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芹
目的 研究动机性访谈联合心理行为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人共103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使用动机性访谈联合心理行为干预方法 组(观察组)与常规心理干预组(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51例,对照组52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相应研究方法 ,分析两组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与应对方式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情况与应对方式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动机性访谈联合心理行为干预方法 能够有效减轻透析患者的心理负担并优化其应对方式与行为.
作者:卜志英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影响癌痛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 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临床实验方案,对比癌痛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癌痛缓解程度及自我效能感评分.结果 干预后患者的Ⅱ级、Ⅲ级疼痛比例明显小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干预后患者0级、Ⅰ级疼痛比例明显大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提示经过护理干预后,中、重度癌痛患者明显减少,转为无痛或轻度疼痛.干预后的疼痛管理自我效能感、躯体功能自我效能感、症状应对自我效能感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提示经过护理干预后,癌痛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明显提高.结论 在临床癌痛的护理工作中,科学性、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病痛,提高自我效能感,引导患者积极地面对问题,使患者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作者:张春艳;鞠秀波;徐蕾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构建牙颌畸形隐形矫治临床护理路径表,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将该院2016 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牙颌畸形患者71例根据入院顺序编号后,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以临床护理路径表干预,并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0% ,高于对照组的8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固位功能满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美观舒适度、咀嚼功能、便捷程度、语言功能满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表应用于牙颌畸形隐形矫治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宁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早期心力衰竭的症状特点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早期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护理方法 分为综合护理组40例和基础护理组40例,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心率、呼吸频率、肝肋下增大程度、心力衰竭纠正时间、住院时间、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综合护理组的治愈率〔77.5% (31/40)〕显著高于基础护理组〔65.0% (26/40)〕(P<0.05),无变化率〔7.5% (3/40)〕显著低于基础护理组〔15.0% (6/40)〕(P<0.05),心率、呼吸频率、肝肋下增大程度均显著低于基础护理组(P<0.05),心力衰竭纠正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基础护理组(P<0.05),家长的护理满意度〔90.0% (36/40)〕显著高于基础护理组〔20.0% (28/40)〕(P<0.05) .结论 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早期心力衰竭的综合护理较基础护理效果好.
作者:张欣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5例.其中常规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措施干预;实验组患者在一般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 SAS、SDS)评分、生存质量(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疼痛状况、心理状况)、护理后睡眠质量(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和睡眠障碍) 、日常生活能力及满意度评分.结果 实验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实验组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疼痛状况评分、心理状况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存在较大差异,实验组睡眠质量评分、入睡时间评分、睡眠时间评分、睡眠药物评分、日间功能障碍评分、睡眠障碍评分均较常规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续护理可有效改善其不适,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并提高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罗伟燕;张志兰;陈佩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训练结合情志护理干预胫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2月该院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0例.将2016年7月以前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2016年7月及以后收治的4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结合情志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患者骨折临床治疗效果;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评价;采用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测量量表( SF-36)中文版评价两组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Rasmussen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 .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高达10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0% ;两组护理干预后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干预前显著改善,且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结合情志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胫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率,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患者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培土生经方三伏穴位敷贴在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RRTI)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住院的600例RRTI患儿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培土生经方三伏穴位敷贴护理,随访1年.比较两组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发作次数;比较两组血清中IgA、IgG、IgM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上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的平均发病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清IgA、IgG、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培土生经方三伏穴位敷贴可有效防治小儿RRTI,提高机体体液免疫可能是其主要机制.
作者:张月林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针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哮喘、心理状况及院外延续性护理分析.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6年12月接诊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出院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院外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肺功能情况、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FEV1、FVC、PEF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FEV1、FVC、PEF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观察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症状、疾病影响和活动受限的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12 h、24 h、36 h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采取院外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儿的哮喘发作情况和肺功能情况,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作者:谢功群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 QCC)在降低CT增强造影剂外渗发生率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2014年8月该院成立QCC活动小组,通过QCC活动对该院2011年8月~2014年7月CT增强造影25 877例患者中发生造影剂外渗的36例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结果 制定科学的改进措施并实施,后对比QCC活动开展前与开展后CT增强造影剂外渗的发生情况.结果 QCC活动开展后该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CT增强造影12 135例患者,发生造影剂外渗共3例,发生率为0.2‰,对比QCC活动开展前的1.4‰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QCC在降低CT增强造影剂外渗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婉红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分析妊娠合并中重度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护理效果及策略.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在该院就诊治疗的妊娠合并中重度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全面的护理,统计所有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妊娠结局、终止妊娠方式等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所有患者入院时、分娩时及护理后3周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统计,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心功能为Ⅲ级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2.79%和52.00% ,中度组患者Ⅰ级和Ⅳ级比例均为4.65% ,重度组患者Ⅰ级比例均为8.00% ,中度组及重度组患者均有2例患者足月分娩,而医源性流产患者比例在中度组及重度组中均高,分别为55.81%和60.00% .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分别为86.62%和82.38%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合理的护理策略可以缓解妊娠合并中重度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情况,保证患者在治疗及分娩的过程中得到恰当的护理.
作者:韦佳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阶段式健康教育模式在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2月~2016年4月100例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患者分组,对照组和阶段式教育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和常规健康教育模式,阶段式教育组则选择阶段式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患者护理满意度;对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知识的认知、治疗前准备认知、治疗过程配合认知、治疗后注意事项认知;干预前后患者焦虑心理、抑郁心理;护理纠纷发生率.结果 阶段式教育组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阶段式教育组对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知识的认知、治疗前准备认知、治疗过程配合认知、治疗后注意事项认知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干预前两组焦虑心理、抑郁心理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干预后阶段式教育组疾病不确定度、治疗不确定度低于对照组,焦虑心理、抑郁心理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阶段式教育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阶段式健康教育模式在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对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知识的认知和治疗全程注意要点认知,减轻不良情绪,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时娴;洪玉珍;王丹萍;彭熠华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流程体系在小儿静脉输液护理中构建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受静脉输液的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102例患儿接受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纳入对照组;98例患儿接受风险管理流程体系护理管理模式,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风险意识评分、护理工作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风险管理意识、风险因素意识、风险管理态度、风险管理意向、处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操作熟练程度、操作规范性、服务态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风险管理流程体系可显著提高小儿静脉输液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改善服务态度,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张玉;李枝国;袁娇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护患双方对ICU探视信念与态度的差异.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护理人员220例及在调研ICU接受治疗的患者家属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护患双方ICU探视信念与态度的差异.结果 护患双方ICU探视信念量表总分均值分别为(2.63±0.32)分和(2.99±0.30)分;态度量表总分均值分别为(4.56±1.36)分和(5.90±1.41)分.两者在ICU探视信念得分与态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患者家属较护理人员对ICU探视持有更加积极的态度;改革ICU探视制度时应考虑护患双方的诉求差异,以大限度地满足双方的探视需求.
作者:李菁子;张小梦;张前梅;吕亚星;杨立威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桡骨下段骨折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的桡骨下段骨折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 QOL-30)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2.10% )显著低于对照组(14.9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QOL-30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桡骨下段骨折循证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付素娟;王保同;张夏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电视纵隔镜下食管癌手术围术期呼吸道管理及呼吸功能训练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总结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行电视纵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或食管癌根治术食管癌患者45例,予以专科特色围术期呼吸道护理措施.结果 本研究45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出现呼吸功能衰竭1例,肺部感染伴喉返神经损伤1例,积极对症治疗后治愈出院,其余未发生呼吸道并发症,治愈出院.结论 对电视纵隔镜下食管癌手术患者进行有效的围术期呼吸道管理和呼吸功能训练,能减少食管癌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加快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治愈,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康复出院.
作者:蒋妍如;虞杨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中药封包熥络疗法联合穴位注射在高血压脑出血便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1日~2018年9月30日该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便秘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 护理,观察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观察2组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封包熥络治疗,观察3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封包熥络疗法、穴位注射治疗,比较四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2组与观察1组的疗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3组疗效率均高于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3组治疗后7 d症状积分均低于观察2组、观察1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2组、观察1组治疗后7 d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3组、观察2组、观察1组及对照组连续护理7 d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便秘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中药封包熥络疗法、穴位注射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敏仪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舒适护理对乳腺癌PICC置管化疗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该院接受PICC置管化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负性情绪及依从性.结果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远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社会及家庭情况、情感状况、生理状况、功能状况及附加关注评分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SAS、SDS评分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依从性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预见性舒适护理可有效降低乳腺癌PICC置管化疗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心理状态,提高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董惠玲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HIV阳性孕产妇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HIV阳性孕产妇1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1例.两组孕妇均于妊娠14周时进行母婴阻断治疗,在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常规妇产科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直至妊娠36周.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比较两组孕妇干预前后的情绪变化,并采用生活质量量表( SF-36)对两组孕妇产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前两组孕妇的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干预后,两组孕妇的HAMA、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孕妇产后生活质量、心理健康、情绪角色、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机体疼痛、社会功能、活力及总体健康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对HIV阳性孕产妇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孕妇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邓杏燕;吴燕荣;李义青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疾病控制水平与健康信念及健康管理行为的关系.方法 2016 年12 月 ~2017 年6 月选取84 例老年 COPD 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 COPD 评估测试问卷(CAT)、Champion健康信念量表及健康行为量表(HPL)对COPD患者进行评价,应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老年COPD患者疾病控制水平与患者健康信念及健康行为量表的关系.结果 84 例老年 COPD 患者病情控制率71.43% (60/84),其中完全控制组22例,部分控制组38例及未控制组24例.不同病情控制情况的老年COPD患者其健康信念及健康管理行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老年COPD患者除严重性认知及易感性因子外,患者疾病控制效果与健康信念其余维度及健康行为各维度均呈正相关(均P<0.05) .结论 老年COPD患者疾病控制水平与患者健康信念及健康行为有密切的关系,护理人员应积极提高老年COPD患者健康信念及健康行为,以促进患者病情康复.
作者:方燕龄;郭月;宾灶华 刊期: 2018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系列教育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清洁间歇导尿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 年9月~2016年3月在该院康复医学科行康复治疗的脊髓损伤合并排尿功能障碍患者42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成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按清洁间歇导尿的操作流程指导患者或家属;实验组通过对14名护士及患者和家属进行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并发放宣传画册、张贴展板等措施来提高患者正确实施清洁间歇导尿.结果 清洁间歇导尿正确率对照组为47.37% ,实验组为93.48%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对照组与实验组第1、2、3、4周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个案管理中实施规范化培训及丰富的宣教,提高了清洁间歇导尿正确率,降低了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陶冶;汪澄;庞海云;李珍;孙礼艾 刊期: 201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