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左心衰并发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分析

孟丽莉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 急性左心衰竭, 呼吸衰竭, 预后
摘要:目的 观察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并发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56例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无创呼吸机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2 h后观察血气分析变化,比较气管插管率和死亡率.结果 无创呼吸机组治疗后患者PaO2和PaCO2均明显改善,常规组治疗后患者PaO2明显改善,无创组比常规组在PaO2和PaCO2方面改善明显.无创组病死率和气管插管率明显降低.结论 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可使左心衰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迅速提高,二氧化碳分压下降,降低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专科医院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其探讨

    根据新形势下专科医院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加强人才培养,以专科特色带动医院发展,提高专科医院的学术水平,提高服务意识等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者:李秀娥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健康教育路径对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健康依从性的作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健康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将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健康教育路径表,按表内容实施教育,出院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用药、饮食、生活方式、情绪调控、复诊等依从性行为的改变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遵医用药、合理饮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情绪调控、定期复查等健康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遵医用药、合理饮食、控制不良情绪、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依从性,从而有效预防复发,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覃桂香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350例体会

    目的 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的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1年3月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3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0例均一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65(45~80) min,切除前列腺组织平均42.6(21.2~68.5) g,术中输血6例,术后早期出血4例,迟发性出血2例,经保守治疗后止血成功.2例发生暂时性尿失禁,未发生永久性尿失禁,无术中电切综合征.术后2~3 d拔除膀胱造瘘管,3~5 d拔除尿管,术后平均住院7.5(4~10) d.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分别从术前的平均27分、5分降至术后的8分、2分,大尿流率术后明显增加,残余尿量明显减少.结论 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具有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的优点,掌握一定的手术技巧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伟权;齐丽娟;蒋海存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探讨发挥医学院校教育优势培养现代社区卫生事业人才

    2011年3~5月笔者对秦皇岛市区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研走访,发放调查表,调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资源现况与发展情况[1].通过数据整理、统计分析、现场访谈、获得详实资料,为医学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提供依据,为创新医学教育模式、培养实用新型社区卫生人才提供参考.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1.1 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情况 秦皇岛市区内共有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坐落在市区内9个不同的街道社区.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5家国有医院承办,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民营医院承办,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接由乡镇卫生院转换.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营状况较差,门诊量少,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不接受,患病后首先进入大型医院就诊,使社区服务中心很难做到转诊分流作用.这与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金投入不足,不能及时按有关政策拨款,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有关.

    作者:韩素银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64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4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32)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n=32)选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止痛药使用情况、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恢复时间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耗时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1例使用止痛药,对照组6例;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大出血病例,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明显并发症,对照组有1例术后切口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在治疗急性阑尾炎时具有疗效确切、效果安全可靠、无明显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患者痛苦小等优点,手术时间比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稍延长,但不影响手术疗效,可临床推广.

    作者:叶大才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鼻内窥镜下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进行跟踪观察.30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进行定期的鼻内镜检查.结果 随访1~2年,治愈29例,复发1例,终均痊愈.结论 鼻内窥镜下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定期检查换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伍克平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结扎速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结扎速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手术方法.具有的优点,本院于2008年6月~2011年3月对96例患者实施了结扎速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手术时间短、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顾滨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5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化疗组(联合组)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两组放疗均采用常规分割,照射剂量60~66 Gy.联合组同步口服卡培他滨,1000 mg/(m2·d),2次/d,至放疗结束.结果 联合组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17例,有效率92.0%;单放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4例,有效率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高于单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单放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44.0%和3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疗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虽重但可耐受.

    作者:王雯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肾细胞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指标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研究肾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 2000年2月~2008年10月本院手术治疗的肾细胞癌163例,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20.9%(34/163).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临床分期、Fuhrman核分级和贫血与肾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Fuhrman核分级是RCC淋巴结转移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肾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Fuhrman核分级有关,Logistic回归模型对于判断预后、指导术后治疗及随访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效农;申钧;陈鹏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浅静脉置管技术在内科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浅静脉置管技术在内科的应用情况.方法 分析2008年5月~2010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内科应用浅静脉置管技术的情况.结果 应用浅静脉置管技术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结论 应用浅静脉置管技术节约了成本,减少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顾喜芬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其护理效果.方法 对35例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治疗的整个过程,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均快速止血,月经周期及经量恢复正常,贫血好转出院,治愈率达100%.结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轻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袁晋社;刘秀云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OEC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示范科室的应用

    通过介绍OEC管理模式及其在优质护理示范科室的适用性.重点阐述此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质量,实现科学管理,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方面的意义.探讨应用此模式建立一个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现代化的临床护理管理体系,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完整、严密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使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工作满意度、离职意向和护理质量管理得以双赢.

    作者:闫英;姚艳梅;曲英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85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及并发症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85例IM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 发热、咽峡炎、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为本病主要典型症状及体征,但也有鼻塞伴打鼾、双眼脸浮肿等特殊症状以及其他系统,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等并发症.结论 IM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不典型患儿多,易漏诊、误诊,故需提高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争取早诊断、早治疗,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骄宜;张成;孟凡友;汤利;陈新明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究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找出预防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578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578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中有23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3.98%.切口类型、手术时间、阑尾切除方式、阑尾病理类型等因素与切口感染有关.结论 采取多种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减少与控制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勇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腹胀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回顾性分析31例单纯性腰椎压缩性骨折后腹胀发生的原因.其主要原因与病理生理的变化以及心理、躯体、环境等刺激有关.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腹胀的发生.

    作者:袁君君;陈凯;王希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坚固内固定骨折治疗颌骨216例体会

    目的 探讨颌骨骨折钛板坚固内固定的术式和疗效.方法 观察216例患者颌骨骨折内固定后3~6个月内的复位准确性、固定的稳定性、骨折愈合、咬合关系的恢复等.结果 216例患者3例出现下颌角间距增大;9例出现牙 合干扰;2例钛板暴露;无骨折线活动、移动及钛板松动脱落现象.结论 应用小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疗效肯定,具有固定准确,口腔功能恢复早,有利于增加营养、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作者:管永昱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清除额叶血肿13例

    目的 探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清除额叶血肿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对邻近颅底的额叶血肿采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部分病例使用内镜辅助观察,血肿清除后骨瓣复位、固定.结果 共治疗额叶血肿13例,其中高血压性血肿3例、外伤性10例,血肿量30~60 ml.术前剧烈头痛6例、嗜睡4例、昏睡2例、浅昏迷1例.术中出血量约10~50 ml,手术时间70~105 min.术后第1天复查CT显示血肿完全清除10例、大部分清除3例.术后患者神志及头痛症状明显好转,随诊3个月无血肿复发.结论 对于合适病例,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是清除邻近颅底额叶血肿的一种微创、安全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蔡梅钦;秦峰;凌聪;李文胜;黄振超;郭英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目的 探讨手术室工作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对手术室环境的评估及分析认为,手术室工作存在空气污染、生物感染、电离辐射等,是一个职业危害较为严重的工作场所之一.结果 通过加强手术室工作人员自身保护意识的培训,同时采用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生物感染、避免电离辐射、防止身体疲劳等一系列防范措施,降低了环境污染,降低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使工作人员健康素质有了很大提高.结论 减少或消除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加强工作人员防护意识是降低职业危害的关键.

    作者:刘春香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血清CA153、CA125和CE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和CEA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49例病理学诊断为乳腺癌患者和10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2例健康体检女性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组人群CA153、CA125、CEA血清水平,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乳腺癌患者组血清CA153、CA125、CEA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其中CA153和CA125水平较乳房良性肿瘤患者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CA153、CA125、CEA、对乳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植,其中CA153和CEA对良、恶性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周淑红;徐鸿绪;方菲;张燕珊 刊期: 2011年第28期

  • 400例乙肝表面抗原胶体金试条法与ELISA法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对胶体金试纸条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进行方法学评价,探讨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以期提高HBsAg检测的准确性.方法 分别用胶体金试纸条与ELISA法同时检测400份血清标本中的HBsAg,对阳性率进行比较,然后将阳性的20份标本做倍比稀释,观察两种检测方法灵敏度的差异.结果 两种方法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法灵敏度较胶体金试纸条法高.结论 胶体金试纸条与ELISA法均为测定HBsAg的可靠方法.ELISA法适用于常规检测,胶体金试纸条法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急诊及健康人群的筛查,但灵敏度有待提高.

    作者:李伶俐;孙俊聪 刊期: 2011年第28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