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会庆;张树林;潘涛
近些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意外死亡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意外死亡的发生特征,现对我市居民1998年意外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王润胜;迟秀玲;张玉英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为研究中小学生的伤害发生程度,发生原因及其流行分布特征,以期寻求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控制与降低伤害发生率.方法 1999年5月对茂名市的五所中小学校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做伤害调查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茂名市中小学生伤害总发生率为51.17%,前五位伤害依次为:跌伤(30.87%)、刀或锐器伤(24.12%)、碰伤(17.23%)、交通伤(14.10%)及烧烫伤(11.05%);以初中生伤害发生率高为65.60%,其次是高中生为50.86%,小学生较低;伤害发生率与其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职业、是否独生子女及学生性别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应针对中小学生的高伤害率及其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加强安全卫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作者:卢玉海;张贵云;宁凌峰;张彦广;谭宇兰;蔡乾春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为了解伤害导致儿童入院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为儿童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我们对1 828例0~14岁住院儿童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鲁红;姚宇翠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我国伤害死亡率为65.24/10万,每年大约有70万人死于各类伤害.在我国的死因构成中,伤害死亡率仅次于呼吸道疾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居第四位,1990~1995年我国疾病监测资料表明,伤害死亡占全部死亡的11%,疾病负担占17%,潜在寿命损失年数占24%.在各类伤害中以自杀死亡率高(19.58/10万),交通事故死亡率次之(13.55/10万),二者均高于世界其他各国,伤害的第三位致死原因是淹死(8.77/10万),是14岁以下儿童的首位死亡原因.
作者:王声湧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残疾人现时的健康、心理和生活状况,为制订全面社区康复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进行随机抽样的入户访谈式调查.结果肢残者所占的比例大,其次是听力语言残疾,视残居第三位;以疾病、先天遗传和意外伤害为三大致残原因,而车祸是意外伤害的第一致残原因;不同年龄阶段各类残疾的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文化程度的残疾人心理状态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多数残疾人对福利政策感到不满意或不太满意.结论普遍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增加残疾人的就业机会,完善我国的残疾人福利政策等.
作者:吴秀丽;廖昌园;张向霞;吴宜娟;范存欣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自杀和自伤在我国人群的意外伤害中为第一位死因.农村地区人群的自杀死亡率几乎是城市地区的4倍.因此,了解江西省上高县人群自杀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方式及人们对自杀行为的认识和态度,以为预防自杀行为提供依据.
作者:葛为民;杨功焕;叶江西;李文斌;龙健;邹思义;钟奇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近年来,随着健康保健措施更大程度的发展和完善,加上环境的改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意外伤害引起的死亡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者:韦湘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探讨交通伤所致胫腓骨开放骨折创面感染的有效控制方法.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8例,男52例,女16例.年龄12~81岁,60岁以上14例,全部为交通伤所致.1.2 感染创面分类根据创面感染程度结合Gustilo's分级将其分为Ⅳ类;Ⅰ类13例;Ⅱ类16例;Ⅲ类31例;Ⅳ类8例.
作者:岳维民;刘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校离退休教职工意外伤害的相关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老年人保健工作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医学相关知识、流行病学方法和医学统计学手段,对广州地区部分高校的1 001名离退休教职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高龄组与低龄组、有慢性病与无慢性病、视听能力差与视听能力好、操作功能差与操作功能好、自我感觉差与自我感觉好、生活态度消极与生活态度积极的老年人意外伤害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龄、有慢性病、视听能力差、操作功能差、自我感觉差、生活态度消极是老年人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
作者:钟建文;颜远茹;许静婵;黄春惠;卢智鹇;巢和安;刘雅玲;卓奇贰;徐建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西北五省(区)车辆事故分布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原理分析.结果 1995~1998年共发生事故86 781起,死亡26 350人,受伤55 669人,且事故发生数,伤亡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个体运输车事故发生率明显较高,分别为41.79%、7.83%和25.72%.8、9月为高发;6、7月次之.驾龄3年以内的驾驶员较高(占33.19%),6%驾驶适性差的驾驶员占40%,以超速行驶高(占22.72%).事故好发生于无交通控制的路段(67.73%)或平直良好路段(70.40%).结论应加强车辆事故的预防研究.
作者:赵全海;鲍利平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车祸是意外死亡的第二位死因,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大.我县的机动车辆数与年俱增.1991~1998年江西省信丰县交通事故死亡率每年以18.8%的平均速度递增.为探索区域车祸死亡原因,提出针对性的控制和预防措施,特进行本次研究.
作者:郭丁妹;何招红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事故倾性者易发事故与其体内神经递质的关系.方法对46名事故倾性成人和71名事故倾性儿童分别以1:1配对比较,测定体内的神经递质水平.结果事故组不论是成人还是儿童体内多巴胺水平都较对照组低,事故组成人体内5-羟色胺(5-HT)水平较安全组显著性偏低,事故组儿童较安全组儿童体内5-羟吲哚乙酸(5-HIAA)显著性偏低,各组人群中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差别均无显著性.结论机体内多巴胺水平的差异可能是易发事故的预测指标.
作者:金会庆;张树林;潘涛 刊期: 1999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经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车祸也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据报道,全世界死于车祸的人超过30万,约300万人在车祸中受伤.因此,创伤患者占外科住院人数的比例明显增加.我院自1998年5月~1999年4月共收治车祸伤害患者16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何仁亮;张淑琴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洪灾区儿童行为问题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对洪灾区小学生的行为进行评定.结果灾区儿童家庭行为问题检出率15.84%,以神经症性行为问题为主.洪灾期间是否与亲人分离、房屋是否被冲垮、家庭人口数、性别、学习成绩、生活在单亲家庭等为洪灾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及治疗洪灾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作者:王洁如;周价;谭红专;林修寿;汤学民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在儿童伤害发生中父母的有关因素所起的作用,以便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969名伤害儿童及1 584名对照儿童的父母亲调查,项目包括配偶有无、吸烟、饮酒与职业方面的情况.结果母亲配偶有无、父母亲吸烟、饮酒与职业方面的情况与儿童伤害的发生有关系,父母亲饮酒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母亲担任单位干部、商业工作人员、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及其他职业对儿童伤害的发生是危险因素.结论应针对儿童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减少儿童伤害的发生.
作者:李丽萍;黄革 刊期: 1999年第04期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浙江海宁县的岔路、桥头胡、西店3个乡镇3所中学初二年级15个班级1 0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初中一年级伤害发生及伤害后恢复情况,1 000名调查对象中,资料完整并符合要求的调查表有896份,合格率89.6%.
作者:曹品元;黄美林;张学边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车祸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所造成的总体损失大.1998年我国平均每天死于车祸者已超过200人[1],车祸死亡的人员中半数是30岁以下[2].车祸已成为我国男性居民和城市人群伤害的第一位死亡原因[3].辽宁省是全国车祸死亡人数多的省份之一[2],分析我市车祸流行病学的特征目的在于为我市车祸的控制和预防提供依据.
作者:宋琨;楚红;陈群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铁路局所属的六所中学的初一、二年级的28个班的1 314名在校学生一年来的伤害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运用自编的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发生13种不同类型伤害,发生率为83.33%.依其伤害的发生率居前七种的分别是:跌伤(40.03%);刀割伤(38.66%);骨头卡喉(37.52%);车辆伤(19.63%);碰伤(18.19%);烧烫伤(17.50%);锐器刺伤(17.20%).家庭是中学生受伤害的主要场所(占55.67%),手和上肢是伤害发生的主要部位(占66.87%).因伤害而引起缺课的为2 816人次(占69.77%).结论伤害已成为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的重要问题.
作者:张冀梅;孙慧丽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近年来,居民养犬日益增多,被犬咬伤的人数也随着增多,为了解居民被犬咬伤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给预防犬咬伤提供依据,现将375例犬咬伤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吴惠忠;葛奎元;王军;张惠忠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为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伤害死亡情况,作者对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进行伤害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林中珉 刊期: 199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