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疗法治疗腓总神经损伤1例

刘保军;李策

关键词:综合疗法, 腓总神经损伤
摘要:髋臼骨折是髋关节受高能暴力撞击所致,伤情常极为复杂.目前交通事故不断增多,髋臼骨折后脱位的发病率也有增加的趋势.笔者亲属遭遇车祸,造成髋臼骨折后脱位合并坐骨神经卡压综合症,行髋关节内固定治疗和神经松解术.患者术后感觉右下肢阵发性放射样疼痛,且右踝关节活动受限,右脚趾不能作背伸活动,患侧小腿日渐萎缩.笔者利用电针、推拿、TDP等治疗该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相关文献
  • Supreme喉罩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Supreme喉罩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96例髋关节置换术应用Supreme喉罩的患者资料,观察疗效.结果 患者置入Supreme喉罩后观察不同时间段与入室时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时间点无明显差异.结论 Supreme喉罩在髋关节置换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是一种较好的麻醉选择方式,充分发挥了其优势,具有操作简便,对呼吸、循环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可推广应用.

    作者:宋传民;赵晓莉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新生儿黄疸总胆汁酸和胆红素变化分析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在新生儿黄疸病例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检测本院收治的生理性黄疸39例、病理性黄疸48例及对照组38例血清中总胆汁酸(TBA)水平,并作比较.结果 病理性黄疸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BA测定在新生儿黄疸诊断中有较高的灵敏性与特异性,肝实质损伤指标灵敏度优于肝功能项目检测.

    作者:陆庆军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机械通气时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时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疗效对比.方法 将84例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44例和早期完全胃肠外营养组(PN组)40例.EN组患者机械通气后即刻给予留置胃管,用输液泵均匀鼻饲能全力溶液,PN组患者机械通气24 h内通过颈内静脉予静脉全营养混合液,经输液泵24 h均匀滴注.两组患者根据Harris Benedict公式推算每天的基础能量消耗(BEE),呼吸衰竭患者实际能量需求为BEE×校正系数(男1.16,女1.19)+10%BEE,氮摄入量为0.2~0.24 g/(kg·d),研究期为10 d.结果 EN组在恢复氮平衡、提高白蛋白水平方面均显著高于PN组(P<0.05),而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PN组显著高于EN组(P<0.05),两组死亡率及死亡时APACHE Ⅱ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机械通气早期(24 h内)对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EN是可行、有效的,可以很快纠正患者负氮平衡,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与PN支持相比可以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

    作者:黄映辉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外科手术患者安装临时起搏器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的护理.方法 53例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手术患者,在手术前24 h内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对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等提出了科学的护理方法.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麻醉及手术,围手术期无任何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围手术期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并运用科学的护理方法,可使外科手术安全、有效,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并保障病员安全,减少手术风险.

    作者:王玉兰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低分子肝素对早期肾功能不全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延缓早期肾功能不全进展.方法 选择42例早期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1例,对照组21例.两组性别、年龄、肾功能等方面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常规低蛋白饮食、降压、纠酸、排毒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希弗全)3200 U皮下注射,1次/d,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D-二聚体,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促凝血酶原时间(KPTT),纤维蛋白原(Fg).结果 治疗组D-二聚体、SCr、BUN、纤维蛋白原下降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无变化,PT、KPTT两组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低分子肝素延缓早期肾功能不全进展.

    作者:张景云;韩丽芳;王新玲;刘娜娜;王琼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乳腺癌手术中应用温热蒸馏水冲洗创面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探讨乳腺癌手术中应用温热蒸馏水冲洗创面的适宜水温及其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57例,分别采用1000 ml温热蒸馏水进行手术创面冲洗,其中采用水温为35 ℃~36.9 ℃ 13例,37 ℃ 10例,37.1 ℃~41.9 ℃ 8例,42 ℃ 12例,43 ℃14例,观察对比5组水温下的冲洗效果,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经温热蒸馏水冲洗创面后术后情况良好,无术后感染案例,创口I/甲愈合,无水中毒及吸收热的现象出现,5组水温下的冲洗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以43 ℃的水温下冲洗手术创面的引流液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手术中应用温热蒸馏水冲洗创面的适宜水温为43 ℃,有利于创口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无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使用.

    作者:易哲福;朱碧荣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分层干预社区老年高血压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在社区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分层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的80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血压值和高危因素进行分层,在社区全科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对80例患者进行分层护理干预,随访并记录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分层干预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55±25)/(95±25) mm Hg,分层干预实施以后降到(125±25)/(75±25) mm Hg.分层干预治疗以前降压效果总有效率为52.50%,干预实施以后升高至83.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1,P<0.05).结论 结合老年患者血压变化和存在的高危因素,采取分层干预,能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压,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玉蓉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提高院校基层门诊部管理水平的若干思考

    院校门诊部是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面对院校这种高端知识分子群体,在他们的科研、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以及亚健康状态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卫生保健、卫生防疫、常见疾病的预防和诊治等应急救援、应急战备主要是靠门诊部这种基层医疗机构去实施完成.因此,随着我国人口和健康的发展战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院校基层门诊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提高基层门诊部管理水平,是建设和发展院校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和有效的途径.本文结合在基层门诊部建设的实践,对如何提高院校基层门诊部的管理水平提出几点建议,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欣萍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发展档案信息电子化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着群体预防任务,在开展疾病控制、卫生监测、科研、教学及健康教育等业务工作中,形成了大量的科学技术业务档案.对于研究各种传染病、地方病等新旧发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疾控档案资料提供了重要的价值.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档案工作的发展也将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档案信息电子化必将是时代的产物,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应加快档案信息电子化建设,实现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网络化,使档案管理工作及时、准确、全面、规范,档案信息管理更加系统化、程序化、科学化.

    作者:康昆展;冷明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美托洛尔、西地兰治疗快速性心率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研究美托洛尔和西地兰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其差异.方法 选取本院2006年6月~2009年10月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162例,根据治疗情况分为美托洛尔组82例和西地兰组8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与西地兰组相比,美托洛尔组的起效更快(9.0±1.4 min),心室率下降幅度更加明显(36.1%),治疗效果明显,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西地兰相比,美托洛尔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更加安全、迅速、高效,应当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作者:吕绍昆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腋下小切口与标准后外侧切口食管癌手术比较

    目的 探讨腋下小切口手术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随机对照研究前瞻性分析2005~2010年开展的腋下小切口和标准后外侧切口手术治疗食管癌疗效,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放置时间、术后切口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及手术疗效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出血量少、胸管放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切口疼痛轻,手术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食管癌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痛苦轻、疗效可靠,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高等优点,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作者:张俊杰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中老年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发生率、发病时间、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2010年12月潍坊市脑科医院神经内三科住院的急性重症老年脑卒中患者126例,探讨SAP危险因素,分析其病原学特点及死亡率.结果 NICU中SAP发生率为41%,其中早发性肺炎为53.8%,有脑卒中病史、吞咽障碍、脑干/小脑卒中、APACHEⅡ≥20分危险因素的患者,早发性肺炎的发生率高.晚发性肺炎占46.2%,有心脏疾病或肺部疾病、吞咽障碍、昏迷、低蛋白血症、应用抑酸剂、留置导尿管、鼻饲管、深静脉置管的患者,晚发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高.病程中痰培养检出的菌株中G-杆菌多,占总菌株数的43.6%,主要为肺炎克雷白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真菌占30.6%,主要是白色假丝酵母菌;G+菌占25.8%,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晚发性肺炎较早发性肺炎,真菌感染率高,混合型感染率高,耐药菌感染率高.发生SAP的死亡率为19%.结论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中老年脑卒中患者SAP发生率高,多发生在住院后72 h内,真菌感染率高,死亡率高;早发性肺炎与晚发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不同.

    作者:李智慧;于海宁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探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分娩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策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再次分娩的分娩方式与母婴结局,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分娩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90例剖宫产后足月妊娠再分娩患者,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n=42)和剖宫产组(n=48),对比分析两组不同分娩方式的危险因素与母婴结局.结果 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使用镇痛剂2例(4.8%),明显少于剖宫产组的45例(93.8%)(P<0.05);阴道分娩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大出血、产褥病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P<0.05);比较两组新生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提倡剖宫产术后再次分娩选择阴道试产,可降低再次剖宫产率,并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胡小玲;叶望莲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糖代谢异常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4型心肾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糖代谢异常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及在不同肾损害情况下4型心肾综合征的患病率.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09年7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内科住院的合并T2DM或IFG、IGT的代谢综合征患者.统计肾损害的患病率及临床特征,依有无肾损害、肾损害的形式分析4型心肾综合征的患病率.结果 531例患者中52.73%发生肾损害,肾损害组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病率均较非肾损害组高(P<0.05),蛋白尿组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患病率均显著高于非肾损害组(P<0.05),肾功能下降组较非肾损害组冠心病患病率高(P<0.01),心功能不全的患病率也较高(P<0.05).结论 糖代谢异常的代谢综合征患者肾损害的发生率高,糖代谢异常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合并肾损害后心血管事件患病率进一步增高.

    作者:侯敬涛;杨方方;蔡乐斌;赖德源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研究进展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是近十年来凝血途径抑制物研究中较为活跃的一个领域,本文首先介绍其结构、作用机制,再就其在冠脉综合征、脑血管疾病、肝脏疾病、新生儿疾病等领域进行探讨.

    作者:李杨;张廷胜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创伤性连枷胸的临床救治体会

    目的 探讨创伤性连枷胸的临床救治经验.方法 对救治的37例创伤性连枷胸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治愈或基本治愈34例,死亡3例.结论 提高连枷胸的早期诊断水平,注重连枷胸固定的同时,积极治疗肺挫伤,可防止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张君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Airtraq联合弹性探条用于坐位下气管插管1例

    Airtraq是一种新型喉镜,具有独特的优点,现已广泛地应用于普通或困难插管患者的气道管理.联合弹性探条(GEB)可以更好地解决声门暴露良好却不能置入导管的问题,从而缩短插管时间.

    作者:杨广遂;李秀芹;李军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中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同步放化疗用于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2例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同步放化疗和序贯放化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近期有效率和三年生存率分别为85.9%、18.6%,对照组分别为64.5%、8.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学毒性、胃肠道毒性和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基本相似(P>0.05).结论 对于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和长期生存率均优于序贯放化疗,且毒性反应无明显增加.

    作者:邹铁桥;杨飞;胡明朝;涂正军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射频消融在肝癌破裂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在肝癌破裂出血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例无法手术切除肿瘤的肝癌患者,对其肝癌破裂出血情况行HCC RFA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观察显示,18个月内患者肝内病灶完全消融,瘤体明显缩小,未表现出复发征象.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对治疗巨大肝癌的难治性破裂出血,治疗周期短,患者创伤小,近期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林卫宇 刊期: 2011年第30期

  •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58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减少误诊率.方法 对58例小儿CVA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给予口服沙丁胺醇片,吸入普米克气雾剂、酮替芬,小剂量氨茶碱口服有显著疗效.结论 临床医生对CVA要有足够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降低误诊率,确诊后正规抗哮喘治疗能有效控制其转化为典型的哮喘.

    作者:张继山;仇卫兵 刊期: 2011年第30期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中国医学创新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