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吴梅兴;徐敏华

关键词:消化酶制剂, 消化不良,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64例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消化酶制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吗丁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酶制剂在治疗消化不良疾病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64例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消化酶制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吗丁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酶制剂在治疗消化不良疾病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吴梅兴;徐敏华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三维立体牵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颅内血流动力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三维立体牵引结合定点旋转复位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颅内血管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3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三维立体牵引加定点旋转复位,对照组采用普通牵引加定点旋转和针灸,10 d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症状、颅内动脉血流动力的改变情况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90.00%(P<0.05);治疗组治疗后后眩晕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且颅内动脉收缩期Vmax、舒张末期Vmin、阻力指数(RI)均有所改善。结论:三维立体牵引结合定点旋转复位对改善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疗效确切。

    作者:宋传彬;林秀云;高晓明;王华强;刘海瑜;刘壮昌;鞠丹;宋素芳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助产士主导伙伴式导乐陪伴分娩193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助产士主导伙伴式导乐陪伴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本院分娩的386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3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伙伴式导乐陪伴分娩,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及总产程时间。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84.5%,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65.3%;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及总产程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时应用助产士主导伙伴式导乐分娩,可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降低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杨欢秀;欧阳友云;杨璠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妊娠对妇女凝血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正常妊娠妇女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探讨妊娠对妇女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样本来源于健康非孕组(A组)、孕中期(B组)及孕晚期(C组)的妇女,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三组妇女的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的水平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的血浆FDP、Fbg、D-Di水平明显升高(P<0.05);B组的TT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较A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正常妊娠妇女血液Fgb、FDP、D-Di水平明显升高,随着孕龄增长,升高趋势更加明显。

    作者:张湘;冯成全;张洪为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甲氨蝶呤两种应用方案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案的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本院妇产科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随机数字表法分组,0.4 mg/(kg·d)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A组)与1 mg/kg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B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B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100%,高于A组9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β-hC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5天、第10天两组均有降低,但B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治疗15 d、3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胃肠道反应率为17.5%,白细胞下降40%,A组分别为80%、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采用1 mg/kg,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可保证治疗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率,保障用药安全,满足了患者生育要求,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聂爱宏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5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对症治疗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及pH,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O2、PaCO2及pH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12.5±4.5)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1.5±6.6)d,住院时间(19.7±5.6)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0.8±6.6)d,并发症发生率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等优点,可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桑卫东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两种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血清性激素水平影响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和米非司酮两种药物,对于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4例,随机分为雷公藤多苷组和米非司酮组,每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减少,血中孕酮和雌二醇含量降低,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含量增加,较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临床疗效、血清性激素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和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均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血清性激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雪萍;吴雄健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硝苯地平联合拉贝洛尔治疗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联合拉贝洛尔对中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的调控及孕产期并发症和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中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共240例,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拉贝洛尔组、硝苯地平组和联合用药组四组,每组60例。治疗期间观察孕妇血压、子宫过度收缩、产后出血、小于胎龄儿及药物副反应,如头痛、头晕、乏力、水肿加重、体位性低血压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拉贝洛尔组血压控制效果相似,硝苯地平组和联合用药组血压控制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四组患者在孕产期并发症发病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过程中药物副反应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对照组有18.3%的高药物副反应发生率;拉贝洛尔组和硝苯地平组有10.0%较高的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副反应发生率3.3%明显低于前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拉贝洛尔可以在有效控制中度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情况下,减少药物使用剂量,减少药物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不增加孕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管艳玲;杨寒;李莉;徐彩梅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A组和试验B组,同时将本院门诊及体检中心体检的同一年龄段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超声检查,比较超声结果;试验A组患者采取达英-35治疗,试验B组患者采取二甲双胍片联合达英-35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呈现多囊卵巢,双侧的卵巢有明显增大,卵泡数量明显增加,而卵巢直径相对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卵巢薄膜有增厚情况,超声图像轮廓清晰,张力较高,表面回声也较强;试验组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试验B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及1年后受孕率均明显高于试验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检查多囊卵巢综合征准确率高,采取二甲双胍片联合达英-35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周丽英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米非司酮、甲基睾丸酮和亮丙瑞林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目的:比较米非司酮、甲基睾丸酮和亮丙瑞林治疗子宫肌瘤的成本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3月在本院妇科就诊并确诊为子宫肌瘤的180例患者,1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60例。A组:口服米非司酮10 mg,1次/d,90 d;B组:口服甲基睾丸酮5 mg,1次/d,90 d;C组:皮下注射醋酸亮丙瑞林3.75 mg,每4周1次,共3次。通过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A、B、C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33%、61.67%、93.33%,A组和C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药物成本-效果分析A、B、C组分别为333.52、246.15、4786.88。结论: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出发,甲基睾丸酮是佳的治疗方案。

    作者:邓农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糖尿病足中医辨证施护56例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在促进糖尿病足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近期本院内分泌科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56例为观察组,在常规疗法及护理基础上开展中医辨证施护;随机选择同期本院治疗的患者35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治愈率达60.7%,整体有效率89.3%,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的34.3%、71.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变组织平均愈合时间(29.1±11.1)d,远低于对照组的(47.4±1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可促进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年春景;李晔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单独应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胜旭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炎琥宁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炎琥宁在临床治疗小儿腹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腹泻患儿49例,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利巴韦林)和试验组(常规治疗+炎琥宁),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4%(χ2=4.045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20,P>0.05)。结论:炎琥宁用于辅助性治疗小儿腹泻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腹泻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东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子宫鳞癌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子宫鳞癌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总结2012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接收诊治的102例子宫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研究试验结果得出,子宫鳞癌根据分化的不同分为Ⅰ、Ⅱ、Ⅲ三级。其中Ⅰ级患者46例,Ⅱ级患者32例,Ⅲ级患者24例。通过不同手段的治疗,患者病情得以改善或控制。结论:女性患者应注意加强日常生活中的卫生和保健,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做好治疗的预后,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保证患者健康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友英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探讨外周血CD4+、CD8+T细胞CD69在小儿类风湿关节炎发生过程中的免疫病理作用

    目的:对小儿类风湿关节炎(RA)在发生过程中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CD69的表达水平与免疫病理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7月-2012年9月间采集的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儿与30例健康儿童的外周血标本,将前者定为观察组,后者定为对照组。对这两组儿童外周血中的CD4+、CD8+T细胞CD69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观察组患儿采用药物治疗后,检测CD4+、CD8+T细胞CD69的表达水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CD4+、CD8+T细胞CD69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经过药物治疗后,RA症状明显有了改善,重新抽取其外周血进行检测,发现患儿CD4+、CD8+T细胞CD69的表达水平明显比治疗前要下降(P<0.05)。结论:CD4+、CD8+T细胞CD69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是起着一种激活、增殖的作用,通过控制CD4+、CD8+T细胞CD69能够达到缓解病情的作用。

    作者:康辉;邹峥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医用雾化面罩在小儿包皮环切术后的应用研究罗玲①刘印龙①宗飞红

    目的:探讨医用雾化面罩应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的护理,以减轻患儿疼痛,增加舒适度。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小儿包皮过长、包茎患者,均行包皮环切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术后护理采用传统无菌凡士林纱条,外加无菌纱布包扎;观察组术后在常规包扎后应用无菌医用雾化面罩遮盖术口部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疼痛感(疼痛程度采用国际Mecill疼痛回答法分析)、局部渗液、水肿、活动度及舒适度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术后多发生渗液,粘连情况,感觉不适,活动不便;两组术后局部水肿、术后感染、出血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感明显降低,舒适度增加,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包皮环切术后应用雾化面罩能有效减轻疼痛,防止创面粘连、摩擦,增加舒适感。

    作者:罗玲;刘印龙;宗飞红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运用膏方及护理干预调治亚健康体质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运用膏方及护理干预调治亚健康体质的疗效。方法:筛查近两年来本院参加体检者中符合“亚健康”状态的457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本院中医体质辨识问卷调查表,将其分为不同的体质人群,分别给予膏方及护理干预。结果:通过膏方调治和护理干预,各种体质人群症状控制总有效率为85.87%。结论:以膏方及护理干预等措施可以不同程度地调理亚健康人群的体质,使亚健康人群达到阴阳平衡、气血通畅、身心健康的目的。

    作者:付懿;杨小鹏;雷教育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结肠镜在缺血性结肠炎患者诊治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结肠镜在缺血性结肠炎患者中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2月-2013年4月收治的32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病例资料,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肠镜检查结果、患者治疗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老年患者为主要发病人群,32例患者中30例年龄>60岁,占93.8%。结肠镜下主要有溃疡、糜烂、水肿、黏膜充血等表现。结论: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此类疾病的可靠的诊断方法,早期应用可明确诊断,治疗应采用综合药物治疗措施,并同时对症治疗合并疾病,此疾病的治愈率较高,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刘恒新;刘蕾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膝眼穴电致孔透皮给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0例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及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措施,为提高膝骨性关节炎治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9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为膝眼穴组30例、电致孔透皮给药组30例、膝眼穴电致孔透皮给药组30例,治疗后分别进行症状改善的比较。结果:膝眼穴电致孔透皮给药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骨性关节炎进行膝眼穴电致孔透皮给药护理干预,药物价廉、操作简单易行、无痛苦,对提高整体护理效果有积极意义。

    作者:周秀梅;包金花;毕殿海 刊期: 2013年第36期

  • 化学振荡谱图鉴别氨基酸

    目的:为氨基酸的鉴别提供一种化学振荡的方法。方法:采用经典的B-Z振荡体系研究氨基酸的振荡行为。结果:经研究获得三种氨基酸的B-Z振荡谱图:色氨酸对振荡体系影响大,但振幅变化较小,而周期呈增大趋势;对于半胱氨酸,周期和振幅均呈明显增加趋势;而甘氨酸对振荡体系影响小,但周期和振幅均呈小幅增大趋势,但其改变量在三者中小。结论:化学振荡谱图可对氨基酸进行鉴别研究。

    作者:赖红伟;曹宏梅;韩丽琴 刊期: 2013年第36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