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原因与外科治疗

吴清君;赵传印;马俊腾

关键词:肌肉注射, 坐骨神经, 医源性损伤, 解剖, 外科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臀部肌肉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发生机制及诊治方法,并结合15具尸体标本30条坐骨神经的解剖走行特点分析其损伤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1995年10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23例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并通过15具尸体标本和23例手术患者共53条坐骨神经归纳坐骨神经穿出梨状肌前后的分支类型,论述坐骨神经伤的医源性和解剖学原因。结果:(1)23例患者中,术后1周症状完全恢复4例,基本恢复7例;术后随访3个月:完全恢复11例,基本恢复6例,部分恢复6例;术后6个月:完全恢复16例,基本恢复5例,部分恢复2例,治愈率69.6%;(2)15具尸体30条坐骨神经对照组变异比例小于正常变异比例;23例坐骨神经损伤的病例中,有4例为Ⅰ型,1例为Ⅱ型,14例为Ⅲ型,4例为Ⅳ型,变异比例82.6%,且损伤者多为小儿。结论: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不仅与注射操作不规范所致的机械刺激、药物毒性、瘢痕压迫有关,主要与坐骨神经的解剖学结构和走行变异有关。解剖学结构中小儿臀大肌发育差、臀部小和坐骨神经走行变异是其注射性损伤的物质基础;外科治疗是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有效方法。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亚砷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亚砷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使用维甲酸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亚砷酸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期间依从度与主观体检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患者主观体验得分和治疗依从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砷酸可以有效提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余为旺;杨军;许惠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Nucleostemin基因及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Nucleostemin基因及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检测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3例NSCLC患者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15例癌旁正常者的组织中NS蛋白进行检测,并对其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NS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率为54.7%(29/53)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0(0/15),NS蛋白腺癌组织的表达率为65.2%(15/23)明显高于鳞癌组织的表达率46.7%(14/30),高、中分化组织的表达率42.9%(15/35)明显低于低分化组织的表达率77.8%(14/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NSCLC组织中PCNA阳性率71.7%(38/53)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6.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患者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NS基因mRNA和蛋白存在明显的高表达趋势,PCNA阳性率显著增高,有利于肿瘤细胞恶性增殖,因而是一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的肿瘤分子标志物。

    作者:李向阳;钱如林;贾向波;崔东;刘凤娟;张会民;王珂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期高血压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2011-2012年在本院住院的150例妊娠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编号法分为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50例为试验组,正常妊娠者10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妊娠者的血压和血脂情况。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普遍比正常妊娠者偏高;并且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即试验组的血脂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比正常妊娠者易患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和妊娠期高血压有相关性。

    作者:唐婷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老年骨折患者负性情绪状态调查分析*

    目的:为了解老年骨折患者的负性情绪状态,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干预。方法:运用Zum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0例老年骨折患者进行调查,将有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调查问卷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老年骨折患者SAS、SDS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骨折患者负性情绪的主要原因是疾病带来的痛苦,影响运动与感觉功能,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带来负担,医疗费用等。结论:老年骨折患者较多存在心理问题,应有针对性地对这类病患群体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作者:陈美姣;王敏;叶杨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7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痰热清注射液和常规西药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2年5月-2013年1月70例小儿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新药组和常规组,各35例,分别给予痰热清注射液和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指标。结果:新药组显效13例(37.1%)、有效20例(57.1%)、总有效率94.3%明显高于常规组显效9例(25.7%)、有效15例(42.9%)、总有效率68.6%,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药组无效2例(5.7%)明显低于常规组11例(3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创伤小、疗效显著,作用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洪智勇;付红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研究芪参益气滴丸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入选80例60岁以上、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为Ⅱ~Ⅳ级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衰试验组和心衰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参益气滴丸治疗3个月。另选40例60岁以上健康老年人作为正常组,分别在用药前后测定各组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血浆B型利钠肽(BNP)和心功能超声检查各项参数的改善情况。结果:(1)治疗前与正常组相比,心衰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血浆BNP,抑制性T淋巴细胞(CD8)均增高。成熟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CD4/CD8、心功能参数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心衰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意义。(2)治疗后心衰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CD3、CD4、CD4/CD8显著增高,心功能参数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和CD8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芪参益气滴丸能够改善老年心衰患者淋巴细胞比例失衡,进而改善心功能,为老年心衰患者提供了新的辅助治疗途径。

    作者:张芝辉;袁艳珍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探讨健康教育对30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收治入院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度、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加强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其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减少并发症及心理压力,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其康复。

    作者:蓝梦颖;余雷;林枚光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左室功能指标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130例,按照随机编号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左室功能指标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舒张早期大血流速、舒张晚期大血流速、峰值速度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舒张早期大血流速、舒张晚期大血流速、峰值速度比值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舒张早期大血流速、舒张晚期大血流速、峰值速度比值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本次试验中,均完成临床观察,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舒血宁注射液与常规方法联用可有效地改善冠心病合并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室功能,并且在改善心功能方面,效果显著,治疗效果比单一使用常规方法更好。

    作者:石玉娜;张尧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射频治疗跖疣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射频治疗仪治疗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门诊跖疣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康普XVC-Ⅱ型皮肤射频治疗仪治疗,对照组采用CO2激光治疗仪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和记录皮损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5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07,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33,P<0.01)。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治疗跖疣,具有操作简便、无强光刺激、无刺鼻烟尘、止血功能好、损伤小、见效快、疗效肯定等优点,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晏勇;余霞萍;陈希林;刘长山;林应花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9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健康教育前后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提高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营养、活动、合理用药等方面知识水平的作用及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作用。方法:随机抽选CRF患者98例,按护理程序进行健康教育。主要内容为CRF与水盐摄入、钾磷平衡和适量活动等。分别评价教育前及教育后3周,相关饮食、运动、合理用药知识的掌握情况;半年、1年并发高血压、心力衰竭、尿毒症脑病的发生情况。结果:教育后的知识评分明显提高,除感冒会诱发尿毒症1项知识外,其他知识掌握情况与教育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半年、1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教育前降低(P<0.05)。结论:对CRF患者进行护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的营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水平,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合理运动、对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羽佳;徐鹏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AKA)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应用免疫比浊法、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150例RA患者和75例非RA患者血清中的RF、抗CCP抗体和AKA水平,并分析三种抗体在RA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单一抗体检测中敏感性以RF高(82.0%),特异性以AKA高(93.33%),阳性预测值以AKA高(94.05%),阴性预测值以RF高(67.47%);联合检测中敏感性以RF+抗CCP抗体高(43.33%),特异性以RF+抗CCP+AKA高(100%),阳性预测值以RF+抗CCP+AKA高(100%),阴性预测值以RF+抗CCP抗体高(44.81%)。结论:RF诊断RA的灵敏性高,但特异性以RF+抗CCP+AKA高,三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RA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朴;张立营;李熙建;龙琴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口腔手术后碘伏口腔护理预防感染的应用分析

    目的:本文主要分析口腔手术后碘伏口腔护理预防感染的应用。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1月-2012年11月的120例进行口腔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编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做口腔护理,观察组给予0.5%碘伏口腔护理。观察并记录手术后口腔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在黏膜完整性、牙龈是否肿胀出血、口腔气味、口腔感染方面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利用0.5%碘伏口腔护理,有利于降低口腔手术后的感染率,患者的满意程度很高,值得全面推广。

    作者:卜筱玲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的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药联合治疗颈性眩晕的内科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在本院诊断为颈性眩晕的125例患者,将其按照随机编号法分成五组,其中低、中及高剂量组以低、中高剂量的颈复康汤结合倍他司汀西药的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中药组采用单纯中药颈复康汤治疗,西药组采用单纯倍他司汀西药治疗,观察并比较五组患者的DHI眩晕障碍程度、症状积分以及眩晕缓解的时间。结果:中西医结合三个组DHI眩晕障碍程度、症状积分以及眩晕缓解的时间均优于中药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及高剂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的症状积分与DHI眩晕障碍程度均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法应用与颈性眩晕的治疗更具优势,是安全有效、科学规范、经济便捷的一种内科综合治疗方案。

    作者:张永平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心率减速力及其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心率减速力是近年来心电生理学又一新的检测技术,同心率变异性及窦性心律震荡一样在动态心电图基础上用于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的活性,特别是能单独量化迷走神经的张力,且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并在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应用中显示出优越的预测价值,临床应用前景更广阔。

    作者:阮炳新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热毒宁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优势分析

    目的:分析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单用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14%;治疗组的治愈率42.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刘忠琼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县乡两级医院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县乡两级医院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足月单胎头位妊娠初产妇150例,随机分成A组(舒芬太尼),B组(芬太尼),C组(无镇痛),每组50例。A、B两组产妇进入活跃期宫口开至3 cm左右时给予分娩镇痛。给药模式:采用负荷量-持续背景量-PCA给药模式。C组为空白对照组,不给予分娩镇痛,按产科常规处理。观察指标:生命体征,镇痛观察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3组测定宫口开至3 cm时的VAS为基础值,A、B组PCEA后5 min、15 min、30 min、60 min及宫口开全时和胎儿娩出时VAS;C组予相应时段监测。运动阻滞程度利用改良Bromage评分法评定。记录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催产素用量;新生儿娩出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分娩镇痛的不良反应。结果:镇痛后3组VAS在PCEA 15 min、30 min、60 min及宫口开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CEA 5 min A、B两组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运动功能:A组48例(38%)Bromage评分6分,B组49例(39.2%)Bromage评分6分,余下3例评分5分,不能下床活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比较,新生儿娩出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县乡两级医院产妇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安全可行。

    作者:郑贵亮;莫仕安;贺华芳;余平;蒙玉柳;卢洪新;诸葛冬桂;廖海平;李发安;肖展礼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维护

    新世纪的检验医学已不再是传统的效率低、易出错的手工操作方式。随着近年来医院业务量的不断增大、实验室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不断提高和各种先进设备的引进,手工的检验方法发展已经无法满足实验室硬件设备更新的速度,从而导致先进的检验设备无法发挥大优势。取而代之的是信息化与自动化的检验流程。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日益被人们高度关注,使用LIS系统可以优化样本流程管理,实现实验室日常工作管理信息化,优化和规范了医院工作流程,降低出错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段正军;李鑫;段生寿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中HB-EGF、TGF-β1的表达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液中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3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及20例正常对照组(NC组)患者血清中HB-EGF、TGF-β1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并分析影响HB-EGF、TGF-β1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因素,探讨其与HB-EGF、TGF-β1的关系。结果:CHD组患者中HB-EGF mRNA明显高于NC组(P<0.05),ACS组患者中HB-EGF mRNA亦明显高于SAP组(P<0.05);而TGF-β1 mRNA在血液中表达反之:CHD组患者中TGF-β1 mRNA明显低于NC组(P<0.05),ACS组患者中TGF-β1 mRNA亦明显低于SAP组(P<0.05)。体重指数、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与HB-EGF mRNA及TGF-β1 mRNA表达高低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体重指数、血糖、血脂与HB-EGF mRNA及TGF-β1 mRNA表达无明显相关,HB-EGF的升高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作为一个独立危险因子存在,而TGF-β1则可能在冠心病AS病变中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刘一剑;谭祖松;邓晋;黄珲;冯宏达;谢哲;游咏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异位妊娠的抢救及护理措施

    目的:异位妊娠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探讨。方法:根据6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给予抢救护理。结果:60例异位妊娠患者经积极抢救、护理干预和手术后全部治愈并出院。结论:抢救和护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有效抢救护理干预对挽救患者生命,早日康复十分有益,并且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作者:冯凤云;杨翠 刊期: 2013年第31期

  • 一次法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的效果

    目的:分析和观察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一次法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可靠性。方法:选择220颗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患牙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知情自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110颗患牙在完成根管预备后,封氢氧化钙糊剂7 d,再行根管充填;试验组110颗患牙一次性完成根管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状况,评价术后1年、2年的治疗效果。结果:根管治疗后,两组术后疼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年复查,患者进食和咀嚼功能正常,患牙均无不适和疼痛感,根尖周组织正常,两组治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根尖周炎和牙髓炎一次法根管充填治疗比分次法疗程短,如严格控制适应证,可以获得相同的治疗结果。

    作者:王坚;袁淑琴 刊期: 2013年第31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