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陈满红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免疫球蛋白, 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分为慢性乙型肝炎组7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109例,并选取同时入院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对三组的免疫功能水平及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变化情况与病情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4、4.21、4.67;t=4.51、5.36、6.74, P<0.05),且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2、3.46、3.97, P<0.05)。恶化组患者的PTA明显低于改善组,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TBIL均明显高于改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蛋白水平及其相关指标水平可明显反应患者肝脏功能受损情况,对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改善腹式子宫切除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实施护理干预对纠正腹式子宫切除患者不良情绪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门诊收治的需行腹式子宫切除术的4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通过调查问卷方式掌握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AS值和SDS值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SAS、SDS程度为中度和重度者分别为3例(13.0%)和1例(4.3%),所占比例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术后1周,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研究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腹式子宫切除患者手术前后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纠正不良情绪,改善生活态度和生活水平。

    作者:朱凤彩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A组和试验B组,同时将本院门诊及体检中心体检的同一年龄段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超声检查,比较超声结果;试验A组患者采取达英-35治疗,试验B组患者采取二甲双胍片联合达英-35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呈现多囊卵巢,双侧的卵巢有明显增大,卵泡数量明显增加,而卵巢直径相对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卵巢薄膜有增厚情况,超声图像轮廓清晰,张力较高,表面回声也较强;试验组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试验B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及1年后受孕率均明显高于试验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检查多囊卵巢综合征准确率高,采取二甲双胍片联合达英-35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周丽英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132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32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接受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0%,对照组为84.8%。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满意度为98.5%,对照组为71.2%。治疗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治疗患者胃溃疡合并出血症状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作者:邹燕平;陈荷花;洪卫国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米非司酮、甲基睾丸酮和亮丙瑞林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目的:比较米非司酮、甲基睾丸酮和亮丙瑞林治疗子宫肌瘤的成本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3月在本院妇科就诊并确诊为子宫肌瘤的180例患者,1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60例。A组:口服米非司酮10 mg,1次/d,90 d;B组:口服甲基睾丸酮5 mg,1次/d,90 d;C组:皮下注射醋酸亮丙瑞林3.75 mg,每4周1次,共3次。通过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A、B、C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33%、61.67%、93.33%,A组和C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药物成本-效果分析A、B、C组分别为333.52、246.15、4786.88。结论: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出发,甲基睾丸酮是佳的治疗方案。

    作者:邓农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膝眼穴电致孔透皮给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0例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及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措施,为提高膝骨性关节炎治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9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为膝眼穴组30例、电致孔透皮给药组30例、膝眼穴电致孔透皮给药组30例,治疗后分别进行症状改善的比较。结果:膝眼穴电致孔透皮给药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骨性关节炎进行膝眼穴电致孔透皮给药护理干预,药物价廉、操作简单易行、无痛苦,对提高整体护理效果有积极意义。

    作者:周秀梅;包金花;毕殿海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神经外科手术前盐酸戊乙奎醚黏膜给药临床研究

    目的: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观察对比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麻醉前黏膜给药对肌松、镇静、血流动力学及术中和术后腺体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三组,C组通过口鼻腔黏膜于麻醉前30 min注射用水1 mL,P1组给予盐酸戊乙奎醚0.5 mg,P2组给予盐酸戊乙奎醚1 mg。采用阻抗法通过在双盲的条件下观察给药前、后不同时段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量化判断每组患者的口干程度,同时注重观察不同手术时段其对腺体分泌的影响。结果:盐酸戊乙奎醚在麻醉前黏膜给予对抑制腺体分泌影响明显,对心搏量、心输出量、心率无明显影响(P>0.05),盐酸戊乙奎醚可延长肌松剂的维持时间。结论:盐酸戊乙奎醚与抑制腺体分泌在麻醉前黏膜给予条件下呈剂量相关性,其对心血管无明显兴奋作用,可能延长肌松药的作用时间。

    作者:扈大为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64例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消化酶制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吗丁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酶制剂在治疗消化不良疾病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吴梅兴;徐敏华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内镜及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观察

    目的:统计分析内镜及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探讨内镜及腹腔镜联合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实行内镜及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术后进行临床相关统计并随访。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治疗效果方面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及腹腔镜联合治疗符合微创、出血少、手术应激少、恢复快的特点,并发症少,且能缩短住院时间,较传统开腹手术有显著优势,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应广泛推广。

    作者:唐元贵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经后路不同减压术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经后路不同减压术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84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后路固定间接减压术,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后路固定直接减压术,综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后椎体高度比、椎管占位率及Cobb角均有较大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独立生活率达66.67%,ASIA评级改善率达5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接减压术与直接减压术疗效相当,但间接减压术并发症较少、独立生活率高及神经功能改善较好,值得作为临床首选术式。

    作者:余坤民;潘斌文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低剂量多层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应用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能达到临床诊断要求的同时减少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方法:对80例胸部外伤行胸部CT平扫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常规剂量组(120 kV,220 mA)和低剂量组(120 kV,120 mA),每组40人,分析比较两组肋骨的CT图像质量、CT剂量加权指数和肋骨骨折的诊断率。结果:低剂量多层CT胸部检查的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肋骨骨折的诊断要求,低剂量组CT和常规剂量组对肋骨骨折的正确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剂量组的CT剂量加权指数仅为常规剂量组的55.39%。结论:低剂量CT胸部检查图像质量既可满足临床对肋骨骨折诊断的要求,又可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崔洪涛;符水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注射型硫酸钙椎体形成辅助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4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注射型硫酸钙椎体形成辅助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2月12日-2012年1月12日骨科收治的42例住院的腰椎骨折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实施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型硫酸钙椎体形成辅助弓根内固定治疗,分析两组矢状位指数SI度、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神经功能ASIA评定、腰背疼痛Denis分极、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治疗满意度的差异;并使用EpiData软件设计、建设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数据清理、数据更新等,后锁定数据库;采用SAS 9.1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各项测评结果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骨折患者实施注射型硫酸钙椎体形成辅助弓根内固定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优于常规弓根内固定治疗模式,值得临床研究推广使用。

    作者:管旭日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探讨外周血CD4+、CD8+T细胞CD69在小儿类风湿关节炎发生过程中的免疫病理作用

    目的:对小儿类风湿关节炎(RA)在发生过程中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CD69的表达水平与免疫病理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7月-2012年9月间采集的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儿与30例健康儿童的外周血标本,将前者定为观察组,后者定为对照组。对这两组儿童外周血中的CD4+、CD8+T细胞CD69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观察组患儿采用药物治疗后,检测CD4+、CD8+T细胞CD69的表达水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CD4+、CD8+T细胞CD69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经过药物治疗后,RA症状明显有了改善,重新抽取其外周血进行检测,发现患儿CD4+、CD8+T细胞CD69的表达水平明显比治疗前要下降(P<0.05)。结论:CD4+、CD8+T细胞CD69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是起着一种激活、增殖的作用,通过控制CD4+、CD8+T细胞CD69能够达到缓解病情的作用。

    作者:康辉;邹峥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重度颅脑损伤应用亚低温疗法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后应用亚低温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每组各30例。分别在术后1d、3d、5d、7d观察脑损伤灶水肿体积及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伤后3~6个月根据评估法判断预后疗效。结果:亚低温组脑损伤灶水肿体积在术后第3~5天增加,第7天开始减少,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可减轻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水肿含量,提高患者的预后疗效。

    作者:程华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4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之间的患者归为对照组(82例),将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的患者归为观察组(5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液体复苏方案,观察组使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案,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指标、实验室检测指标及临床抢救成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常规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均较对照组更积极,其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案对于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是有积极意义的,其能在保证主要器官血供的同时,改善机体自身的止血能力,维持内环境稳定,进而提高失血性休克临床抢救成功率。

    作者:赵永刚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循证护理理念对提高手术器械消毒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理念对提高手术器械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比较在循证护理理念被引入前后工作人员满意度以及质量情况、锐器损伤情况等,为临床应用循证护理总结宝贵经验。结果:与实施护理前相比较,采用循证护理,其临床满意程度与工作人员的满意程度显著升高,锐器损伤与质量缺陷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管理可以保证工作人员处于一个安全、高效及愉悦的环境下,循证护理理念的引入能够使手术器械消毒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吴筱阳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优质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行妇科肿瘤手术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进固体食物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改善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龚晓燕;郭亮晶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医用雾化面罩在小儿包皮环切术后的应用研究罗玲①刘印龙①宗飞红

    目的:探讨医用雾化面罩应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的护理,以减轻患儿疼痛,增加舒适度。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小儿包皮过长、包茎患者,均行包皮环切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术后护理采用传统无菌凡士林纱条,外加无菌纱布包扎;观察组术后在常规包扎后应用无菌医用雾化面罩遮盖术口部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疼痛感(疼痛程度采用国际Mecill疼痛回答法分析)、局部渗液、水肿、活动度及舒适度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术后多发生渗液,粘连情况,感觉不适,活动不便;两组术后局部水肿、术后感染、出血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感明显降低,舒适度增加,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包皮环切术后应用雾化面罩能有效减轻疼痛,防止创面粘连、摩擦,增加舒适感。

    作者:罗玲;刘印龙;宗飞红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阴道镜指导下射频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阴道镜指导下射频治疗宫颈糜烂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3月本院妇科进行宫颈糜烂治疗的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射频治疗模式,使用肉眼观察和射频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阴道镜指导下射频治疗方法。术后伤口愈合前禁止同房,观察RCI评分。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0.0%,两组RCI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病理类型治愈例数均多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引导均排出呈淡黄色的液体,平均排液时间均为(17.2±7.4)d;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3例、2例患者出现下腹轻微胀痛的现象,无任何患者出现出血和发热的情况,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镜指导下射频治疗宫颈糜烂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RCI评分,且不会发生任何严重的不良反应,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出院,临床价值高。

    作者:廖兰香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危患者行PCI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伴有心源性休克的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行直接PCI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53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接受IABP辅助治疗直接行PCI。比较IABP使用前后临床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IABP使用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升高,多巴胺用量减少,心电图缺血表现改善,平均心率下降,7 d内的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下降。上述指标与IABP使用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心源性休克的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IABP支持下行直接PCI可明显改善心脏功能,降低死亡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敖钦;陈玲;王新旺;殷锡虎;罗云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将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脏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情况,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术后出现抑郁、焦虑、谵妄等精神障碍8例,发生率为26.67%,干预组2例,发生率为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秀琍 刊期: 2013年第36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