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
目的 探究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找出预防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578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578例阑尾炎手术患者中有23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3.98%.切口类型、手术时间、阑尾切除方式、阑尾病理类型等因素与切口感染有关.结论 采取多种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减少与控制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勇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研究肾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 2000年2月~2008年10月本院手术治疗的肾细胞癌163例,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20.9%(34/163).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临床分期、Fuhrman核分级和贫血与肾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Fuhrman核分级是RCC淋巴结转移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肾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Fuhrman核分级有关,Logistic回归模型对于判断预后、指导术后治疗及随访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效农;申钧;陈鹏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对环型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本院诊断为CIN的60例患者,采用LEEP对其进行治疗,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 在术后6个月内其治愈率达96.67%,CINⅠ组的治愈率达97.29%,而CINⅡ、CINⅢ的治愈率为95.65%.结论 环型电切术用于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具有操作简单、微创、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费用低、疗效确切的特点,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的理想手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庄玲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颌骨骨折钛板坚固内固定的术式和疗效.方法 观察216例患者颌骨骨折内固定后3~6个月内的复位准确性、固定的稳定性、骨折愈合、咬合关系的恢复等.结果 216例患者3例出现下颌角间距增大;9例出现牙 合干扰;2例钛板暴露;无骨折线活动、移动及钛板松动脱落现象.结论 应用小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疗效肯定,具有固定准确,口腔功能恢复早,有利于增加营养、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作者:管永昱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及并发症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85例IM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结果 发热、咽峡炎、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为本病主要典型症状及体征,但也有鼻塞伴打鼾、双眼脸浮肿等特殊症状以及其他系统,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等并发症.结论 IM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不典型患儿多,易漏诊、误诊,故需提高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争取早诊断、早治疗,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骄宜;张成;孟凡友;汤利;陈新明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客观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现状,探讨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及其人才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与策略.方法 以北京市某城区为实例,依据有关配置标准,定量分析、循证研究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结果 中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管理运行机制持续改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但人力资源配置和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编制总量不足、结构比例失衡、能力水平有待提高的现状.结论 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配置与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问题,成为社区卫生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与新时期加快社会建设,改善民生,促进卫生服务公平、可及和均等化不相适宜,需要政策机制加以保障.
作者:叶林书;张杰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50例初治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HREZ/4HR加大剂量激素递减.B组在A组方案中加用2个月氧氟沙量辅助治疗.4周后疗程结束时,分析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症状及胸液吸收、胸膜粘连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短程化疗强化期加用氧氟沙星,具有胸腔积液吸收快、胸膜粘连增厚发生率低,副作用小等优点.
作者:佟淑兰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对提高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和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的作用.方法 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建证、建档的1218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将接受健康教育的家长与未接受健康教育的家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接受健康教育的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儿童七苗接种合格率、计划外疫苗接种率均明显高于未接受健康教育的家长,分别为91.4%、17.8%、97.3%和80.2%、90.2%、51.9%.结论 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对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其对计划免疫的认知,使其懂得预防接种的重要性,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作者:王佩萍;黄俊音;王银娣;柯常敏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本院244例急诊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规律和特点,以提高医院急诊抢救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急诊抢救室的244例急诊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既往史,发病时间、死亡时间、死亡原因.结果 院前死亡142例,男91例,女51例,男女比例1.78,60~89岁是急诊院前死亡的高峰年龄段,其中70岁以前死亡病例男53例,女17例,男女比例3.12.有19例死亡时间记录不详,余123例显示0:00~6:00时间段死亡病例较少.创伤病例23例,男17例,女6例,男女比例2.82,以40~59岁为主要死亡年龄段,车祸11例,高空坠落6例,分列创伤死亡前两位.发病24 h内死亡102例,死亡原因中脑出血、创伤、晚期肿瘤分列前3位,60~89岁是院内死亡的主要年龄段.60~89 岁年龄段是急诊死亡的高峰年龄段,共死亡159例,占65.16%.结论 急诊死亡病例的年龄、死亡时间段、死亡原因已发生明显变化,要重视院前死亡.
作者:刘圣娣;张劲松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预防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HBV再激活的作用.方法 将160例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而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心理干预,包括心理支持疗法、认知疗法及心理暗示疗法.观察两组患者HBV-DNA再激活发生例数及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80例患者中发生HBV再激活者26例,其中治疗1个月者发生5例,治疗2个月发生8例,治疗3个月发生13例,HBV再激活总发生率为32.50%(26/80).对照组80例患者中发生HBV再激活者42例,其中治疗1个月者发生10例,治疗2个月发生16例,治疗3个月发生26例.HBV再激活总发生率为52.50%(42/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前后,给予心理干预治疗,能起到预防乙肝病毒再激活的作用.
作者:刘淑秀;魏茂周;韩淑娥;王晓翠;庄玉春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讨论护理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体会.方法 对笔者所在科47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并记录护理疗效.结果 经过精心综合护理,除2名无经济透析能力患者,其余45例均安全完成透析.结论 患者血透并发症发生率高,应针对透析的每一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保证透析顺利完成,可以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阚艳玲;潘静 刊期: 2011年第28期
阴式子宫切除术后阴道裂开肠管脱出,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应尽早手术.手术方法可为经阴道、经腹部或两者联合进行.经阴道手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优于经腹部手术.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阴式子宫切除术后阴道裂开肠管脱出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颖;鲁海燕 刊期: 2011年第28期
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其调控机制复杂.肝切除术对肝脏既有机械性损伤,又有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再生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1].非实质细胞在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应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调节着肝细胞的代谢和生长,而细胞与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桥梁主要来自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在肝再生过程中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β(TGF-β)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丁绍忠;房淑彬;董宗田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既能及时有效地控制肾绞痛,又便于使用且副作用少的药物.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92例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654-2+赖氨基匹林组(A组)102例,654-2+盐酸哌替啶(B组)98例及652-2组(C组)92例,比较三组的镇痛总有效率、起效时间及副作用.结果 30 min内镇痛起效A组102 例(92.5%),B组98例(92.2%),C组92例(80.1%),三组镇痛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7,P<0.01).三组镇痛总有效率A组为97%,B组为97.5%,C组为89.6%,三组镇痛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P<0.01).A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轻,亦无眩晕、心悸、乏力以及成瘾性等副作用,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赖氨基匹林加654-2可替代哌替啶加654-2治疗肾绞痛,可作为治疗肾绞痛的首选药物.
作者:叶丹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本科1995年4月~2010年5月收治的8例乳腺叶状囊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良性4例,交界性2例,恶性2例.扩大局部切除术4例,单纯乳房切除术4例.随访6例,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13~144个月),1例恶性患者术后2年半,死于远处转移.结论 乳腺叶状囊肉瘤不适当的局部切除易复发,首次治疗时应采用局部扩大切除术或乳房单纯切除术.
作者:张北南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2次/d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的控制情况.方法 将预混胰岛素(联合或不联合口服药物)治疗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3个月,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价转换前后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 与转换前相比,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平均血糖(MBG)、血糖>10 mmol/L时间百分比均明显降低(P<0.01).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P<0.05).低血糖由8次降至2次.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P<0.05).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对于预混胰岛素治疗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可进一步促进血糖下降,增加血糖的达标率,减少低血糖发生及注射次数和胰岛素用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作者:杜琳;艾隽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本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1次/d,铝碳酸镁1000 mg,3次/d,对照组48例,单纯给予铝碳酸镁1000 mg,3次/d,两组均联合胃肠动力剂多潘立酮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Hp感染加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1周.结果 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7.9%,对照组为86%.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有效药物,有协同作用,对受损胃黏膜的愈合疗效显著.
作者:谢红琴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观察护理体会.方法 护理人员在对32例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并进行积极正确的护理诊断和护理工作.结果 本科32例患儿30例治愈出院,2例好转出院.结论 护理人员通过对患儿细致入微的病情观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患儿的病情发展,同时给予患儿家属必要的健康宣教,对小儿感染性喉炎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桂莲;班伟亚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浅静脉置管技术在内科的应用情况.方法 分析2008年5月~2010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内科应用浅静脉置管技术的情况.结果 应用浅静脉置管技术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结论 应用浅静脉置管技术节约了成本,减少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顾喜芬 刊期: 2011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工作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对手术室环境的评估及分析认为,手术室工作存在空气污染、生物感染、电离辐射等,是一个职业危害较为严重的工作场所之一.结果 通过加强手术室工作人员自身保护意识的培训,同时采用加强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生物感染、避免电离辐射、防止身体疲劳等一系列防范措施,降低了环境污染,降低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使工作人员健康素质有了很大提高.结论 减少或消除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加强工作人员防护意识是降低职业危害的关键.
作者:刘春香 刊期: 2011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