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纳米载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秦沐婷;程文

关键词:纳米, 肿瘤, 靶向治疗
摘要:纳米技术不但作为21世纪有前途的新兴科技之一,也为攻克许多医学难题带来了新的福音和希望.而纳米级生物技术正日渐成为恶性肿瘤治疗中继放疗、化疗后又一不可忽视的有效疗法,具有许多特异性能和全新功能.本文在肿瘤靶向治疗定义的基础上,综述了纳米级载药系统在肿瘤靶向治疗的新进展.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对收治的23例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进行总结.其中颈髓损伤4例,胸椎损伤8例,腰椎损伤11例.经过严密的病情观察和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挽救了患者生命,降低了死亡率.

    作者:李彩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细菌性肝脓肿不同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的比较

    目的 比较细菌性肝脓肿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6月119例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方法,按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组(19例)、经皮穿刺组(68例)及手术治疗组(32例),比较3组的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3组患者治愈率及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皮穿刺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0%,手术治疗组为12.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经皮穿刺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及手术治疗组.结论 经皮穿刺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方法有效,且并发症率及住院费用低,应成为细菌性肝脓肿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杨文雄;康利民;郑永;周雅豪;王阿勇;施红宁;黄琼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腹腔镜技术在腹部疑难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腹部疑难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91例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腹部疑难疾病患者,其中57例作为治疗组应用腹腔镜技术诊治,余34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各种辅助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应用效果.结果 57例治疗组患者,51例(89.47%)明确诊断并及时治疗,其中12例患者直接施行腹腔镜下手术,39例患者及时中转开腹手术,余6例(10.53%)腹腔镜未确诊者及时行剖腹探查并进行开腹手术.34例对照组患者均行各种辅助检查,8例(23.52%)明确诊断,余26例(76.48%)未能明确者行腹腔镜诊断,21例确诊,余5例行剖腹探查确诊.两种诊治方法确诊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腹腔镜技术创伤小、探查范围广,能有效提高腹部疑难疾病确诊率,降低剖腹探查率,是腹部疑难疾病达到及时诊治的一种重要手段.

    作者:杨剑波;朱高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51例输尿管上、中段结石患者分为开放组25例和腹腔镜组26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导尿管拔出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1例患者取石均获成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肠胃恢复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开放组均有明显缩短,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导尿管拔出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腹腔镜输尿管取石术具有疗效好、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且与开放性手术适应证相当,是目前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一种较佳的手术方式,可取代部分开放性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国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超声在乳腺肿物良恶性鉴别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超声在鉴别乳腺肿物良恶性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乳腺肿物手术并经病理证实患者110例,观察乳腺肿物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的表现,而得出良恶性肿物的特征.结果 乳腺良恶性肿物在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后方衰减、回声类型、钙化、腋窝淋巴结、彩色多普勒检查及频谱多普勒检查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导管扩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良恶性肿物在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存在差异,对诊断有价值.

    作者:夏银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2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开窗减压术保守治疗颌骨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颌骨囊肿患者,采用开窗减压术对其进行治疗,观察术后3、6个月病情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11例囊肿消失,9例缩小3/4以上.术后半年全景片显示囊肿无复发,骨质修复良好.结论 开窗减压术可以显著缩小甚至消失灭大囊肿,改善患者颌骨膨隆畸形,是治疗颌骨巨大囊肿的有效方法.

    作者:邢林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髋动力带锁钢板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通过应用髋动力带锁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探讨分析该治疗的优点及操作要点.方法 对2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髋动力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28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按照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优24例,良4例.结论 髋动力带锁钢板是临床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选择,固定可靠,适应症广泛,操作简单,创伤小.

    作者:田明波;李守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超声对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诊断观察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超声对于冠心病颈动脉粥样斑块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7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评价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对照组和冠心病组的超声表现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冠心病组的IMT(mm) 以及斑块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偏高;对照组与冠心病组的超声病理学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检查有助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而且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准确率高的诊断冠心病颈动脉斑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红星;莫艳萍;马蕾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与防护

    医院供应室担负着临床科室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洁、消毒、灭菌和发放工作,是医院无菌物品的总供应站,也是有污染品的集中点.工作人员长期同致病菌、尖锐器械及高压和高腐蚀物品接触,加上夏季的炎热、潮湿,噪音等诸多不良因素,对供应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因此,加强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掌握相关的防护措施,不仅可以避免其自身遭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危害,也是防止院内感染,切断传播途径的关键环节.

    作者:于玲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1例分析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3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31例患者中,优19例,良10例,可2例,总优良率为93.5%.术后12 d出现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积极溶栓治疗后好转.全部患者经随访发现,均为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7~14周,平均12.5周.结论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固定牢靠、手术损伤小、操作简单、抗旋转力强等特点,是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较佳术式.

    作者:王江华;余雄武;孙宏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法治疗老年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法治疗老年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2008年4月~2010年3月收治的246例尿路感染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组)各123例,治疗周期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68例,显效41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治愈39例,显效45例,有效31例,总有效率为6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从尿急、尿痛、腰痛等消失时间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法治疗老年尿路感染效果理想,可以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伍飞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诊治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470例颅脑外伤中确诊的40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诊治经过.结果 通过临床严密观察及复查CT确诊,470例颅脑外伤患者中出现40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病率为8.5%.经过治疗后,其中恢复良好者22例(55.0%),轻度伤残7例(17.5%),重度伤残6例(15.0%),植物生存1例(2.5%),死亡6例(15.0%).结论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多发生在伤后24 h内,动态临床观察,复查CT,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改善生存质量的关键.

    作者:宁根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两种联合用药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几丁聚糖联合五谷王与甲壳质联合六味地黄汤这两种联合用药方式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05年3月~2010年9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分为两组,第一组采用几丁聚糖联合五谷王治疗,第二组采用甲壳质联合六味地黄汤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至第6个月时各项主要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主要生化指标改善明显,尤以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改善明显,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等生化指标均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则有不同程度提高,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两组总疗效分别为90.9%和93.3%.结论 两种联合用药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均比较明显,方法安全,值得推广及科学研究.

    作者:于海英;王福青;徐琳;赵军;刘晓彬;张金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特比萘芬与氟康唑序贯疗法治疗难治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特比萘芬与氟康唑序贯疗法治疗难治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先予特比萘芬片250 mg,每日1次,共7天,第8天予氟康唑分散片150 mg,单次口服.特比萘芬组予特比萘芬片250 mg,每日1次,共14天.氟康唑组予氟康唑分散片150 mg,每周1次,共3周.治疗结束后2周及12周分别进行临床观察及真菌检查,判定疗效.结果 三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远期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两个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三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特比萘芬与氟康唑序贯治疗难治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长期疗效较好.

    作者:龚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肾结核的综合诊断

    目的 探讨提高肾结核诊断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肾结核诊断的方法和诊断敏感性.结果 尿抗酸杆菌检查、尿PCR检测结核菌DNA、KUB/IVU、B超、CT对肾结核的诊出率分别为29.3%(17/58)、79.3%(46/58)、84.5%(49/58)、44.8%(26/58)和65.5%(38/58),经上述检查不能确诊的患者,行膀胱镜活检、输尿管镜检、经皮肾穿刺引流液查结核菌及引流液PCR检测结核菌DNA等可提高诊断率.结论 随着不典型性肾结核的增多,肾结核的诊断需要依靠多种诊断方法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胡东华;邱学德;李泽惠;李志鹏;方克伟;曹贵华;李海丹;何进;和术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2465例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中麻醉失败及并发症探讨

    目的 总结、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中出现的麻醉失败及并发症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措施,以提高腰硬联合麻醉临床应用效果,减少并发症.方法 2465例腰硬联合麻醉病例,记录麻醉中、麻醉后并发症,如麻醉穿刺失败、平面过广、术后下肢麻木、出现异感.结果 腰硬联合麻醉成功率96.3%,有3.7%的病例出现了并发症.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与其它椎管内麻醉一样,使用中存在优缺点,要提高临床效果,就必须提高操作技术,减少并发症.

    作者:张景萍;方亮;王君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血液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笔者所在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笔者所在血液科拥有30张普通病房、3张无菌床和2间层流病房,收治的患者以恶性血液病为主,包括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及骨髓异常等,由于其疾病本身的特点和反复应用化疗、放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易导致感染的发生.其中,医院感染发生率高,成为恶性血液病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1].

    作者:李丰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残髓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残髓炎的临床特点、佳治疗方案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110例残髓炎患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残髓炎患者前牙作根管充填、后牙作塑化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残髓炎以预防为主,尽量采用根管充填治疗或牙髓塑化治疗,加强责任心,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可减少残髓炎的发生.

    作者:姚福全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医院外来器械的规范管理

    目的 加强和规范外来医疗器械的管理,降低医疗风险,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和质量.方法 总结和整理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使用和管理外来器械中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及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后带来的影响.分析和探讨现在对外来器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初步解决途径.结果 2008年1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无一例因外来器械的质量问题造成的医院内感染.结论 外来医疗器械管理规范的不断完善保证了外来器械使用的安全性,降低了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医疗风险,提高了医生和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质量.

    作者:李佩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

    目的 比较分析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与常规剂量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HSP患儿根据入院后使用MP或DXm治疗情况分为MP治疗组和DXm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紫癜停止出现时间、关节疼痛停止时间、腹痛停止时间、大便潜血阴性时间以及肾脏损伤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MP治疗组紫癜、关节疼痛、腹痛停止时间、粪潜血阴性时间均短于DXm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P治疗组肾损伤发生率低于DXm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肾上腺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C)的副作用.结论 大剂量MP能够更加迅速地缓解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症状,缩短疗程,而且不增加临床用药风险.

    作者:王川;贺志莉;王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