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青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对呼吸衰竭老年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常规护理组患者行呼吸衰竭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护理前后PHQ-9评分、入院第1天和入院2周后SAS和SDS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护理组患者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干预前,两组PHQ-9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护理组PHQ-9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入院第1天,两组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入院2周后,常规护理组SAS及SDS 评分显著低于入院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入院2周后,干预护理组SAS以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干预护理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可有效帮助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缓解负性情绪,提高其依从性、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燕;吴晔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以护理为主导的慢病管理对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风湿免疫科于2016年3~5月的35例AS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3~5月收治的31例AS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以护理为主导的慢病管理,比较两组患者12周后的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实施以护理为主导的慢病管理能够有效改善12周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作者:姜珊;南鹤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创伤护理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 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急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急诊预见性创伤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有效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纠纷率.分别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患者及家属版、医生版)评价患者家属对急诊护理、急诊医生及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患者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在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救治中应用预见性创伤护理可以缩短患者的抢救及康复时间,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临床并发症少,患者家属及急诊医生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慧慧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基于护理程序为框架的系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康复进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该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4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基于护理程序为框架的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评分与住院时间、治疗依从性,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抑郁评分(SDS)、焦虑评分(SAS)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评分均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干预后观察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干预前两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状态、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上述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采用基于护理程序为框架的系统护理干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明显加快患者康复进程,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
作者:李慧;司华;薛翠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甲状腺疾病手术患者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入院先后,将2016年11月~2017年2月入院的甲状腺疾病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2017年5~7月入院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标准护理计划.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路径有助于规范甲状腺疾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服务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薛青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超高龄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生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7年1月该院骨科、老年病科收治的≥80岁患者760例,根据骨密度测量结果随机分为骨质疏松组450例和骨量正常组310例.记录两组患者合并心血管病情况及所有可能影响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纳入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BMI、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收缩压、舒张压、左室射血分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压、吸烟史、饮酒史、心衰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脑卒中史.统计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超高龄患者骨质疏松发生与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性别、高血压、冠心病史相关(P<0.05),但与年龄、体重、BMI、尿酸、收缩压、舒张压、左室射血分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吸烟史、饮酒史、心衰史、糖尿病史、脑卒中史无关(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高血压、女性、冠心病病史均是影响超高龄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高血压、女性、冠心病病史均是影响超高龄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对存在此类高危因素的超高龄患者应实行个体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
作者:张薇;祝艳红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质量管理在供应室压力蒸汽灭菌后湿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供应室2 000个灭菌消毒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观察组1 000例采用无纺布包装,并行控制干燥时间、改良冷却方法及严格规范物品包装等措施加强质量控制.对照组1 000例采用棉布包装并行常规干预法,比较两组不同原因湿包率.结果 观察组湿包率总计1.80% ,对照组总计8.7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因冷却方法不当、灭菌前潮湿、包装规格和重量不正确所致湿包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充分的干燥时间、正确的包装方法和冷却方法可以显著降低湿包率,保证消毒灭菌工作的高效进行.
作者:余艺英;苏秀凤;卫艳梅;黄少娉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在整个住院过程中健康教育需求情况,为更好地实施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对602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围手术期各阶段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不同,在所有调查项目中,需求率高的分别是减轻术后疼痛的方法(97.67% )、术后进食的时间及种类(94.52% )、伤口的管理方法(94.35% ).在围手术期5个阶段中,术后阶段的健康教育平均需求率高,为91.83% .结论 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围术期健康教育更具实效性,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满足其情感需求,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许海荣;陈超;励婷瑶;王晓慧;赵洁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高级生命支持( ACLS)黄金急救团队人员结构的调整和高效调动.方法 制订ACLS团队调整、培训和调动方案,对参加ACLS急救团队的120名医护人员实施该方案培训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调整后总抢救时间短于调整前,且调整后各项急救措施的时间均短于调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实施ACLS团队调整方案提高了抢救团队的协作能力,96.7%的队员认为提高了抢救的有序性,100.0%的队员认为这种方案值得推广.结论 高级生命支持黄金急救团队的调整提高了抢救的时效性和综合协作能力.
作者:朱丽萍;浦佳静;卢回芬;任玉娇;苏严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于建立人工气道并长期脱机患者的湿化效果.方法 选取采用人工气道脱机≥72 h的患者120 例.按顺序分为 A组(微量泵组40 例) 、 B组(雾化湿化组40 例) 、 C组( MR850系统湿化组40例) .分别测量三组患者72 h内气管切开处温度、相对湿度,并计算绝对湿度;评估三组患者气道内痰液黏稠度、湿化满意度,记录三组患者72 h后呼吸频率、 PaO2、 SpO2、肺部感染的控制时间以及护理工时.结果 三组患者气管切开处温度、相对湿度、绝对湿度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三组患者气道内痰液黏稠度、湿化满意度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呼吸次数、PaO2、SpO2、肺部感染的控制时间以及护理工时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与A组、B组相比,C组更适合应用于建立人工气道脱机,是理想的湿化方法.
作者:李冬梅;李丽;宋淳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 IVF-ET)患者取卵前1周抑郁焦虑状态,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护理策略.方法 应用患者基本情况量表、简易健康调查量表( SF-36) 、婚姻质量问卷( ENRICH) 、生活事件量表( LES) 、家庭支持问卷( APGAR)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 、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于取卵前1周对385例IVF-ET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患者抑郁焦虑状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对其实施护理.结果 385例IVF-ET患者焦虑检出率为13.51% ,抑郁检出率为17.66% .居住在城市、夫妻交流少、不孕年限长、APGAR评分低、生理健康评分低、积极应对评分低、心理健康评分低的IVF-ET患者焦虑发生率较高,而治疗费用高、APGAR评分低、夫妻交流少、取卵个数少、积极应对评分低、应激生活事件评分高的IVF-ET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结论 IVF-ET患者取卵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对患者及其丈夫进行宣教,增加夫妻间交流,提高患者积极应对的能力,有助于改善IVF-ET患者取卵前抑郁焦虑的情绪,提高IVF-ET成功率.
作者:韩伟;王忠云;刘琳琳;孟丽萍;徐丽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结合妊娠期糖尿病孕期体重指数管理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 收集该院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7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孕产妇接受常规护理结合孕期体重指数管理,研究组孕产妇接受优质护理结合孕期体重指数管理.比较两组孕产妇的血糖水平、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新生儿体重以及妊娠结局.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孕产妇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对照组孕产妇体重增长过度者明显高于研究组孕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早产儿、低体重儿和畸形儿等不良新生儿结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孕产妇产后出血、剖宫产和引导助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孕期的体重与孕产妇的妊娠结局关系密切,对孕产妇进行优质护理结合孕期体重指数管理,可以加强孕产妇对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有效控制新生儿体重,降低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率.
作者:李菲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对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手足麻木、负性情绪及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该院接诊的100例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以术后一般情况,负性情绪,手足麻木发生率为评价指标.负性情绪选择SAS量表与SDS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各指标均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过护理干预后两组负性情绪均得到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效果更佳(均P<0.05).观察组手足麻木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可明显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手足麻木发生率,缓解负性情绪,对腹部胀痛、肩背部酸痛等手术一般指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玲;卜铷平;唐红琴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护士长共情能力现状,分析护士长共情能力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愿的影响,为临床护理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便利抽样法抽取该院74名护士长和1 16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MSQ)、离职意愿量表(TIQ)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长共情能力均分为(68.01±2.21)分,提示护士长共情能力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不同年龄、护龄、学历间共情能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士满意度得分为(77.36±7.42)分,离职意愿得分为(16.54±3.37)分,护士长共情能力与护士满意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士离职意愿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长共情能力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愿影响较大,高层护理管理者应关注护士长共情能力的培养,提高护士长共情能力,降低护士离职倾向水平,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高俊芳;嵇丽红;王秀珍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阶段性营养平衡目标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采用阶段性营养平衡目标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度营养不良12.50%和重度营养不良5.00%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ALB(43.12±3.29) g/L,PAB (277.12±62.84) mg/L,HB(11.95± 3.56) 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干预后并发症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阶段性营养平衡目标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血清中ALB、PAB、HB水平,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雪芳;卢钱娣;吴静月;卜志英;李益香;孙慧慧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认知-心理-社会支持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预后及对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心理-社会支持护理干预.采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 MUIS)对患者的不确定程度进行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评价;采用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测量量表( SF-36)中文版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采用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MUIS各项评分及总分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干预后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护理干预后的SAS、SDS评分较护理干预前均显著改善,且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也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护理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SF-36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临床护理中给予认知-心理-社会支持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对疾病症状、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不确定感及不良心理状态,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预后生活质量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储静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 HFMEA)分析在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控制及提升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98例.其中,2015年1~12月收治的患者49例为对照组,2016年1~12月收治的患者49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医疗失效模式进行质量改进,并予以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观察组各类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感染控制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较之常规护理,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能更好地控制血液透析患者感染,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姜源;曹晓蕾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麻醉健康宣教在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 年3~6月实施全身麻醉的患者180例.分为两组,各90例.实验组在常规术前麻醉访视的基础上增加麻醉健康宣教内容,对照组施行常规的术前麻醉访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焦虑程度和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术后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健康宣教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前、术后焦虑程度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韩晓娟;王斌全;田首元;马涛洪;谢亚男;宋欣华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配偶同步治疗性沟通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感受负担( SPB)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永久性结肠造口常规护理及一般性沟通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配偶同步接受治疗性沟通干预.干预前后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 SPBS)对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情况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患者SPB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SPBS各个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无明显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SPBS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有下降,但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实验组患者SPB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及配偶同步实施治疗性沟通干预,能帮助患者建立社会-家庭支持系统,提高社会支持水平,有效缓解患者及配偶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应对能力,从而降低患者SPB.
作者:周洁;朱丹;朱晓芸 刊期: 2018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护能力及应对方式与自我病耻感的研究.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应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 ESCA) 、应对方式量表及精神疾病自我病耻感受量表( ISMI)对80例抑郁症患者及8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调查,应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抑郁症患者自护能力及应对方式与自我病耻感的关系.结果 抑郁症患者自护能力及各维度评分、积极应对方式评分低于健康对照组,而抑郁患者消极应对方式评分及自我病耻感评分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且随着抑郁症患者病情加重患者自护能力及各维度评分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而消极应对方式评分及自我病耻感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可知,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可知,HAMD评分与自我病耻感总评分、歧视体验及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而与患者自护能力总评分、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及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抑郁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较差,自我病耻感较高,对疾病采取消极应对态度.积极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促使患者积极应对疾病,将有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韩树华 刊期: 2018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