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琍
目的:比较米非司酮、甲基睾丸酮和亮丙瑞林治疗子宫肌瘤的成本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3月在本院妇科就诊并确诊为子宫肌瘤的180例患者,1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60例。A组:口服米非司酮10 mg,1次/d,90 d;B组:口服甲基睾丸酮5 mg,1次/d,90 d;C组:皮下注射醋酸亮丙瑞林3.75 mg,每4周1次,共3次。通过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A、B、C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33%、61.67%、93.33%,A组和C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药物成本-效果分析A、B、C组分别为333.52、246.15、4786.88。结论: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出发,甲基睾丸酮是佳的治疗方案。
作者:邓农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及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措施,为提高膝骨性关节炎治愈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9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分别为膝眼穴组30例、电致孔透皮给药组30例、膝眼穴电致孔透皮给药组30例,治疗后分别进行症状改善的比较。结果:膝眼穴电致孔透皮给药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骨性关节炎进行膝眼穴电致孔透皮给药护理干预,药物价廉、操作简单易行、无痛苦,对提高整体护理效果有积极意义。
作者:周秀梅;包金花;毕殿海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观察分析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64例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消化酶制剂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吗丁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酶制剂在治疗消化不良疾病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吴梅兴;徐敏华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研究分析实施护理干预对纠正腹式子宫切除患者不良情绪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门诊收治的需行腹式子宫切除术的4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通过调查问卷方式掌握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AS值和SDS值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SAS、SDS程度为中度和重度者分别为3例(13.0%)和1例(4.3%),所占比例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术后1周,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研究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腹式子宫切除患者手术前后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纠正不良情绪,改善生活态度和生活水平。
作者:朱凤彩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学指标与腕关节滑膜MRI表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经临床诊断为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24例患者的腕关节MRI和血清学检查资料进行总结,根据MRI上腕关节滑膜病变评分分值来分组比较血清学指标(CRP、IgA、IgG和IgM值)之间有无差异性。结果:24例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MRI上滑膜不同程度增厚并明显强化。滑膜病变评分值≥1.5分组(11例)和分值<1.5分组(13例)间IgA、IgG和IgM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血清IgA、IgG和IgM值与腕关节MRI滑膜病变评分分值密切相关,而CRP值与腕关节MRI滑膜病变评分分值无关。
作者:符水;高振华;崔洪涛;王东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神经痛相关危险因素对老年患者的影响,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带状疱疹245例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年龄、性别、前驱性疼痛、内科性疾病等与带状疱疹神经疼痛的关系。结果:≥75岁者PHN发生率为80.2%,显著高于<75岁的26.8%(P<0.01);合并糖尿病者PHN发生率为97.5%,显著高于未合并糖尿病的40.7%(P<0.05);首先发生神经痛者PHN发生率75.8%,高于未发生前驱痛的24.0%(P<0.05);存在焦虑、抑郁者的PHN发生率为88.0%,显著高于无焦虑抑郁患者的52.8%(P<0.05)。结论:年龄、糖尿病、前驱性疼痛、心理抑郁同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发生具有关联,了解其相互关系可以更好地对患者进行预防和治疗。
作者:龙竹青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进展的研究。方法:选取本院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采用胸腰部垫枕加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中20例采用持续床边牵引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1),20例使用中药口服治疗(对照组2)。比较各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1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2显效8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结论:胸腰部垫枕加功能锻炼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目前已经成为辅助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主要方法,对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曾超宇;李锦润;肖胜捷;王洪;孙昂阳;罗小东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10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和消心痛,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家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硝酸甘油的消耗量、血糖等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治疗组总有效率92%,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绞痛的发作持续时间、心绞痛程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在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推广的意义。
作者:张为民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射频热疗联合化疗法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安全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8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49例A组(化疗)与49例B组(射频热疗联合化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A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的例数分别为0例与19例,治疗有效率为38.78%,B组CR例数、PR例数与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例、28例、59.18%,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73%,B组为38.78%,两组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射频热疗联合化疗,能够显著改善治疗效果,不会增加毒副作用的危险性,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赵如森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探索加强中医数字化医案的建设方法。方法:探析临床医案需求现状,从智能检索网络系统构建和医案相似数据应用研究两方面,展示研发医案相似计算模型的临床辅助价值。结果:智能检索系统实现医案相似数据应用,提高中医医案信息利用价值。结论:中医医案数据库及智能检索系统对临床辅助决策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李敬华;亢力;封毅;程英;高宏杰;杨德利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观察对比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麻醉前黏膜给药对肌松、镇静、血流动力学及术中和术后腺体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三组,C组通过口鼻腔黏膜于麻醉前30 min注射用水1 mL,P1组给予盐酸戊乙奎醚0.5 mg,P2组给予盐酸戊乙奎醚1 mg。采用阻抗法通过在双盲的条件下观察给药前、后不同时段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量化判断每组患者的口干程度,同时注重观察不同手术时段其对腺体分泌的影响。结果:盐酸戊乙奎醚在麻醉前黏膜给予对抑制腺体分泌影响明显,对心搏量、心输出量、心率无明显影响(P>0.05),盐酸戊乙奎醚可延长肌松剂的维持时间。结论:盐酸戊乙奎醚与抑制腺体分泌在麻醉前黏膜给予条件下呈剂量相关性,其对心血管无明显兴奋作用,可能延长肌松药的作用时间。
作者:扈大为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针对颈内静脉置管护理在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总结出颈内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经验及体会。方法:针对性的对92例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颈内静脉置管术行血液透析治疗,随时跟踪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并及时进行有效科学的护理,详细登记护理体会。结果:穿刺92例,其中右侧颈内静脉84例,左侧颈内静脉8例,均采用seldinger置管技术,穿刺成功,未发生与置管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术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感染率小等特点,经过术后有效的规范对患者颈内静脉置管护理的相关操作,其留管时间相对较长的优势,可在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净化的治疗中推广应用,对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和恢复具有长远的意义。
作者:陆莲英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研究天麻钩藤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8例,实施常规西药联合天麻钩藤汤加减进行治疗;对照组82例,实施常规西药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显效48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显效40例,有效25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79.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大幅度提高临床有效率,且明显降低患者的收缩压,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朱红霞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统计分析内镜及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探讨内镜及腹腔镜联合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实行内镜及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术后进行临床相关统计并随访。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治疗效果方面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及腹腔镜联合治疗符合微创、出血少、手术应激少、恢复快的特点,并发症少,且能缩短住院时间,较传统开腹手术有显著优势,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应广泛推广。
作者:唐元贵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伴有心源性休克的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下行直接PCI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53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接受IABP辅助治疗直接行PCI。比较IABP使用前后临床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IABP使用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升高,多巴胺用量减少,心电图缺血表现改善,平均心率下降,7 d内的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下降。上述指标与IABP使用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心源性休克的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IABP支持下行直接PCI可明显改善心脏功能,降低死亡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敖钦;陈玲;王新旺;殷锡虎;罗云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在促进糖尿病足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近期本院内分泌科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56例为观察组,在常规疗法及护理基础上开展中医辨证施护;随机选择同期本院治疗的患者35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治愈率达60.7%,整体有效率89.3%,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的34.3%、71.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变组织平均愈合时间(29.1±11.1)d,远低于对照组的(47.4±1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可促进糖尿病足溃疡的愈合,有利于患者的康复,疗效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年春景;李晔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后应用亚低温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每组各30例。分别在术后1d、3d、5d、7d观察脑损伤灶水肿体积及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伤后3~6个月根据评估法判断预后疗效。结果:亚低温组脑损伤灶水肿体积在术后第3~5天增加,第7天开始减少,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可减轻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水肿含量,提高患者的预后疗效。
作者:程华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将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心脏体外循环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脏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的情况,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术后出现抑郁、焦虑、谵妄等精神障碍8例,发生率为26.67%,干预组2例,发生率为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秀琍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睡眠障碍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PSQI量表筛选出60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SCL-90症状自评量表,了解和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按就诊顺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并将试验组接受干预前后的PSQI评分结果以及试验组与未进行心理干预的对照组IVF-ET结局进行比较。结果:30例试验组接受心理干预后,其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P<0.05),相对于对照组其IVF周期结局得到了显著改善,E2峰值水平、>15 mm的卵泡数量、获卵数、MII的卵子数量均有显著增加。结论:对IVF周期中睡眠障碍患者适时进行心理分析和实施心理干预,能明显消除其负性心理,改善睡眠,改善IVF周期结局。
作者:胡艳萍;王春艳;徐霞;陈双双;陈婷;孙焕 刊期: 2013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亚砷酸联合反应停、维生素C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3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8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MP方案(马法兰+泼尼松),治疗组采用亚砷酸联合反应停、维生素C综合疗法,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并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血象、骨髓象、肾功能、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沉等指标,对比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8.1%(P<0.05);且治疗组血象、骨髓象、肾功能、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沉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砷酸联合反应停、维生素C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疗效显著,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妙儿;刘鹏;观美华;黄云平;庞东燕;夏天;谭海葵 刊期: 2013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