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艺英;苏秀凤;卫艳梅;黄少娉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 IVF-ET)患者取卵前1周抑郁焦虑状态,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护理策略.方法 应用患者基本情况量表、简易健康调查量表( SF-36) 、婚姻质量问卷( ENRICH) 、生活事件量表( LES) 、家庭支持问卷( APGAR)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 、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于取卵前1周对385例IVF-ET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患者抑郁焦虑状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对其实施护理.结果 385例IVF-ET患者焦虑检出率为13.51% ,抑郁检出率为17.66% .居住在城市、夫妻交流少、不孕年限长、APGAR评分低、生理健康评分低、积极应对评分低、心理健康评分低的IVF-ET患者焦虑发生率较高,而治疗费用高、APGAR评分低、夫妻交流少、取卵个数少、积极应对评分低、应激生活事件评分高的IVF-ET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结论 IVF-ET患者取卵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对患者及其丈夫进行宣教,增加夫妻间交流,提高患者积极应对的能力,有助于改善IVF-ET患者取卵前抑郁焦虑的情绪,提高IVF-ET成功率.
作者:韩伟;王忠云;刘琳琳;孟丽萍;徐丽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采用电话回访对出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住院期间对医院护理工作的真实感受.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法,对2016年该院出院的患者电话回访进行满意度调查,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共调查40个病区950例患者,上半年及下半年各调查475例患者,两个时期相比,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总满意度从87.36%上升为98.95% ;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平均分从9.1上升为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 .结论 电话回访出院患者,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可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叶绿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生理及心理一体化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情绪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血液透析患者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生理及心理的一体化干预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第4周末的情绪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基于生理及心理一体化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高怡青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阶段性营养平衡目标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采用阶段性营养平衡目标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度营养不良12.50%和重度营养不良5.00%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ALB(43.12±3.29) g/L,PAB (277.12±62.84) mg/L,HB(11.95± 3.56) 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干预后并发症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阶段性营养平衡目标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血清中ALB、PAB、HB水平,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雪芳;卢钱娣;吴静月;卜志英;李益香;孙慧慧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实践效果.方法 该院于2016年1~12月构建实施了手术室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以非公开、非惩罚为原则对我院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予以改进,以不断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流程及护理制度.观察并记录实施前后护理人员不良事件上报率;评价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认知及态度;采用护理质量评分表对两组护理干预后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比较两组实施前后手术医生对护士、患者对护士的工作满意度.结果 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实施后年度累计不良事件发生从原来的41起降为20起,而不良事件上报率则由原来的14.6%提升至85.0% ;科室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认知及态度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和改善;护理质量各评分均较实施前明显改善;手术医生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由原来的80.0%提高到100.0% .实施后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能明显提高护理人员不良事件上报率及对不良事件的认知及态度,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医生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均较高,对于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秀娟;党爱林;王小梅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 HFMEA)分析在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控制及提升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98例.其中,2015年1~12月收治的患者49例为对照组,2016年1~12月收治的患者49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医疗失效模式进行质量改进,并予以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观察组各类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感染控制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较之常规护理,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能更好地控制血液透析患者感染,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姜源;曹晓蕾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6~12月在该院行胸外科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组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交活动、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及总体健康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两组经不同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护理满意率(94.00% )显著优于对照组(7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在胸外科手术患者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高建娥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护士长共情能力现状,分析护士长共情能力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愿的影响,为临床护理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法抽取该院74名护士长和1 16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MSQ)、离职意愿量表(TIQ)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长共情能力均分为(68.01±2.21)分,提示护士长共情能力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不同年龄、护龄、学历间共情能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士满意度得分为(77.36±7.42)分,离职意愿得分为(16.54±3.37)分,护士长共情能力与护士满意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士离职意愿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长共情能力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愿影响较大,高层护理管理者应关注护士长共情能力的培养,提高护士长共情能力,降低护士离职倾向水平,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高俊芳;嵇丽红;王秀珍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甲状腺疾病手术患者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入院先后,将2016年11月~2017年2月入院的甲状腺疾病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2017年5~7月入院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标准护理计划.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路径有助于规范甲状腺疾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服务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薛青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术前眼位注视训练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该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术前行眼科常规性指导,观察组患者行术前眼位注视训练.比较两组手术治疗依从性、术中调整眼位次数、眼球旋转偏移率、一次性手术成功率、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一次性手术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而患者调整眼位次数>3次、眼球旋转偏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观察组术后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眼位注视训练能有效确保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患者术中眼位固定及一次性手术成功率,并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视力且易于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治疗时序轴健康教育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7月于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口述联合纸质宣教资料的一次性健康教育干预,实验组接受治疗时序轴健康教育,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白内障手术患者干预后的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和遵医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同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采用治疗时序轴健康教育模式对住院白内障手术患者实施干预,可显著提高该类眼科手术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与遵医行为水平.
作者:邵彩霞;陈亚琼;汤艳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基于护理程序为框架的系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康复进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该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4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护理程序为框架的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评分与住院时间、治疗依从性,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抑郁评分(SDS)、焦虑评分(SAS)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评分均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干预后观察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干预前两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上述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采用基于护理程序为框架的系统护理干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明显加快患者康复进程,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
作者:李慧;司华;薛翠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护能力及应对方式与自我病耻感的研究.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应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 ESCA) 、应对方式量表及精神疾病自我病耻感受量表( ISMI)对80例抑郁症患者及8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调查,应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抑郁症患者自护能力及应对方式与自我病耻感的关系.结果 抑郁症患者自护能力及各维度评分、积极应对方式评分低于健康对照组,而抑郁患者消极应对方式评分及自我病耻感评分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且随着抑郁症患者病情加重患者自护能力及各维度评分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而消极应对方式评分及自我病耻感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可知,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可知,HAMD评分与自我病耻感总评分、歧视体验及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而与患者自护能力总评分、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及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抑郁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较差,自我病耻感较高,对疾病采取消极应对态度.积极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促使患者积极应对疾病,将有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韩树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收治的脑出血偏瘫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手术情况、肌力痊愈程度以及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表现为手术时间短,手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后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肌肉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肌力痊愈,使得手术时间大大缩短,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提高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护理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卫超亚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 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急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急诊预见性创伤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有效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纠纷率.分别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患者及家属版、医生版)评价患者家属对急诊护理、急诊医生及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患者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在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中应用预见性创伤护理可以缩短患者的抢救及康复时间,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临床并发症少,患者家属及急诊医生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慧慧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配偶同步治疗性沟通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感受负担( SPB)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永久性结肠造口常规护理及一般性沟通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配偶同步接受治疗性沟通干预.干预前后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 SPBS)对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情况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患者SPB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SPBS各个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无明显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SPBS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有下降,但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实验组患者SPB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及配偶同步实施治疗性沟通干预,能帮助患者建立社会-家庭支持系统,提高社会支持水平,有效缓解患者及配偶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应对能力,从而降低患者SPB.
作者:周洁;朱丹;朱晓芸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 CNP)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CNP计划实施组,各64例.常规护理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CNP计划实施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CNP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以及患者对该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等.结果 常规护理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长于 CNP 计划实施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平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高于CNP计划实施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常规护理组患者对该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低于CNP计划实施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实施CNP护理措施,可以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患者医疗支出、提高患者术后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度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靳菲菲;南海歌;陈洁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多学科照护团队的建立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联合血液灌流( HP)救治危重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均采用CRRT+HP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建立多学科照护团队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自我效能及满意度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各生化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自我效能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照护团队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危重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夏文恬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全程护理配合方法及体会.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40例IV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7月以前收治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2016年7月及以后收治的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配合.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价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焦虑心理;采用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测量量表( SF-36)中文版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护理干预后的S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干预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对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实施全程护理配合,能明显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汪兴玲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联合心理干预在肺癌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肺癌患者疼痛护理中的使用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5月该科收治的肺癌患者4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穴位按摩联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焦虑情绪、疗效评定的差异.结果 护理干预后10 min、20 min、30 min,对照组与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两组患者入院初期HAMA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第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末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患者对护理措施有效性进行评定,干预组患者疼痛缓释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穴位按摩联合心理干预,能有效、快速缓解患者疼痛程度,降低患者对于疾病的焦虑情况,提高临床护理效率.
作者:夏兴梅 刊期: 2018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