAGE)水平与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128例,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入选COPD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分为肺动脉高压组(68例)和非肺动脉高压组(60例),正常对照组5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esRAGE水平。结果:肺动脉高压组血清esRAGE水平低于非肺动脉高压及对照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动脉高压组及非动脉高压组患者血清esRAGE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收缩压与血清esRAGE水平呈负相关(r=-0.361,P<0.05)。结论: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清esRAGE水平可作为评估肺动脉病变程度的敏感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肺动脉收缩压水平。
作者:吕化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研究分析脊柱后路俯卧位手术中预防难免压疮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脊柱后路俯卧位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给予观察组个性化的综合护理,并在受压部位使用康惠尔敷料,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预防压疮效果。结果: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44%,高于观察组的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康惠尔敷料与个性化的综合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压疮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艳华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并发肝脏损害的CT表现,以提高对艾滋病肝脏损害的CT影像学认识。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经临床确诊的125例艾滋病住院患者接受CT扫描,对其中83例并发肝脏损害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艾滋病患者肝脏损害的CT影像学异常主要包括肝脏弥漫性改变和肝实质病灶,前者表现为单纯性肝肿大10例,单纯肝密度减低9例,肝肿大同时伴肝密度减低36例,弥漫性脂肪肝8例和肝硬化2例;后者表现为肝脏机会性感染10例,艾滋病相关性肝血管瘤6例,相关性原发性肝细胞癌2例。结论:艾滋病患者肝脏损害的CT表现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资料,有助于临床对艾滋病病情的准确判断。
作者:胡菊林;戴小平;梁青;邓秋华;熊林平;田克凰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分析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并总结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30日-2014年1月30日本院的150例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伴糖尿病组,另选取同期的150例脑梗死不合并糖尿病患者为不伴糖尿病组。给予不伴糖尿病组患者常规临床基础治疗,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伴糖尿病组患者相关干预措施,分析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并总结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伴糖尿病组中的高血压及心电图异常的比例显著高于不伴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意识障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糖尿病组的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水平、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不伴糖尿病组,治疗有效率80.00%高于不伴糖尿病组的5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复杂,有效的防治措施可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可行性高,临床患者可考虑加大推广治疗应用范围。
作者:李英;唐英琪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保障患者安全,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方法:分析肿瘤科护理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加强护理管理制度,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提出风险防范措施。结果:护士经过肿瘤相关知识培训前后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全面分析护理风险因素,落实正确有效的风险防范制度和措施,能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率。
作者:黄涛;李彩珠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积极治疗,对不同类型患者予以舒适安静的环境,相应治疗及护理。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41例患者治愈,12例为好转。本组患者经上述处理后全部恢复出院,经随访无复发及使用精神类药品。结论: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精神障碍以预防为主,及早干预。重视POP的防治,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节约医疗资源有重要而深刻的意义。
作者:何枝生;匡裕康;吴九发;林群;阴兵林;王东升;黄建;郭昌莹;程效良;王欢元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同节段复发的原因,探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9月使用腰椎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资料;采用JOA评分、VAS评分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3年,植骨块均融合,无机械不稳引起的并发症如椎体滑脱,无椎间融合器后退及下沉,无螺钉断裂及松动。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原因尚难统一,腰椎的退变及术后患者的生活习惯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重要原因,椎间融合器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疗效确切,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者:郭朝阳;卢志军;李明恒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检查(LPT)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在子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94例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常规行宫颈液基细胞学及HPV-DNA检查,以活检的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结果: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标准,液基细胞学检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约登指数分别为89.66%、90.49%、90.45%、0.801,HPV-DNA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约登指数分别为79.31%、91.90%、91.29%、0.712,并联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PV DNA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约登指数分别为94.83%、89.70%、89.95%、0.845,串联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PV DNA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约登指数分别为87.93%、95.16%、94.81%、0.831。经过ROC曲线下面积比较,串联或并联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PV DNA的诊断价值均较高。结论:LPT联合HPV-DNA检测进行宫颈癌筛查可以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提高检出率。
作者:李琴艳;付雯;刘蔚;陈加来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和ABCC4、p53表达水平评估胃癌化疗后复发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0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胃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术后病理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CEA、p53、ABCC4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胃癌化疗后复发的关系。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化疗、淋巴转移是影响胃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分期、分化程度、CEA、ABCC4、p53表达水平无显著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A低表达化疗组复发率为18.9%,未化疗组复发率为3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A高表达化疗组复发率为8.7%,未化疗组复发率为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低表达化疗组复发率为12.2%,未化疗组复发率为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高表达化疗组复发率为27.3%,未化疗组复发率为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C4低表达化疗组复发率为15.7%,未化疗组复发率为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C4高表达化疗组复发率为11.1%,未化疗组复发率为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淋巴转移是影响胃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联合检测ABCC4、P53可作为胃癌术后化疗敏感性预测的指标。
作者:王晓亮;李绍刚;李赛飞;林寒冰;曹斌校;王军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分析不同血液检验指标用于冠心病患者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2014年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0例,其中心绞痛为40例,急性心肌梗死为30例,选取同时期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40例做为对照组。测量三组人群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结果:RDW:心绞痛组(13.67±0.57)%,心肌梗死组(14.23±0.67)%,对照组(12.99±0.52)%。心绞痛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肌钙蛋白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的水平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次的检测中笔者发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心肌肌钙蛋白I的升高倍率大。结论:诊断心肌损伤的佳实验室指标是心肌肌钙蛋白I,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与血小板相关的参数在发病后不同时间段内会有变化。
作者:吴杰敏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年轻患者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6月-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12~24岁的乳腺叶状肿瘤患者21例及纤维腺瘤患者121例,使用GE LOGIQ E9进行肿块扫查并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对其超声图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对于肿块长径>10 mm者,肿块内部囊性回声及2~3级血流信号对叶状肿瘤的诊断有意义。肿块长径<10 mm者,肿块内部2~3级血流信号对叶状肿瘤的诊断有意义。结论:超声可以作为年轻患者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鉴别诊断的有效工具。
作者:王慧珠;栗河舟;班振英;董艳会 刊期: 2014年第34期
目的:探讨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采用骨科损伤控制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60例进行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骨科损伤控制模式下的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6.7%,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为5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损伤控制模式下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解仿;熊龙 刊期: 2014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