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生;王声湧;范存欣;郭畅
本文报道1例患者在液晶生产线测试时,抽吸管道泄漏,致液态苯酚溅到患者头、颈部.经现场抢救后送医院.50%酒精擦拭患处,10%葡萄糖500 ml静滴,并行抗炎治疗.
作者:曹大伟;袁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洪灾区儿童行为问题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对洪灾区小学生的行为进行评定.结果灾区儿童家庭行为问题检出率15.84%,以神经症性行为问题为主.洪灾期间是否与亲人分离、房屋是否被冲垮、家庭人口数、性别、学习成绩、生活在单亲家庭等为洪灾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及治疗洪灾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作者:王洁如;周价;谭红专;林修寿;汤学民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伤害是危害老年人群健康的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年人由于自身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环境诸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其成为发生意外跌落、交通事故、自杀等伤害事件的高危人群,且其死亡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伤害造成的后遗伤残不仅给老年人自身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生活的不便,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然而,只要认真采取科学的方法,伤害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作者:吕筠;李立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钢铁企业职业伤害的微伤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按钢铁企业的工艺流程进行分层整群抽样,采用回顾法收集职业伤害的发生及影响因素的资料.结果该企业的微伤季发生率为13.4%,带病坚持工作、性格内向、家中发生重大事件、失眠、文化程度低以及不同厂矿和工种是影响微伤发生率上升的因素,年龄和本工种工龄是影响微伤发生率下降的因素.结论钢铁企业微伤的发生率较高,不提倡工人带病坚持工作.
作者:余金明;王迎春;吴系科;吴金贵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为了解伤害导致儿童入院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为儿童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我们对1 828例0~14岁住院儿童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鲁红;姚宇翠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损伤与中毒对我国劳动力及潜在劳动力的影响及程度.方法采用1990~1992年全国疾病监测资料,对损伤与中毒进行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分析.结果在0~64岁人群中,损伤与中毒的标化YPLL率三年中均居各类死因首位.前三位为自杀和自伤、溺水、交通事故.男性损伤与中毒的总死亡高于女性.交通事故是造成男性潜在寿命损失的首要原因,女性则为自杀和自伤.溺水为10岁以下儿童损伤与中毒的首位死因.结论对高危人群进行损伤与中毒的预防很有必要.
作者:吴涛;曹卫华;焦健;李立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淹溺是一种意外伤害.淡水淹溺后,往往因呼吸道阻塞出现窒息和死亡.现场的心肺复苏和初期生命支持及送院后脑复苏是减少死亡的关键.本文回顾了1986~1998年我院急诊科15例淡水淹溺病例,分析院前急救以及院内抢救等问题.
作者:朱明辉;黄国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1999年4~6月我们对石家庄市21 544名居民进行了伤害现况调查,为确保调查结果的可靠性,我们同时采用了几种不同的调查方法,并用俘获-再俘获方法进行计算,结果发现每种方法均存在漏查现象,分析如下.
作者:董会敏;闫纯锴;张世勇;王颖;许英路 刊期: 1999年第04期
食源性疾病不仅可使感染者发病和造成死亡,而且还可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但人们尚未意识到其对社区健康和发展影响的重要性.因此,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尤为重要.
作者:凌文华;朱惠莲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从社会、心理、生物医学因素角度评价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自杀行为.方法调查268例病例及询问病史,从服药、饮酒动机、社会心理、家庭职业、学习情况及文化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资料说明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也就是说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人的文化素质,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经济基础都在调节和影响人的心理.结论一旦导致人的心理失调,对于行为都会起着消极作用.当今医药卫生推向市场、推向个体,精神药物管理存在问题,尤其在边少穷的民族地区,精神药物管理问题依然存在混乱现象,加之人群贫穷落后、文化素质偏低、服安定等药物及大量饮酒解愁,致使自杀行为的人数在逐年增多,影响社会安定.
作者:韦婷绰;周丽;杨馥耕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旅行伤害威胁着旅行者的健康和生命,旅行相关伤害及其预防已成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伤害不仅是可以预防和控制,而且旅行安全教育是预防伤害投资少、收益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现就旅行安全教育的内容、方法阐述如下.
作者:翁钦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为了解计划免疫第三个85%达标后的现状及制约计划免疫持续发展的因素和问题,为制定免疫规划发展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计免工作的持续发展,对广州市1996~1998年的计划免疫工作进行综合评审.
作者:李志群;梁建华;冯小娥;黄肇康;李小芸;谭慧峰;许阳;陈健;姚礼津 刊期: 1999年第04期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浙江海宁县的岔路、桥头胡、西店3个乡镇3所中学初二年级15个班级1 0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初中一年级伤害发生及伤害后恢复情况,1 000名调查对象中,资料完整并符合要求的调查表有896份,合格率89.6%.
作者:曹品元;黄美林;张学边 刊期: 1999年第04期
随着中越关系的不断正常化,两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近年来东兴边境地区旅游业发展迅猛,但由于种种原因,中越边境地区旅行意外死亡屡有发生,现将1991~1998年中越边境地区旅行意外死亡9例的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黄克竣;兰庆金;包国君;廖元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案卷、黑龙江省医院烧伤科病案、哈尔滨<新晚报>报道.张妍,女,28岁,1994年从老家山东兖州市来哈尔滨市打工,在邱义家做保姆.主要是护理老人.当时,邱义已与前妻离婚,儿子邱智广随母亲到外地居住.之后,张与邱义结婚.1997年11月,因故两人办理离婚手续.1998年2月,张妍得知邱义与前妻复婚的消息,便产生了报复念头.4月2日,她携带一塑料桶共2公斤95%的高浓度硫酸从山东老家来哈市.4月7日,张妍乘邱智广放学排队之机,将一瓶硫酸泼洒在邱智广的头、面部位.同时,又溅到邱智广周围的15名同学的面部和身上.
作者:李锦华;邹原;于瑞丽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本次研究找出男女性别与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是否存在关系.方法采用Meta-分析对国内外8个调查人群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研究.结果男孩的意外伤害发生率高于女孩,性别与儿童伤害的发生中度相关,OR值为1.58(95% CI:1.34~1.86).结论在采取措施防止儿童意外伤害时应考虑性别差异.
作者:戴文灿;柴军安;刘芝茵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事故倾性者易发事故与其体内神经递质的关系.方法对46名事故倾性成人和71名事故倾性儿童分别以1:1配对比较,测定体内的神经递质水平.结果事故组不论是成人还是儿童体内多巴胺水平都较对照组低,事故组成人体内5-羟色胺(5-HT)水平较安全组显著性偏低,事故组儿童较安全组儿童体内5-羟吲哚乙酸(5-HIAA)显著性偏低,各组人群中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差别均无显著性.结论机体内多巴胺水平的差异可能是易发事故的预测指标.
作者:金会庆;张树林;潘涛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近年来,居民养犬日益增多,被犬咬伤的人数也随着增多,为了解居民被犬咬伤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给预防犬咬伤提供依据,现将375例犬咬伤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吴惠忠;葛奎元;王军;张惠忠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为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伤害死亡情况,作者对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进行伤害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林中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残疾人现时的健康、心理和生活状况,为制订全面社区康复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进行随机抽样的入户访谈式调查.结果肢残者所占的比例大,其次是听力语言残疾,视残居第三位;以疾病、先天遗传和意外伤害为三大致残原因,而车祸是意外伤害的第一致残原因;不同年龄阶段各类残疾的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文化程度的残疾人心理状态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多数残疾人对福利政策感到不满意或不太满意.结论普遍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增加残疾人的就业机会,完善我国的残疾人福利政策等.
作者:吴秀丽;廖昌园;张向霞;吴宜娟;范存欣 刊期: 199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