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淡水淹溺后心肺脑复苏15例分析

朱明辉;黄国孟

关键词:淡水淹溺, 心肺脑复苏
摘要:淹溺是一种意外伤害.淡水淹溺后,往往因呼吸道阻塞出现窒息和死亡.现场的心肺复苏和初期生命支持及送院后脑复苏是减少死亡的关键.本文回顾了1986~1998年我院急诊科15例淡水淹溺病例,分析院前急救以及院内抢救等问题.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广州地区高校离退休教职工伤害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意外伤害的相关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老年人保健工作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医学相关知识、流行病学方法和医学统计学手段,对广州地区部分高校的1 001名离退休教职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高龄组与低龄组、有慢性病与无慢性病、视听能力差与视听能力好、操作功能差与操作功能好、自我感觉差与自我感觉好、生活态度消极与生活态度积极的老年人意外伤害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龄、有慢性病、视听能力差、操作功能差、自我感觉差、生活态度消极是老年人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

    作者:钟建文;颜远茹;许静婵;黄春惠;卢智鹇;巢和安;刘雅玲;卓奇贰;徐建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兼程并进,开展我国伤害预防与控制研究

    我国伤害死亡率为65.24/10万,每年大约有70万人死于各类伤害.在我国的死因构成中,伤害死亡率仅次于呼吸道疾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居第四位,1990~1995年我国疾病监测资料表明,伤害死亡占全部死亡的11%,疾病负担占17%,潜在寿命损失年数占24%.在各类伤害中以自杀死亡率高(19.58/10万),交通事故死亡率次之(13.55/10万),二者均高于世界其他各国,伤害的第三位致死原因是淹死(8.77/10万),是14岁以下儿童的首位死亡原因.

    作者:王声湧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乌铁局中学生伤害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铁路局所属的六所中学的初一、二年级的28个班的1 314名在校学生一年来的伤害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自编的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发生13种不同类型伤害,发生率为83.33%.依其伤害的发生率居前七种的分别是:跌伤(40.03%);刀割伤(38.66%);骨头卡喉(37.52%);车辆伤(19.63%);碰伤(18.19%);烧烫伤(17.50%);锐器刺伤(17.20%).家庭是中学生受伤害的主要场所(占55.67%),手和上肢是伤害发生的主要部位(占66.87%).因伤害而引起缺课的为2 816人次(占69.77%).结论伤害已成为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的重要问题.

    作者:张冀梅;孙慧丽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事故倾性与外周血神经递质水平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事故倾性者易发事故与其体内神经递质的关系.方法对46名事故倾性成人和71名事故倾性儿童分别以1:1配对比较,测定体内的神经递质水平.结果事故组不论是成人还是儿童体内多巴胺水平都较对照组低,事故组成人体内5-羟色胺(5-HT)水平较安全组显著性偏低,事故组儿童较安全组儿童体内5-羟吲哚乙酸(5-HIAA)显著性偏低,各组人群中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差别均无显著性.结论机体内多巴胺水平的差异可能是易发事故的预测指标.

    作者:金会庆;张树林;潘涛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268例自杀未遂状况分析

    目的从社会、心理、生物医学因素角度评价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自杀行为.方法调查268例病例及询问病史,从服药、饮酒动机、社会心理、家庭职业、学习情况及文化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资料说明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也就是说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人的文化素质,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经济基础都在调节和影响人的心理.结论一旦导致人的心理失调,对于行为都会起着消极作用.当今医药卫生推向市场、推向个体,精神药物管理存在问题,尤其在边少穷的民族地区,精神药物管理问题依然存在混乱现象,加之人群贫穷落后、文化素质偏低、服安定等药物及大量饮酒解愁,致使自杀行为的人数在逐年增多,影响社会安定.

    作者:韦婷绰;周丽;杨馥耕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老年人因伤害入院的流行病学调查

    为了解伤害导致老年人入院的现状,探讨老年人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3 104例≥60岁的住院病人进行了一次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宇翠;鲁红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某边境地区旅行意外死亡9例报告

    随着中越关系的不断正常化,两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近年来东兴边境地区旅游业发展迅猛,但由于种种原因,中越边境地区旅行意外死亡屡有发生,现将1991~1998年中越边境地区旅行意外死亡9例的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黄克竣;兰庆金;包国君;廖元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上高县自杀原因分析

    自杀和自伤在我国人群的意外伤害中为第一位死因.农村地区人群的自杀死亡率几乎是城市地区的4倍.因此,了解江西省上高县人群自杀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方式及人们对自杀行为的认识和态度,以为预防自杀行为提供依据.

    作者:葛为民;杨功焕;叶江西;李文斌;龙健;邹思义;钟奇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苯酚烧伤1例报告

    本文报道1例患者在液晶生产线测试时,抽吸管道泄漏,致液态苯酚溅到患者头、颈部.经现场抢救后送医院.50%酒精擦拭患处,10%葡萄糖500 ml静滴,并行抗炎治疗.

    作者:曹大伟;袁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人群伤害专题调查中的若干方法学研究

    目的探讨人群伤害调查的方法.方法从调查总体的同质范围、调查方法、样本例数估计、搜集原始资料的方式和半封闭式选择答案问卷调查表的应用等方面来进行方法学研究.结果本方法有助于减少由于人群中伤害的高发生率、发生的多因性和资料来源的多途径给资料搜集和整理带来的困难.结论用这几种方法搜集人群伤害的详细情况是可行的.

    作者:林汉生;王声湧;范存欣;郭畅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163例车祸伤害的分析和救治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车祸也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据报道,全世界死于车祸的人超过30万,约300万人在车祸中受伤.因此,创伤患者占外科住院人数的比例明显增加.我院自1998年5月~1999年4月共收治车祸伤害患者16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何仁亮;张淑琴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375例犬咬伤流行病学分析

    近年来,居民养犬日益增多,被犬咬伤的人数也随着增多,为了解居民被犬咬伤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给预防犬咬伤提供依据,现将375例犬咬伤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吴惠忠;葛奎元;王军;张惠忠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控制食源性疾病是一项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食源性疾病不仅可使感染者发病和造成死亡,而且还可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但人们尚未意识到其对社区健康和发展影响的重要性.因此,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尤为重要.

    作者:凌文华;朱惠莲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陈旧性腓总神经损伤的治疗

    腓总神经为混合神经,在膝部的位置很浅表,较易受损伤.我科自1988年8月至1995年12月共收治腓总神经损伤38例,其中二期手术治疗的22例,获随访2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源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交通事故伤害4752宗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高危车种和高发时间,以揭示车祸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用流行病学原理对番禺市1997年发生的4 752宗交通事故(车祸)伤害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年共发生交通事故4 752宗,造成268人死亡,3 202人受伤,死亡率为20.94/10万.高发年龄是20~49岁的青壮年,男性车祸死亡率(29.45/10万)是女性死亡率(12.46/10万)的2.36倍;骑自行车者和行人特别是老年人是车祸的高危人群,共死亡124人,占总死亡人数的47.46%;摩托车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高危车种,全年摩托车发生车祸101宗,死亡105人,占总死亡宗数的40.40%,车辆死亡率为5.84/万辆.而交通事故的高发时间是夜间(17:00~24:00),共发生车祸1 709宗,死亡116人,占总死亡人数43.28%.结论预防和控制车祸的对策是加强群众性的交通安全教育,改善道路安全设施和限制摩托车上牌.

    作者:李诗敏;钟其浪;陈河香;王声湧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伤害儿童的父母其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了解在儿童伤害发生中父母的有关因素所起的作用,以便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969名伤害儿童及1 584名对照儿童的父母亲调查,项目包括配偶有无、吸烟、饮酒与职业方面的情况.结果母亲配偶有无、父母亲吸烟、饮酒与职业方面的情况与儿童伤害的发生有关系,父母亲饮酒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母亲担任单位干部、商业工作人员、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及其他职业对儿童伤害的发生是危险因素.结论应针对儿童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

    作者:李丽萍;黄革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文登市居民意外死亡监测分析

    近些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意外死亡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意外死亡的发生特征,现对我市居民1998年意外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王润胜;迟秀玲;张玉英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治疗中风先兆预防中风发生

    中风先兆是中风发生前的危险信号,也是积极预防中风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正确认识和掌握中风先兆的症状,辨证施治,终止中风先兆的发展,对降低中风发生率,避免偏瘫甚至危及生命有着重要临床意义.兹对16例中风先兆症的治疗效果分析如下.

    作者:陈惠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中小学生伤害干预措施的制定及其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降低学生伤害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案.方法 1998年7月对江门市区9所中小学校3 988名学生伤害发生情况及伤害干预措施进行分析,并判断干预措施是否可行.结果干预措施推行半年,学生伤害发生率呈持续稳定下降,月平均伤害发生率由4.24%降至1.57%,下降62.70%(P<0.005).结论伤害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学生伤害的发生.

    作者:卢关平;周春洪;吴霭玲 刊期: 1999年第04期

  • 父母从业状况对儿童伤害影响的调查

    目的了解父母从业状况对儿童伤害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广东汕头市3所中小学2 553名7~16岁儿童的伤害情况和其父母的从业状况.结果单位负责人和个体及商业工作者子女无论是总的意外伤害率,还是在不同地点的意外伤害率,或是由于不同原因造成的意外伤害率普遍高于其他职业者子女,而工农渔业者子女较低,无业者子女的意外伤害率处于中等偏下.结论父母的从业状况是影响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作者:黄革;李丽萍;马小红;罗家逸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